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以压倒优势的票数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性决议。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对三峡工程作出庄重选择,充分体现了亿万人民要求尽快建设三峡工程的强烈意愿,也充分体现了三峡工程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完满统一。但这一成果是来之不易的。三峡工程的决策过程经历了近40年的风风雨雨,期间论争十分激烈,有不少经验和教训值得认真回顾与总结。一、三峡工程的提出开发利用长江三峡河段水能资源的问题,虽早在本世纪20年代孙中山先生即已提出设想,之…  相似文献   

2.
三峡工程的提出和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廷琤 《百年潮》2009,(11):27-3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一直在筹划建设三峡工程,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都亲自过问过这件事。邓小平、江泽民也都到长江三峡考察过。尽管三峡工程的决策道路是曲折的,但今天办成了。我们应该从头到尾把它记录下来。三峡工程从提出到建成,历经近—个世纪。在我工作的大半辈子里,我几乎都是在和长江治理、三峡工程打交道,先后担任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的秘书,  相似文献   

3.
周培源基金会来函来人,邀我回忆撰写周老生前事迹。我和周老的关系,主要建立在三峡工程论证过程中。周老对三峡工程的看法虽与有关部门的观点相左,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历史自会作出公正的结论,何况一代科学宗师的真知灼见,更有留待后人鉴定的价值。记录下这段史实,还是很有意义的。初识于三峡工程的论证我有缘和周老相识,是在1987年5月。1983年我离休以后,在完成自选的《我国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中国人口迁移》课题后,很自然地转移到对三峡工程问题的研究。因为这一举世瞩目的超大型工程及其100多万移民,理所当然地涉及我…  相似文献   

4.
<正>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三峡工程的议案"。次年9月27日,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便在宜昌挂牌成立。一晃整整20年了。这20年间,由于我时任中共宜昌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有幸见证甚至亲历了三峡工程建设全过程中一系列重大事项或活动,陪同了数十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三峡工程。由于我酷爱集邮,有心留意请10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纪念封上签名留念;领导和支持宜昌市邮政局制作了一系列印证伟大的三峡工程的纪念封。可以说我对三峡工程充满了深厚的感情。  相似文献   

5.
陈国阶 《人文地理》1995,10(3):8-13
三峡工程移民是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有正确的移民战略作指导,并制定出移民的目标体系和指标标准。作为移民实施的依据。三峡工程移民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三峡库区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三峡的问题,你来管吧!一年抓四次。──毛泽东在南宁会议上对周恩来说 林一山与李锐的笔墨官司,始于1956年。 根据长江流域规划的初步成果,林一山在《中国水利》着重论述了三峡工程在治理开发长江中的地位和作用。 同年9月,李锐等在《水力发电》发表文章,不同意林一山关于三峡工程在治理开发长江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看法,怀疑三峡工程的技术可能性和现实性,主张以流水五强溪枢纽代替三峡工程。 这一场论战,牵涉到毛泽东所极为关心的三峡工程,不能不引起最高决策当局的重视。 1958年1月南宁会议的最后阶段,毛泽东决定把三峡问题正式提交政治…  相似文献   

7.
信息十则     
《丝绸之路》2003,(7):59-60
三峡成功蓄水6月1日9点20分,三峡电厂大坝底部22个导流底孔共有19孔闸门被关闭,三峡工程成功蓄水,每分钟都有大片陆地变为“水下世界”。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于1994年正式开工,目前大部分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工。三峡蓄水成功意味着三峡工程迈入了收获期,并将逐步实现“防洪、发电、通航”三大目标。今年若汛情紧急,三峡工程可多蓄23亿立方米洪水,缓解中下游防汛压力。6月17日,中断了67天的航运恢复,船只通过五级船闸穿越大坝;8月份,三峡工程首期两台机组将投产发电,年内发电55亿千瓦时,输送到供电紧张的华东、华中电网。三…  相似文献   

8.
陆地 《风景名胜》2008,(6):16-16
事件三峡工程投运后折算减排二氧化碳2亿吨。新华网报道,截至5月9日,三峡工程累计发出清洁水电2230亿千瓦时,加之三峡水库蓄水后通航能耗降低、货运量增加,相当于为国家节约9000余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2亿吨,三峡工程节能减排成效已经充分显现。三峡工程的建设运行进步改善了中国的能源结构,减缓了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工程已投产装机容量1540万千瓦,相当于全国水电装机的10%。施工区全面落实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一直在筹划建设三峡工程,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都亲自过问过这件事.邓小平、江泽民也都到长江三峡考察过.尽管三峡工程的决策道路是曲折的,但今天办成了.我们应该从头到尾把它记录下来.三峡工程从提出到建成,历经近一个世纪.  相似文献   

10.
最近,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情严重,而国务院近日讨论通过的《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披露了三峡工程的一些问题,更引起社会的担忧和联想。三峡工程和气候变化有无联系?学术论证上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是否合理?国家以后在相似工程的论证上可以做出哪些改进?本刊对22年前曾为《长江长江:三峡工程论争》一书撰文的学者茅于轼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1.
成绶台 《百年潮》2010,(5):21-27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三峡工程的决议》。在兴建三峡工程决策的最后阶段,我奉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简称长办,即现在的长江水利委员会)党委之命,从1991年6月暂调北京,担任水利部三峡工程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兼办公室副主任,历时两年有余,见证了三峡工程决策的场景。那些日日夜夜,我一直沉浸在兴奋、激动、热烈而又紧张的氛围之中,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0月,三峡工程实现三期156米蓄水目标。到2008年将比计划早一年全部竣工。但是,三峡工程从1919年提出到1994年正式动工,历时长达75年。期间,对这一特大型水利工程主张“早上”、“快上”、“缓上”、“根本不应该上”……等各种呼声和议论不断。直到现在,恐怕还有不少想法和议论。我看,这是一件好事。事关千秋功业,有议论总比鸦雀无声好。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三峡工程的争论,历时几十年,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一、50年代的论争1959年,当时我们刚刚开始编制长江流域规划,并着手考虑三峡工程的设计工作。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主任林一山同志总结了当时的工作成果,在《中国水利》杂志第5、第6期上,连载发表了一篇题为《关于长江流域规划若干问题的商讨》的文章,着重讲了两个问题,一是三峡工程在长江流域治理开发中的作用和地位,二是在进行长江流域规划的同时,要对三峡工程的设计展开深入研究,其中也谈到了三峡工程的正常蓄水位(最高为235米)以及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的问题。9月…  相似文献   

14.
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以压倒优势的票数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性决议。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对三峡工程作出庄重选择,充分体现了亿万人民要求尽快建设三峡工程的强烈意愿,也充分体现了三峡工程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完满统一。  相似文献   

15.
<正>《科技导报》(以下简称《导报》)与三峡工程是否上马的争论和全国人大对这项工程的表决两件事,有着不解之缘。我实际主持、主编《导报》16年,直接、间接介入其间。其过程,往事历历在目。这次拜读李锐老在贵刊9月号上刊出的《我知道的三峡工程上马经过》后,感慨万千。李锐老以他清晰的回忆,简洁的口述,把历经几十年的三峡工程这一桩全国、全世界瞩目的"历史公案"的来龙去脉,种种背景内幕表述得清  相似文献   

16.
魏廷 《百年潮》2006,(2):21-27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三峡工程从筹划到开工建设,历经半个多世纪。在50多年的时间里,我一直与长江治理、开发打交道,先后担任  相似文献   

17.
<正>1996年7月8日下午,笔者来到北京,在一条大街旁的高楼里,走进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简称三建办),按约采访著名水利专家、时任三建办副主任、曾任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简称长办)主任的魏廷琤。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一派资深学者模样的他,没有过多的客套,就三峡工程问题和邓小平视  相似文献   

18.
丰都以鬼城著名,并有许多古老的民居建筑.在三峡工程竣工后,县城大部分将被淹没,如何搬迁保护这些古民居建筑?作者在这里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思考和意见.  相似文献   

19.
韩磊 《炎黄春秋》2008,(10):11-14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历经12年的建设,将于2008年全面完工。但作为一个由来已久的天字号“热门话题”,“三峡热”不会因三峡工程的完工而转冷,仍将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持续热下去。  相似文献   

20.
解放前的三峡工程梦想陈平1994年,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受国家文物局委托,两次入川,进行三峡工程淹没区万县市及开县内地地上文物的勘测规划工作,因而得以对三峡工程的兴起缘由有所了解。对于解放后的三峡规划情况,各种文献所述颇详,对于解放前国民党政府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