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祝勇 《中华遗产》2009,(12):136-151
八十多年前,洛克从美国出发,揣着美国农业部颁给的一纸聘书,来到中国的大西南,调查中国野生植物。他是第一个用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向世界介绍中国大香格里拉地区的外国人。在华期间,他与当地的居民打成一片,一度被土著居民视作同乡人;他与木里国王私交甚笃,后者曾多次为他扫除了通往稻城秘境的障碍。他用了27年的时间,一次次不畏艰险地在大香格里拉地区穿行,书写下了一部精彩的故事人生。  相似文献   

2.
我国三次西部开发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新中国对西部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开发 ,第一次是以 1 56项建设项目为核心对西部地区的建设 ,第二次是“三五”时期以“三线”建设为核心而进行的开发。世纪之交 ,党中央又一次作出了西部开发的战略决策 ,这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对西部地区进行的第三次大规模的开发。我国前两次西部开发通过强有力的国家计划 ,集中有限资源(人力、物力、财力 )布局中国工业 ,使西部地区初步建立了现代工业。这两次开发虽然极大地改变了西部的落后面貌 ,有效地缩小了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 ,但由于它们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框架下进行的 ,在投融资、理财、调动各方积极性等诸方面均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条件下 ,第三次西部开发需要新的思路和新的措施。在这方面 ,我国西部开发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是新中国经济工作的卓越领导者和组织者,他十分关心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通常说来,西部地区指的是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10个省、市、自治区。由于在西部辽阔的范围内有相当大的面积是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所以,周恩来一些关于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的论述也是针对西部地区。适应于西部地区的。尽管当年没有西部开发的用词,但从“一五”计划到“三线”建设时期,周恩来把相当大的精力投放到西部地区。他一向把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视为全国经济建设的重  相似文献   

4.
正法籍摄影师布鲁诺·巴贝(Bruno Barbey)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1973年,他作为法国总统访华团队中的一员,跟随总统蓬皮杜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这是西欧国家在任首脑对中国进行的首次国事访问。随后他又在不同时期来到中国,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陆茂清 《文史精华》2006,(12):33-41
著名爱国报人邹韬奋一生用一支笔作为武器,对反人民、反民主的恶势力进行斗争,受到反动势力的迫害,6次被迫流亡于海内外。最后一次是他在中共的保护下,从香港流徙辗转来到新四军根据地,他视这最后一次流亡为“甘之如饴”,因为他在根据地看到了中国光明的未来,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夙愿。  相似文献   

6.
五十年前的1958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新年伊始,毛泽东就飞临南宁,这是他执掌全国政权后第一次来到虽然僻处边陲,却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扮演过许多重要角色的广西,也是他第一次来到经他亲定为广西首府,并即将成为中国人口最多的省级民族自治区首府的南宁。在这里他主持召开了有中央领导人和9省2市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著名的南宁会议。期间,他两次冬泳邕江,破例在人民公园接见五千多干部群众,他对广西的经济建设特别是关乎广西命脉的几项骨干工程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并以他特有的大战略家和办报行家的犀利眼光,对办好广西日报和加强省报工作做出了深中肯綮的指示……  相似文献   

7.
1993年12月18日,美国旧金山是一个平常的日子。可是就在这一天,一位本世纪东方最具传奇的人物,悄悄地从台湾搭飞机飞临了这座城市。这个人就是两年前刚刚获得自由的张学良将军。这是张学良携妻子赵一荻第二次来到美国。第一次是1991年6月10日。那一次张学良也是在中午时分飞抵这里,所不同的是,前一次他的到来曾在这座美国西部城市引起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轰动。那次轰动与其说是因幽居长达半个世纪的少帅首度露面、前来美国探亲访友,不如说少帅那次来此有转道赴中国大陆的打算。所以,众多海外媒介都云集旧金山,准备在一瞻少帅风彩的同时,也渴望…  相似文献   

8.
艾萨克·奥苏奥卡记得他头一次看见冷冻鱼的情景.那是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他五岁.一个小贩来到他所在的三角洲城镇奥利亚比(如今的阿金尼玛),带着一箱称作冰鱼的东西,引起了小小的轰动.  相似文献   

9.
冯琳 《百年潮》2005,(12):41-45
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他在青年时代的冒险旅行中来到中国上海,上海的班驳陆离与杂乱使他错愕,而又感到刺激.原本只想在中国停留一个多月的他,决定呆下去,这一呆就是十几年.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七忆“八七会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晓琳 《百年潮》2005,(3):38-40
1927年夏,邓小平作为党中央秘书,筹备并参加了八七会议,他第一个来到开会的地方,接待代表,安排食宿,负责安全.他最早进入会场,最后一个离开.紧急会议只开了一天,他却在那里整整呆了六天,他所做的工作为会议顺利召开和圆满结束起了重要作用.八七会议是邓小平参加的第一次中央级别的重要会议.因为这次会议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也因为这次会议是邓小平革命生涯的一个新起点,所以邓小平对它有着特殊感情.建国后,他曾在不同历史时期,用不同的方式,七次回忆八七会议的有关情况,为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1.
我去墨西哥是受了一个人的影响.他说,他最爱的书是三毛的《万水千山走遍》,那是一本讲诉三毛在荷西过世之后独自来到拉丁美洲的故事.他叫高哥,Mars.因为喜爱,他在同我们长途旅行后独自来到墨西哥.我答应会来看他,于是,我带着这本书来到他所在的城市.  相似文献   

12.
泾、洛、渭河流经黄土高原的核心地区,是历史上周人和秦人活动的重要舞台.但是以往的考古工作集中在泾、洛、渭河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关注相对较少.本文试图通过梳理泾、洛、渭河上游地区目前发现的西周文化遗存,勾勒出西周文化的西部边界,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初步讨论,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3.
曹燕凌 《文史春秋》2014,(12):44-47
汉斯·希伯是德国共产党中央委员、著名作家兼记者。1925年,他从欧洲来到上海,参加中国的国共第一次合作与北伐战争,在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和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编译处工作。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返回欧洲。“九·一八”事变后,他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第二次来中国。  相似文献   

14.
佚名 《文史月刊》2013,(12):5-10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爆炸当天,新闻公报只宣布:中国“在本国西部地区”爆炸了一颗原子弹,成功地进行第一次核试验。直到20多年后,人们才知道,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是在我国西部新疆罗布泊戈壁滩上试验爆炸成功的,那里是我国核爆炸试验基地。但大家对第一颗原子弹试爆细节了解甚少,本文今特此披露,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约翰·伊斯特布鲁克第一次来中国,是1980年。一位北京朋友陪着他,走街串巷,终于找到了约翰想找的地方——喜鹊胡同4号。约翰告诉朋友,自己从小就看到家中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的就是这个胡同里的一所老宅子。那儿是他外祖父、史迪威将军的故居。史迪威将军可谓大名鼎鼎。他是美国陆军四星上将,生前曾荣获美国军界几乎所有最高荣誉。上世纪前半叶,他先后5次来到中国,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1942年,日军进犯缅甸,国民政府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胡志明在桂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志明能讲带有广州“官话”味的中国话,会写汉字,并喜欢作中国古体诗。他早年就在广西省靖西县加入过中国籍,并且在广西靖西加入过农会为农会会员,曾以华侨的名义来到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来到桂林活动两次。第一次,是从苏联转到延安后,同叶剑英参谋长由延安到衡阳到桂林。第二次,是1943年11月。他又以越南革命同盟会副主席的身份,从柳州到桂林,进行革命秘密工作。约莫两个星期后,又返回柳州。胡志明抗日战争时期两次到桂林,以第一次的时间为最长,即自1938年底至1940年12月下旬,共两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在桂林担…  相似文献   

17.
"不是说撞了之后会怎么样,而是根本从一开始就撞不了"史蒂文·阿姆斯特朗出现在2009年的上海国际车展上,这是他第二次来到中国,这位有着好莱坞硬汉式容貌的沃尔沃汽车首席运营官,每次来到中国都带着一个承诺式的期许。"中国已成为Volvo最重要的市场。"在去年的北京车展上,史蒂文的公开表态已经显示了Volvo对中国市场的前瞻与信心,与此配套的数据是,2007年沃尔沃在  相似文献   

18.
从繁华的东部沿海来到山西,如同一次时空旅行。五台山、悬空寺、云冈石窟、晋祠、平遥古城、乔家大院……不可思议的国宝建筑见证一个民族辉煌的历史。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以独一无二的文化遗存,傲然立于苍凉的西部大地与现代的沿海都市之间,是新世纪不可错过的中国读本。感受中国,必当感受山西。  相似文献   

19.
“皮凯蒂先生,请谈谈中国。”“对于中国,我没有像其他国家那么多的历史经济数据。”2014年11月11日,和11个小时飞行结束后.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终于来到了中国。他或许没有想到,迎接他的将是一次“摇滚明星”般的布道之旅。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综述了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与移民的各种观点,然后对中国及其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各省区进行人口对环境压力的空间分析,在此基础上,笔者阐述了自己对中国西部地区环境与移民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