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滢 《环球人物》2013,(9):66-67
钟方达的办公室内挂着一幅毛笔字,写着"四海乘风"几个潇洒的大字。这似乎正是他这段时间心情的真实写照。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习酒不仅迎来了国营60周年,还在销售业绩和品牌打造上实现了双丰收。在中国白酒业已现疲态之际,习酒为何能持续保持增长?钟方达微微一笑,平静地说:"经历过高潮、低谷,也品尝过  相似文献   

2.
《环球人物》2013,(25):85
赤水清澈,河谷生暖,习酒十里酒城掩映在明山秀水间,怡人的风景让人流连忘返。可风景背后,隐藏的却是一颗颗沉重的心。山里的孩子们,留守在这里,只能在痴想中贫困到老。读书,是走出去的唯一出路。不读书,心不甘;读书,父母脊梁压弯。一年几千块钱的学费,对山里人来说,是天文数字。  相似文献   

3.
再论唐代秀才科的存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反驳唐代秀才科存在时间不止于永徽二年的观点,认为秀才科确停废于永徽二年,此后无一真正秀才及第者。唐代各种史志记载秀才科停废时间大体一致,下限都未超过永徽二年,这些记载是可信的;未停废论者的主要论据是永徽后仍有一些“秀才及第”者,其实这均是为文者依当时风习以秀才代指进士,不能作为秀才科存在的依据。秀才科停废并非因防范朋党之争等,及第难度太大,使人不抱希望及州长贡举不当则受连累是其衰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尹洁 《环球人物》2013,(27):72-73
习酒公司董事长张德芹认为,研发好产品、开发新渠道、打造优秀团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从贵州省贵阳市到位于大山深处的习酒厂,有250公里盘山路,要经过一个又一个镇子,经常堵车。7个多小时的颠簸之后,环球人物杂志记者终于到达目的地。习酒公司董事长张德芹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要不是这次封坛大典,很难把记者们请到厂里来。"每年秋季,在贵州赤水河畔,酱香型白酒生产企业都会进入传统的盘勾  相似文献   

5.
《文史天地》2009,(8):86-87
对于秀才,毛泽东说:“古人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我看古人说少了,光靠秀才,30年,300年也不行。”“因为这些秀才有个通病:一是说得多,做得少。向来是君子动口不动手。二是秀才谁也看不起谁,文人相轻嘛。秦始皇怕秀才造反,就焚书坑儒,以为烧了书,杀了秀才,就可以天下太平,一劳永逸了。可以二世、三世的传下去,天下永远姓秦。结果呢?结果是‘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是陈胜、吴广、刘邦、项羽这些文化不高的人,带头造反了。”  相似文献   

6.
梁耀汉(1883~1912年),字瀛洲,湖北汉川马口镇人,与梁钟汉、梁辉汉互为昆仲,人称辛亥"梁氏三汉"。16岁考中武秀才,21岁留学日本,与蓝天蔚  相似文献   

7.
秀才买柴某秀才来到集市买柴,他坐在树下一边看书,一边打问。一个人挑着一担山柴走了过来,秀才便问:“柴卖吗?”那人瞪了他一眼:“不卖,挑到这儿干啥!”秀才一听“不卖”,便低头继续看书。一会儿,面前又放着一担山柴,秀才又问:“柴卖吗?”柴主说:“不卖,放在这儿干啥!”他一听,还是“不卖”,又低头看书。黄昏时候,集市上的柴已卖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两代核心领导的又一枝笔,确立了胡绳成为我们党内为数不多的学识渊博的大师地位在我们党内,从新中国成立直至20世纪末的半个世纪内,长期参与中央的文字工作,起草中央重要文件和重要讲话的"大秀才"不少。但是,成为党的两代核心领导的"一枝笔"者,第一是胡乔木,第二就数胡绳了。对于"秀才"参与为党中央服务的  相似文献   

9.
贴春联     
<正>你到过农村过年吗?你知道这趴了一窗台的农村孩子在望什么吗?告诉你,他们在望村里"秀才"写春联,他们把过年的心情望得红红的。  相似文献   

10.
从秀才到大都督陈炯明(1878-1933年)是大家熟悉的近代历史人物,其原籍为广东惠州府海丰县人,前清秀才。清末,清政府在广州开办了一所法政学堂,陈炯明从家乡赴广州应考,被该校录取。当时该校监督(校长)夏同和,是位开明  相似文献   

11.
谢建平 《文史天地》2012,(11):94-94
秀才是古代中国对某些土大夫的称呼。明清时,一般指通过了科举中院试的生员,属士大夫中的最基层。 秀才一名在隋朝科举开始以前已有。在汉朝使用察举制时,由各州推举的民间人才称之为“秀才”。东汉时为避汉光武帝刘秀之讳,将秀才改名茂才,或称茂材。茂才科主要是选拔奇才异能之土,所以通常称“茂才异等”或“茂才特立之士”。秀才最初为特举,在西汉后期成了岁举,举主为刺史,遂形成州举秀才、郡举孝廉的体制。  相似文献   

12.
《钟山风雨》2013,(2):F0002-F0002
吕凤子(1886~1959),原名浚,字凤痴,号凤子,别署凤先生。中国画家,书法家和艺术教育家,职业教育的重要发轫者。幼时聪颖,1901年十六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一举得中秀才,一时与胡小石两人并称"江南才子"。1903年在苏州武备学堂习武。1907年秋考入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入图画手工科。与姜丹书、汪采白、凌文渊、李健、关溉亭等人同  相似文献   

13.
一秀才这个称谓,最初在《礼记》、《管子》、《周礼》等书籍中见到。这些书,有人认为是汉代的,有人认为是战国时的著作,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清钱泳《履园丛话》云:“秀才二字昉于汉。”昉,即“始”之意。据此推想,秀才称谓可能出现于汉或汉以前。当时,秀才二字只是对才学优异者的称谓,而不是读书人的专称,也并未形成固定的科目名称。至汉武帝时,诏令地方举荐孝廉和茂材,以供朝廷选录。这里的茂材即秀才,是在东汉以后因避汉光武之讳而改秀才为茂材的。有人依据此说,认为汉代是秀才成为举荐科目的开端;清赵翼却以为“晋世始有秀才之举”。那是依据史籍中出现赫然明确的秀才二字的记载才断言的。  相似文献   

14.
正贫苦秀才的留英岁月我的父亲王梦龄(1882-1963)出生在山西省平鲁县武家沟村的一个贫苦农家,1898年在本县进了秀才,1902年入山西大学西学专斋成为一名预科学生。到了山西大学堂后,别的学生都穿着精精神神的大褂,他却穿着一件中式粗布棉袄。那时候大家都不愿意跟他一起住,他便只好自己一人住着一间破旧的房子。但就在这  相似文献   

15.
《百年潮》2021,(8)
正王会悟最为人铭记的身份是中共一大胜利召开的"幕后功臣"。同时,她也是积极追求进步的女青年,是陈独秀口中的"胆大女性"、毛泽东称赞的"真正的人"。追求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1898年7月8日,王会悟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乌镇一个书香人家。其父王彦辰系晚清秀才,在乌镇开设了一所私塾教书,学生来自四面八方。6岁时,王会悟就到私塾听父亲讲课。  相似文献   

16.
在历史的记载上,唐伯虎虽有三段婚史,但是并不风流,也从未有过"点秋香"的艳遇。唐伯虎是明代人,他自幼聪颖,能诗擅画,十六岁便中秀才,十九岁娶徐氏。但妻子、父亲几年后接连病故,对他打  相似文献   

17.
郑纪 《文史精华》2013,(8):58-63
王缵绪(1885—1960)字治易,别号至园居士,四川西充人,生于1885年5月9日。幼年受业于举人,考取秀才。爱好收藏,喜好书法,善作绝律。曾参加辛亥革命和"四川保路同志军"。1908年考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与刘湘、杨森同窗。毕业后从事军政40年,  相似文献   

18.
正民国初年,在中国的政坛上,有两颗同时冉冉上升的新星,璀璨夺目,备受全国注目,一度被认为是中国未来的希望。他们是北方的吴佩孚和南方的陈炯明。说来也巧,两人都是前清秀才出身,两人都是书生从军,都很会领兵打仗,两人都是至性至情的性格,廉洁自守,为人忠直,宁折不弯,又生于同一个年代,一南一北,似有延津剑合之势。所以当时的舆论就常把他们相提并论,称为"南陈北吴","南北两秀才"。吴佩孚和陈炯明,在中国近代史上所扮演  相似文献   

19.
宋画象石棺     
汉口中山公园里(公园管理处和剧院之间的空地上),有石棺一具,棺身基本上尚完整,棺盖后端残缺约三分之一弱,都是用整块青灰色石灰岩雕成。盖的正中刻有径寸楷书一行,文为"大宋宣和五年癸卯金紫光禄大夫孙王十三秀才寿棺"。棺身的四周都刻有画象。棺头上部刻有左右相  相似文献   

20.
读者来信     
正2018年第3期的《蒋介石倚重的老师毛思诚》一文中提到,蒋介石对毛思诚除了在官场上的照顾,还有生活中的关切。我认为蒋介石对老师毛思诚的这种"关照"出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因为毛思诚是"早年秀才",具有"才学恒通,明了时政"的学问,故"成了蒋介石的幕僚和‘外脑’"。这是唯才是用。二是因为毛思诚因人施教、"以柔克刚""恩威并施",用"义正词严的说教、洋洋自得的笔势让蒋介石敬佩不已",使得"蒋介石突然‘开窍’,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