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带着朴素性质的游击战争基本原则”到“全部红军作战的原则” 1936年12月,在红军大学讲演《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时,毛泽东扼要回顾了红军作战原则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
高华在《炎黄春秋》2006年第10期发表的《红军长征的历史叙述是怎样形成的》一文中说:“红军到达陕北后,1935年12月,毛泽东在报告中首先用‘长征’一词,他说:‘长征是宣传队,是宣言书,是播种机……’从此‘长征’一词进入史册。”毛泽东的《长征》诗(1935年10月)和他论长征伟大意义的报告,无疑对“长征”一词的传播和影响是广大和深远的。但是,并不能因此认为“长征”一词是毛泽东首先使用或首创的。  相似文献   

3.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遵义会议召开了三天,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机的历史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但遵义会议能够顺利召开,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并不是偶然的,有其必然性.如果没有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也就不可能召开遵义会议;如果没有扎西会议、苟坝会议、会理会议,党的总负责人的更换、《遵义会议决议》的通过、成立新的“三人团”、确定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等,遵义会议重要的转折成果就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4.
毛瑞林 《文史春秋》2022,(11):27-31
<正>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有一家毛铭新印刷所,它是中央苏区最早的红色印刷所,被毛泽东形象地称为“制造精神炮弹的兵工厂”。开办毛铭新印刷所的毛家兄弟以印刷所为掩护,从事革命工作,印刷红色刊物,搜集传递重要情报,掩护转移干部和物资,为红军赶印《中共六大决议案》《十大政纲》《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古田会议决议案》等重要文件,印刷所成为宣传革命事业的一件“利器”。  相似文献   

5.
《近代史研究》1983年第一期王健英《抗日战争以前中国共产党领导机构的变化概况》一文,认为遵义会议后军委的情况是:“军委”领导小组(实际就是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周恩来、王稼祥。“红军前敌指挥部”司令员朱德、政委毛泽  相似文献   

6.
年仅23岁的斯诺,怀着巨大的好奇心,远涉重洋,到中国寻找“东方的魅力”。他到达上海时,正是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了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后的第二年,整个中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斯诺走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目睹了神州大地的内忧外患,从“九·一八”、“一·二八”到“一二·九”运动他都经历了,他认识到国民党政府是“一个没有生命没有灵魂没有精神的躯壳。”斯诺读到了美国进步女作家史沫特莱写的《中国红军在前进》的小册子,他渴望亲自到苏区去,寻找红军,寻找毛泽东这个神秘人物。1936年4月末,斯…  相似文献   

7.
《百年潮》1999,(10)
多年以来,不少人认为毛泽东《七律·吊罗荣桓同志》一诗的主题是“毛泽东对林彪的不放心与疑问”,是“毛泽东在接班人问题上的踌躇”(许全兴《为毛泽东辩护》,当代中国出版社)。全诗如下: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斥(晏鸟)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相似文献   

8.
在《毛泽东选集》(1991年版)第一卷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下有这样一段注释:“这是毛泽东给林彪的一封信,是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1948年林彪向中央提出,希望公开刊行这封信时不要提他的姓名。毛泽东同意了这个意见。在收入本书第一版的时候,这封信改题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名林彪的地方作了删改。”注释限于篇幅,并没有让读者完全了解这篇文章历史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9.
赖福荣 《百年潮》2008,(11):50-55
1930年10月,毛泽东在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新余罗坊会议期间,约请兴国县永丰区参加红军的8位农民,开了一个星期的座谈会。1931年1月,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刚刚结束,毛泽东即将长达4万余字的《兴国调查》整理成文。1988年,江西省社科联和兴国县社科联联合组成调查组,对毛泽东在《兴国调查》中提到、分析的8个家庭进行了追踪调查,  相似文献   

10.
《文史博览》2006,(11):38-38
1935年2月15日云南《民国日报》载,蒋介石悬赏红军将领的“赏格”为: (一)毛泽东、朱德、徐向前生擒者各奖十万元,献首级者各奖八万元。  相似文献   

11.
“万岁”口号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了张素华先生的文章(《毛泽东没有在“五一口号”中写“毛主席万岁”》,见《炎黄春秋》第7期,以下简称“张文”),有几点看法,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张辉瓒这个名字,熟悉毛泽东诗词的人们并不陌生,1931年,毛泽东在反第一次大“围剿”后,填了《渔家傲》这首词,词的上片写道:“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蒋介石所倚重的这个“王牌师长”自从落入红军之手后,一场围绕赎救张辉瓒的谈判即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但张的结局却在阴差阳错中背离了中共领导人的初衷。藏在茅草坑里的“王牌师长”国民党12万重兵第一次“围剿”红军就以悲惨的结局收场,这是南京政府和蒋介石等人万万没有想到的。1930年12月30日,永丰县南端的龙岗、君埠一带。从清晨7时起…  相似文献   

13.
孙果达 《近代史研究》2007,2(2):132-136
多年以来,关于中央红军长征中四渡赤水的研究,学术界对有些问题还不够明确。为此,本文拟作进一步的探讨。一、正确理解毛泽东的人生“得意之笔”据聂荣臻回忆,陈毅曾经说过毛泽东把四渡赤水看作是人生的“得意之笔”。①由于历史语境和“四渡赤水”这个词汇本身具有的模糊性,人们对毛泽东所说的“四渡赤水”产生了误解,以为就是当年红军的四次渡过赤水河,没有想到毛泽东指的是第四次渡赤水,这就使得对四渡赤水的研究从一开始就产生了误区。当年的毛泽东不可能把四渡赤水作为一个完整的战役向陈毅介绍。也就是说当年的毛泽东不可能把红军在长…  相似文献   

14.
1951年3月,上海电影制片厂根据井冈山和翠微峰剿匪素材,拍摄了脍炙人口的经典影片《翠岗红旗》。影片中的大恶霸地主、“铲共团”团长“萧镇魁”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而其原型之一就是井冈山地区臭名昭著的反共刽子手萧家璧,也是毛泽东早年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遇到的拦路恶狗,他不仅疯狂地与红色政权为敌.而且在红军撤离井冈山后又对红军伤病员和当地民众进行缸腥屠杀,成为血债累累的“萧屠夫”.  相似文献   

15.
“文化大革命”初期,一些红卫兵组织将他们搜集到的曾在过去报刊发表过的毛泽东论著和毛泽东的内部讲话、文稿、批示、批语等,编印成《毛泽东思想万岁》等各种版本的毛泽东论著集(以下简称“万岁本”),许多篇目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选集》(1—4卷)、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著作选读》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编印的《毛主席语录》没有的。  相似文献   

16.
翟华 《湖南文史》2012,(10):28-29
1955年5月毛泽东《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的按语》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坚决、彻底、干尽、全部地将这些反动势力镇压下去”。毛泽东把“净”写成“尽”,虽然不影响理解,但是正确的写法应该是“干净”,而不是“干尽”。1977年4月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时候,编辑人员曾考虑是否应该将“干尽”改成“干净”,但是最后还是尊重了伟大领袖的原作,没有改过来。  相似文献   

17.
《福建旅游》2004,(10):25-26
三明是全国重点革命老区之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21个中央苏区县当中,就有5个在三明,即宁化、清流、泰宁、建宁、明溪。宁化县是红军长征四个出发地之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三明从事过革命实践。毛泽东同志著名的《如梦令.元旦》:“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描绘的就是红军当年在三明进行革命斗争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8.
杜襟南 《百年潮》2007,(4):22-26
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中共中央关于九月会议的通知》一文的注四,及各种党史、近代史大事记,以及一些有关文章,均记载了中共中央“五一”口号、香港各民主人士响应及毛泽东复电这件事,但都没有说明毛泽东8月1日复电中第一句说的“五月五日电示,因交通阻隔,今始奉悉”的缘由。“五一”口号发布后,在港民主人士5月5日致电毛泽东,响应中共“五一”口号,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到中央苏区后与毛泽东的关系究竟如何?这个问题一度引起国际性的争论,似乎至今仍方兴未艾。始作俑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叛徒龚楚。他在50年代前期与中共叛徒张国焘商量后写就的《我与红军》那本回忆录中首先捏造了一则谣言,说周恩来到中央苏区,是衔“左”倾中央之命去“清算与斗争”毛泽东的,他“夺”了毛泽东的党权和军权。书中不惜笔墨把周恩来描绘成是一个冷酷无情、专事斗争、言词尖刻的专制家长,而毛泽东则成  相似文献   

20.
1936年12目,西安城内风云突变,毛泽东在窑洞里接到张学良的电报。“蒋介石被扣了”,是战?是和?中共中央高瞻远瞩,主力红军尚未洗去征尘,即奉命秘密南下,与东北军、西北军结成三位一体的战略态势,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红军主力秘密南下》使你重睹这一恢弘的历史瞬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