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感到今天这个会开得很好,《东南文化》的创办,应该说有十几年的历史了,梁院长刚才说了,最初是《文博通讯》,发行了几十期,以后经过几次变迁,形成了现在这个规模。今天这个会,是创刊以来的第一次,这本身就是对我们刊物不断发展的一个肯定。《东南文化》能够在社会上产生  相似文献   

2.
《东南文化》期刊的前身是南京博物院主办的《南博旬刊》和《文博通讯》,这两本内部刊物主要是报导业务工作和交流信息,从建院开始创办,从小到大,由简到繁,为今天的《东南文化》起了奠基的作用,这个历程也是值得回顾与总结的30年。  相似文献   

3.
发刊词     
《东南文化》在各级领导和海内学人的大力支持下创刊了。她是江苏省考古学会、博物馆学会、民俗学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资料性刊物。其前身是1978年创办的内部刊物《文博通讯》。 本刊名曰“东南文化”,是因为她诞生在祖国的东南,又将以研究探讨祖国东南地区的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考古发现证明,早在遥远的古代,这里曾孕育产生过“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青莲岗文化”、“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  相似文献   

4.
<正>《〈东南文化〉200期目录索引》收录了《东南文化》自创办至第200期(即《文博通讯》1975年第1期~《东南文化》2007年第6期)的全部篇目,  相似文献   

5.
《东南文化》2012,(4):122
《〈东南文化〉200期目录索引》收录了《东南文化》自创办至第200期(即《文博通讯》1975年第1期~《东南文化》2007年第6期)的全部篇目,按学科、研究领域及内容等分类,共分考古学、博物馆学、历史学、民俗学、文物研究与鉴赏、建筑  相似文献   

6.
《东南文化》2014,(1):42
正《〈东南文化〉200期目录索引》收录了《东南文化》自创办至第200期(即《文博通讯》1975年第1期~《东南文化》2007年第6期)的全部篇目,按学科、研究领域及内容等分类,共分考古学、博物馆学、历史学、民俗学、文物研究与鉴赏、建筑与园林、书刊评价与学术动态、知识介绍及其他、图版等十一部分;另附录有作者姓名索引与《东南文化》2008、2009年目录索引。《索引》内容全  相似文献   

7.
《东南文化》2015,(2):95
<正>《〈东南文化〉200期目录索引》收录了《东南文化》自创办至第200期(即《文博通讯》1975年第1期~《东南文化》2007年第6期)的全部篇目,按学科、研究领域及内容等分类,共分考古学、博物馆学、历史学、民俗学、文物研究与鉴赏、建筑与园林、书刊评价与学术动态、知识介绍及其他、图版等十一部分;另附录有作者姓名索引与《东南文化》2008、2009年目录索引。《索引》内容全  相似文献   

8.
<正>《〈东南文化〉200期目录索引》收录了《东南文化》自创办至第200期(即《文博通讯》1975年第1期~《东南文化》2007年第6期)的全部篇目,按学科、研究领域及内容等分类,共分考古学、博物馆学、历史学、民俗学、文物研究与鉴赏、建筑与园林、书刊评价与学术动态、知识介绍及其他、图  相似文献   

9.
正《〈东南文化〉200期目录索引》收录了《东南文化》自创办至第200期(即《文博通讯》1975年第1期~《东南文化》2007年第6期)的全部篇目,按学科、研究领域及内容等分类,共分考古学、博物馆学、历史学、民俗学、文物研究与鉴赏、建筑与园林、书刊评价与学术动态、知识介绍及其他、  相似文献   

10.
《东南文化》2011,(2):96
《〈东南文化〉200期目录索引》收录了《东南文化》自创办至第200期(即《文博通讯》1975年第1期~《东南文化》2007年第6期)的全部篇目,按学科、研究领域及内容等分类,共分考古学、博物馆学、历史学、民俗学、文物研究与鉴赏、建筑与园林、书刊评价与学术动态、知识介绍及其他、图  相似文献   

11.
南京博物院于2010年6月13~14日举办了‘学术期刊·博物馆·文化遗产’论坛暨《东南文化》创刊25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来自文博学术期刊界的近四十位专家代表围绕三个主题进行了发言和讨论:1、新形势下加强刊物自身建设,2、学术期刊对博物馆建设和文化遗产学事业的引领作用,3、网络时代学术期刊的发展。与会代表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观点和意见,并交流了各自的办刊经验。此次会议的召开将有助于学术期刊更好地为博物馆建设、文化遗产事业及相关学科体系建设发挥平台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东南文化》2016,(4):37-37
正《〈东南文化〉200期目录索引》收录了《东南文化》自创办至第200期(即《文博通讯》1975年第1期~《东南文化》2007年第6期)的全部篇目,按学科、研究领域及内容等分类,共分考古学、博物馆学、历史学、民俗学、文物研究与鉴赏、建筑与园林、书刊评价与学术动态、知识介绍及其他、图版等十一部分;另附录有作者姓名索引与《东南文化》2008、2009年目录索引。《索引》内容全面、分类科学,是考古学、博物馆学、历史学、民俗  相似文献   

13.
《文博》2007,(3)
《文博》杂志创刊于1984年,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陕西省一级期刊,在国内外享有学术声誉和拥有多层次的读者群,是社会文化团体、公共阅览室、文博单位、图书馆和资料室的优选刊物。《文博》以保护、研究和宣传人类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文明为宗旨,关注国内外考古与文物新发现,广纳学术和艺术百川,推崇思想品味,提倡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0月16日18日,由考古杂志社组织的“考古类出版物学术规范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来自《北方文物》、《北京文博》、《东南文化》、《故宫博物院院刊》、《华夏考古》、《江汉考古》、《考古》、《考古学报》、《考古学集刊》、《上海博物馆集刊》、《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四川文物》、《文博》、《文物》、《文物春秋》、《文物天地》、《中国考古学英文版》、《中国历史文物》、《中原文物》等24家刊物及中国文物报、文物出版社的代表,以及安…  相似文献   

15.
<正>《〈东南文化〉200期目录索引》收录了《东南文化》自创办至第200期(即《文博通讯》1975年第1期—《东南文化》2007年第6期)的全部篇目,按学科、研究领域及内容等分类,共分考古学、博物馆学、历史学、民俗学、文物研究与鉴赏、建筑与园林、书刊评价与学术动态、知识介绍及其他、图版等十一部分;另附录有作者姓名索引与《东南文化》2008、2009年目录索引。《索引》内容全面、分类科学,是考古学、博物馆学、历史学、民俗  相似文献   

16.
一一本刊物面世,它便担起了沉沉的重担,如果它不是为了赚钱的话。《文博》的诞生,是在全省文博事业不断发展,研究和发掘成果累累出现,但又缺乏一个展现成果的园地的时候应运而生的。难怪当时已八十高龄的武伯纶先生,在该刊创刊号上,以《陕西文博工作的春天》为题,祝贺这个刊物的呱呱坠地。何正璜先生兴而赋诗,祝贺  相似文献   

17.
考古出版物学术规范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0月16日~18日,由考古杂志社组织的“考古出版物学术规范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北方文物》、《北京文博》、《东南文化》、《故宫博物院院刊》、《华夏考古》、《江汉考古》、《考古》、《考古学报》、《考古学集刊》、《考古与文物》、《南方文物》、《内蒙古文物与考古》、《农业考古》、《上海博物馆集刊》、《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四川文物》、《文博》、《文物》、《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文物春秋》、《文物天地》、《中国考古学(英文版)》、《中国历史文物》、《中原文物》等24家刊物及中国文物报…  相似文献   

18.
《东南文化》2001,(11):96-96
2001年10月16日~18日,由考古杂志社组织的“考古出版物学术规范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北方文物》、《北京文博》、《东南文化》、《故宫博物院院刊》、《华夏考古》、《江汉考古》、《考古》、《考古学报》、《考古学集刊》、《考古与文物》、《南方文物》、《内蒙古文物与考古》、《农业考古》、《上海博物馆集刊》、《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四川文物》、《文博》、《文物》、《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文物春秋》、《文物天地》、《中国考古学(英文版)》、《中国历史文物》、《中原文物》等24家刊物及中国文物报…  相似文献   

19.
《南方文物》2002,(1):92-92
2001年10月16日~18日,由考古杂志社组织的“考古出版物学术规范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北方文物》、《北京文博》、《东南文化》、《故宫博物院院刊》、《华夏考古》、《江汉考古》、《考古》、《考古学报》、《考古学集刊》、《考古与文物》、《南方文物》、《内蒙古文物与考古》、《农业考古》、《上海博物馆集刊》、《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四川文物》、《文博》、《文物》、《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文物春秋》、《文物天地》、《中国考古学(英文版)》、《中国历史文物》、《中原文物》等24家刊物及中国文物报…  相似文献   

20.
正《中原文物》创刊于1977年,前身是《河南文博通讯》,是继《考古》《文物》和《考古学报》之后,国内较早创办的省级文博考古类学术期刊。1981年《河南文博通讯》正式更名为《中原文物》,截止2017年初,刊物已公开发行正刊190多期。2017年是《中原文物》创刊40周年,为庆祝《中原文物》创刊40周年及交流文博学术期刊办刊经验,6月16日,来自《考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