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话说当年唐太宗李世民得了腹痛腹泻,一日数次入厕,弄得这位能征惯战的皇帝疲惫不堪,不能上朝处理政事,只能卧在龙床之上呻吟。御医院的御医更是手忙脚乱。根据皇帝的症状,御医辨证为湿热痢疾.什么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等等中医祖师爷《伤寒论》上治痢疾的名方都用上了,不但无效,反而病情一天  相似文献   

2.
1692年冬,康熙皇帝颁旨,谕在广东传教的洪若翰等两位神父星夜返京。距紫禁城还有好几里地,神父发现,皇帝侍卫和在京神父已在迎接他。原来,皇帝病了,打摆子,冷时如入冰窖,热时似进烤炉,御医用药后,效果不佳,仍高烧不退。  相似文献   

3.
他1913年来到中国,为民国四位总统看过病,被称为“皇帝的御医”,获得过袁世凯亲自颁发的三等文虎勋章。他还为孙中山、段棋瑞、蔡元培等社会名流看过病,医术闻名于京城。他更多的是为普通老百姓看病,人们亲切地称其“老贝”。他还是一位积极的社会活动家,曾联系当时的中法精英,掀起一场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勤工俭学运动。在近两千名赴法勤工俭学的中国学生中,涌现出许多革命先驱,有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赵世炎、王若飞、李富春、陈毅、聂荣臻、蔡畅、陈延年、李立三、李维汉、徐特立等,毛泽东也几近成行。  相似文献   

4.
《湖南文史》2013,(5):30-30
南宋绍熙年间,宋光宗赵悖最宠爱的黄贵妃生病,面黄肌瘦,不思饮食。御医用了许多贵重药品,皆不见效。皇帝无奈,张榜求医。一位江湖郎中揭榜进宫,为黄贵妃诊脉后说:“只要用冰糖与红果(即山楂)煎熬,  相似文献   

5.
御医,又称太医,因主要在宫中为皇家诊治疾病而名。由于接近当朝统治者、宫帏森严以及种种历史原因,人们对御医的了解甚少,从而有许多揣测。尝有“翰林院文章,太医院药方”之传闻,认为御医处方平  相似文献   

6.
“九五之尊”也可称为“九五至尊”。在汉语语言环境中,“九”、“五”两个数字有着至高无上的象征意义,只有特定的人才能享有和使用这样一个概念,这个人就是皇帝。那么,为什么“至尊”一定要是“九五”呢?  相似文献   

7.
李奇 《文史天地》2005,(3):51-52
朱元璋,有明一代的开国皇帝。作为万乘之尊的皇上,朱元璋也喜欢听“好听的话”,所以有人拍朱皇帝的“马屁”就是不足为怪的了。只是,朱皇帝的“马屁”也不是那好“拍”的。把朱皇帝的“马屁”拍好了,居然成了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智慧故事”,讲起来,不知当时是什么滋味,现在听起来又是什滋味。品品!  相似文献   

8.
曾静 《中华遗产》2010,(2):98-105
食在中国,中国历来是美食之邦,“吃”对于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在古代,要论吃的排场,自然非皇帝莫属。但皇帝能吃到的不见得是最好吃的。因为对皇帝而言,吃饭被加上了太沉重的形式,深宫大院一人独享恐怕也没有了吃的心情,以至于乾隆皇帝到孔府,吃到豆芽和臭豆腐,觉得简直是人间美味。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对龙确乎有一种特别的感情,普遍敬重和热爱。皇帝自然是最喜欢龙的,自认是“真龙天子”,所以登上皇帝宝座就非穿龙袍不可,而他的亲族也因此成了“龙种”,谓之“龙子龙孙”。不过,老百姓也挺喜欢龙,每逢新春佳节少不了要“玩龙灯”,端午节照例要“划龙船”,久晴不雨便“要水龙”,洪水泛滥则要“祭龙王”。特别是住在海滨的渔民,对龙的崇敬心理更是不可名状,为之立祠,谟拜顶礼。在中国文化习俗中,龙可是显赫之物,它无往而不在,无处不显“灵”,真是神气活现,莫测高深,渗透各个方面,给人以深刻难忘的印象。不是么?清冽碧透的泉水往往有“龙泉”的美称,深不可测的水潭大都称为“龙潭”;华丽的宫阙总爱比作“龙宫”,绝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供奉官内涵自唐至五代的变化 ,指出 :在唐代前期 ,狭义的供奉官指中书、门下两省官 ,这也是供奉官最广泛的用法 ,广义的供奉官则还包括御史台官。高宗、武则天时期 ,出现台谏官“内供奉” ,是在法定名额之外所置谏官、御史等官的名目 ,“内供奉”的含义是“在某处服务” ,属唐人惯用法。玄宗“尊重宫闱” ,供奉官之名始加于宦官 ,出现宣徽供奉官 ,属加衔性质 ,职在为皇帝“备顾问”。五代时 ,供奉官成为属于武人的专有官名 ,其常规职司是在皇帝身边充当武官侍从 ,其最重要的作用是奉命出使 ,使命多与军事有关  相似文献   

11.
皇帝的脸是“龙颜”,即使是近臣,没有朕的一句“抬起头来”,是不能随便看的,也不能议论。但是,因为皇帝的脸不能随便看,就容易弄出“相貌问题”,有的至今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万岁”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汉语词语。千百年来,匍匐于专制淫威下的臣民口中的“万岁”、“万岁爷”就是专指皇帝,除此之外,似乎谁也不敢把自己与“万岁”联系起来,就连人们熟知的明代历史上权倾朝野、臭名昭著的大宦官魏忠贤,虽然并不把木匠皇帝放在眼里,但也只敢以“九千岁”自居。  相似文献   

13.
史式 《文史天地》2009,(4):31-32,33,34
皇帝是怎么来的,做皇帝要凭什么条件,这话三言两语说不清。如果是君权神授,皇帝一律受命于天,那就非常省事,坐等上帝颁发一纸任命书即可;如果皇帝是考出来的,那也好办,只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案前书,若能“洋洋万言,倚马立就”,自然蟾宫折桂,金榜题名;如果争当皇帝像参加运动会,  相似文献   

14.
溥仪,清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因出任伪满州国“皇帝”而成了战争罪犯。不料此公在关押于苏联期间,纯粹出于自保的自私目的,不仅想长期留居苏联,甚至还异想天开地要参加苏共。与其手下大臣张景惠等人相比。这个“皇帝”的人格至少矮了一大截。[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中国,皇帝乃真龙天子,万乘之尊,至高无上,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也。堂堂中国是世界的中心,不相信舍我中华之外另有什么文明所在,唯我独尊,傲视世界,邻边各国及和中国打交道的邦国都被国人视作未开化的“夷”“狄”和“番”等,他们的使节必须向中国皇帝行跪拜礼,这些国家必须定期向中国纳贡,接受中国保护,承认其藩属地位,其国王须接受中国皇帝的册封。 然而,历史的车轮行至近代,资本主义在欧美各国蓬勃兴起,欧风美雨开始逐渐飘临东方古国。皇帝也开始拜洋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皇帝可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妻妾之众,可以想象。那么,她们是如何生活的呢?在一些影视文艺作品中,对这个神秘的“禁区”,随意杜撰,造出许多不近情理而又离奇的故事来:有的说,皇上每夜都要“召幸”一位后妃,要召某妃侍寝,由太监背着或抬到皇上下榻处侍寝,也有的说皇帝入寝被角不裹,被召幸的妃嫔脱光衣服后,就从脚下爬进去等等,这些都是不近情理,凭空臆造出来的:其实,不同的朝代,后宫里的帝后妃嫔们侍寝皇上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17.
状元百态     
新科进士们殿试过后,要在皇帝面前听候宣布名次,这一仪式叫“传胪”或“胪传”。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最早的特务机构,恐个白要数明代的“厂卫”了。“厂卫”直接隶属于皇帝,只对皇帝一人负责。 “厂卫”是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的统称。最早建立的是锦衣卫,锦衣卫原为皇帝的亲军侍卫,后来从中分出一支“锦衣卫亲军指挥使司”,专门奉皇帝的命令察办各种案件,并且权力范围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9.
一地方志工作功能定位 “地方志工作的目的说到底是应用”,而应用的主要体现形式就是服务——为党委、政府服务,为人民服务,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后人服务,更要为今人服务。从史志事业资政、存史、教化的三大功能来说:位居第一位的是资政。放在当代来解释,就是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搞服务。“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的史志工作领导体制,也决定了史志工作的服务对象首要的就应当是党委、政府本身。“官书官修”,政府主持编修的书自应首先能够为政府所用。  相似文献   

20.
李俊方 《史学月刊》2005,(2):21-27,80
汉代最高统治者有“皇帝”、“天子”两个正式称号 ,而正式称号的获得是通过即位礼仪来实现的。因此 ,汉代最高统治者即位就存在“皇帝即位”与“天子即位”的区分。“皇帝即位”是通过读策与授玺来完成 ,而“天子即位”外禅是通过祭天 ,内禅则是通过在柩前即位来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