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开沅先生是我非常敬仰的历史学家 ,也是一位非常可亲的长者。一个偶然的机缘 ,他在耶鲁神学院发现了以贝德士博士 (也是章先生早先的老师 )为代表的原金陵大学以及当时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部分外籍教师和传教士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目击证词 ,并由此一头扎进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研究 ,终于在古稀之年迎来了又一个学术高峰。他先后整理出版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见证》、《南京 :193 7 11— 193 8 5》(合编 )、《天理难容———美国传教士眼中的南京大屠杀 ( 193 7— 193 8)》等一系列著作 ,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强烈的反响。章先生对南京大屠杀的…  相似文献   

2.
1999年9月,章开沅先生编译的新作《天理难容:美国传教士眼中的南京大屠杀(1937—1938)》(以下简称《天理难容》)一书由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他继贝德士(Miner S.Bates)文献研究之一《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见证》(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7月出版)和《南京——1937年11月-1938年5月》(香港三联书店1995年6月出版)两书之后,又一本全面揭露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力作。这些珍贵档案文献资料的公布和出版为深入批驳日本右翼分子的荒谬言论提供了最新铁证。  相似文献   

3.
古罗马-古代中国关系史是近年来中西交通史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法国学者罗贝尔的《从罗马到中国》一书颇具代表性。但是该书的中译本却在翻译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有理解及表达错误、知识性错误等,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原著所应有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章开沅先生是我非常敬仰的历史学家,也是一位非常可亲的长者.一个偶然的机缘,他在耶鲁神学院发现了以贝德士博士(也是章先生早先的老师)为代表的原金陵大学以及当时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部分外籍教师和传教士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目击证词,并由此一头扎进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研究,终于在古稀之年迎来了又一个学术高峰.  相似文献   

5.
于化民 《史学月刊》2001,(4):102-104
历史是在时间中运动的过程。时间对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是公平的,谁都无法躲在时间外面当历史的悠闲看客;然而在一定的时段内,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发展却不尽相同,历史的内容千差万别各有特点。造成这种差别的不是别的,而是这些国家和民族自身及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像走过一段路要回头看看以免前面走弯路一样,每当一个特定的时段终结时,人们总是习惯地回过头来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这正是人类高明的天性。  相似文献   

6.
王树林 《百年潮》2008,(2):62-66
南京大屠杀是日军在侵华战争中制造的一系列暴行中最突出、最典型的案例,是现代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南京大屠杀事件伊始,中外媒体即给予高度关注。1938年1月11日,中共主办的《新华日报》在武汉创刊,此时南京大屠杀尚未停止。1月至5月间,《新华日报》报道日军在南京的暴行的新闻就有10余篇。透过这一媒体的窗口,可以看到日军的野蛮和残暴,以及中国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和屈辱。  相似文献   

7.
张林华 《古今谈》2005,(4):42-44
如果有个中学生幽幽地告诉你,说把他有限的生活感受归结为一句话“人生悲凉”,你会有什么感觉?你也许会怀疑,这是真的吗?当然这不是虚构。因为这位学生还敢于著文在报上公开发表他的观点以示郑重其事。“人生悲凉”,悲从何来,凉在何处呢?“想想人生充满了痛苦,从出生的那时起,就有一把锉刀在等着你。锉呀锉呀锉,你终于成了一个脑袋削尖、肚皮浑圆的不倒翁,“一个挂着庸俗笑容、过着庸常生活、吐着不咸不淡话语的人,何曾有半点光芒”?  相似文献   

8.
日本神户大学教授、名的日中关系史专家安井三吉新《从柳条湖事件到卢沟桥事件——1930年代在华北的日中对抗》,于2003年由东京研出版社出版。安井的卢沟桥事件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积累既久,述甚多,代表性强。新书则进一步详尽考察战时日军作战日志、官方档案等第一手资料,研究分析了军政当局的政策与战略,并在全面梳理中日两国既有成果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郭华榕 《史学月刊》2002,27(9):80-86
对原始献和目击记录进行认真的分析,以便深入了解历史事件与人物的真实面目,这是历史科学的传统。恩格斯的《从巴黎到伯尔尼》正是一篇具有珍贵的社会史史料价值的目击记录。在这篇未完成的手稿中,恩格斯给了法兰西有关地区的风土人情以较好的评价。它是当时法国的社会情景、民间心态与自然风貌的写真,是后人研究法国近代历史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0.
我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县的一个佃农家里,在十个兄弟姐妹中我排行第七。父母靠耕种租来的几亩土地养活一家十几口人,其贫困程度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1.
刘宗迪 《民俗研究》2012,(1):F0002-F0002
宋代城市打破了唐代都城封闭的城市,废除了夜禁,城市生活在空间和时间上都获得了空前的自由,城市的经济与文化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12.
刘姣 《神州》2014,(14):16-16
双性同体观由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提出,她认为理想的人格模式应该是个体心灵中男性因素与女性因素的阴阳平衡、和谐共处。在《到灯塔去》这部作品中,伍尔夫通过颠覆男女性别角色的对立,使代表男性气质的拉姆齐先生和代表女性气质的拉姆齐夫人由对立走向融合,从而完美地阐释了“双性同体”观,勾勒出实现双性融合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3.
黄文雄于日本文艺社出版的 (日文版 )专著《从日清战争到太平洋战争 :被捏造的日本史》 ,自 1 998年 9月 2 5日初版 (平成 9年 ) ,到 2 0 0 1年 (平成 1 2年 ) 1 2月 2 0日已经印刷 1 5次之多 ,可称是一本畅销书。但是 ,它之所以畅销 ,却与学术价值无关 ,而仅仅是因它迎合了日本右翼的口味 ,道出了他们的心声。概括起来看 ,该书的主要观点如下 :认为近代日本吞并琉球、割占台湾符合国际性原则 ;甲午战争是中华帝国对崛起日本的惩罚战争 ;认为日本侵略东北 ,建立伪满洲国是给东北人民带来了幸福 ;否认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认为 2 0世纪“日本的…  相似文献   

14.
赵克毅 《世界历史》2001,(3):125-126
英国社会史的研究,特别是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史的研究,是对我国正在探索和建立中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直接借鉴意义的研究课题。丁建定同志的《从济贫到社会保险——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1870--191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一书,可以说是我国英国史研究领域的一项新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5.
1937年10月4日到1941年12月15日,美国《时代周刊》共刊载了4篇有关日军轰炸南京和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报告。1937年10月4日题为“正如宣布的那样”(Asadvertised)的报道,是美国记者在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清中将在9月20日宣布要对南京进行大规模轰炸后星夜兼程赶往南京,亲历轰炸后所写的长篇报道,报道写道:“那些年纪太小、太老、太穷、病得太重或是什么都不懂而没有离开南京的中国人被大批屠杀”;第二篇报道(1937年10月11日)刊登了宋美龄的英文日记摘要,由于其地位特殊,日记读来耐人寻味;接下来的一篇1938年2月14日题为“证人”的报道,引述了当时在南京的《芝加哥日报》远东资深记者斯蒂尔的描述:“一位日本士兵站在不断增大的尸堆上,将步枪子弹倾注在任何还能动弹的尸体上。对日本人来说这也许是战争,对我来说却是谋杀”;最后一篇,时间为1941年12月15日,这时候外界对日本军在南京的暴行了解已经比较全面,报道明确指出:“日军占领并洗劫了南京,犯下了一些现代史上最可怕的暴行——大规模屠杀平民,并强奸了成千上万的中国妇女。”由于《时代周刊》是美国主流媒体,有很高的信誉,上述报道,特别是宋美龄的日记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东京城作为北宋都城,是当时全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社会经济繁荣,工商业发达,文化昌盛,人口众多,加之打破了唐代都城封闭的坊市布局,废除了夜禁,城市生活在空间和时间上都获得了较大的自由,东京城的经济和文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本文以《东京梦华录》为中心,辅以其他文献资料,对北宋东京城的夜市做一个浅析。  相似文献   

17.
《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下简称“《成立》”)一书由社会科学献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后,已有陈桂《一份珍贵的思想遗产》、徐宗勉《读(胡绳论“从五四运动  相似文献   

18.
走出传统模式--评王和著《从邦国到帝国的先秦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晁福林 《史学月刊》2004,4(2):102-107
王和先生的《从邦国到帝国的先秦政治》一书,不仅阐述了先秦政治发展的历史脉络,而且给学术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哲理思考之风。他超越了传统的“五种生产方式说”和“部落联盟说”两个理论模式,并对传统文化的核心“群体本位”论做了精到的解读。该书进行的以三代历史为背景的历史分析,相当辩证、冷静而深入,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9.
1997年,张纯如的《南京浩劫:二战中被遗忘的大屠杀》出版。这部颠覆性的著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得到了知名历史学家及读者的广泛赞誉。但是,很快就有了不同的反应,不仅有来自日本方面的猛烈批评,而且西方学术界也陆续发表尖刻的评论,有些批判来自受人尊敬的历史学家。毫无疑问,张纯如的著作并非完美无缺,如果批评者就事论事指出史实错误或观点错误,实属正常,但事实并非如此,一些文章充满恶意,甚至是人身攻击,采用了张纯如必须被摧毁的策略,最终导致该书在部分学术圈中有了“错误”和“质量差”的名声。追根究源,日本外务省是大部分“大批判”的幕后推手,资助并推动了旷日持久的抹黑、丑化张纯如及其著作的“公关”活动。外务省的影子刊物《日本回声》陆续发表知名历史学家如傅佛果、秦郁彦、库克斯等批判张纯如的文章,2007年南京沦陷70周年之际,相关的文章被汇集成册,以《南京辩论概述》为名出版,作为70周年献给英语世界的“礼物”。通过普遍的夸大、错误的引用、歪曲原文等方式,这些文章给张纯如和她的书戴上了虚构和带有偏见的帽子,扭曲了公众和学术界对南京大屠杀这一事件的理解。然而,这些文章却被宣传为现代的、客观的和科学的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