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洪伟 《旅游》2006,(4):16-17
世界上的豆腐是用石膏或盐卤点制,但石屏的豆腐奇就奇在不是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而是用酸涩井水点制而成。豆腐韧性强,提在手里甩动不会折断,故荣登“云南十八怪——豆腐甩甩烤着卖”之列。  相似文献   

2.
吴元康 《安徽史学》2022,(6):45-53+160
民国以前,徐谦与孙中山各自的人生之路截然不同。民国成立后,徐谦开始追随孙中山,成为其重要助手。迄1925年孙中山逝世,两人之间既有关系密切的岁月,也有疏远冷淡的时光,但以前者为主。总的来说,徐谦仍不失为孙中山的忠实信徒。  相似文献   

3.
吴元康 《安徽史学》2003,4(2):111-112
《孙中山全集》、《孙中山集外集》、《孙中山集外集补编》、《孙中山谱长编》等书都是孙中山研究常用的基本资料,勘校编纂均称精审,但在一些史料的时间判定方面,仍存在若干失误;亟待纠正。配方仅就所见四则作一勘误。  相似文献   

4.
阎锡山与孙中山的关系时断时续。辛亥革命以来,阎锡山出任山西都督后,背离了孙中山及其倡导的革命,且为固位及维护自身利益反而与北洋势力关系密切。但其并未与孙中山完全决裂,而是在孙中山有一定政治上升空间时,又不遗余力地和孙中山联络。当然孙中山的革命也需要阎锡山的加盟。阎锡山对孙中山的态度和行为始终从政治当权者的角度进行理性思考和理性决定。  相似文献   

5.
臧运祜 《民国档案》2005,(4):60-65,78
孙中山生前,虽然发表过五权宪法的诸多演说,但他本人并未拟订出一份关于“五权宪法”的法律文本。本文就1922年夏间,叶夏声奉孙中山之命,拟就的一份《五权宪法草案》,进行了研析。经过初步考证,笔者认为该文本虽然与孙中山的关系尚待证明,但却是一个与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有较大关联的文件。该文本在内容上,基本体现了孙中山基于三民主义的五权宪法思想。这是其主要特点与价值所在,应该被视为研究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的珍贵资料。但是,作为“个人之见”,它与“圣人之先见”毕竟又有距离,而不可能全面、真正地体现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后者乃是国人后继者至今尚未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豆腐起源考     
正关于豆腐的起源,古代即有不同说法,或说先秦时期就已出现①,不过,自宋以来广为流传的说法是豆腐始于汉淮南王刘安。但现代有学者以文献无征为由予以否定,并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如日本学者篠田统认为豆腐始于唐代②,袁翰青则认为五代才有豆腐③众说纷纭,仍无定论。本文在吸纳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对此问题做进一步探讨,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发动过两次北伐,但都终以失败告终,其中第二次北伐是孙中山生命中最后一次亲自督师的军事斗争。探讨其发动这次北伐的动因,有利于了解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同时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整个辛亥革命中孙中山重视对会党的发动和改造。但在联络、组织会党上,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也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9.
王宠惠与孙中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宠惠早年在孙中山的带动和影响下从事革命活动,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重要追随;辛亥革命时期是二人在政治上联系最紧密的时期,王宠惠成为孙中山在外交等方面的得力助手;袁世凯窃国后,王宠惠投身北洋政务,但与孙中山仍保持了密切联系。孙中山是以救国为己任的职业革命家,而王宠惠则是学从政型的技术官僚。  相似文献   

10.
林雄辉 《神州》2008,(3):18-21
李大钊与孙中山,分别是共产党和国民党的领袖。他们为国共第一次合作走到一起。他们共处的时间并不长,但感情却非常真挚。孙中山称李大钊是真正的革命同志,并亲自主盟介绍李大钊加入国民党;而李大钊对孙中山更是十分仰慕和敬重,他盛赞新三民主义,积极参与改组国民党,由衷地高呼"中山主义万岁"。李大钊是受中国共产党委派会见孙中山的第一人,也是孙中山主盟加入国民党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1.
略论孙中山与民国初年的银行建设袁新琳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积极提倡者和实践者。银行建设思想和实践,是孙中山从事中国近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9l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虽然辞去了总统职位,但他利用自己的影响,积极投身经济建设,大力宣传银行建...  相似文献   

12.
宋蔼龄在与孔祥熙结婚之前,曾长期担任孙中山的秘书。同盟会会员华士龙、冷御秋、柏文蔚、钮永建等人追随孙中山从事反清革命,参加过攻打上海制造局等战役。有一时期,孙中山失意,住在上海。华士龙等革命同志也都沦落上海,生活困难。但他们经常去看望孙中山,孙中山也总是尽量设法筹给他们一些津贴,作为生  相似文献   

13.
患病是1924年孙中山北上过程中的意外。特殊的政治局势给孙中山的疾病染上了强烈的政治色彩。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借口疾病完成了几次政治决策;但疾病带给国民党更多的是危机,及考验其应对危机的能力。由于政治身份,孙中山获得了普通人鲜有的优良的医疗资源,但其癌症的确诊、公开和诊疗方式也因此受到医疗之外的多方因素干扰。癌症在20世纪20年代的诊疗手段落后,是孙中山癌症诊疗困难的根本原因。在这一过程中,选择西医为主的治疗方式,既是孙中山的主观选择,也是国民党为打造崇尚科学的孙中山形象所做的努力。而中医的逐渐式微,也通过孙中山患病后各方对待中医的态度展现无遗。一次医疗事件,折射出20世纪20年代复杂的政治和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的《上李鸿章书》中提出的主张借鉴西方富强的经验,建设一个近代化的中国等问题上,确实与改良派的主张类似,但孙中山的改良思想与改良派有着本质的区别。孙中山的主体思想是革命思想,在革命思想指导下他走上了革命道路这是毋庸置疑的。本文针对在研究孙中山《上李鸿章书》中的一些不同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关于孙中山民族主义的来源,孙中山曾在《中国革命史》中说:“盖民族主义,实吾先民所遗留。”但他说的先民是谁,学界说法有三种:洪秀全、朱元璋和华夏民族意识。本文根据民族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演进过程,否定了以上三说,认为洪门会党才是孙中山所说的先民,即孙中山民族主义之源。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逝世所引起的舆论界关注为近代中国罕见。舆论反应重点有二:一是对孙中山其人其事进行评价,褒之者为舆论主流,肯定孙中山之功绩,对其为人处事、革命精神、道德品质等大加赞赏,誉之为一伟大杰出人物,贬之者作为"另类的声音",从与孙中山不同政治立场出发,述说孙中山自身弊病,揭露其错误,描绘其失败者形象,甚至有目孙中山为"罪人"者;二是报道孙中山逝世对未来政局发展的影响,于国民党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于北京政府亦复如此,不过消极影响为舆论着力关注。所以欲达盖棺论定,只能强人所难,国民党经过一番努力与型塑,建构孙中山崇拜直到尊其为"国父",可算"盖棺论定",但亦不长久。  相似文献   

17.
1924年,孙中山抱着和平统一中国的目标到北京与段祺瑞、冯玉祥等共商国是。由于疾病缠身,孙中山此次北上成为他最后一次北京之行。他同肝癌作着斗争,也争取着国民会议的召开。但终究回天乏术,1925年3月12日,一代伟人孙中山在北京病逝。  相似文献   

18.
“土里生,水里捞,石头中间走一遭。变得雪白没骨头,人人爱吃营养高。”这是记忆中关于豆腐最经典的谜语,在故乡云南石屏,豆腐虽然不是粮食作物中的扛鼎之作,但家家种豆,餐餐吃豆腐却是事实。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的《上李鸿章书》中提出的主张借鉴西方富强的经验,建设一个近代化的中国等问题上,确实与改良派的主张类似,但孙中山的改良思想与改良派有着本质的区别。孙中山的主体思想是革命思想,在革命思想指导下他走上了革命道路这是毋庸置疑的。本文针对在研究孙中山《上李鸿章书》中的一些不同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南北和谈在孙中山回国以前已经开始,但在《辛亥革命》中,它被放在孙中山归国之后,导演只能无奈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