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认为在唐朝羁縻统治漠北时期,回纥牙帐在杭爱山脉东麓、鄂尔浑河上游,或者在色楞格河流域,作者则认为该时期的回纥牙帐位于土拉河下游,并可具体定位在今天蒙古国内土拉河与鄂尔浑河交汇处的土拉河东岸一带,该处也是唐朝羁縻统治漠北所设置的瀚海—安北都护府的驻地。同时,作者对同时期多滥葛与思结部落的牙帐位置及居地范围,以及若干铁勒部落居地的演变情况也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唐初,东突厥是唐朝边疆经略的重点。由唐对东突厥册封与授官的四次转化,可以看出双方关系的变化。唐高祖时期东突厥强势,唐与东突厥从无封授发展到虚封;唐太宗灭亡东突厥汗国后,将虚封突厥转化为实职授官,这是唐与东突厥封授关系的重大转变;将突厥回迁后,为了提高其首领威望,唐太宗又将授官转化为册封;贞观末年突厥余众叛乱后,册封被迫转化为授官,突厥首领思摩被正式纳入唐朝中央官制系统。在这四次转化过程中,封与授、封授级别、封授性质、封授目的、封授后的结果都不相同。封授是衡量唐与东突厥关系发展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正本人收藏有几枚东突分离政权于回历1352年(公历1933-1934年)铸造的十文、二十文铜元。新疆历史上曾经有过两个东突政权,分别为1933-34年的第一东突厥斯坦和19世纪40年代末苏联支持的第二东突厥斯坦(又称三区革命),仅第一东突厥斯坦铸有硬币。东突政权所铸铜元皆为熔铸性质,币胚显然是民国铜元,普通品不容易见到细节,好在这几枚钱币都是千里挑一的精美品,笔者在欣赏把玩之余,惊讶地发现每一枚钱币上  相似文献   

4.
本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隋末唐初东突厥分化操纵中原各派势力的史事;第二部分分析东突厥对付中原各派势力的策略,指出不同时期东突厥的策论有不同的特点和变化;第三部分讨论东突厥分化操纵中原势力的几种措施,措施的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承袭突厥的传统、借鉴隋朝的经验、利用居住突厥的胡人和华人的作用等等。最后还讨论了东突厥这些措施与中原民族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邱贤文 《黑龙江史志》2009,(11):23-24,22
启民可汗统治下的东突厥对隋朝相当恭顺,随着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及利益的冲突,两者关系恶化。东突厥对隋朝的政策发生改变,扶植了大批反隋势力,大量招来隋朝移民。东突厥这一政策变化对隋产生较大影响,也是隋朝灭亡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隋突关系的恶化及影响——以隋王朝的灭亡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民可汗统治下的东突厥对隋朝相当恭顺,随着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及利益的冲突,两者关系恶化。东突厥对隋朝的政策发生改变,扶植了大批反隋势力,大量招来隋朝移民。东突厥这一政策变化对隋产生较大影响,也是隋朝灭亡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斡耳朵,本意为“宫殿”、“牙帐”,也可延伸为“都城”。最大斡耳朵是成吉思汗建立斡耳朵宫帐制的第一斡耳朵。  相似文献   

8.
正武德年间,东突厥屡次南下扰边,威胁唐北部边境。629年11月,唐太宗为解决北部边境问题,派兵反击,最终攻灭以颉利可汗为首的东突厥。经过长达4年的战略准备和部署,以突厥进攻河西为借口,命李靖为主帅,分五路大军分别出击,进攻突厥。唐军主帅李靖接连奇袭定襄、阴山,战争持续4个多月,唐军最终攻灭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唐灭东突厥,使隋末以来北方突厥对中原的袭扰得到了有效遏制,并为征伐薛延陀、回纥、吐谷浑、高昌以及西突厥打下了重要的战略基础。同时,唐太宗恩威并施,采取了非常成功的民族政策,获得"天可汗"的称号。  相似文献   

9.
唐前期东突厥羁縻都督府的置废与因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朝于贞观四年平定东突厥后 ,采用分建羁縻府州的措施以安置归降的东突厥部众。羁縻都督府的置废过程可分作前、后 2阶段。前期 (6 30— 6 4 6 ) ,共置 6府 ,即定襄、云中、顺州、州、化州、长州 6个都督府。后期 (6 4 7— 75 6 ) ,维持 4个都督府 ,即定襄、云中、呼延、桑乾 4府。重点论证 :《新唐书·地理志》所载的北开、北宁、北抚、北安 4都督府实际是顺、、化、长 4都督府的前身 ,换言之 ,后 4府实乃前 4府的更名和延续 ,并非同时存在 8府。化、长、 3都督府故地分布在“河曲”地域、顺州都督府故地则在燕山之北的大洛泊附近。定襄、桑乾 2府故地分布在“碛南”呼延谷以东的草原区域 ,云中、呼延 2府则分布在呼延谷以西的草原地带。 4都督府延续至天宝末年 (75 6 )而解体  相似文献   

10.
后东突厥汗国的建立是单于都护府治下突厥分裂势力直接付诸行动的历史产物,与唐王朝的内忧外患和羁縻府州制的局限性有直接的联系。后东突厥汗国对漠北的占领迫使安北都护府南迁同城,改变了唐代北部边疆两大都护府的布局及性质。  相似文献   

11.
杜学书 《新疆钱币》2001,(2):19-19,21
突骑施钱是突骑施汗国的铸币。突骑施原系突厥十姓部落之一,散居于新疆伊犁河流域。公元657年唐朝灭西突厥汗国后,突骑施部落酋长乌质勒势力逐渐强盛,初建突骑施政权,在碎叶川和伊丽水设立牙帐,以碎叶城为“大牙”,以弓月城(今新疆伊宁市境内)为“小牙”。  相似文献   

12.
韦俊墓志记载唐朝登州刺史韦俊的家世、生平、仕宦等基本信息,可以补史证史,具有比较高的史料价值。通过对渤海寇登州事件的综合梳理,大致可以确定唐朝与黑水靺鞨联合扼制渤海的扩张,渤海主动加入到后东突厥的阵营,并趁登州防御薄弱,无险可恃,发动偷袭,导致登州刺史韦俊遇害。后东突厥国内大乱以后,渤海与唐朝言归于好。  相似文献   

13.
王永强 《文物天地》2021,(7):112-117
<正>一纳职城记忆寻找纳职城,当从唐与突厥之战谈起。唐朝初年,薛延陀、回纥等部族不堪忍受东突厥的欺压,起兵反抗,攻破欲谷设,势成燎原之火,再加上突厥之地五月霜降,天灾不断,势力大损,于是,唐太宗在贞观三年,派遣兵部尚书李靖等统兵攻打东突厥,战而胜之。东突厥灭亡后,唐朝兵势大盛,生活在哈密的粟特人首领石万年率七城降附,唐在哈密设西伊州,后改为伊州,下辖伊吾、纳职和柔远三县。唐朝收复哈密的举措,开启了大唐雄踞天山南北、经略西域的大一统格局。而今,历经千余年的时光,见证大唐荣光的伊吾和柔远两城已踪迹全无,仅纳职城依稀可寻。  相似文献   

14.
1942至1944年,蒋介石利用机会,因势利导,促使原来企图独立、加盟苏联的军阀盛世才转向国内中央政府,从而收回新疆主权。其后,创造条件,将盛世才内调,消除其分裂、叛变的可能,确保新疆处于中国版图之内。自1945年开始,蒋介石坚决反对以建立所谓东土耳其斯坦共和国(也称东突厥斯坦共和国)为代表的新疆分离主义,支持张治中和平谈判,成立新疆省  相似文献   

15.
突骑施原为西突厥十姓部族之一,继西突厥于公元八世纪中叶崛起于中亚,曾占据碎叶城、碎叶川和伊犁河盆地。突骑施汗国得到了唐的承认,其历代可汗接受唐朝的册封。突骑施政权的创立,是西域诸异姓突厥部落在乌质勒(690—706年在位)领导下,同吐蕃、东突厥浴血奋战取得的。后来其黄黑二姓相争,突骑施渐衰。  相似文献   

16.
九世纪中叶,居住在漠北地区今叶尼塞河上游的东突厥东山再起,黠戛斯部落大破回鹘,杀其可汗,迫使回鹘诸部逃散西迁,其中一支迁到西州(今新疆吐鲁番盆地一带),占据唐贞观14年(公元640年)灭亡的汉族曲氏高昌王国的领地,以高昌(在今吐鲁番县城东南六十余里的哈刺火州)为首府,建立起了高昌回鹘政权.高昌回鹘以哈剌火州和别失八里(又称北庭,在今新疆吉木萨儿境内)为中心,向西发展,至十世纪末期,疆域面积已扩展到东接甘、肃二州,西至葱岭,北界天山,南越戈壁,兼有吐鲁番、塔里木两个盆地,还跨  相似文献   

17.
松亭关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10世纪初,中原的纷乱局面使新兴的契丹王朝乘机南掠。今河北东北部明长城的一些重要关隘及其附近,是契丹南下的必经之路,松亭关即是其中之一。《辽史·兵志》载:辽人“其南伐点兵,多在幽州北千里鸳鸯泊,及行,并取道居庸、曹王峪、白马口、古北口、安达马口、松亭关、榆关等路”。同时,松亭关又是遏制中原北伐塞外的重要关隘。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辽景宗乾亨元年,979年)宋攻灭北汉,兵临辽南京(宋人称幽州为燕京,今北京)城下。其时“辽主方猎,遁归牙帐,议弃燕蓟,守松亭、虎北口”。由此,松亭关的  相似文献   

18.
隋炀帝所幸启民可汗牙帐今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以前北方游牡民族活动地点能确考的不多。本文通过排列文献,考订出隋场帝所至突厥启民可汗的牙帐在九十九泉,即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察右中旗的灰腾梁地区,并对《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的九十九泉的定位提出了修正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本对20世纪30年代在新疆出现的分裂政权“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的出笼及其覆灭过程做了深入分析,认为它是军阀混战、农民起义暴动此起彼伏的特定历史时期偶发的一次分裂运动的产物,违背了各族人民群众的意愿,不得人心。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30年代,新疆的一小撮民族败类在帝国主义的煽动和支持下,在南疆喀什建立了所谓“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但是,这个伪政权寿命很短,很快就遭到覆灭。然而,一小撮民族分裂势力一直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多少年来一直在新疆进行着各种破坏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