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近9年的伊拉克战争结束。伊拉克战争爆发,源于美国宣称伊拉克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然而,最终这被证明足毫无根据的。因此,这场战争足违反国际法的。但这并不能说明之后多国部队占领伊拉克也同样是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2.
在经历了长达8年的战争,牺牲四千多军人之后,近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将在年底从伊拉克全面撤军。从结果来看,伊拉克战争不但让美国付出了军费开支和人员伤亡的沉重代价,也付出了国际形象大幅度折损的后果。至于在伊拉克建立的民主机制,到底会给伊拉克以及中东地区带来怎样的影响,还有待于历史的检验。  相似文献   

3.
布什政府与一个"曲线球"合谋,引爆了伊拉克战争!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历时两年调查的结果。"曲线球",是美国中央情报局赋予一名伊拉克证人的代码。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美国俚语中,"曲线球"有"欺骗、让对方产生错觉"之意——这与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借口,何其相似!  相似文献   

4.
2003年3月20日,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以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在没有获得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联合英国、澳大利亚和波兰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尽管主要战事在当年4月15日已经结束,美军也已在2011年12月18日全部撤出伊拉克。但10年后的今天,却很难说这场战争是胜利还是失败。  相似文献   

5.
12月18日,最后一批500名美军作战部队士兵乘坐防地雷反伏击车跨过伊拉克进入科威特。其后,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签署官方文件,正式结束历时8年9个月的伊拉克战争。  相似文献   

6.
美国当代有两次所谓"伊拉克门"丑闻:一次发生在海湾战前,以美国纵容伊拉克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借以改善美伊关系为特征;另一次又称"情报门",发生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前,以美国政府夸大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胁度和紧迫性,为发动伊战寻求借口为特征。两次"伊拉克门"特征迥异,却都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紧密相关。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成为美国处理对伊关系、制定对伊政策的核心因素。两次"伊拉克门"期间,随着国际环境以及战略重心的改变,美国的伊拉克政策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美国对伊外交政策的务实主义本质在两次"伊拉克门"丑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5年前的3月20日,美国发动了旨在推翻萨达姆政权的伊拉克战争。经历了最初摧枯拉朽式的胜利和伊拉克人民的夹道欢迎之后,美国很快发现自己陷入了又一个越南式的泥沼之  相似文献   

8.
美伊会开战吗?美国是否会武力打击伊朗?人们把目光盯在了美国中央司令部。中央司令部,因1979年的伊朗革命和苏联进攻阿富汗而设立。“沙漠风暴”行动让它名声大噪,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更让它一跃成为美国五大战区司令部之首。它也是美国最具大规模实战经验的指挥作战司令部。  相似文献   

9.
新华社著名记者唐师曾倾情推荐郑达庸大使是唯一坚守巴格达,坚持"摸萨达姆底"到最后一刻的大国大使,也是我屡屡单枪匹马逢凶化吉的坚实后盾。定价:25.00元本书从海湾战争亲历者的角度记述了海湾战争前的紧张局势,相关国家外交策略;作者郑达庸大使跟随钱其琛与美国、伊拉克、科威特、埃及、沙特、约旦等国家的首脑、高级官员进行斡旋的细节;战争开始后伊拉克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部队的军事行动和惨烈交战过程,大战对伊拉克的经济、文化以及平民生活造成的创伤等。购买信息联系电话:(010)82517176/77/79/90/91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芙蓉里南街6号院百环公寓17层邮政编码:100080  相似文献   

10.
美国前白宫新闻秘书麦克莱伦推出了自己的回忆录,书名为《发生了什么:布什政府与华盛顿欺骗文化之内幕》。据报道,麦克莱伦以"圈内人"身份在书中对布什政府大爆猛料,大加批评。其中,重点之一是布什为发动伊拉克战争而制造了"萨达姆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勾结恐怖组织"的谎言。在西方的一般社会心理中,"政治上无诚实可言",是许多人的常识判断。美国在发动伊拉克战争之前,有关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报绝大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三年中发生的三件大事,让我们想起了季羡林教授在新千年之前似是预言的一番话。 21世纪的第一年,美国世贸大厦遭受恐怖分子的袭击;第二年,美国用战争解决了阿富汗问题;第三年,全世界的目光,又一次被这个超级大国牵动聚焦到伊拉克……人们对美国不顾世界爱好和平舆论的反对,用战争的方式解决伊拉克问题的做法,不能不深入思考事件背后的文化根源。这新世纪三年的三件世界大事,无法不让我们想起季羡林教授在新千年门槛前的一番感言。季老在他的《千禧感言》中开篇即说:“我对21世纪究竟有什么希望呢?先从大的讲起。首先,我希望世界和平,民族  相似文献   

12.
刊中人     
重返伊拉克 最近的两位美国总统以不同的方式在伊拉克问题上犯下了错误。小布什错误发动了战争,却不知道如何稳定局面;奥巴马为了撤军而撤军,留下了巨大的权力真空,客观上帮助了“伊斯兰国(IS)的崛起。  相似文献   

13.
两伊战争,又称第一次波斯湾战争,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直至1988年8月20日结束。8年之战,两国为此都付出巨大的代价,  相似文献   

14.
尹建龙 《世界历史》2006,(1):147-148
2005年5月3日至5月7日,英国苏塞克斯大学德国史专家保罗教授(Paul Robert Betts)应邀到南京大学历史系讲学。现代德国是两次大战的发起国,德国的战争狂热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这个国家现在却坚定地反对、批评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这一似乎“突然”的转变使人很难理解其背后  相似文献   

15.
温宪  燕晓哲 《环球人物》2012,(30):27-30
较之2008年大选,这次美国大选更令奥巴马备感辛劳。当4年前的所有激情逐渐平静之后,奥巴马面临的是日复一日如山般沉重的挑战——对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两场战争、国内一团糟的经济、日益负面的国际形象、充满敌对与掣肘的华盛顿政治机器……  相似文献   

16.
《世界》2004,(8):30-33
2003年3月20日.美英联军对伊拉克的战争打响了。人们担心的是.伊拉克境内那些古老文明遗迹和众多的古城遗址能否承受战火的冲击?  相似文献   

17.
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写作文,不外乎是“我的什么什么”之类有关身边琐事的记叙文,国事少有涉足,更难想像让学生来谈论世界大事。然而我在加拿大居住期间,却有幸见闻了国外小学生写作文的情况。我的邻居家有一个上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一天老师给他们出了一道作文题:《你怎样看待伊拉克战争》。当时伊拉克战争正打得非常激烈,全世界的人都在关心这场战争,议论这场战争,所以老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当时我想,这个题目出给上小学的孩子们,似乎太大了,若是让大人们来回答这个问题还可以,大人们可根据自己的立场、观点,发表一些不同的见解,如:伊拉克…  相似文献   

18.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打响。这场历时10年的战争对世界的影响显然超出了人们之前的预期。美军没能通过占领将伊拉克变为另一个日本。从现在的局面来看,即便美军撒军,短期内亲美政权被推翻的可能性也不大。当地最可能发生的事情是持续动荡,但是反美武装没有夺取政权的实力。  相似文献   

19.
外刊摘要     
美国《新闻周刊》5月12日封面文章美国已经变成一个愁云惨雾之国。最新民调结果显示,8l%的美国人认为,他们的国家正处在错误的轨道上,这是25年来最消极的一次结果。美国民众感到悲观是有理由的,因为他们的国家的确面临很多困难:次级债危机引起了金融恐慌,伊拉克战争似乎永远不会结束,恐怖主义的威胁还在持续……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战略重心正加快转移到亚太地区,结束伊拉克战争是一个重要指标中美关系正在进入新一轮的调整和摩擦的阶段,美韩军演和南海主权的争议只是表面的热点,因此,双方都必须回应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