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27—1937年中国保险业发展艰难之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敖文蔚 《民国档案》2000,2(2):71-75
中国的保险业肇始于外商之手。1805年(嘉庆十年),东印度公司在广州设立谏当保险行(Canton Insurance Society),这是外商在我国开办的第一家保险企业。六十年后,即1865年(同治四年),中国第一家民族保险业义和公司保险行于上海成立。此后,由于洋务运动的兴起,一大批资本主义企业应运而生,其所设立的保险公司虽有增加,但外商所经营者仍占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现代保险事业是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在洋务运动中,由洋务派首领授意支持下在上海发轫的。经过半个世纪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到20世纪30年代,各类保险公司像雨后春笋,此起彼伏,在中华大地上呈现出短暂繁荣。由于当时保险业发展混乱,国民党政府曾先后制定、修改、颁布了《中国保险法》等法规,以期规范保险市场。保险同业联谊团体和保险刊物也在这一时期出现,这些都促进了中国保险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保险业的诚信缺失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洁 《攀登》2006,25(4):80-82
诚信是保险业的生命线,也是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是,由于中国保险业的社会信用基础薄弱,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保险企业管理体制落后,诚信信息评估不足,从而导致了中国保险业的诚信缺失现象。因此,规范诚信秩序,建立和完善诚信体系,是中国保险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4.
郑观应(1841—1920)是近代史上比较复杂的人物,当过洋行的买办。兼任洋务官僚,又是民族资本家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他曾先后在英国的太古公司和洋务派举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担任要职,长期“客游四方,日与异国人相接,较早接触西方法律文化,实现了法律意识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意识到:徒袭西方“皮毛”的洋务运动难以富国强兵。他以爱国自强为基础,以西法为参照系,提出了一系列适应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改良思想,并且开始涉及对传统政治法律制度进行改良的根本性问题,促进了西方法律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为清末修律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
《文史春秋》2009,(6):F0002-F0002
1949—2009,我们迎来共和国60华涎,中国人民保险事业与新中国同生共长,见证了民族保险业发展振兴的历史!中国人保财险广西分公司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秉承“人民保险,造福于民”的使命,服务八桂经济社会民生建设,与广西社会各界同心同德,共筑八桂大地的一派繁荣!  相似文献   

6.
许同安  古莉 《神州》2013,(15):228-229
我国的保险业务正式全面的恢复业务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保险业发展中存在的保险主体过多、保险资源有轻微的过度开发倾向、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管存在一定的漏洞以及市场恶性竞争愈演愈烈等现状,我们需要在保险行业将这种生态系统的建构理念进行大范围的宣传和应用。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从保险生态环境概念的理解、保险业的四元结构模型、保险业生态发展的阈限三个方面讨论了保险行业中生态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党的民族发展理论在民族发展是现代化进程中以经济增长为基础与自然共存的民族文化变迁过程,事关民族的生存.本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党的民族发展理论进行了梳理,即从区域均衡发展到区域非均衡发展再到区域协调发展理论演变过程,发展的内涵已从单纯物的增长到人的全面发展发生了根本转变.基于这一理论与实践的思考,提出人力资源的储备和民族文化的适应是民族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唐荣尧 《丝绸之路》2012,(22):85-87
民族地区的文化传播一直受很多限制,最突出的表现为民族地区媒体的失语或缺席.在一个媒体掌控传播话语权的时代,民族地区的媒体对民族地区的文化现象、文化产品、文化产业的传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不仅是媒体的职责,也是民族地区走向外界甚至走向全球的主要渠道,更是民族地区文化品牌塑造的主要推手.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保险业必须立足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在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内涵的基础上实现做大做强更要做优的目标。保险业要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统筹兼顾的方法实现保险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刘超 《安徽史学》2005,1(4):57-62
对中国人种起源的探讨,是20世纪上半期广泛关注的话题,经历了一个从"西来说"到"土著说"的过程.这一转变,考古发现是个重要原因,但其中蕴含了一点民族情感,二者共同促成了"土著说"的确立.从民族主义立场来看,"西来说"与"土著说"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建构民族认同的努力.在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中出现的民族溯源,其发生与变化反映了20世纪上半期中国民族主义的曲折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