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康溥泉 《史志研究》2002,(2):36-36,38
厚厚的三大卷、八百多万字的巨著《山西大典》,由中华书局出版,已经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一部认识山西、了解山西的百科全书、万宝全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山西的权威性经典著作,是有很大实用价值、资料价值的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书。生活、工作在山西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不可不读此书,关心山西建设的国内外人士也不可不读此书。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在谈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新的事业时说过,“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于中学,在实践中摸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做,一切都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进行”①。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这样,正如江泽民同志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书序中指出的:“迄今为止,市场经济都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搞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怎么实行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从计划经济向…  相似文献   

3.
同书异名为命名者使用不同的摹状词为同一部书命名而产生;同名异书则是命名者为不同的典籍命名时选择了相同摹状词的结果.避讳、商业行为、个人喜好,以及称引书籍时的随意性均可能导致同书异名;同名异书则与四部典籍自身的类别属性密切相关.一部典籍异称的多少通常与该书影响力、流传范围成正比;而那些影响小、传播不广的书籍,更容易出现同...  相似文献   

4.
加强方志的实用性,把地方志资源优势转变为服务优势,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更好地发挥地方志书服务现实的功能,实现修志读志用志互动,是第二轮修志工作的新的生长点,也是方志在市场经济中获得生机的关键所在。当今地方志工作在编纂出一部融资料性、便览性、可读性为一体的志书的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多渠道、多形式对志书的开发利用,形成鲜明的地方志工作特色,真正实现修志为用,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面对现实生活,实现哲学和经济学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无产阶级和整个进步人类实现解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哲学的根本要求。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一部社会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经济学结成了一个严格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指导无产阶级和整个进步人类实现解放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深刻地理解这一点,紧密结合新的实际,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经济学的结合,是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是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系列重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自然的相互关系,以…  相似文献   

6.
编纂思想是地方志书的命脉,是一部志书的灵魂。用正确的编纂思想指导第二轮修志工作,编纂出版高质量的地方志书是地方志工作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依法修志是第二轮修志工作的法律保障。创新编纂方式,是提高志书质量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文明碎片——中国东北地区辽、金、契丹、女真历史遗迹与遗物考》一书承载着对辽金王朝的追忆和契丹、女真民族历史的往昔,是一部治东北辽金史学的重要资料性宏著。  相似文献   

8.
我们处于摆脱计划经济旧模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转换时期,新方志不能置身世外。 本届志书恰好反映了这一不平常的历史进程,这是任何一部志书都无法回避的问题。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后,到中共十四大才形成系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整概念。对过去我国经济发展史调整认识角度,转换观念,才有可能准确记述当代历史,也才  相似文献   

9.
江春泽 《炎黄春秋》2006,(10):64-67
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了新书《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兼容》。书中第一章描述了列宁在十月革命以后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7年间,多次修正自己的观点和更改原来的设想、计划或行动方案。从中可以看出,列宁的思想不是僵化的,而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特别是他对社会主义与市场关系的认识,既不是从传统的固定理念出发,也不是囿于前人的“本本”和“原理”,而是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和实践的经验教训而不断变化、创新、发展。这对于我们今天深化市场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董四代  贾爱明 《攀登》2002,21(2):28-30
在经典社会主义来看,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是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在传统社会主义体制下,造成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分离,忽视了现代化对社会变革的推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对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和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认识和实践,实现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动态统一,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笔以为,只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关系,才能使中国社会发展体现出新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1.
尹海江 《文献》2005,(4):274-279
李致忠先生的《宋版书叙录》是一本很好的书.书中详细介绍了国家图书馆的六十部珍贵的宋版书,对所收之书,介绍了作者生平、成书经过、板刻过程、板框式样、板本流传以及书目记载等情况.纵览书史,书皆有命;而李先生的这部书,是读书人的枕中鸿宝,是书苑里的一枝奇葩,自然也是一部长寿之书.  相似文献   

12.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如何把握发展市场经济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正确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特点,切实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这是一项重大的时代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首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统一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社会形态都是一箱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有机统一体。社会主义要实现现代化,就要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也就是要实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13.
《永乐大典》概说崔文印(一)一部空前的大类书《永乐大典》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又凡例、目录六十卷,全书分装为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引书达七、八千种,字数约有三亿七千多万,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类书。在这之前,还没有任何一部类书达到了如此宏大的规模。例如唐代...  相似文献   

14.
经过近20年的辛勤努力,云南省地方志成果累累,到2000年12月,全省共完成省志编写验收66部(共82部,已见书62部);地州市志共80分册,已完成62分册,已见书42分册;县市志共128部,已完成121部,已出书114部。云南省修志进度和质量处于全国居中偏上水平,大体2001年可以完成首届三级志书编纂工作。为了适应用志的需要,本刊于1997年第5期、第6期,1999年第1期三次登了云南省已出版发行的三级志书简介,现刊出第四部分。  相似文献   

15.
加强方志的实用性,把地方志资源优势转变为服务优势,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更好地发挥地方志书服务现实的功能,实现修志读志用志互动,是第二轮修志工作的新的生长点,也是方志在市场经济中获得生机的关键所在。当今地方志工作在编纂出一部融资料性、便览性、可读性为一体的志书的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多渠道、多形式对志书的开发利用,形成鲜明的地...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印刷术的国家.在印刷术发明之前,最古老的书只有手抄本,没有印刷的书.中国古代的书起先是抄写在“绢帛”、“竹简”上面.到汉代发明了纸以后,纸就成为抄写书籍的主要材料.在纸上抄写书,一次也只能抄写一部,抄一部书要几个月,大部头的书要抄写几年甚至几十年才成.其笨拙和艰难情形,是我们生活在机电化了的印刷书籍的现代所难想象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文物工作的根本任务,进一步申明“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是一切文化事业的目的,文物工作应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些为文物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大潮影响之下,认真领会《决议》精神并付诸实施,意义就更加重大。避暑山庄博物馆作为清代宫廷历史博物馆,建馆几十年来,利用自身优势,强化精品意识,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逐步成为清史研究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精致的展品避暑山庄…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四大确立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从而使我国的国民经济步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相应地需要树立反映市场经济诸现象与规律的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又被纳入到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如何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既适应于参加到市场中来的各种利益群体的活动,以促进市场经济的运转与繁荣,又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以实现它作为意识形态的职能,这是现阶段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所要肩负的重要任务。 一 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以善恶为标准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依靠人们内心信念、传统习惯以及社会舆论来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社会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了道德的历史类型和性质,决定了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道德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和反映。经济基础的变化和发展必然引起道德的相应变化与发展,而作为意识形态的道德对于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又起着巨大的反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只有正确把握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相互作用的统一性要求,才能够充分认识在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高度重视和加强道德建设。 (一)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六个阶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相继经历了萌芽、受挫、恢复探索、理论形成、体制建立、完善成熟等六个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在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之后就开始了这一探索过程,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萌芽阶段,所取得的成果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源头和起点;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尝试“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再到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直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日益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说明了市场经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20.
王海光 《炎黄春秋》2013,(10):62-66
萧冬连最近出版了一部新书《国步艰难——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5月),是一部浓缩版的社会主义时期党史。作者用15万字的字数梳理了中共治国60多年的历史,偌大乾坤一袋装,这份治史的凝练功夫绝非一般学者可企及的。萧冬连治史,素有宏观观照的学术情怀。在1993年,林蕴晖教授和他的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的同仁们,曾出版了《风雨兼程——新中国四十年发展战略的演变》一书,试图从现代化发展的视角去认识这段历史,当时在学界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