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8年,国家土地管理局发出了关于完成全国土地管理系统土地志编纂工作的通知,1994年2月,国家土地管理局又印发了《土地史志编纂暂行办法》;199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管理局发出了关于编纂土地志的通知,1996年1月,该局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志编纂工作的通知》,编纂《土地志》已纳入有关部门的工作议事日程。内地有的市县已出版了《土地志》,但至今新疆没有出版一部市县级《土地志》,成稿也甚少,我们方志工作者应尽快弥补这个空白。为什么要编纂《土地志》呢?首先,土地在人类生活中起着决定的作用。土地是人类社会不…  相似文献   

2.
杨政中 《广西地方志》2000,(6):51-52,27
根据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关于编纂地方志的规定和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省级、地级市和县(市)三级土地管理部门都要开展编纂土地志的规定,自治区土地管理局于1993年向全自治区土地管理系统作了部署。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准备,修志工作1995年在全系统逐步铺开。  相似文献   

3.
陆川、合浦两县的土地志1996年第2季相继问世后,《玉林市土地志》又于1997年出版。迄1998年5月,已有25个市县的土地志写出了初稿,昭平、南宁、柳州等市县土地志年内将出版,另20部志的初稿也将于年内完成,给自治区成立40周年献礼。早在1993年,国家土地管理局就下达了编修各级土地志的指示,区土地管理局也于当年10月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土地志编纂工作的通知,区土地局的领导在大小会上,反复强调修志的重要意义。办班时亲自参加,评稿前亲自阅稿,同专家、教授切磋交流。领导率先垂范,推动了全区土地志编纂的开展。各级土地局做了几件工…  相似文献   

4.
国家各部委修志工作座谈会在京举行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主持召开的“国家各部委修志工作座谈会”于1995年12月15日在京举行。公安部、农业部、铁道部、林业部、外交部、建设部、水利部、邮电部、煤炭部、国家体委、国家环保局、国家土地管理局、海关总署、全国供...  相似文献   

5.
朱万红 《百年潮》2023,(4):42-47
<正>中央苏区土地政策是党在土地革命时期领导工农群众消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主要包括土地没收、分配政策和土地税收政策等内容。中央苏区经历了开创、形成、发展巩固的历史阶段,与之相应,中央苏区土地政策也经历了初步制定、适时调整、偏离正轨的变化过程,整个过程深受共产国际影响。共产国际对中央苏区土地政策的影响极其复杂,或积极或消极。一方面起着促进中国革命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教委、国家计委、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中心等单位的有关领导和学者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两年多的筹备,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于1991年10月17—18日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近6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国家土地管理局副局长马克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邹德慈,北京大学校长吴树青,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赫斌,中国科学院农业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刘安国,国家计委赵京勋同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  相似文献   

7.
公田和私田是中国上古土地权利开始分化的起点。在村社共同体瓦解,土地从公有向私有的转化过程中,私人(以家庭为单位)需要面对发展壮大的国家。国家不但僭越了社会共同体所享有的“公田”收入并将其转化为征税权,而且不断的将征税权扩展到所有的土地。对于国家而言,土地制度的核心不是土地的归属,而是土地的经营与赋税征收,这使得中国古代,土地私有权发展的空间极其有限。  相似文献   

8.
李达 《民俗研究》2023,(6):102-112+155
农业集体化时期农村泥水匠有其特有的生存状态。尹店公社泥水匠与公社、国家政策相磨合,体现出特有的政治、情感与习俗,其中土地情结是重要的解释视角。土地情结的核心即人与土地的情感联结。尹店公社泥水匠在不同阶段赋予土地不同的意义和价值,进而产生了不同的判断与价值选择,最终作出离乡或返乡的选择和决定。围绕土地情结理解公社泥水匠赋予行动的主观意义,解构其离乡返乡背后生动的意义构成过程,最终展现特定时代背景下社会政治环境对特定行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精明发展已成为国际化城市发展的主流。在精明发展理论的指导下,以区域中心城市济南为例,选取城市扩张与土地利用效益两个子系统,从空间形态、发展效率、外部影响、用地结构、人口变化、经济规模、公共服务和综合建设八个维度,测度济南市主城区城市扩张与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①济南市城市扩张阶段性特征明显,扩张模式从单核心向多核心转变;②济南市土地利用效益总体水平较低,但其发展符合“低速-高速-平稳”的变化过程,且近年来呈持续优化趋势;③济南市城市扩张与土地利用效益不符合精明发展要求,城市扩张对土地利用效益的促进作用不足,二者间耦合协调度不高。  相似文献   

10.
加强土地管理服务经济建设文/孙世富信阳县土地管理局自1989年2月成立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业务素质,注重服务质量,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逐步形成了依法、规范、高效、科学的管理机制,为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受到了各个领域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土地资源作为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才能够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在测绘技术水平逐渐提升的影响下,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也开始对其广泛运用,从而实现有关部门能够对土地进行高效管理和规划。文章主要对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实际运用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促进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张公堤修建后,汉口市区面积成倍地增长,20年代末期,大部分租界也相继收回,在留学归来的社会精英积极参与下,市政建设发展迅速。城市的发展,道路的延伸,工商业的繁荣,土地价值的攀升.加之汉口土地情形复杂,契据种类繁多。使得土地纠纷日益增多。如不对土地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13.
元江县的白族是明末清初大量迁入的。这时的封建地主经济制得到_『充分的发展,约占人口6%的地主,不仅占有因远、北泽、安定等白族聚居村35%的土地,还占有周围哈尼族大浦、卡腊、龙潭、大白、漫迫、大佯、鲁章等村的部分土地。地主一方面出租土地,利用租佃关系剥削佃户,另一方面又廉价雇用白族农民及周围的哈尼族农民作长短工,为其耕种土地。  相似文献   

14.
孙立田 《世界历史》2006,2(5):98-107
中世纪维兰土地权利是一个颇为复杂的问题。本文从中世纪法理和实际状况等方面对维兰土地权利作了考察,并从庄园法庭角度对维兰土地权利的保障作了分析。本文认为,维兰土地权利具有稳固、安全的特征,因此取得了自身充分发展的必要条件,具备了积累个人财富、扩大再生产的经济和制度基础。在英国经济社会向近代转型过程中,由维兰转化而成的公簿持有农成为富裕农民约曼的重要来源,成为新的生产经营方式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5.
史玉渤 《史学月刊》2022,(4):127-131
<正>土地金融,是以土地获得信用保证而取得的资金融通,通称为土地抵押信用;确切地说,是“以土地作为担保品而收受资金和贷与资金的业务”(潘信中:《成长期中的土地金融》,《明日之土地》第2期,1946年6月,第27~28页);广义上说,其与不动产金融相等。土地或不动产金融业务是“依科学的方法,经营受信的被动的,及授信的主动的两业务,使货币资本所有者,与不动产所有者之间利害关系得以调和,而成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黄通:《土地金融问题》,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后至甲午战争之前,清政府向外商出租了大面积土地。清政府对出租土地的管理,经历了永租制到按《上海租地章程》管理的过程;向外商出租土地对国内经济有其积极的一面:吸引了不少外资,开发了一批本来荒芜的土地,促进了通商口岸经济的发展,打破了中外封闭隔绝的状态,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改变了原有的单一的封建经济结构。弊端也比较突出:有章程制定的失误,也有管理上的欠缺,甚至根本没有管理可言。外商向政府交纳的土地税金额有限,地价、地税标准对外商有利,弊端的根源在于清政府对出租土地管理的忽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并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蒋艺 《神州》2013,(24):282-282
我国拥有将近14亿的人口,土地问题在任何时刻都是党和国家必须面对的问题。当前,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着大量悬而未决的问题。因此,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坚持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我国国土资源管理的基本准则,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关中模式”在资料匹配性、土地买卖频率、分析工具、区域社会特征认识等方面尚有待进一步商榷。研究表明,有的地册只记载了村庄的某一田块,不能反映村庄整体的地权状况。另外,民国年问同地、同条件下的常田地权分配不均,和“关中模式”的特征不符。地册资料记载的土地买卖信息数量不全面,确定交易时间的上下限较困难,据此计算的土地买卖频率并不准确。利用吉尼系数进行地权分配研究存在局限性,吉尼系数高低并不能反映土地占有的具体状况。山、陕黄河沿岸区域社会特征的形成主要是自然环境的外部压力所致,并不完全是由于村庄共同体束缚的内部压力。  相似文献   

19.
目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各项建设迅猛扩张,生态理念的土地利用总体多项规划指标被突破,土地供需矛盾和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华北日系农场的殖民经营--以天津地区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沿海碱荒地带,自明清以来农业垦殖发展较快,逐步成为华北主要水稻产区。华北事变以后,日本为掠夺稻米、棉花等农产物,投资组设农场,强征当地土地、劳力,进行殖民土地开发,对华北日军的军粮供应,发挥了较大作用。日系农场多沿用旧租佃制,将土地分割小块出租。并未带来先进耕作方式,耕作者负担也比战前大大加重。日系农场在1941年前后较为活跃,到战争后期,由于周边抗日力量的兴起,不断遭受打击,最终陷入困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