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始终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发展全过程,这一思想路线集中体现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理论品格,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发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让我们站起来,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我们富起来,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定会让我们真正强起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与小农制衔接的两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新光 《攀登》2009,28(2):65-71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需要解决两大实践难题:一是如何实现小农制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二是如何培育资本农业的生成机制。归结起来就是“钱从哪里来”和“人往哪里去”的问题。这里涉及到两个理论问题:如何认识现代小农制的历史地位,如何解决资本与劳动的矛盾对立。本文围绕上述问题,对19世纪末以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讨论做一回顾性阐释。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丰富的人才思想,构成了体系完整的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然而,长期以来关于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的研究却呈现出学科分割的状态,横向联系尚未打通,一些基本要点及其相关逻辑关系仍未厘清和构建起来。就此,笔者基于文献研究和学理思考,作一梳理和分析,旨在促进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在农民合作经济方面形成了四大理论成果。毛泽东关于组织起来是必由之路的论断,指明了方向,解决了如何根据汪洋大海的小农经济的状况选择什么样的路径引导农民通向现代化的问题;邓小平关于农业两个飞跃的论断,明确了阶段,解决了如何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选择什么样的战略阶段推进组织化的问题;多种类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共同发展及规模经营形式多样化认识的形成,明晰了形式,解决了如何适应国情及农情选择什么样的模式推进组织化的问题;以民办、民有、民管、民受益为内核的原则及其相应制度的形成,探明了制度,解决了如何尊重农民意愿选择什么样的制度推进组织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成明  张文华 《攀登》2002,21(6):1-5
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 ,创立了从中国发展的历史特点出发  思考中国现代化发展模式的独具特色的发展理论 ,其内容十分丰富 ,这一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发展理论第一次科学系统地阐述并回答了关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出了一条新路。研究邓小平发展理论对于中国现代化的指导作用 ,对实现我国新世纪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吕建中 《攀登》2001,20(5):18-21
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国家,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目标。新中国建立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以追求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标,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孜孜不倦地追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 ,农民始终占人口的绝大多数 ,这是中国最大的国情。“三农”的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而实现“三农”现代化给理论界提出的重要任务之一 ,是对建国以来我国农业曲折而独特的发展道路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极富想像力和创造精神的农村变革与制度创新 ,做出全面而系统地总结 ,在此基础上 ,为新世纪我国农业的全面进步提出科学的理论主张和政策建议。应该承认 ,学术界已经或正在为此做出卓有成效的努力 ,并取得了可观的学术成果。然而 ,由于几十年来各学科之间的相互隔阂和学者知识结构的限制 ,学者们对当代中国“三农…  相似文献   

8.
彭湃关于农民运动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湃是我党从事农民运动的先驱者和领袖人物,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伟大战士。他在青年时期就追求真理,较早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实际,尤其是和农民运动相结合,艰苦深入地进行农民工作,曾经建立了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县农会和苏维埃政权,并开始实行土地革命。他总结了农民运动的丰富经验,写下了不少关于农民运动和农民问题的论著,对中国现  相似文献   

9.
对毛泽东农业互助合作理论两个问题的认识张伟出身于农民家庭,长时期生活、战斗在农村环境中的毛泽东,对农民和农村问题历来高度重视。他的农业互助合作理论是其关于农民和农村问题论述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极其丰富,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仅就毛泽东农...  相似文献   

10.
《攀登》2017,(1)
随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深化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取得了以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体系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位一体"的重要成果。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成果有其内在统一性,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是旗帜和实现途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随着中国农村复兴运动的高涨,农村合作实践中出现大量商资归农现象,并由此推动中国农村合作运动进入“极盛时期”或“农业合作社数量猛进和性质有所变更时期”。这一现象不仅为中国合作运动史上之新鲜事物。亦为“中国独有之现象”,故在社会各界特别是知识界引发了一场关于“商资流入农村问题”或商资归农利弊关系的讨论。而当时重要的新闻媒体天津《大公报》或发表社论及报道或刊发有关人士对这一问题的评论文章,积极参与了这一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探讨。其讨论的目的在于为中国农村合作事业寻找一条可行之路,并以此复兴农村、振兴民族。不过,由于这场讨论本身是“社会失序时期”理论界的一种反映,所以有时人曾讥讽其为“合作者不合作”。  相似文献   

12.
State and institutional actors have been shaping settler‐farmer subjectivities in order to transform the landscape and thus the history and geography of the Canadian Prairies. This paper expands the application of environmentality from its origins in colonial forestry to interrogate agriculture on prairie landscapes. The Canadian state used the technologies of environmentality to influence “common sense” attitudes and behaviours, which acted to deterritorialize Indigenous communities and then manipulated their subjectivities to guarantee settler‐farmer access to land. Later, institutions and states moulded settler‐farmer subjectivities of correct farming behaviour in an effort to convert soil, water, and seeds into economic resources. These environmental objects, in turn, acted upon settler‐farmer subjects by setting biophysical and genetic limits such as soil fertility, water quality and quantity, and plant hardiness and disease resistance. Resisting environmentality requires understanding processes of subjugation while also creating counter‐narratives of “good” farming behaviour and Indigenous‐settler relations.  相似文献   

13.
中古晚期以来,法国政府农业经济政策包括赋税政策,经历了重视、解放、保护、补贴农业的过程。中间虽时有逆转,但基本趋势没有改变。现在的法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工业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大,尽管如此,法国政府仍然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厉行惠农政策。法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农业经济政策经验,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杨群红 《攀登》2009,28(5):6-11
在新中国成立6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三大理论成果,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洪彬 《攀登》2009,28(1):12-16
党的十七大提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命题,学术界就此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与探讨,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回顾党的十七大以来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有助于深刻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及其现实意义,并使我们不断深化在这一研究领域的思考和认识。  相似文献   

16.
谭伟林 《攀登》2009,28(1):23-26
分析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新的发展形式,是西方分析哲学、经验主义的社会科学以及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产物。与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相比,这种新的现象有着自身的特点;《分析马克思主义新论》是分析马克思主义者的最新力作,既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发展,同时也存在着某些问题和不足。对于这种新现象及《分析马克思主义新论》一书中存在的理论问题的剖析,有利于我们把握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立场。  相似文献   

17.
何霜梅 《攀登》2011,30(4):54-58
当今世界还需不需要马克思主义及其阶级分析学说?马克思主义及其阶级分析学说应该如何发展自己以应对时代提出的新挑战?这两个问题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研究中贯穿始终的一条线索。对这两个问题的不同回答,造就了今天国外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学派林立的局面。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学派有以罗默和赖特为首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以拉克劳和墨菲为首的后马克思主义和以伍德为首的正统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8.
王浩斌 《攀登》2009,28(2):7-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外生性动力机制指的是所有驱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种外在动力构造要素的有机组合。实践表明,要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力机制的理论研究,就必须深入分析马克恩主义中国化外生性动力机制的逻辑基点、概念内涵及概念外延。  相似文献   

19.
Maintaining periurban agriculture and prime periurban farmland has become a leitmotiv in land us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around many cities in North America and Western Europe since the 1960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changing perspectives associated with thes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nitiatives as well as changing research approaches. Initially, periurban farmland was often seen by planners as a land reserve for urban development. Subsequently, concern was expressed about maintaining the prime agricultural land resource via farmland protection programmes, especially in North America in the 1960s and 1970s. Early research into periurban agriculture involved statistical analyses of farmland losses and chang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and farmer interviews to identify pressures and opportunities facing periurban agriculture. Gradually, it became clear that maintaining farmland resources and farm activities required more than just ‘protecting’ them from urbanisation. Two types of initiatives developed: (1)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lans to ensure sustainable farm development, e.g. in Quebec since 2008, in France since the mid‐1970s and more recently in Wallonia (Belgium) in 2014; and (2) a change in the research approach to support periurban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While still using interviews with farmers and other actors, more important is the emergence of action research to provide support to farmers, their neighbours, elected officials and professionals in developi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lans, with the aim of achieving a better integration of periurban agriculture into the regional urban system. This paper develops this reasoning using research in Canada, France, and principally Belgium to illustrate the argument.  相似文献   

20.
自从柴尔德提出"新石器革命"的论断以来,农业起源成为世界考古学战略性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各学科学者运用多种理论从各个角度探讨这一革命性进程,试图回答农业是何时、何地、为何和怎样起源的。西方学者为此作了不懈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简要回顾了西方农业起源的研究历程,然后从环境、社会和人类文化、认知力三个方面对西方有关农业起源的理论或假说进行总结和评述,旨在进一步促进国内外研究者对农业起源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