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咸丰十年(1860年),曾国藩让左宗棠在湖南招兵买马,组建一支5000人的队伍.左宗棠凭借自己在湖南幕府打下的基础和建立的威望,仅用两个多月时间,就募练成军,并正式命名为“楚军”. 楚军是湘军的一个支系.左宗棠不用湘军之名而用楚军,后人多以为他独树一帜、自立门户的愿望十分强烈.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有必要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2.
江忠源(1812—1854,字常儒,号岷樵,湖南新宁人)是湘军鼻祖,是第一个由军功晋升为封疆大吏的湖南书生,是湘军将帅登上政治巅峰的开拓者和先驱,也是第一个战死沙场的湘军统帅。  相似文献   

3.
蒋经国,大家都知道是蒋介石的毛夫人之子。曾在莫斯科中山大学读过书。蒋在莫斯科娶一俄国女子为妻。回国后,蒋介石指定原江苏省民政厅长专教蒋经国夫妇的书,当时人称太子太师,传为政界趣话。以后蒋任江西赣州行政督察职务。1944年蒋经国被任为三青团干部大学教育长。我的同班同学江国栋在三青团干部大学学习过,他们有着密切的师生关系。(江国栋告诉我他是湖南新宁人,江忠烈公的曾孙,江忠烈公即江忠源,曾国藩打太平天国时,江忠源统领湘军6000人,在安徽卢州三河镇被太平军全部消灭。曾国藩的胞弟曾国华也在其内。清王朝送江为忠烈…  相似文献   

4.
清代中叶,出了一个显赫于道光、咸丰、同治三个朝代的风云人物,此公便是大名鼎鼎的曾国藩。他文职任过吏部侍郎,武事更负盛名。咸丰年间,曾国藩奉圣命督办团练,编成湘军,后又率湘军与太平军转战于武汉及沿江各地,最  相似文献   

5.
1860年7月至1861年5月,曾国藩设行辕于安徽祁门,引起诸多争议。当如何看待?祁门是曾国藩及湘军的"险地",又是"福址",在此,湘军由危转安,清政府也同时避免了英法联军和太平军的双重灭顶之灾。此是江南大营第二次溃败后湘军全面取代清朝经制兵,以及地方势力坐大,满汉权势变迁,洋务运动发轫的重要历史起点。  相似文献   

6.
"]湘军,历史上一奇迹也。"太平天国起义后,曾国藩奉命在湖南原籍帮办团练,旋即组建并统帅湘军参与镇压太平军和捻军。当时的八旗军、绿营的战斗力相当弱,无力抵抗太平军的强大攻势,与之相比由曾国藩的地方军队湘军却在镇压太平军的战斗中节节胜利,对巩固清王朝的统治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曾国藩实行的厚响养军制度,使士兵安心服役;以"养将士之廉"为名,给予次以更优厚的待遇;同时不断保举有军功的将弁,广赐翎顶,以官禄为旅馆驱使官兵为诱饵驱使官兵效命疆场,是鼓舞士气的有效措施。当时的湘军在军制等各方面都有值得我们借鉴和批判的地方,本文试对湘军的军饷制度作一简单分析,究其利弊。  相似文献   

7.
“湘军,历史上一奇迹也。”太平天国起义后,曾国藩奉命在湖南原籍帮办团练,旋即组建并统帅湘军参与镇压太平军和捻军。当时的八旗军、绿营的战斗力相当弱,无力抵抗太平军的强大攻势,与之相比,由曾国藩组建的湘军却在镇压太平军的战斗中节节胜利,为巩固清王朝的统治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曾国藩实行的厚饷养军制度,使士兵安心服役;以“养将士之廉”为名,给予更优厚的待遇;同时不断保举有军功的将弁,广赐翎顶,以官禄为诱饵驱使官兵效命疆场,是鼓舞士气的有效措施。当时的湘军在军制等各方面都有值得我们借鉴和批判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湘军对近代军事制度和政治结构的影响是很大的。但它的影响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湘军是近代军阀的先河,曾国藩是近代军阀的鼻祖。这种观点自罗尔纲先生提出以后,遂成为定论而被研究者广为接受。我认为这种观点还是有商榷余地的,兹就12世纪50—60年代的政治经济背景及曾国藩个人的若干因素阐述一下湘军与近代军阀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读曾国藩日记可以知道,曾国藩二参李元度之后,由于湘军诸事顺遂,好事连连,曾国藩本人威望如日中天,李元度于是给曾国藩寄来一道《贺禀》,其中谈到了曾国藩参劾自己这件事。从曾国藩读过《贺禀》后的反应看,曾国藩二参李元度虽然刻薄寡情、出手狠,李元度却不怎么(也许是不敢)怨怪他,只是觉得曾国藩用词"不少留情"而已。  相似文献   

10.
对曾国藩奏办粤厘济饷一案的考察谢起章杨奕青曾国藩统辖的湘军属于官勇,粮饷本当出自公家,然而由于当时清政府国库空虚,户部无饷可拨,所以他不得不就地自筹粮饷,并把厘金作为湘军的一项重要饷源。尤其在1860年(咸丰十年)夏出任两江总督后更是“依厘为命”,不...  相似文献   

11.
周佛海,湖南沅陵县凉水井镇窝溪村周家冲人,1897年出生。父亲周奎久,曾任曾国藩湘军的幕僚。  相似文献   

12.
绝大多数湘军和太平军将士其实都是为了更好地生存 欧阳:湘军打败太平军后,人们热议的有两个问题:第一,湘军把在南京掳抢的金银财宝运回湖南,这是说得比较多的话题;第二,曾国藩自剪羽翼,湘军卸甲归田,还有一部分人,比如李臣章等人落草为寇.小说《曾国藩》对这一史事的表达,是基于什么样的想法? 唐:刚才您提到的第二个问题,是个很有趣的话题.有人问这段故事是否有史料支撑,我可以很明确地回答,有史料支撑.湘军打下南京后,长江中下游一带出现了很多游民,即无家可归的行走江湖的人.  相似文献   

13.
陶澍和被称为"湘军三杰"的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关系十分密切,并在理学经世思想、改革思想、吏治思想、人才思想、爱国主义思想等方面,对"湘军三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没有陶澍,就没有"湘军三杰";也可以说,"湘军三杰"是陶澍思想与事业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相似文献   

14.
张忠 《文史春秋》2010,(5):29-33
湘军入皖,主帅忧郁 “我的个乖乖弄的隆,曾国藩来了!不得了,了不得!”老一辈安庆市民用地道的安庆方言如是说。真是不得了喂!1861年9月11日,湘军攻破安庆城的第6天,曾国藩率他的一拨人马,从东流江门大营浩浩荡荡来到安徽省城安庆。但见“旌旗蔽日,千帆肃立”,沿安庆西门外的盐河(皖河口)直到20里外的长风港,迤逦而下——大大小小都是船啊!连对岸十里雁汊,也插满了帆樯:这就是近代史上号称十大营的湘军水师。  相似文献   

15.
晚清著名诗人和学者王闿运(宇壬秋,人称湘绮先生,湖南湘潭人),为人耿直,机智诙谐。曾入曾国藩军幕,以客卿往来军中,从容讽议,多被采纳。后来,曾国藩封侯拜相,显贵异常。王壬秋一度去江宁(南京)谒见曾国藩,曾氏未立即接见,仅派使者设宴招待。壬秋笑道:“相国以我为铺啜来乎?”随即乘舟而去。曾氏听说,追而谢过,已来不及。闿运撰写《湘军志》(原名《湘军水陆战纪》),秉笔直书,对湘军将领滥杀无辜、贪暴抢掠的行径直言不讳。该志文辞高古雅健,有“唐后良史第一”的美誉。但湘军将领却大造流言蜚语攻击王闿运,欲得而甘…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拒礼     
《曾国藩日记》曾记载他处理礼品的事,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月,湘军名将鲍超到安庆与曾国藩商量军务,来时特备了礼物,共16包,其中有许多珍贵的珠宝古玩。曾国藩只从中挑了一顶小帽,鲍超只好把礼物都带回去了。曾国藩曾写信嘱咐他的儿子曾纪泽,作为官员要做到:不许下属来送礼,不收礼。  相似文献   

17.
胡林翼的战略思想与湘军战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林翼投身于湘军集团后,在湘军由弱变强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在战略思想上,胡林翼有许多高于时人之处,有人评价“曾(曾国藩)起农家,胡称贵胄,诸所措置,曾不及胡。”研究胡林翼的战略思想对湘军战局的指导,对我们认识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清朝道光年间,一位途经湘乡的相士,发现此处农人多有将相之貌。数年之后,在湘乡人曾国藩的领导下,湘军崛起,也因此造就了一大批将领,应验了相士所相。湘军湘人的集体爆发,是前世注定,还是后天写成?为了寻找答案,我来到了他们的源头——湖南湘乡。在这里,可读懂湘军。  相似文献   

19.
非非 《文史博览》2014,(8):33-33
胡林翼是晚清重臣,率领湘军收咸宁,克武昌,为平定太平天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曾说:“润芝(胡林翼的字)之才胜我十倍.”毛泽东也因仰慕他而取字“润之”.可就是这个勇武的胡林翼,却有一段曾让曾国藩所嘲笑的往事.  相似文献   

20.
安丝薇 《文史月刊》2012,(Z3):73-74
在平定了太平天国起义后,曾国藩及其湘军成了清政府最为忌惮的对象,面对朝廷的层层压迫,曾国藩为求自保,迫于自身实力有限且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等原因,只得裁军。裁军之举虽缓解了清廷的心腹之患,促进了现代化建设,却也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