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国  泮君玲 《民俗研究》2017,(3):108-112
在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过程中,知识分子的信仰世界遭受着洗礼和变革。伍廷芳是近代中国灵学的早期传播者。钩稽考订其信仰灵学的时间、师承、主张及活动,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信从灵学的原因,有利于从新的角度认识伍廷芳及其思想;同时,对研究灵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对认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信仰世界也有一斑窥豹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第一号律师 许多文章、资料都认为伍廷芳(1842-1922,民国外交家、法学家)是“中国律师第一人”,其实并不准确.伍廷芳,1874年留学英国,后获英国大律师资格,回到香港任律师.准确地说,他应当是中国取得国外律师资格第一人,曹汝霖(1877-1966)才是真正取得中国律师资格第一人.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大批条约,条约交涉成为晚清外交的重要内容。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晚清外交重臣伍廷芳办理了大量与条约有关的外交事务,从而对条约及中外条约关系产生了一定的认识;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在民国初年,伍廷芳为消除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不良影响又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伴随着伍廷芳外交生涯显现的条约观念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其对条约与国际法关系的认识、对不平等条约的认识以及修约、拒约的观念与主张等几方面。其中的某些认识与主张,对于维护中国利益起到一定的作用;然而亦存在着某些局限。  相似文献   

4.
伍廷芳(1842~1922)是晚清、民国初年的风云人物,曾先后担任过清朝驻美公使、辛亥南北和谈代表、南京临时政府司法总长、北京政府外交总长兼国务总理、西南护法军政府外交部长,且曾一度代孙中山摄行大总统之权,在风起云涌的近代中国社会大舞台上,扮演了一个个令人瞩目的角色.追溯伍廷芳走过的政治历程则会发现,郭嵩烹、陈兰彬、刘坤一、李鸿章等清朝封疆大吏的竞相罗聘,铺垫了伍廷芳走向宦海生涯的基石.本文将追述郭、陈、刘、李等诸侯围绕伍廷芳展开的一场人才争夺战及其对后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伍廷芳是清末倡导西法并切身践行改革第一人,在我国诉讼立法史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促使伍廷芳法律思想形成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四方面:一是西法东渐及近代维新思潮的影响;二是伍廷芳自身阅历的影响;三是治外法权的外部刺激;四是刑讯之争的内部争论。其促使了伍廷芳法律思想的形成,为我国司法体制的改革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论孙中山与伍廷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伍廷芳和孙中山可以说是中国近代曾系统受过西方教育的两代人。由于时代和环境的差异,他们具有不同的生活经历,但又都怀着救民的宏愿,最终成了并肩奋斗的战友,联系他们的纽带,是以建立民主、自由、富强新国家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思想。辛亥革命前,伍廷芳是在清政府内从事洋务、修订法制的改革者。作为改革者的伍廷芳在清政府内部难以施展爱国抱负和才华,而倡导推翻清朝、建立民国的孙中山,却在武装起义中磨炼成举世瞩目的革命家。  相似文献   

7.
伍廷芳在晚年隐居后受到革命浪潮的推动毅然投身辛亥革命。南北议和期间,伍廷芳作为南方全权代表先后与北方代表唐绍仪、袁世凯就清帝退位优待问题展开唇枪舌战。重点争论了退位清帝的名号、居所以及禁卫军编制等问题。清帝退位优待问题关乎民主共和体制根基的牢固性,伍廷芳坚持施行清帝退位、拥护民主共和,革命立场坚定。优待清帝的处理是伍廷芳综合南北实力,在稳定全局的前提下实现民主共和之选择。  相似文献   

8.
天天接吻     
《文史月刊》2011,(7):45-45
伍廷芳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外交官。一次,他出使美国,演讲后,有个贵妇人对他说:“我十分佩服你。我决定把我的爱犬改名为‘伍廷芳’。”  相似文献   

9.
伍廷芳(1842-1922)名叙,字文爵,号秩庸,中国近代著名的法学家、外交家。就其一生的经历而言,香港是他事业的崛起地。他曾在香港生活了24年(1855-1882,其中1874-1877留学英国),且取得了斐然的成就:香港第一个华人大律师,第一位华人太平绅士,首位港府华人立法局议员……然而就在其事业如日中天之际,他却于1882年悄然离港北上,应邀出任洋务巨臂李鸿章的外交顾问。欲解开此历史之谜,就要从伍廷芳任职港府的酸甜苦辣说起。 香港华人领袖“伍叔” 伍廷芳在香港地位的飚升是从留学英国归来后开始…  相似文献   

10.
日本机密档案中的伍廷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日本外交档案,叙述伍廷芳与日本驻华外交官的秘密接触,及伍氏向日方提供清廷上层情 报,揭露翁同龢、李鸿章之间尖锐矛盾由来及发展,从而可全面了解伍廷芳其人。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司法审判中,刑讯作为取得口供的一种合法的讯问方式一直存在。近代以来,野蛮落后的刑讯制度越来越不适应中国法制近代化的要求,所以废除刑讯制度就成了法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清末新政到民国初年,伍廷芳等人为废除刑讯制度做出了巨大的贡  相似文献   

12.
论辛亥革命期间伍廷芳与革命党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礼恒 《近代史研究》2002,2(1):119-144
辛亥革命时期,伍廷芳与孙中山革命党人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合作至疏远的过程。伍廷芳这位仕清近30年的封建高官之所以在辛亥革命期间加入到资产阶级革命的行列,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就其自身原因而言,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信念和清政府的愚顽不化,导致了他投向革命。这也是伍廷芳与孙中山革命党人合作的大前提。而革命党人主动邀请伍延芳入盟,既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片面政治主张的产物,也是基于伍延芳广泛的海内外影响,更是当时沪鄂相争的需要。双方的合作,加速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但在实施治国方案问题上,双方存有分歧。对“宋汉章案”、“姚荣泽案”的不同处理意见,最终导致了伍延芳与孙中山革命党人关系的疏远。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中国外交界出现了一大批职业外交家,如:伍廷芳、陆征祥、陈友仁、王正廷、王宠惠等,其中不乏佼佼者。但自施肇基、颜惠庆等相继告老退休后,民国外交阵容中的“中流砥柱”无疑要推顾维钧和郭泰祺了。对于曾经担任过北洋政府时期国务总理并六度担任外交部长的顾维钧来讲  相似文献   

14.
民国初年的法治思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学智 《近代史研究》2001,2(4):230-260
民国初年,革命党人及社会各界人士都积极鼓吹以法治国、依法行事,热望将中国建成民主共和的法治国家。同时,兴办法政(法律)学校形成热潮,各种法律书籍大量出版,汇成一股颇有声势的法治思潮。在此期间。伍廷芳对陈其美以军政干涉司法和越权滥捕的行为进行的抵制、批驳和斗争,则成为这股思潮涌动中激起的浪花。  相似文献   

15.
伍廷芳先生(1842—1922年)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民主志士,他为中国的民主共和制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他早年留学伦敦,荣获法学博士学位,是香港第一个华人大律师、第一个华人太平绅士和第一个华人立法局议员,又是一个杰出的外交官,曾先后被任命为驻美国、墨西哥、古巴等国公使。辛亥革命后,伍先生宣布赞成共和,  相似文献   

16.
1912年元月1日,中华民国诞生,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武昌起义,南方17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而北方一些省份还在清朝政府势力之下,素以狡诈投机出名的袁世凯,却在那些清朝王公大臣束手无策的时候,他攫取了内阁总理的职位,一面派冯国璋统兵攻武汉,一面派出唐绍仪任和谈代表,与南方的和谈代表伍廷芳谈判。唐绍仪提的条件是君主立宪,伍廷芳提的条件是共和政体。双方还在往返未决之际,孙中山以临时总统名义致电袁世凯,表明临时总统,是暂时担任,只要你袁世凯赞成共和,就虚位以待。这也正中奸贼下怀,他假惺惺地复孙中山电:“君主共和问…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要闻     
1日军机处电各省查禁革命书报。4日修律大臣伍廷芳、沈家本奏设法律学堂。5日清廷严禁商人运煤接济俄舰。6日清廷命各省督抚认真办理警察及罪犯习艺所。7日湖南旅日同乡会举黄兴为总理,未成。  相似文献   

18.
进步党述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前言在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中国的资产阶级提出了两条路线,一条是由革命党人提出的以暴力同反动势力作正面的斗争,一条是由立宪派人提出的以温和手段,企图使政权和平转移。辛亥革命后,他们各自继承了这一传统,继续以自己特有的风格进行维护民主的斗争。进步党是立宪派辛亥后实行温和路线的政党组织,它成立于1913年5月29日,以黎元洪为理事长,梁启超、张謇、伍廷芳、孙武、那彦国、汤化龙、王揖唐、蒲殿俊、王印川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近代史上,伍廷芳占有诸多“第一”:第一家中文报纸《中外新报》的创办者;第一位自费留洋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人;第一位取得国外律师资格的华人;香港立法局首位华人非官守议员等。他虽然出生于平民之家,却从小怀济世之志,勤奋好学。留洋归国后,以丰富的学识和才干,纵横近代外交界,折冲樽俎,为国效力。晚年反对帝制,赞成民主共和,倾力支持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美国《世事》杂志载文称他是一位受爱戴的人,“他对他的国家贡献了无可估计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近代史研究》2002,(6):311-314
第 1期 (总第 1 2 7期 )科学地推进辛亥革命史研究———为纪念辛亥革命 90周年而作李铁映………………………………战与和的变奏———重庆谈判至政协会议期间的中国时局演变汪朝光…………………AB合作在中国个案研究———真 (理 )社兼及其他李丹阳……………………………………………战后中国对越政策的演变———以中国国民党对越党派工作为中心的探讨罗 敏…………………论辛亥革命期间伍廷芳与革命党人的关系张礼恒……………………………章太炎的“学隐”思想及其渊源敖光旭…………………………………………力行哲学的思想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