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史博览》2007,(12):37
体育运动在各国虽然有悠久的历史,但“体育”一词却出现甚晚。 在古希腊,体育活动往往用“体操”来表示,其含义不同于现代的体操,它包括当时所有的身体操练。  相似文献   

2.
在汉口鄱阳街、天津路口矗立着一座六角形单层建筑物,即“汉口东正教堂”(原名叫“阿列克桑德聂夫堂”)。该教堂在当时武汉地区各国教堂建筑物中,别具特色。  相似文献   

3.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间,他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岸,在当时航海史上绝无仅有。郑和下西洋使中华民族的声誉远播海内外,发展了与亚非各国间的贸易,促进了各国的文化交流。他先后率领着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船队航行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他们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万顷海洋中“沧溟十万余里”英勇奋斗了近三十年,  相似文献   

4.
李云汉在其所著《宋哲元与七七抗战》一书中,否认“华北防共协定”(以下简称“协定”)存在,并讲了下述理由:其一,当时各国通讯社“报导之条文纷歧,足证此皆系传闻之词,并非真实的协定条文——如果宋与多田间确曾签订此项协定,何至稍后中日双方均曾加以否认?”其二,就战后“中、日双方各自发表之‘防共协定’而言,形式各异,内容分歧,足证不  相似文献   

5.
1983年7月26日,我奉命赴我国驻黎巴嫩大使馆工作,任政务参赞。黎巴嫩是中东的一颗明珠,其首都贝鲁特素有东方日内瓦之称。贝鲁特不仅是中东的金融中心,也是世界各国的情报中心,各国通讯社共有45家,各类报刊达130多种,它是中东的神经中枢。各国研究中东问题的专家云集这里。对外交官来说,这里是最理想的外交舞台。可是,当时的黎巴嫩,战乱频仍,在我任职期间,战祸之烈,达到高潮。对他乡异邦的人来说,黎巴嫩之行无异“死亡之旅”。孔子曾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但为了我国的外交事业,为了发展中黎两国和人民的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日战争初期纳粹德国“调停”活动内幕及其结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7年7月爆发的中日战争引起了当时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纳粹德国从其自身的政治、经济、军事利益考虑出发,在中日战争初期采取了“中立”、“调停”政策。史学界对这段历史情况的研究尚少,本文愿对此做些粗浅的探讨,切盼前辈和同行们给予指正。  相似文献   

7.
养士之风兴起于春秋战国之际。当时,在经济大发展的基础上,各国纷纷“变法”求强,社会发生剧烈的变革。“士人”是社会变革中最活跃的阶层,一国的兴衰往往取决于士人的去留,“六国之士,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丧”(王充《论衡·效力篇》)。这样,各国争相养士,养士之风蔚然兴起。养士之风有二股:一是国君养士之风,有为的国君,欲变法求强,不得不礼士尚贤,大养士人。如越王勾践有“君子”六千人;  相似文献   

8.
1948年4月,重庆女子杨妹“九年不食”的报道见诸报端。随之,全国各地相继有自称不食者出现,社会各界及政府对此异常关注,全国范围内一度掀起了为期数月关注杨妹的热潮。“杨姝事件”的发生及其影响得以迅速扩大是当时国统区恶劣的经济环境及生存条件之下民众心理与关切的集中反映。人们对“杨妹不食”的极大兴趣及杨妹等不食者“不食反为食”的矛盾心态及动机,无不从一特定角度描绘出国统区民众当时真实的生活及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9.
明代回回人对“贡赐”贸易的垄断●马建春明王朝初立,一度实行海禁,其目的是为了孤立盘踞在沿海岛屿的元朝残余势力,并防止沿海“奸民”与当时引以为患的倭寇相通。这一因噎废食的措施,使得元代原本发达的海外贸易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不过,朱元璋对各国前来进贡的使...  相似文献   

10.
从郑和下西洋看明成祖视野下的天下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和下西洋是明成祖雄才大略的一部分。朱棣希望做一个儒家学说理想中的天下共主,这个天下共主不仅要统治以北京为中心的大帝国,而且要以北京为中心在全天下推行“天朝礼制体系”,建立一个儒家理想的天下格局。在天朝礼制体系的格局之下:1.得到天命的天子君主天下,有责任向全天下的人“施恩布德”;2.天子有责任让全天下的人“遂其生业,不至失所”;3.全天下的人都应该“祗顺天道”,“循礼安分,毋得违越”;4.在天子的监督之下,天下的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不可欺寡,不可凌弱”;5.天子最终要实现的目的是全天下“共享太平之福”。明成祖所要建立的天下秩序,是当时历史的产物。他的思想观念无法超出历史的限制。我们不能用今天普遍承认的国家关系准则去要求他。也就是说,他的观念与当今世界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观念立意是不同的。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明朝以其力量所及,为维护和平秩序,为保护商路通畅,为各国之间的和平交往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明朝不掠夺别国财物,不侵占别国领土,坚持厚往薄来,这不仅使我们看到一个泱泱大国的风采,也使我们不能不赞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  相似文献   

11.
郑和下西洋经历途程之远,持续时间之长,遍访当时的亚非国家之多,影响当时及后世之大,都是空前绝后的。对建立和发展明朝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此郑和下西洋不仅仅是“明初盛事”,实在是迈越千古的壮举。郑和对世界航海史,实乃开辟了一个历史新时期的伟业。  相似文献   

12.
1966年夏天,在中国大地上破天荒地发生的那场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迄今已40多年了.年轻人多数都不清楚当时的情况。而过来人却常以“破四旧”一言以蔽之,对当时破除“旧思想、旧习惯、旧文化、旧制度”,到处烧毁旧的书籍,砸毁旧的文物,以及扼制传统文化,感到十分痛惜。  相似文献   

13.
有人在八十年代初曾对我说,中国在极左路线年代生产力所以发展慢,主要原因是“人”太少。当时我挺纳闷,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怎么能说生产发展慢的原因是“人”太少呢?他说,“人”是思维的动物,会创造工具,会使用工具,全国只有领袖在那里动脑子,在那里“创造”。从“人”的本义上来说,中国当时不是人太少太少了吗?因此当时的中国是活“工具”多,而“人”太少。一个国家只有个别领袖能动脑子,能发挥“创造性”,社会生产力怎么会发展快?  相似文献   

14.
高虹 《收藏家》2008,(6):75-80
京派与海派曾发生过激烈之争,鲁迅在20世纪30年代发表过《“京派”与“海派”》一文。他认为:北京是明清的帝都,上海乃各国之租界。帝都多官,租界多商,所以文人之在京者近官,沿海者近商。近官者在使官得名,近商者在使商获利。而自以赖以糊口,要而言之。不过“京派”是官的帮闲;“海派”则是商的帮忙而已。以今人的眼光去看当时对“京派”及“海派”的议论,会觉得有些偏颇。  相似文献   

15.
我国很早以来,就有了骑射结合一体,同时也是“胡”汉融会一炉的战术。战国时代,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事实是人们所熟知乐道的。唐太宗在这一方面的成就也是十分出色的。他既是一个“以弓矢定四方”的著名皇帝,又是一个长于骑术的马上将军。我们知道,中世纪的骑兵,有如现代的快迅部队。它的数量虽然一般比步兵为少,但却仍是一个主要兵种。被列宁称作“伟大军事学家”的恩格斯说过:“骑兵在整个中世纪一直是各国军队中的主要兵种,在东方各国,经常起主要作用的是非正规的轻骑兵……当时亚洲人同欧洲人一样轻视步兵。”  相似文献   

16.
“皮凯蒂热”为什么席卷欧美?一些学者认为,他揭示了各国对于收入差距拉大等不平等问题的高度关注,击中了当前全球经济政策的“痛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我出身于一个富农家庭,父亲又是反革命分子,有这双料背景,在那出身定“终生”的年代,就为我留下了难以抹掉的“烙印”。当时发生的一些事,今天看起来有些荒唐可笑,但在当时我却笑不起来。  相似文献   

18.
解放前汉口有“不夜城”之说,当时统治阶级允许妓院开业,收取花捐.作为生财之道,美其名曰“无烟卤的工业”,迫使良家妇女沦为娼妓,陷入任人蹂躏的罪孽深渊,反映了旧社会践踏妇女人身权利的罪恶事实.娼妓的形形色色汉口自成为商埠即有娼妓的存在,到19世纪末叶,汉口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各国租界和洋行的设立,京汉、粤汉铁路的通车,公  相似文献   

19.
《湖南文史》2011,(4):33-33
据说“狐狸精”这个名称始于唐初。《太平广记》中“狐狸”条云:“唐初以来,百姓皆事狐神,当时有谚曰:‘无狐魅,不成村。’”“魅”字,《说文解字》释为“老物精也”。“狐魅”即“狐狸精”。  相似文献   

20.
汉代文献可见“街卒”称谓.具有“街卒”身份者与“县”有体现为“佣”“赁”形式的经济关系.“街卒”负责“街”之不安定因素的“训化”,主要承担治安任务.甘谷出土汉简资料有关“治滞”的内容,说明已经有专职治理交通堵塞的人员.相关信息反映当时都市管理体制已经予交通秩序以充分的重视.汉代都市文化的面貌,可以由这样一个特殊的侧面得以展现.当时社会日常秩序的构成,可以因此有所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