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焦作市盛产的“四大怀药”,即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自古驰誉中外。殊不知,古往今来,其辖区内多“封”、多“营”、多“马”、多“作”的地名,也实为全省仅有,乃至全国罕见,真可谓“四大奇地名”也。 多以“封”称名的村庄,解放区的李封、王封、冯封、南封(今称六家作);孟州的郇封(今称还封)、相封、栎封(今称里村);温县的孟封、宝封(今称宝丰);修武县的郇封、兰封、皇封地;博爱县的酒封(今称酒奉)、封庄;以及称“封”名最多的武断县之大封、杨北封、西封、上封、下封、解封、尧封(今蔡庄)、滑封。 何以…  相似文献   

2.
诰命、敕命在民间的称谓即圣旨。古代以大义谕众叫诰。所谓诰是以上告下的意思;敕(又称诫敕)《释名》:“敕,敕饬也,使自警饬不敢废慢也”,帝王自上命下之词。诰命、敕命是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为皇帝封赠高级官员的凭证。由于官员的品级不同,诰敕封赠的范围及轴数、图案和轴头亦各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南京由于“十朝都会”的政治地位,在吸引国内各种文化汇合于南京的同时,也使南京有机会与异域文明进行交流。 在历史上南京曾与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有海外航运联系。其使者每次都带来大批贡品,当时的朝廷也回赠相当的宝物由贡使带回。部分外国商船已经直达建康。东吴时,水军的主力在长江,石头城很自然地成为水军的总部。  相似文献   

4.
台北中研院史语所廖伯源先生所著《使者与官职演变——秦汉皇帝使者考论))2006年8月由台北文津出版社印行,这是作者前后历时29年才得以完成的专著。全书由导论、上编“使命考论”及下编“使者考论”三部分共十二卷组成。作者指出使者的性质如下:“皇帝之使者是皇帝之代表,为皇帝之耳目爪牙,统治帝国之工具”;  相似文献   

5.
一金泽文库本《香严颂》解题日本金泽文库素有“和汉(日中)文物之渊薮”之称。它由北条实时(1208—1276)于鎌仓时代建治元年(1275)在金泽(今神奈川县横滨市金泽区)开创后,经过子孙不断的收藏及扩充,形成了蔚为大观的一大藏书,推测为数不下两万卷。北条氏的鎌仓幕府  相似文献   

6.
门户之见     
许逊 《收藏家》2005,(12):15-20
门者,房舍之出入处也。推而广之,内起厅堂之间,外及城关隘口均可称门,譬如屋门、房门,譬如崇文门、宣武门,譬如蓟门、京门、雁门、玉门,总归是供人们出入通过的地方罢了。但细想起来,其除了表明乃一处通行之关口,也特指封隔内外的那扇实实在在的物件。古时的门均为对开,因此,被形象地写作“门”。若单扇者就称作户了,所以,“户”字古写形同半个“门”。当然,也能反过来表述,谓之“门”,“从二户,象形”(见《说文·门》)。门由家室而至里坊,而至城池,而至关口,但基本形态变化不大,都是这种对开的样式,也都大体是由门框、门轴、门板、门闩等构…  相似文献   

7.
东京国立博物馆(以下称“东博”)在环境优美的上野公园内,是一个以收藏和展览日本文物为中心,兼有东方各国文物与艺术品的大型博物馆。全馆占地面积达十万多平方米,陈列馆有本馆、东洋馆、表庆馆和法隆寺宝物馆四个馆组成,除常设馆外,每年都要举办三、四个大型外国文物或其他文化艺术展览,全年接待观众一般在一百万人次左右。1981年中国  相似文献   

8.
《新唐书·渤海传》云:“宝应元年(渤海文王大兴二十六年,公元762年),诏以渤海为国,钦茂王之,进检校太尉。”关于此次来渤海主持册封典礼的敕使,《渤海史稿》有精确考证:“唐王朝下诏进封国王的同时,即遣使持节前来渤海举行封册典礼。《渤海国志长编》(卷三)谓,大兴二十六年,‘冬,唐使内常侍韩朝彩同日本留学僧戒融来。十月,戒融同镰束归国。’关于韩朝彩这次出使之使命,据当时新罗赴日本使节金才伯的披露:‘唐国敕使韩朝彩自渤海来云,送日本国僧戒融,令达本乡。’足证韩朝彩是  相似文献   

9.
秦汉时代,国家专用以储存武器装备的处所称“武库”(秦汉储粮者为“仓”,藏兵器者为“库”)。武库的设置、管理及有关制度散见于史乘者,兹加整理,以备参考。  相似文献   

10.
剑门天下雄     
剑门关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陲大剑山之中断处。北距广元53公里,南距剑阁县城30公里,是古蜀道及现今的川陕路必经之地。大剑山倚天如剑,峭壁连绵,横亘似城。山之中断处,两崖相对如门,故名“剑门”。三国蜀相诸葛亮为北伐中原,经剑门而六出祁山,他见此处壁高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故在此依崖垒石砌门,建关设尉,从此有了“剑门关”之称。加之剑门阴溪穷谷,万仞直下,莽崖峭壁,素有“天下雄关”之称。  相似文献   

11.
赵榆 《收藏家》2015,(6):11-12
京博艺术博物馆珍藏一帧《明宣德封沙加为佑善禅师诏书》,此诏书质地为丝质,长230、高31.6厘米(图1)。左右两端是黄绫,为卷首与卷尾部分。中间为白绫,是书写封文的主体部分。书写封文的白绫开头正中,竖向织有双龙,双龙之间织有篆字“奉天敕命”四字,紧接着织有“洪熙元年月日造”竖向篆字一行,双龙图案与奉天敕命四字均有凸出感。白绫封文的主体部分,是用墨书写的汉藏两种文字的墨书封文,先写汉文诏书为楷书十二行,之后是诏书颁发时间,汉文楷书“宣德二年三月二十二日”一行,并行对译藏文竖写一行,汉藏两行文字上钤皇帝诰敕御玺“敕命之宝”朱印。  相似文献   

12.
牛震宇 《史学月刊》2022,(7):129-132
<正>明嘉靖二年(1523年),自日本前来朝贡的大内与细川使团先后到达浙江宁波,双方互争真伪,引发冲突。大内方追杀细川方使者,拒敌官军,掳走宁波卫指挥袁琎。这一事件国内学界称为“宁波争贡”,日本学界称为“宁波之乱”。事后未能脱逃的日人遭到羁押,细川方使臣宋素卿也在此列。嘉靖四年(1525年),宋素卿以谋判罪论死。多数文献的记载仅止于此,而《明世宗实录》《明史纪事本末》等称素卿即时就戮,《殊域周咨录》《明史》等则认为其瘐死狱中。  相似文献   

13.
唐代诏敕即唐朝皇帝的圣旨。宣谕天子之命、教化臣民的政治功用性。以及草诏者高超的文章技巧,赋予了唐代诏敕高雅华丽的主体风貌,纯熟的用典艺术是它突出的文学特征之一。用典美化了唐代诏敕的文章形式:使其语辞华丽,对仗严整,切合声律;使其援古证今,言之有据;使其减少了冗词赘句,以微言传达出深意。对唐代诏敕用典艺术的考察,是一项有意义的文学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14.
唐代诏敕即唐朝皇帝的圣旨。宣谕天子之命、教化臣民的政治功用性,以及草诏者高超的文章技巧,赋予了唐代诏敕高雅华丽的主体风貌,纯熟的用典艺术是它突出的文学特征之一。用典美化了唐代诏敕的文章形式:使其语辞华丽,对仗严整,切合声律;使其援古证今,言之有据;使其减少了冗词赘句,以微言传达出深意。对唐代诏敕用典艺术的考察,是一项有意义的文学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15.
日本“满洲移民”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国策。“满洲移民”始于日俄战争后,至日本投降计40年。探讨“满洲移民”之源起,其直接提出为儿玉源太郎;制定移民策,阐明移民50万必要性的是后藤新平;提出20年向“满洲移民”百万人计划的则是小村寿太郎。移民分为两个时期,九一八事变前为一个时期,称早期移民;九一八事变后为第二个时期,1932~1936年为第一阶段称武装移民,1937~1941年为第二阶段,称国策移民,1941年开始第三阶段为移民崩溃阶段。“满洲移民”给中日两国人民特别是给中国东北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不仅使中国农民失去土地,被迫给日本移民当雇工,受尽其剥削,不仅肉体遭折磨,还受到精神上的摧残。日本的居民背井离乡,移来中国,幻想建立“第二祖国”,其后果是灾难重重,自食恶果。  相似文献   

16.
刘晓晨 《收藏家》2010,(3):37-42
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宫珐琅器中,有许多炉、瓶、盒等器物是乾隆年间制造的宫廷御用器,这些器物大多带有“乾隆年制”的款识,年款旁边有的还分别刻有“田”、“色”、“筵”、“鉴”、“夏”、“集”、“敕”、“门”等字款。  相似文献   

17.
《宋史·刑法志》三卷,错讹甚多.昔日邓广铭先生曾撰文考正过,读者得益匪浅.嗣后,中华书局出版的点校本以及其他同志先后又纠正了不少错误.但其中仍有一些舛讹未被注意.今不揣浅陋,试加以辨正.页4964 熙宁初,置局修敕,……元丰中始成书二十有六卷.按:《刑法志》所言与实不符.《宋会要辑稿·刑法》一之九载:“(熙宁)六年八月七日,提举编敕、宰臣王安石上《删定编敕赦书德育附令敕申明敕目录》,共二十六卷.”《玉海》卷六六《熙宁编敕》条同.又《宋史》卷二○四《艺文志》载:“王安石《熙宁详定编敕》等二十五卷.”《宋会要辑稿》言二十六卷,此云二十五卷者,当不包括目录一卷)以是知自熙宁初置局修敕,至熙宁中曾修定成新《编敕》二十六卷.《刑法志》云“元丰中始成书”,误也.元丰中所成书《元丰敕令式》,考《玉海》卷六六《元丰诸司敕式编敕》条,作七十一卷,与《刑法志》所言“二十有六卷”数不合.疑《刑法志》所云:“元丰中”为“熙宁中”之误.  相似文献   

18.
出土于吐鲁番台藏塔佛教遗址的“唐咸亨元年后西州仓曹文案为公廨本钱及奴婢自赎价事”文书,为咸亨二年至仪凤三年之间的西州都督府仓曹案,记录了西州非赋税收入敕借本、别本、官奴婢、碾磑等征利情况及执行中的问题。文书虽然很短并残缺不全,但反映了唐代官本放贷(敕借本、别本)及公廨本钱(公廨正本、社本)构成体系、典吏捉钱制度、碾磑经营及咸亨元年差兵及于杂任的军事制度变化,为唐代政治、经济制度及西域军事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9.
开元十一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以后 ,唐代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机构的变革上 ,还表现为政务裁决机制的变化和政务文书形态的转变。“敕后起请”是唐代中后期一种普遍应用的政务文书 ,具有固定的文书特性 ,体现的是政务部门制定实施细则的决策权力。许多重大政策的出台 ,包括两税法的实施 ,都通过“敕后起请”的形式。与“敕后起请”相关的还有“敕后商量状”。此类文书的应用 ,表明宰相决策权逐渐走向实务化 ,宰相职权日渐政务化。  相似文献   

20.
《续资治通鉴纲目》是明代官方两次敕修的著述 ,该书编篡的成否与明代前期重大的历史事件“土木之变”、“夺门之变”密切相关 ,反映出明景泰、天顺、成化年间的社会环境与当时思想的主流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