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爽爽的贵阳,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进一步发展的最大优势在哪里?怎样打造自己独有的文化符号?这些都还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于培杰 《神州》2010,(4):45-47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这一点已成定论,但风筝产生于何时?它是按照什么思路发明的?它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  相似文献   

3.
徐建融 《收藏家》2014,(1):88-90
书画艺术品的市场正空前红火且方兴未艾,那么,对于收藏者或者投资者,如何来认识它的价格,具体而论,也就是以怎么样的价格买进哪一位书画家的哪一件作品,才具有收藏或者投资的价值?尤其是如何认识今天还在世的某一位书画家作品的价格?从短期的效应应该怎样认识?从长期的效应又应该怎样来认识?是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宋凤英 《文史天地》2008,(10):18-23
从国务部理到修道院修士,是为了爱情?还是看淡了红尘?陆征祥的人生经历真值得后人来探究  相似文献   

5.
为你一哭     
大姿 《南方人物周刊》2014,(21):111-111
农民大哥是被他妹妹“押”来相亲的。一切问题。他的回答都在三五个字以内。“您今年多大了?”“59。”“到我们这儿来相亲肯定是单身啦,那您是什么情况?离异、丧偶还是一直没结婚?”“丧偶”“哦,这位大哥比较害羞哈,不要紧,别紧张。您丧偶几年啦?”“5年。”  相似文献   

6.
笑忘书     
徐建军 《风景名胜》2011,(8):175-175
人就是这样,丢失了胆量,懂得敬畏后,统统开始向哲学或玄学求解。中年人也开始互相提问,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  相似文献   

7.
西藏人民最关心什么,哪些制度惠及百姓民生?西藏"两会"代表和委员给出了答案。拉萨供暖、教育"三包"、安居工程、西藏籍大学生全就业……这些"出镜率"颇高的热词,折射出近年来西藏民生事业的发展与改善。拉萨"冬季供暖工程"为群众送"温暖""我们很欢迎供暖工程,今年冬天不用再担心寒冷的天气了。"  相似文献   

8.
Miaka  张超 《世界》2007,(10):38-38
在地球村的上空坐飞机,你能想出什么有趣的事情来打发时间? 听歌?看电影?读书?在过道上做广播体操? 空姐肯定会礼貌地对你说:为了您的安全,请您回到座位。 事实上,超过六小时飞行,除了让你感觉枯燥之外,皮肤干燥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大师?他们用什么来证明自己配得上“大师”的头衔?评定“大师”的标准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房奴乐     
本人深居简出,生活低调踏实,偏偏招来了不速之客。这日还没睡醒,忽然接到师姐电话,“今天在家吧,我来看你。”我很吃了一惊,“啊?你来干什么呀?”老大不情愿地起来收拾。  相似文献   

11.
那次处理月经的时候意外让女儿撞见,9岁的她紧张地问:“妈妈,你出血了,是不是受伤了?”女儿是心肝宝贝,当然不能对她撒谎,我就笑着说:“妈妈没受伤,这是来月经了。”女儿扑闪着大眼睛好奇地问:“什么是月经?”处理完毕后,我没把这事敷衍过去,而是把女人来月经的事告诉了她。女儿听后仍不解地问:“每个女人都要来吗?”我点点头说是。她忙问:“那我怎么没来过呢?”我笑着说:“你还没到时候,到时候自然会来。”  相似文献   

12.
"唐宋变革"与中国历史分期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究竟如何来给唐宋之际的历史变化定位?“唐宋变革”与历史分期有什么关系?或者说,为什么要从中国历史分期中去考察“唐宋变革”呢?  相似文献   

13.
戴斌 《旅游科学》2010,24(2):1-6
身处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面对日益扩容的国民旅游市场以及繁荣发展的旅游学术研究,当代旅游学人必须直面这样一个问题:50年、100年以后,后人如何来评价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我们如何去面对历史的拷问?从求学到成长为一个学者,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走下来,国家和社会已经给予我们很多。在接受功名的同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为什么社会给予我们这么多?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回报社会?这就涉及到一个根本问题,就是当代旅游学人应该秉持什么样的理念或信仰来做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我从务川来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我从务川来,带来许多债,是情债?是钱债?都不是!都不是!只是蕴聚在我心里务川的情谊,浓得化不开!化不开!我从务川来,带来公孙子。公孙子,野生银杏树的果实,务川的土特产品之一,凡到务川者定会带回馈赠亲友,我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5.
王良 《神州》2011,(5X):141-142
人们经常谈论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其原因何在?其表现形式如何?我们认为可用四个字来概括——机械重复,中学尤其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主要表现何在?或者说教师该负什么责任?我们认为有两点值得特别注意,“无节制的扩展知识面”。  相似文献   

16.
“老外”怎么看广场舞现象?他们那里的老年人怎么打发时间? 意大利小伙子Dardi今年暑期来中国做志愿者,对广场舞现象,他最初的感觉是震惊:她们居然在空余时间没有事情做?没事做的情况下就选择了在广场一起跳舞?在意大利,中老年女性通常不服老,表现之一就是继续工作。  相似文献   

17.
古代中国有没有眼镜?如若没有,那近视的中国古人该怎么生活?如若有,又会是什么样子呢?答案绝非有无这么简单。在眼镜时代尚未到来之前,中国古人从内在着手,用修炼或者中药来治疗近视。  相似文献   

18.
46年前,一架国民党运钞专机神秘地坠毁,10万银元撒落湘西。这架飞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运这样多的银元派何用场?它又是因何坠毁的?在当时,众说纷坛,莫衷一是。随着时光的流逝。扑朔的迷雾逐渐散去……  相似文献   

19.
自梳女是清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种独特民俗。记者在深圳宝安沙井镇采访时,意外发现为数不多的自梳女仍然健在。她们在年轻时为何选择“梳起”?多年来靠什么生存?如今的生活状况和心态怎样?……  相似文献   

20.
徐茵 《江淮文史》2008,(5):161-168
滁州有很多关于国民党整编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追悼会的传说。有的说蒋介石亲自来滁州省立八中(今滁州中学)参加张灵甫追悼会,有的说张灵甫5个姨太太都来参加会议,还有的说张灵甫埋在滁州琅琊山铜矿附近等等。张灵甫死于山东蒙阴县孟良崮,整编七十四师师部在南京,为什么要到滁州(县)来开追悼会呢?真相到底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