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商代“大子”享有很高的家族地位,商代继统包含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两种现象,同辈之中长兄优先继位,此后诸弟由长及幼接任,但是权位最终要传回给长兄之子,诸弟之子被排除在外,传弟可视为传长兄之子的过渡。然而,在现实施行中长兄之子的继承权时常会受到侵害,最终导致了传弟制的废止。商代“大子”的本义是长子,在肯定长子、长子后嗣继承权的影响下,逐渐引申出了“宗族长”的含义,同样作为同辈排行的“中(仲)子”和“小子”则分别引申出了“支子”与“分支族长”的含义。  相似文献   

2.
文峰 《文史天地》2008,(3):45-46
纳妾制度已不复存在,但纳妾的陋习却死灰复燃,那就是“包二奶”。我们深信,随着两个文明建设的加强,这陋习终有完全消亡的一天。  相似文献   

3.
本考释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子羔)四个疑难字词,取得以下结论:一、“观于伊”之“观”与关桑林之会有关,“伊”则指伊水;二、“瞽叟”之“瞽”字从“兔”省声,简“有虞氏,乐正瞽叟之子”乃对“舜,何人也”之回答;三、楚简“方”与“平”形近但仍严格区别,简“方万邦”之“方”训为法、则;四、简五及简八的“由”与“从”语法结构相当,于简中作为动词,可训为“寻”或“导”。  相似文献   

4.
中华书局版《旧唐书》卷四十一《地理四·邕管·贵州》有“乌浒之俗:男女同川而浴;生首子食之;云宜弟,取妻美让兄;相习以鼻饮”。其中将分号标在“云宜弟”之前,则“宜弟”乃“取妻美让兄”之谓.这种理解,笔者认为是不正确的.“宜弟”究竟为何义?《墨子·节葬下第二十五》云:“昔者越之东,有(车亥)沭之国者,其长子生,则解而食子,谓之宜弟.”《墨子·鲁问第四十九》云:“楚之南有啖人之国者,其国之长子生,则解而食之,谓之宜弟.美则以遗其君,君喜则赏其父,岂不恶俗哉!子墨子曰:‘虽中国之俗亦犹是也’.”《后汉书》卷116《南蛮列传》载:“(交址)西有(口敢)人国,生首子辄解而食之,谓之宜弟.味旨则以遗其君,君喜而赏其父.取妻美则让其兄.今为乌浒人是也.”  相似文献   

5.
陈平民 《江淮文史》2016,(4):147-152
晚清名臣王茂荫(1798—1865年)出于公心为朝廷推荐人才,一生中不下数十人,所荐之人大都得到录用。其儿辈为他作的《子怀府君行状》(“子怀”为王茂荫之号)中说他“于国计民生政事得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以时事方殷,人才为重,故于宏奖风流,尤注意焉。前后荐剡不下数十人。凡所敷陈,多蒙釆纳;凡所推荐,多蒙录用”。为王茂荫遗著《王侍郎奏议》作序的易佩绅(咸丰八年举人,官至江苏布政使,王茂荫因病开缺后曾收其为弟子)有3句话说得十分到位,他说王茂荫一生中“以思格君心为性命,以求苏民困为家事,以博采人才为嗜好”。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的诸子平均析产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古代的诸子平均析产问题邢铁梁启超在谈到我国古代家产继承方式的演变时说:周代“贵族所有土田,盖皆归袭爵之子”,即由长子一人继承,而一般“庶人之家,则其制未闻”;商鞅变法后“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则父在而子分居,财产独立”已成习俗,汉代以降一直通行“兄...  相似文献   

7.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属于非王卜辞,其中出现最多的男性祖先称谓是“祖乙”和“祖甲”。整理者认为“祖乙”即同期王卜辞中的“祖乙”(中丁之子、祖辛之父)“,祖甲”则是祖乙之子沃甲(羌甲),从而推断花东子卜辞的主人“子”很可能是沃甲的后人。但不少研究者已经指出,这个推断与花东子卜辞中所见对祖甲和祖乙的致祭顺序有矛盾,并对“子”的身份提出了几种与整理者不同的意见。本文通过分析花东子卜辞的称谓系统,尤其是通过对称“祖乙”为“毓祖”的分析,结合花东子卜辞所反映出的“子”与武丁的特殊亲密关系,考定“子”是时王武丁的子辈,而且当是亲子。  相似文献   

8.
象征思维是《周易》古经的主要思维方式。同一事物具有多向多重象征功能。传统上从鼎是国家之象征的角度解释《鼎》卦及“鼎新”之义的发生与《鼎》卦本义不符。鼎之本用是一种烹饪器具,古代化中烹饪器具、食物、饮食行为等皆曾象征、隐喻“性”。作在对《鼎》卦中的隐喻、象征意义进行深入发掘的基础上对全卦进行全新的诠释,认为《鼎》卦本义是围绕男女婚姻性生活的占筮,其中以“鼎颠趾,利出否”隐喻停妻纳妾,因之发生“鼎新”之义。  相似文献   

9.
宁武之愚     
《论语·公冶长章》:“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思不可及也。”予每读此章则茫然不得其解。 前人注释皆简,孔注:“佯愚是实,故曰不可及也。”“佯愚”则迹近欺君何云不可及,总之,武子事实后人不详。宋翔凤《论语发微》据左氏所记,谓武子之有道当指卫文公时,无道当指成公时,成公能复国而武子辅之,后与晋争讼,从生而无辞,从容大国之间,周旋暗  相似文献   

10.
关于 敖簋铭文的释读,郭沫若先生认为“子牙父”即齐鲍叔牙,并根据该器器形、铭文字体等判定其制作年代应在春秋齐桓公时期,此说可从。刘丕烈先生认为“子牙父”为鲁叔牙,“ 敖”为鲁庆父之子公孙敖。其断代与郭说基本一致。本文以为“子牙父”应是齐鲍叔牙而非鲁叔牙,仍以郭说为是。但郭说以为铭文“戎献金(铜)百车”的“戎”指匈奴,则不可信。笔者根据铭文透露的齐、鲁关系,判定此“戎”应指山戎。齐桓公北伐山戎,曾谋之于鲁。“戎献金”作为贡纳,当是齐出兵征伐的结果。文中对前两说之误,有所考辨。  相似文献   

11.
“子母相权”是我国古代货币流通领域的一种历史现象,关于“子母相权”,古人多有论述,其中论述较早且意义较明确的是东周时期的单旗(单穆公)。他说:“古者天灾降戾,于是乎量资币,权轻重,以振救民。民患轻,则为之作重币以行之,于是乎有母权子而行,民皆得焉。若不堪重,则多作轻而行之,亦不废重,于是乎有子权母而行,大小利之。”  相似文献   

12.
《春秋》时,卫灵公卒,其子蒯聩出亡国外,国人立蒯聩之子辄。孔子以为蒯聩之亡非其罪仍应立,不能以辄代,于是儒家“正名”之议以起。按:有子立孙,悖于“父死子继”之成规。许世子止之不尝药而父死、《春秋》以为讥,则近于诛心。夫父有病,子无病,药石之灵讵能相同,以不尝药讥子,天下宁有是理耶?故后世议儒家持论过刻,不近情。此其一例,吾无间言。  相似文献   

13.
关于(*)敖簋铭文中“戎”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敖簋铭文的释读,郭沫若先生认为“子牙父”即齐鲍叔牙,并根据该器器形、铭文字体等判定其制作年代应在春秋齐桓公时期,此说可从。刘丕烈先生认为“子牙父”为鲁叔牙,“戾敖”为鲁庆父之子公孙敖。其断代与郭说基本一致。本文以为“子牙父”应是齐鲍叔牙而非鲁叔牙,仍以郭说为是。但郭说以为铭文“戎献金(铜)百车”的“戎”指匈奴,则不可信。笔者根据铭文透露的齐、鲁关系,判定此“戎”应指山戎。齐桓公北伐山戎,曾谋之于鲁。“戎献金”作为贡纳,当是齐出兵征伐的结果。文中对前两说之误,有所考辨。  相似文献   

14.
惧内俗称“怕老婆”。中国传统礼教,妻子敬服丈夫天经地义,而魏晋时期上层社会却出现了怕老婆的风习,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处理妻妾关系时,丈夫害怕妻子而不敢公开纳妾。一般情况下,魏晋时期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并非一夫一妻制,而是围绕男人为轴心,实行一夫多妻制。名义上只有一个嫡妻,但可畜妾,而侍妾数目并无具体限定。然而,在其上层社会中却出现了不敢公开纳妾的现象。如东晋名相王导,虽然有“王与马共天下”如此显赫的地位,但是,却因怕老婆而不敢公开纳妾。  相似文献   

15.
目前,从文物考古资料来看,较为完整的《日书》分别出于湖北云梦的睡虎地①和甘肃天水的放马滩③(以下简称“睡简”、“放简”)。两地《日书》均有甲、乙两种,除放简的乙种内容尚未全部公布外,其余均有详尽报导。 一、关于“男女日” 在两地《日书》中都有关于“男女日”的内容,其文如下: “葬日:子、卯、已、酉、戌是谓男日。午、末、申、丑、亥、辰是谓女日。女日死女日葬必 之,男子亦然。凡丁丑不可以葬,葬必参”(睡简759—760)。 “凡子、卯、寅、酉男子日,午、未、申、丑、亥女子日。以女子日病,病廖必愎之。以女…  相似文献   

16.
萧超然 《百年潮》2008,(5):64-66
蔡元培有高尚的公德,也有高尚的私德。他对个人私德的修养十分重视,认为“吾人既为社会一分子,分子之腐败,不能无影响于全体,如疾疫然,其传染之广,往往出人意表”,“私德不修,祸及社会”。就在他任北京大学校长第二年,1918年1月19日,即发起组织进德会,提倡进德,以与社会之浊流斗争。规定会员等第分为:甲种会员:不嫖、不赌、不纳妾;乙种会员:于前三戒外,  相似文献   

17.
货币的起源,在我国古代先秦时期的一些典籍中多有记载。《国语·周语》记载周大夫单旗的说法为:“古者天灾降戾,于是乎量资币,权轻重,以振救民。”而《管子·山权数》则曰:“汤七年旱,禹五年水,民之无檀有卖子者。汤以庄山之金铸币,而赎民之无檀卖子者。禹以历山之金铸币,而赎民之无檀卖子者。”《竹书纪年》载:“殷商成汤二十一年大旱,铸金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史记·秦本纪》(中华书局点校本 )载 :“出子二年 ,庶长改迎灵公之子献公于河西而立”。按《正义》:“西者 ,秦州西县 ,秦之旧地。时献公在西县 ,故迎立之”。言秦献公被立之地为秦州西县。如是 ,则“河西”之“河”字又该作何解释 ?检《史记·秦楚之际月表》、《汉书·地理志》得知 ,秦代所置郡县中实无河西郡或河西县 ,故宜排除此“河西”即指河西郡或河西县的可能。而若将“河西”释为“河西之地”,则其范围涉及夷吾献给秦缪公的山陕交界的黄河以西之地 (今陕西大荔、华县一带 )。依据常识 ,庶长改迎献公仅可能在具体之地 ,故如将“河…  相似文献   

19.
《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年间编纂的,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全书共22877卷,目录60卷,凡11095册,经明末清初战乱及1900年八国联军焚劫,绝大部分已被毁,现仅存世八百余卷。《永乐大典》在编纂之初,明成祖即告之主修官解缙,编纂此书要秉着“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各辑为一书,毋厌浩繁”的宗旨,故《永乐大典》包括了上至先秦,下至明初的经、史、子、  相似文献   

20.
心灯 《福建史志》2007,(4):48-49,35
在清朝朝野,林则徐是以爱惜人才、识拔人才而闻名于世的。 清人朱克敬在《暝庵杂识》中说:“林文忠公则徐才识宏远而学务缜密。每见客必详问其生平及技能、嗜好与所过山川风俗。所交豪杰,退即令记室籍之,凡四人专司其事。斋中置大柜,函子箱十八,分省以藏籍。有所资考,按籍厘然。[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