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者来信     
《旅游》2015,(5):156
地名保护地名,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符号,因为是在漫长的历史沿革中沉淀下来的,充分汲取了当地的文化营养、精神营养。地名更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名片、精神生态符号。前不久,第九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大会已确定地名属非物质文化遗产,适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国还出台了《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总体规划》,做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所以,将地名当做重要的文化工程,想方设法给予重要的法律和文化保护,给  相似文献   

2.
蓝日浩 《神州》2013,(9):23-2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在长期历史社会中所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形态的精神文化与技艺传统,是人类历史的证明,是人类文化的重要遗产资源。马山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壮族文化具有原生性、丰富性、独特性和神秘性等特点。马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350个项目。其中,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仁化县丹霞山是“丹霞地貌”命名地,具有独特的地貌特征与优越的环境资源条件,境内分布着丰富的文化遗产。丹霞山文化遗产的年代从史前时期延续至晚清、民国时期,数量庞大、类型多样、建造独特,具有极高人文历史价值。文章从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梳理丹霞山的人文历史发展脉络,并分析其自然地貌与文化景观的关系,总结丹霞山文化遗产的类型、空间分布及营建特点。丹霞山文化遗产是岭南地理环境、独特地貌景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文化景观,体现了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4.
庄勇 《福建史志》2020,(2):62-64
三坊七巷是唐代福州城向南扩建过程中以罗城为中心逐步形成,并吸收中原坊巷街区的形制而发展起来。三坊七巷地名是三坊七巷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期间,三坊七巷地名曾被更名,割裂了三坊七巷的历史和文化。三坊七巷作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应被努力守护并传承。  相似文献   

5.
黄寅 《神州》2014,(12):56-56
少数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体育文化则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促进我国体育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壁画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丰富的艺术思想和文化价值,保护和研究壁画艺术,对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加强文物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作者结合山西省汾阳市北榆苑五岳庙壁画,对其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等内容进行探究与思考,深入剖析其具有的宗教文化和人文价值,通过鉴赏汾阳五岳庙的壁画艺术,展现壁画中所承载的人文、历史和艺术信息。  相似文献   

7.
地名不仅仅是代表地理实体的一种符号,还具有文化意义,因为地名的由来与民族的文化遗产、文化影响和文化发展等因素息息相关。本文以成都地名为切入点,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来探究成都地名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容,系统呈现成都地名文化大观。  相似文献   

8.
运河沿岸地名史话研究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挖掘运河沿岸地名三个层次的文化,揭示运河文化民族精神。在此基础上弘扬优秀地名文化,立足运河讲好运河文化故事。既要做好运河沿岸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同时为运河旅游文化带建设提供文化素材。弘扬优秀地名文化,讲好运河文化故事。保护传承地名文化遗产,提供运河旅游文化素材。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个陶瓷生产最早的国家,陶瓷文化的多元一体化是历史形成的事实。传统越窑青瓷生产、传统龙泉窑青瓷生产的传承与积淀,碰撞和融合,形成了千百年来浙江青瓷文化遗产。作为文物、博物馆工作者应该认识到,让公众科学地认识青瓷文化遗产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保护传统龙泉窑青瓷生产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上党地名的历史特色、自然和人文特色、民族心理特色和社会特色等方面审视上党地名文化的主要特征,探讨地名管理中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改进地名命名中的随意性和无内涵倾向,弘扬和传承优秀的地名文化。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通过史料叙述了哈尔滨满语地名的含义,集中叙述了哈尔滨别称的文化魅力,即冰城的冰雪文化魅力,"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俄侨文化的魅力,"音乐之城"音乐文化魅力。其中俄侨文化对哈尔滨的影响,除了建筑文化、习俗文化的影响以外,主要是在地名文化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地名特点有四,一是以俄国名人或侨民间有"威望"人员的名字命名的街路;二是以俄国地名或其他国家名称命名的街路;三是以行业或居住者身份而命名的街路;四是以自景观特征而命名的街路。文章第三部分为哈尔滨红色地名的历史记忆;最后一部分是地名文化的历史教训,即要记住地名文化的根,已经形成的历史地名不可随意更改。  相似文献   

12.
坭兴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岁月中,历经岭南各族人民的创造和传承,形成了具有广西地域特色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古代纵横交错的历史文化网络中考量坭兴陶的嬗变,是弘扬传统文化、树立坭兴陶文化自信而急待论证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清至民国时期移民垦殖活动,天山北麓地区形成了大量汉语地名,其命名方法与结构上极具地域特征,蕴含着诸多的区域历史和文化的信息。通过分析这些汉语地名的类型特点和命名规律,探究区域内地名文化的形成与该区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认识到,从清中期直到民国末期,天山北麓地区的移民以祖籍地地缘关系进行组合,合作开垦、共同防卫,区域经济以农业种植经济为主,经济形式单一,社会文化水平落后,反映出该区域具有移民社会结构的典型特征和边疆特性,长期处于移民社会向定居社会的过渡形态中。  相似文献   

14.
昆明历史街区传统民居建筑,是一种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和历史信息的载体,也是一个城市的记忆。它包含着科学、功能、情感、艺术、文化、和重要的历史价值等多元的元素。是在地理环境、气候差异及特有的民族文化和环境综合因素下,形成的地域文化载体与外在的居住形式,也是城市聚落在形成和演变中,通过祖先的生存智慧和创造才能,结合城市商业环境、市井文化背景、生活习俗等,逐渐形成的一种聚居区居住生活模式,是与建造当时的生产生活条件密不可分,同时存在和生成的必然结果。也是昆明地区自然环境、历史沿革及人文结构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阎照 《世界遗产》2014,(8):21-21
<正>历史村落是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类型,其在文化形态以及传统社会组织的延续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从文化形态来看,历史村落是我国漫长农耕时代文明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文化识别的重要标本。每一个村落所承载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在不同地理与气候环境、资源条件、不同民族和文化信仰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独特文化形态。本土社区是历史村落传统文化形态当代传承与延续的重要纽带。它们保有独特的文化身份,传承村落传统的生  相似文献   

16.
正一什么是文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文物看作是"文化财产",印度、希腊认为是"古物",西班牙认为是"历史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第17届大会上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了"文化遗产"是从历史、艺术、和科学观点看来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价值的古迹遗存等。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  相似文献   

17.
正济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文化灿烂,遗产资源丰富;水是生命的命脉,泉水则是济南的特色之根。济南的情怀由自然泉水和人文遗产组成,人文遗产包括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不可移动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济南市文物部门结合文物保护管理职能,积极策划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使文化遗产的整体形象得到提高,也为泉水申遗打下扎实的人文基础。1986年,济南市因泉水众多、文化遗产丰富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相似文献   

18.
正以地名为据来考察地方区域文化是基于一种人类文化的理念:地名之来源往往与当地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密不可分。不同的历史环境,人们对所在区域的认知与命名自然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地名自然必有其鲜明的历史特征。地名,人人皆知,司空见惯。但地名与我们人类社会的关系,每一个人不一定都很了解。实际上,地名与人们的关系极为密切。位于广东西南端  相似文献   

19.
包蒙杰 《神州》2012,(12):20-21
地名是一种文化现象,与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等关系密切。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地名保存了下来,但是更多的地名却随着时间的流逝淹没在历史中.建德市的地名,具有社会、历史、宗教等多方面的内涵,对建德地名文化进行研究,能够挖掘出建德地名文化潜在的价值,保护和传承建德目前趋于消失或已消失的地名,使独具特色的建德地名文化得到良好的传承。  相似文献   

20.
宋德剑 《中国地方志》2012,(2):55-58,4,5
地名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给地理实体、行政区域或地点起的名称,地名往往带有强烈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因而能够比较完整地保留命名时所反映的文化内涵。本文将粤东北山区梅州乡村地名为解读对象,探讨地名与生态环境,山区开发,地名与族群关系,地名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地名与军事设施及经济活动等的关系,以期再现客家聚落名称所蕴涵的丰富人文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