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愚  许茵 《民国档案》2002,(3):88-96
以其英缩写SACO闻名于世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中简称“中美合作所”)成立于二次大战期间,由美国军方(主要是美国海军)与中国军事情报机构(即以戴笠为局长的军统)联合操作。中美合作所功罪之争至今仍未见分晓,这清楚地表明,要想客观评说中美各方及双方在二战中的表现以及战时中美之间的关系,是何等之难。中美合作所在战时颇有争议的所作所为以及战后对它的众口不一的评价,使其历史一直深受国共两党之间政治斗争的影响。双方各自为自己的政治目的,利用中美合作所档案,再创其历史。  相似文献   

2.
《民国档案》2021,(3):73-86
1937年1月初起,中英之间就广梅铁路借款进行了半年左右的谈判交涉,在中国的坚持和英方的努力下,英国突破了新四国银行团关于对华借款问题的限制,得以单独对华贷款,但在中国把中央银行改组为中央准备银行和提供盐余担保等问题上,双方一度僵持。全面抗战爆发后,中英双方均以更积极的态度推进谈判,对借款基本条件互相做出妥协,最终在7月30日签订了借款合同。广梅铁路借款虽因中日战事扩大未能在伦敦公开发行,但有关谈判交涉促进了战时中英财经合作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袁灿兴 《文史月刊》2012,(11):55-61
文学作品中大量关于中美合作所控制集中营的描述,使得人们至今仍然产生错觉,以为中美合作所就是操纵渣滓洞、白公馆监狱的黑手,并进行着屠杀进步人士的勾当。历史的真貌却是,中美合作所只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两国合作创办的一个军事情报合作机构,它为世界反法西斯事业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赵映林 《文史天地》2014,(12):35-39
正中美合作所的全称是"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简称中美合作所、中美所。中美合作所于1942年夏开张,1943年4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签署合同,到1946年3月,戴笠飞机失事死于南京牛首山,合同终止,中美合作所结束,共实际存在了3年9个月的时间。那么,它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机构?本文尽力综合美国政府、军方公布的档案资料及台湾与大陆两地的材料,努力还原一个真实的中美合作所。  相似文献   

5.
曹英 《近代史研究》2007,(4):109-119
晚清时期,香港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与中国内地贸易的性质相应发生变化。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英两国协议,按照条约规定,在中国沿海贸易中将香港视为外国口岸。但是由于税收利益冲突,中英双方对于香港在国内转运贸易中的地位问题存在着难以抉择的两难局面,双方都希望香港能够在不同的情况下享有外国口岸和中国口岸的双重待遇,但双方的要求又是完全对立的,由此而引发了复杂的冲突与交涉。最后,1886年中英《香港鸦片贸易协定》正式确认了香港在沿海贸易中的外国口岸地位。这一问题充分体现了英国对华经济侵略的强权性质,反映了清政府主权观念的淡薄和经济发展意识的缺乏,但清政府反对从香港的走私和绕运,也有利于保护国家税收,维持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6.
1982年9月邓小平会见访华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双方就香港问题进行了会谈。撒切尔夫人访华后,中英之间随即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了第一阶段谈判。1983年7月12日中英就香港前途问题进行第二阶段谈判。1984年9月26日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联合声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草签。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中英联合声明》。1985年3月中国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出关于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的决定。1985年5月27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互换批准书,《中英联合声明》自此正式生效,香港进入历时12年…  相似文献   

7.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为提振抗战士气、缓解财政困难,提出对英美大借款计划,其中对英借款1亿英镑,并希望不能有担保条件.1942年2月,英国政府宣布同意提供5000万英镑借款.中国希望英国采取与美国5亿美元借款类似的规定,允许中国无条件使用借款,但出于战时财力困难与战后国际收支的考虑,英国不愿在借款条件上做出让步.围绕借款担保中国内债与维持法币的用途,中英展开拉锯,谈判长达两年,亦引发中国对英国的不满.1943年11月开罗会议上中英协商借款问题,会后,双方于1944年2月就折中方案达成一致并于当年5月签订借款合同.中英5000万英镑借款交涉体现了战时中英之间的误解与缺乏信任,实际动用量亦有限.  相似文献   

8.
谈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礼节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十八世纪中国的对外关系史上.以马戛尔尼为首的英国使团访问清朝政府,可谓一次最具影响的外交活动,中英双方的外交政策,及其外交目的和意图,都在这次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反映。它预示着中国将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洪流。中国紧闭着的大门已经开始遇到外来势力的撞击。然而,由于中英两国政治、经济结构的截然不同,而双方政府为了维护本国的社会制度和历史传统,在各自的利益上采取了互不相让的顽强抗争态度。因此,在这次外交活动中,双方的冲突便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并由此导致外交谈判的失败。而觐见  相似文献   

9.
1943年5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与美国海军参谋部情报署合作组织“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简称中美合作所),进行罪恶的反共反人民勾当.是臭名昭著的镇压人民革命的特务工具。中美合作所成产后。多次举办各种类型的训练班。为军统培训了大批的特务。其中,1944年创办的“华安班”.是军统在福建举办的规模最大的特务培训活动。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与香港"后过渡时期"的中英外交斗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小平为解决香港"十二年过渡时期"的"平稳过渡"和"顺利交接"问题,提出创造条件让"爱国爱港"的香港人逐步参与管理并且为1997年收回香港以后"港人治港"培养人才.由于英国在"十二年过渡时期"以"代议制改革"为核心的"非殖民化"的"光荣撤退",以及不惜牺牲中英合作关系和香港前途以香港为"磨心"进行的自"偷步民主"至"民主冲剌"的政治对抗,中国在中英合作的基础已经被破坏、"旧香港"与"新香港"之间的政治体制"直通车"已经"不通"的情况下,根据"以我为主"的原则按照中英"联合声明"和"基本法"的规定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另起炉灶"筹备香港特别行政区.  相似文献   

11.
1935年底至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之初是中英债务关系的重要时期。法币改革后英国因担忧日本反对,未能立即对华提供金融借款。此后英国对华经济政策有所转变,中英铁路借款的突破与出口信贷领域的交涉,推动了双方的金融借款谈判。1937年中英金融借款谈判中,中国答应英国所提多项条件,英国积极推动借款不受新四国银行团影响,但该借款因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而搁浅。这一时期的中英金融借款交涉为全面抗战时期中英达成多笔借款打下基础,但同时英国延续此前对华借款中的附加条件,以获取更多在华权益。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中英两军的火炮主要都是17世纪以来欧洲普遍采用的前装滑膛炮,其内装火药都是黑火药,这种基本的技术原理决定了中英火炮从质的意义上讲,还属于同一技术时代的产品。但是,因工业革命发生与否的影响,此时的英军火炮从数量意义上讲,在其设计思想、炮身材质、铸造工艺、弹药质量、火炮射程、舰炮品质、火炮机动性、射击精度和射速等技术关键之处优于清军火炮。这些技术关键之处,显现了中英双方火炮技术的巨大差距。  相似文献   

13.
《湖南文史》2013,(6):71-71
1.二战时期,中英之间曾经尝试进行合作,共同抗击日本,其间成立了存在仅8个月的“——”。  相似文献   

14.
顾迈男 《百年潮》2008,(11):60-65
中美联合招考赴美国留学物理研究生项目(China—United States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 Program,简称CUSPEA)是李政道教授主持,为解决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才断档,发展中国教育和科研事业的一个中美合作项目。该项目的具体内容为:从1981年始,由中美双方联合通过专门的招生途径,每年从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等院校中选送10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赴美攻读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5.
1942年关于香港新界问题的中英交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及新界)历来是中国领土。19世纪,英国通过两次鸦片战争和三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先后割占了香港岛及九龙半岛南端,租借新界99年。上述割让及租借本不具有法律效力,中国有充分权利予以收回。由于英国长期坚持殖民主义立场,拒不归还,香港问题遂成为中英之间的一桩历史悬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代表曾在  相似文献   

16.
短暂的合作:抗战后期中共与美国关系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于对日反攻作战的需要,美国政府排除蒋介石的干扰向延安派遣军事观察组,与中共建立起正式的合作关系。中共方面对双方合作抱有真诚的期望,对美军观察组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活动给予全力支持,同意接受史迪威对中国军队包括中共军队的指挥权,准备以各种形式配合美军的战略反攻行动,并且认为在战后中国重建中双方有保持和扩大合作的必要。美国在远东的长期战略目标,是使中国成为一个由蒋介石主导的亲美国家,以抗拒苏联扩展势力的企图。尽管罗斯福主张在国共之间采取一种相对灵活的政策,但赫尔利却坚持了无条件支持蒋介石的立场。因此,在任何情况下,美国政府都不会放弃蒋介石,尤其是在美军放弃在华东沿海登陆的计划后。  相似文献   

17.
鸦片问题,是引起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然而,在结束战争的条约及随后签定的商约中,除了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清朝政府赔偿鸦片费六百万元外,中英双方对今后鸦片贸易在中国的地位并没有任何规定。 对这一奇怪的历史现象,我国史学工作者曾进行过一些研究,但比较简单。在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英国国内的形势以对英国政府在鸦片问题上的态度作出解释,并根据英方档案对中英鸦片交涉过程予以说明.笔者认为,揭示这一段长期晦暗不明的历史,是了解鸦片战争后中英关系的全貌所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中美合作所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合作所是抗战时期中美两国在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背景下建立的一个抗日军事合作机构。但过去由文学影视作品给人造成的印象,似乎是一个美蒋反动派勾结的集中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渐有人为其正名。但长期宣传形成的影响并未消除;而该机构在抗战中究竟有何作为?各相关文章又语焉不详。本文首先概述中美合作所成立的目的、过程、协定文本和组织机构;其次介绍其重要活动之一——培训敌后游击干部;再次略述各培训机构结业之后组建的中美联合游击队在敌后的抗日活动。最后对中美合作所作出综合具体评价,希望消除误解,还原历史。  相似文献   

19.
在十八世纪,以马戛尔尼为首的英国使团访问清朝政府,可谓中英关系史上一次最具影响的外交活动。它是两国之间通使往来的开端,中英双方的外交政策、外交目的及其意图,都在这次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反映。同时,它预示着中国将不可避免的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洪流,中国传统的封建政治面临着外来势力的撞击和挑战。然而,由于中英两国政治、经济结构的截然不同,两国政府各有不同的追求目标,他们为了维护本国的社会制度和历史传统,站  相似文献   

20.
散木 《文史精华》2003,(7):23-25
何蜀先生的《文艺作品中与历史上的中美合作所》(刊2002年第7期《书屋》)一文澄清了一个历史上的是非,即所谓“中美合作所”——它不是“白公馆”或“渣滓洞”的同义词,它不过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美两国的一个合作的军事情报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