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超丽 《神州》2020,(6):85-85
亲社会行为其实就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前身和基础,一般来说都是在幼儿时期所产生一种行为,对于幼儿们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非常有效的推动作用。不仅仅如此,在幼儿教学当中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人际关系以及亲子关系,还能够帮助幼儿们更好的进行学习,可以说对于幼儿们的成长影响重大。幼儿音乐教育则是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主要途径,通过有效的幼儿音乐教学策略来帮助幼儿们培养亲社会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2.
叶穗冰 《攀登》2013,(6):79-83
亲社会行为是由对行为者无明显利益,但对接受者有益的反应组成。对大学生而言,亲社会行为更多地发生在虚拟社会中。影响大学生在虚拟社会的亲社会行为的因素,从个人角度看有认知、情绪和价值观,从环境角度看主要包括虚拟社群、大众传媒和网络规范。提高大学生在虚拟社会的亲社会行为水平,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针对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因素制定德育对策。  相似文献   

3.
黄薇 《南京史志》2023,(26):56-57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亲自然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能够培养幼儿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感情。在亲自然活动中,自然生长教育至关重要。自然生长教育是指在自然状态的环境中,创设贴近幼儿生命自然的教育情境,引导幼儿寻找属于个体的生长点,从而激发其内在生长力、创造力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正"一个个体从出生时所具有的自然属性到逐渐形成具备适应人类社会生存所应具备的一切特征和行为方式的过程就是人的社会化过程。"幼儿阶段是个体身心发展、行为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其社会性特征获得的关键时期,需要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社会品德,提高其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李会仙 《神州》2011,(4X):65-65,68
角色游戏是3—6岁幼儿最典型、最主要的游戏,幼儿在角色扮演中得到各方面的发展,对幼儿的生活和学习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角色游戏使幼儿在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技能三大方面获得明显的发展,为其适应社会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合作是两个以上个体为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共同进行某一活动的行为。它是儿童社会行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儿童立足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群体活动中以自我为中心,比较缺乏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也很少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这严重阻碍了幼儿与他人合作这一新社会行为的发展。因此,我们教师在混龄班教育中对此问题加以重视和研究,并利用多渠道、多途径有效开展混龄班幼儿早期合作教育,让大中小不同年龄的幼儿有机会一起合作游戏、互动交往。通过团体的互助,去感觉他人对自己以及自己对他人的关怀,进而发展对环境乃至对全人类的关爱。  相似文献   

7.
割股奉亲缘起的社会背景考察--以唐代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割股奉亲现象的出现和蔓延与六朝隋唐特有的社会文化氛围息息相关,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割股奉亲很可能起源于人肉治疗结核性疾病的民间偏方。而这种骇人听闻的行为能够发展成社会风俗并成为衡量孝心的重要尺度却依赖于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文化背景,惟一能够阻碍其蔓延的儒家教条“父母之体不合毁伤”,早在沉重的赋役压迫和游牧民族文化、佛教理论的冲击下变成一纸具文,加上儒家理论存在自我矛盾之处,使得割股奉亲行为中“孝”的一面被放大、对儒家教条的破坏被忽视。割股奉亲藉此蔓延,并且流毒千载。  相似文献   

8.
向婧  谢苏立 《旅游纵览》2023,(23):83-85+90
为探索民族旅游村寨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制,文章以湘西地区为例开展实证研究。运用SPSS 25统计软件分析社会阶层、民族文化、社会责任意识、自然共情与亲环境行为之间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责任意识和自然共情对亲环境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会阶层的高收入群体显著负向影响亲环境行为;民族文化和社会阶层的民族身份与受教育程度不能显著影响亲环境行为。社会责任意识、自然共情、社会阶层的收入对亲环境行为的解释力是67%,显示模型具有较大的解释效力。  相似文献   

9.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发展的关键期,从小培养幼儿有责任感、对自己的言语、行为负责,会直接影响到幼儿一生的人品和性格。因此,从幼儿身边的小事入手,在责任认知、情感、行为上多管齐下,有效地整合家庭、社会、环境等多  相似文献   

10.
杨荣 《神州》2012,(20):78
幼儿社交能力的提高,不仅是其智力、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他们今后生存发展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必须根据幼儿选择性活动的特点,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促进其情商的良好发展,使幼儿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分享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幼儿人际交往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幼儿的健全人格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讨论了室内区域活动中幼儿分享行为的特点以及培养分享行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林芸 《南京史志》2011,(18):48-49
体育活动作为一种促进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是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有效途径。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幼儿心理年龄的发展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不断鼓励和巩固幼儿的合作行为,以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一、有的放矢,确立培养目标众所周知,幼儿合作意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选取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游客为研究对象,构建地方特质、地方依恋及亲环境行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模型后得出结论 :自然环境特质和社会环境特质对地方依恋构建的影响不同,自然环境特质的影响作用更显著;地方认同对游客亲环境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地方依赖则不具有;地方特质通过地方依恋间接影响亲环境行为;自然环境特质对亲环境行为有显著影响作用,其中地方认同起到完全中介作用。据此,经营管理者可通过加强园内自然资源的功能展示提升游客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同时以志愿者参与的形式增强其地方认同,进而提升其亲环境行为。  相似文献   

14.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目前,课程游戏化已经成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主流。中班幼儿相对于小班幼儿而言,语言表达能力、认知能力显著增强,社会经验有了初步的积累。因此,这一时期幼儿的同伴交往行为显得尤为重要。建构区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区域,除了要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外,建构区游戏还需要幼儿之间的合作和协商。因此,研究中班幼儿建构区内同伴交往,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居增兰 《南京史志》2011,(Z1):28-29
幼儿健康的心理品质涵盖了正常的智力发展、积极的学习能力、情绪的合理表达、良好的社会交往技能和社会行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具有累积性。幼儿心理上的失调或异常并不是无缘无故  相似文献   

16.
陈家凤 《南京史志》2023,(13):16-17
<正>幼儿园“亲自然”课程,以“亲”自然的情感出发,立足于顺应幼儿的自然天性,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让幼儿在“自然中感受,游戏中成长;顺应中收获,体验中回归”为课程目标,满足幼儿在与自然的接触中“自然、自由、自主、自信、有爱、有序”地成长。本文基于儿童立场,甄选“真实、灵活、有趣”的课程内容,以“小区域、真游戏、大自然”为实施途径,尝试让幼儿在“感受、体验、表达、互动、反思”中获得学习与发展,让其“玩在自然、学在自然、乐在自然”,培养其“会观察、乐探究、敢冒险、敬自然”的良好品质。  相似文献   

17.
<正>在课程建设中,教师要以幼儿为中心,开发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的课程,看见、读懂、回应幼儿,引发深度学习,助推“亲自然”畅游课程建设,促进幼儿在开放、互动、浸润、融合的活动中得到成长。  相似文献   

18.
陈红霞 《南京史志》2022,(34):26-27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作为一所农村幼儿园,我园着力推进新农村野趣游戏空间开发与实践,努力培养有泥土气息、有乡愁记忆、亲自然、敢挑战、乐探究、能创造的幼儿。  相似文献   

19.
正幼儿时期是幼儿良好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又是交往能力发展和形成的重要阶段,最初的交往能力对幼儿的成长极为重要,它不仅能促进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而且对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就幼儿交往能力的内涵、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等方面进行简要论述,充分利用幼儿园这一教育机构来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李茹 《南京史志》2022,(9):16-17
<正>幼儿属于个体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园为幼儿的成长和学习提供了重要的场所支持。教师需要为其提供丰富的基础知识,并在正向的语言评价基础上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只有对幼儿尊心、自信心以及积极性予以高度的重视,才能推动幼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教师需要保障语言评价的及时性当幼儿向成人寻求相应的评价时,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具体行为,为其予以及时性和客观性的评价,并保障评价结果的正向性和积极性,使幼儿可以针对教师的评价内容顺利完成自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