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岩画的年代历来是令研究者费解、也常引起争议的问题。目前,断定岩画的年代尚无绝对可靠的手段,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断代方面尚未获得行之有效的方法之前,传统的考古学断代依然是推断岩画相对年代的最好方法。笔者赞同某些学者的意见,贺兰山岩画的兴盛期为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相当于商周至秦汉时期)。本文拟对贺兰山岩画中所见车、鹿图形及岩画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为断定贺兰山岩画的年代提供一些线索。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同仁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李飞 《四川文物》2006,(3):54-58
龙里巫山岩画是贵州一处重要岩画遗迹。巫山岩画人物图像内容涉及舞蹈、牵牛、牵马和骑马等。人物装饰比较丰富,“头饰羽”和“衣著尾”与史书记载相符,与晋宁石寨山两汉时期人物形象惊人相似;牛、马为主体图案说明当时广泛人工饲养牛和马。巫山岩画年代不早于西汉中期,应在东汉到魏晋前后。其风格与周邻地区同时代岩画风格一致。  相似文献   

3.
王义 《贵阳文史》2002,(4):42-43
去年8月前后,贵州省龙里县谷脚镇在进行国土资源调查时,竟意外发现内容丰富、画面恢宏的大型古代岩画。为此,国内著名新闻媒体《中国文化报》、《中央电视台》、《贵州电视台》、《西部开发报》等相继作了报道。为了进一步弄清其内涵,并获得较为完整的第一手资料,我与贵州省美术理论委员会的一位成员和贵州省考古研究所的四名成员一同前往调查。 龙里县谷脚镇距贵阳东南24公里。明清时属贵阳军民府,后改新添卫(今贵定县)管辖,1956年划归龙里县至今。该处岩画共分两个地段,分  相似文献   

4.
岩画的研究过程中,对岩画中的各种图物进行识别与考释固然十分重要,但是研究和解读却不能止于从岩画中认出那些与熟悉的现实物象相似的东西,并满足于这种复述。应该说,更有意义的工作是对岩画包含着的全部文化意进行解释性的阅读。今天,由于贵州岩画已经是一个残缺不全的文本。图像之间已经不存在上下文之间的完整性,因此,这便增加了对岩画的内容作出准确理解的难度。然而,这并不等于我们可以放弃探寻岩画的意义的努力。我们认为对这些岩画作出某种整体性的解读,实际上是可以从很多角度进入的。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岩画是某种文化中…  相似文献   

5.
贵州境内的几处岩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贵州在文物普查中,多处发现岩画。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发现花江岩画和牛角井岩画,开阳县发现画马崖岩画,六枝特区发现桃花洞岩画,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发现银子洞岩画,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发现"七马图"岩画,等等。这些岩画与国内其他地方发现的岩画既有许多共同之处,又有自己的一些地方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古代岩画的内容。兹分别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珠海宝镜湾岩画年代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世源 《东南文化》2001,(11):65-73
珠海宝镜湾岩画年代从其刻凿内容、刻凿手法以及户外摩崖的选择与遗址出土玉石、陶器等形态的比较中,推论距今约4200年~4500年之间。  相似文献   

7.
岩画是古代先民刻绘在岩石表面上的图画,具有"时间跨度长、分布范围广、信息载量大"①的特点.它从多方面揭示了古人的生产生活、社会形态、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审美观念等丰富的内容,是人类用绘画形式记录自己发展历程的生动图解.被史学界喻为"形象的语言、艺术的史诗"②.  相似文献   

8.
左江花山岩画位于广西左江及其支流的岸边石灰岩峭壁上。丰富的降雨和较高的气温加之石灰岩地质条件,使得峭壁上形成许多次生碳酸盐岩沉积物,也就是钟乳石。用U-系测年法测定与左江岩画有明确层位关系的钟乳石样品,以限定岩画创作的时代。研究者采集了龙州县沉香角和棉江花山,江州区陇娘山和达宁山,扶绥县岜赖山和吞平山,以及宁明县宁明花山地点的钟乳石作为测年样品。使用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对宁明花山的40个钟乳石样品定年研究表明,宁明花山的岩画年代可限定在1793±41年至1921±16年之间,但不能排除早期创作时间扩展到2668±22年的可能。然而,沉香角、棉江花山、陇娘山、达宁山、岜赖山和吞平山岩画地点的测年样品数量太少,仅有1-4个,而且这些样品的Th含量较高,230Th/232Th都小于20,使得测年结果系统偏老,需进一步采集更多样品,并做等时线分析才能获得可信年代。  相似文献   

9.
10.
近几年来,内蒙古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阴山山脉狼山地区发现的成千上万幅石岩画,为我们深入探索我国古代北方游牧人的古代文明,尤其是远古的猎手和牧民的艺术成就提供了丰富的,真实、形象的资料。阴山岩画是我国具有优秀传统的珍贵艺术遗产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流行在我国北方猎手和牧民中间。它是一种古代游牧人独特的、闪烁着古代牧人无穷智慧的艺术形式。岩画这种艺术创作,为以前我国任何绘画史所未曾提及,但它比起人们熟知的绘画、壁画来,却毫不逊色,应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岩画笔力遒劲,形象表达生动真实,有些优秀作品,可以同任何技艺综博、工巧超  相似文献   

11.
论述内蒙古地区岩画原始崇拜中的手印崇拜、生殖崇拜、人面像崇拜和天体崇拜,研究远古先民的生活状况,以及全面理解远古先民的原始崇拜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试论贵州地区“石棺葬”的分区与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晋以降,贵州出现一类以天然薄石板营建墓室、形制与川滇地区石棺葬相似的小型石墓,至宋明时尤为流行,迄今仍有孑遗。早在20世纪40年代,德人鲍克兰在贵州普定进行仡佬族调查时就注意到这类被当地人称为仡佬坟的  相似文献   

13.
1959年至1961年,贵州省到底饿死了多少人,说法不一。有人说饿死了120万人,有人说饿死了150万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曹树基在《大饥荒:1959-1961年的中国人口》一文中说:"贵州省1959年至1961年非正常死亡174.6万人,占灾前1958年全省总人口1700万的  相似文献   

14.
庞颖 《丝绸之路》2013,(16):11-12
岩画是一种不可再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甘肃岩画研究课题,除了研究原始艺术的起源问题,还要花大量精力去研究图形本身所反映的原始人的特定心理趋向和创作方式。另外,更为重要的是在现有的原始符号和文化境况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甘肃省原始人类的各种不同造型意识和构形特征。  相似文献   

15.
2004年7月下旬至8月底,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与考古学研究中心和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在马鬃山区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全面调查,发现了布冬呼鲁斯特(BD)、山德(SD)、活佛井(HF)、哈萨井(HS)、柳沟(LG)、霍布兰泽噶(HB)、同古图(TGT)、七个井(QG)、老道井(LD)、上霍勒扎德盖(SHL)、巴吉井(BJ)、下霍勒扎德盖(XHL)等十二个游牧文化遗迹区的301块有画岩石、53座墓葬、20座古代石围遗迹和1处汉代城址①.  相似文献   

16.
1939年,贵州省政府曾经对少数民族的识字人口进行一次比较广泛的调查。调查范围遍及8个专区的38个县。尽管调查方式比较粗糙,调查对象仅限于苗、彝两族(其中与汉族杂居区的又被排除在外),统计数字不够全面和准确,但对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素质,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参考资料。调查的38个县,既包括贵筑、贵定等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县,也包括松桃、威宁等边穷区。调查的结果是:这38个县的两族人口为1,233,174人,识字人口66,082人,占人口总数的5.4%。其中,识字率最高的是安顺。这个县的两族人口总数2,985人,识字人口370人占  相似文献   

17.
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左江水文等地质环境因素在古人选择左江花山岩画地点过程中产生了重要影响,厚层块状的灰岩、白云岩,地质构造造成的平直崖面,以及左江凹岸的水文情况,是影响古人选择岩画点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地质构造及岩溶地貌的影响,左江流域产生众多陡立悬崖。自第三纪以来,广西地块总体上一直呈抬升趋势,使悬崖越来越高大。构造的原因使悬崖面相对平整,是能够绘制岩画的前提条件。在左江岩画绘制的时代,古骆越人的主要聚居地左江(包括明江)一级台地,距离岩画点最近,二者关系也最密切。而该时期左江、明江一级台地经常遭受洪水袭击,在河流凹岸地段水流湍急、水况复杂,可能经常出现翻船事故,可能也是在凹岩处绘制岩画的动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有着丰富的岩画资源。在以往的调查研究中,学者较多关注岩画的图像学研究,对于岩画的载体——岩石的关注度较低。笔者通过调查研究认为,先民在凿刻岩画时对于岩石载体及朝向有选择性,而这种选择性影响着岩画的凿刻。生产力水平及居住地域环境条件、原始宗教万物有灵观念的思维以及族群文化传统影响了凿刻岩画的载体选择。  相似文献   

19.
试论寒山子的生活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山子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特殊人物。其扑朔迷离富有传奇色彩的生平,千余年来,成为古今中外学者寒山子研究的“焦点”。从史料记载来看,主要有“贞观”、“先天”、“大历”诸说。 (一)、贞观(627—649)说。所本者系据唐贞观年间台州刺史间丘胤“撰写”的《寒山子诗集序》(简称《闾丘序》)。该序本无年代,后人只因闾丘胤于贞观十六年至二十年(642—646)曾任台州刺史,便把寒山子列入贞观年间人。淳熙十六年(1189),宋释志南《天台山  相似文献   

20.
1982年5月24日,笔者偕同习水、仁怀两县文物工作者罗洪滔、蔡永德,在贵州习水县良村区三岔河乡发现古代人工开凿在一石壁上的岩墓五座。在这些岩墓旁,有刻于蜀汉章武三年的摩崖题记,还刻有双阙、浮雕鲤鱼、《捕鱼图》等。(图一) 三国时期遗留下来的碑铭石刻为数甚少,而其中又多属于曹魏的遗物遗迹,如:《曹真碑》、《三体石经》、《荆州使吏王基墓碑》、曲埠孔庙有曹植撰文,梁鹄所书的《孔子庙碑》、汉中则有摩崖《李苞题记》和曹操书《衮雪》等。属于孙吴的有江苏宜兴现存的碑刻二通。至于在三足鼎立中蜀汉所辖范围内,发现了贵州习水县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