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东北,日寇战败投降。当时在向南发展方针的误导下,我新四军三师主力在黄克诚师长的率领下,于8月8日由苏北阜宁地区向南进发,提出了抢占南京的战略方针。三天后,由于蒋日勾结,时局发生变化,部队转向西进安徽。当进军到大洪山地区时,遭到桂系军阀李品仙部的阻击。相峙十余天,接延安总部密电,令我部回师两淮。来回千里“大游行”,一无所获,消耗了体力,更为重要的是耽误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为尔后同国民党军争抢东北增加了困难,付出了代价。  相似文献   

2.
新四军第一个军部成立的时间地点之谜1995年,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中国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选中新四军军部诞生地武汉,隆重召开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暨《新四  相似文献   

3.
徐国利 《安徽史学》2004,(2):112-112
我读了<新四军军部在皖南>一书,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此书真实、全面和生动地再现了新四军早期成长壮大的光辉历史;它也向人们打开了一扇窗口,向人们展现了那段伟大的抗日烽火岁月中许多业已为人忽略和遗忘的可歌可泣史绩和优良传统.它弥补了史学界对新四军研究、尤其是前期新四军研究的不足和缺憾.  相似文献   

4.
在八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不仅在国内结成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且与国际反法西斯斗争的人民结成了反战同盟。日本反战同盟第五支部就是这样的一个组织。  相似文献   

5.
郭家宁 《纵横》2011,(5):21-23
1943年1月10日,新四军军部由苏北盐阜区转移到盱眙黄花塘。从此,这个小村庄便载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史册。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小村庄曾一度受到冷落。近20多年来,这里的“禁区”已经打开,人们才开始认识它的“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6.
广泛吸收知识分子参军,是新四军建军的一大特点。新四军正确贯彻执行知识分子政策,在善待和善用知识分子方面堪称典范,为我党我军的政治思想工作提供了一套宝贵经验,值得宣传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陈宗彪 《百年潮》2007,(3):43-46
在中国革命艰难曲折的征途中,有一批又一批的革命烈士牺牲在炮火硝烟的战场上,也有不少人因偶然情况惨遭不测而牺牲了宝贵生命。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新四军北撤的一艘“中安”号轮船夜渡长江,不幸沉船,800多名官兵遇难,造成了至今仍令人震撼的惨剧。  相似文献   

8.
满谦子先生1903年生,广西荔浦县人。1935年7月毕业于我国当时最名的音乐学府国立上海音专。是我国享有盛誉的名艺术教育家,现代音乐家和男中音歌唱家,是广西现代艺术教育的创始人和奠基。他以一生的执着追求,殷殷赤子之心,几十年如一日,献身于艺术教育和现代音乐创作,对艺术教育和现代音乐作出过诸多的贡献。在八年抗日战争中,他以极大的爱国主义热情,为唤起民众,宣传抗战,竭尽了全力,是一位忠贞的爱国。  相似文献   

9.
张士引  周光余 《沧桑》2009,(1):34-35
新四军东进战略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即将到来的形势下,在积极克服党内右倾错误的过程中,对新四军的行动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它的实施开创了华中地区抗日战争新局面,为整个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关于皖南事变研究中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南事变研究一直是抗日战争史和中共党史研究中引人关注的课题,迄今为止已经出版和发表了大量述。但是,在以往的研究中有些史实描述仍值得商榷。笔不揣简陋,仅就以下两个史实进行考订。  相似文献   

11.
1944年4月中旬,日本侵略军纠集6万余人大举进犯河南,驻防河南的国民党军队汤恩伯部一触即溃,使豫中、豫西、豫南大部分地区在短时间内沦入敌手。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发展河南,控制中原”的战略决策,八路军三五九旅王震部南下,新四军五师李先念部北上,向豫南、豫中、豫西沦陷区挺进。1944年冬,由新四军五师一部千余人组成的河南挺进兵团(该兵团后又更名为豫中游击兵团等,本文以下均称兵团)到达遂平县境的岈山地区,以此为立足点,开辟豫中地区的西(平)、遂(平)、舞(阳)、泌(阳)抗日根据地。 豫中地区沦陷后…  相似文献   

12.
父亲汪仑离我们远去已有13年了。他的身影,他的音容笑貌,他的敏捷思维,他的健谈,他的热情,他的周到细致,他的和蔼可亲……都长久地留在了熟悉他的人们的记忆之中。从15岁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汪精卫伪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曾发出《八路军新四军讨汪救国通电》。而关于这份通电的发出时间,现在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即最常见的说法是1940年3月15日。  相似文献   

14.
在汉口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附近的一条僻静道路旁,有一幢普通却又古朴的老式二层楼民宅,它就是抗日战争初期新四军军部所在地——汉口大和街26号(今胜利街332~352号)。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  相似文献   

15.
有关皖南事变的相关档案资料可谓汗牛充栋,但其中难免存在若干错误或不准确之处。笔把在研究中发现有疑问的件、电报对照相关书籍或史实加以考证j以求尽可能排除对研究造成的瑕疵。  相似文献   

16.
攻克淮安城     
1945年,我亲身经历和参加了抗日战争对日伪顽军的最后一战——攻克淮安城之战。最近,我和当年在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四团任作战参谋的原省工业办副主任邓光聊起了这段亲身经历。  相似文献   

17.
200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抗日战争史本身遭遇到猛烈冲击。刮起了一股强风———“十四年抗日战争”之风,要吹掉八年抗日战争,否定八年抗战。有人到处鼓吹“中国的抗战不是八年,而是十四年”,并说这“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学者的共识”。有人说得更干脆,这个问题“十年前就已解决”,好像“八年抗战”已铁定为“十四年抗日战争”所取代,再也不容置疑。然而实际上这一切都是可疑的。“早已解决”之说可疑。“绝大多数共识”之说可疑。“十四年抗日战争”之说本身也可疑。这个问题很大,需要开展一点讨论,以辨明是非。八年抗战:一个特…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研究》2000,(1):33-45
针对日本右翼团体1月23日在大阪集会否认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的事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召集部分研究人员举行座谈,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和日本右翼否认历史真相反映出的日本社会右倾化问题进行了研讨。这里选录了张海鹏、张振鹍、庄建平、齐福霖、王建朗.研究员及本刊副主编荣维木的发言。发言标题均由发言者根据发言内容自行拟定。  相似文献   

19.
张建权 《江淮文史》2008,(5):108-115
我1918年出生,1936年参加革命,1942年入党,如今已是耄耋之年,但仍有“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之志。尤其是面对政治昌明、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太平盛世,仍想在有生之年,能再为社会、为国家尽一点心,出一份力。现在我把自己几十年的经历写下来,希望有益于后人。  相似文献   

20.
《湖南文史》2010,(1):58-58
平日,坐车经过苏州河,那四行仓库仍屹立着俯视行人,墙上累累的弹痕,像无数个眼睛,深沉沉地瞪着胜利国度的萎靡国民,一想起当日杨惠敏献去的国旗招展在刀山剑阵中的日子,想着顽强的八百个人——是的,八百壮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