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石佛洞新石器洞穴遗址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的临沧地区的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遗址距县城东南约25公里,西距沧源佤族自治县勐省镇2公里,行政区划隶属耿马  相似文献   

2.
用欧氏距离比较、粒型判别函数等方法,对广西那坡感驮岩遗址出土的110粒完整炭化稻米,经过复原为新鲜稻谷后,通过综合分析认为:感驮岩古稻属于倾粳稻类型的栽培古稻群。在判别函数和距离测定数据指标上都属于粳稻类型。在形态上最近于粳稻,与普通野稻最远,表明己是栽培稻。该群古稻与参照系差别较大,粒型大而重。  相似文献   

3.
用性状差异显著性测定、欧氏距离比较、粒型判别函数等方法,对荆州谢家桥一号汉墓出土古稻进行复原、分析、比较,认为谢家桥一号汉墓出土古稻属于倾籼稻类型的栽培古稻。其粒型介于八十垱古稻和籼稻之间,已向籼稻特征演化。粒型长和宽之比与普通野稻、粳稻、八十垱古稻、籼稻的长宽比差异显著,显示古稻粒型有向长而窄演变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云南西山龙门天子庙遗址是发掘于滇池西岸的遗址,在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动物骨骼遗存。这批动物骨骼遗存总数五千余件,包括哺乳动物类、鱼类、鸟类、软体动物类骨骼,并可细分为二十余个种属。本文将利用天子庙遗址中所出土的动物骨骼,通过对动物个体及种群的统计和分析,以推测当时遗址周围的生态环境以及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通过对遗存中动物骨骼的研究,可以对复原这一区域古代居民的生活图景提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5.
望京楼遗址是夏商时期重要邑聚,为了解该遗址铜器制作工艺水平,通过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2010~2012年新郑望京楼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样品进行组织与成分分析和探讨。该批铜器未见青铜容器,仅有小件工具和兵器。但仍可初步反映出望京楼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材质多样化和加工方式非单一性;对望京楼铜器分析反映出该区域使用锻打应该有了一定积累并在此基础上能依据材质和器物薄厚、尺寸选择工艺,对锻打技术认知度较高。望京楼铜器具有的原始性,应属于铜合金使用的早期阶段。研究表明,商代对于器物成分与性能关系的认识程度比之前得到提高。器物是本地制作还是外来还需要更多材料证明。  相似文献   

6.
黄淮地区藤花落、后大堂龙山文化遗址古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粒型分析法,对黄淮地区藤花落和后大堂两处龙山化遗址出土的5群古稻作了研究。就粒型特征而言,尽管两群古稻种群内尚有不同类型存在,但相对比较单纯,其主要演化特征已属粳稻类型。  相似文献   

7.
王勇 《陇右文博》2002,(1):18-21
底瓶是汲水器物,形制特点是长体,小口,尖底,有的附有双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尖底瓶在西安半坡遗址中首次被发现,此后,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河南陕县庙底沟、洛阳王湾、郑州大河村,山西芮城西王村,甘肃秦安大地湾等仰韶化诸遗址中均有出土。另外,属晚期仰韶化的庄浪县阳川乡曹家原遗址,属马家窑化的陇西县吕家坪遗址,以及豫西的早期龙山化(庙底沟二期)中也都出有尖底瓶。  相似文献   

8.
金沙遗址出土玉琮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初,在成都市西北郊的金沙村出土了金器、铜器、玉器、石器、象牙等大量珍贵物,其中部分器物面貌与广汉三星堆遗址二个祭祀坑出土器物相似。一时间默默无闻的金沙村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经过近两年来的大规模的物勘探和考古发掘,我们对金沙遗址的分布面积、化性质、时代以及金沙遗址和三星堆的关系等问题已有了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幸晓峰  王方 《文物》2012,(5):63-67,73
2006年6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成都金沙遗址祭祀区进行了考古发掘,共选择祭祀区的4个地点,其中在祭祀区西北角的1个探方内发掘出土了2件石磬(图一),是此次发掘工作中的重要收获之一。同年11~12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与四川省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0.
《文物》2015,(6)
<正>商周遗址出土骨器相当普遍,制骨作坊在都邑性遗址中也屡有发现。郑州商城曾多次发现制骨作坊遗迹,并出土大量骨器成品、半成品和废骨料[1]。安阳殷墟也发现多处制骨作坊,出土数以吨计的废骨料[2]。扶风县云塘村揭露的西周制骨作坊,出土两万多斤废骨料和半成品[3]。但由于受学科发展的局限,以往对骨器和制骨作坊的研究多为定性描述,缺乏技  相似文献   

11.
胶州三里河遗址出土玉器不多,不像良渚玉器那样数量庞大、形制多样,但具有东夷文化的显著特点。三里河遗址出土的玉璇玑是目前所知制作最早的玉制类璇玑,造型精美、寓意深刻。学术界对玉璇玑的定名、功能及代表文明都有所研究。玉璇玑与东夷文化密不可分,代表了东夷的太阳神鸟崇拜。  相似文献   

12.
二里头遗址出土铜器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收集整理有关研究二里头遗址出土铜器的文献资料,对我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铜器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初步统计;总结了专家学者们从考古学、冶铸技术和中华文明起源等方面对二里头遗址出土铜器进行研究的学术成果,以期引起中外考古学家、冶金史学家和研究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问题的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3.
圜底器和圈足器陶器群是昙石山文化的典型特征。在以釜为代表的圜底器系统下,昙石山遗址墓葬中出土了五件陶鼎。本文通过归纳昙石山遗址陶釜和陶鼎数量的悬殊对比,结合陶鼎对陶釜器形的模仿等因素,认定三足器的造型来自外来文化因素的影响。通过对比昙石山文化与牛鼻山文化器形相似的陶器群,昙石山文化三足器的文化因素可能来自牛鼻山文化。陶鼎的文化因素体现了昙石山文化与同时期其他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所研究的人骨采集自陕西省神木县木柱柱梁遗址。包括六例男性,一例女性,共七例个体。头骨的形态学特征表明他们与蒙古人种东亚类型最为接近。下肢骨的研究显示他们属于超扁型股骨,中胫型或超扁型胫骨。口腔疾病观察木柱柱梁居民具有很低的龋齿罹患率。  相似文献   

15.
云南晋宁出土铜鼓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中共出土铜鼓十七面,又出土与铜鼓有密切关系的铜鼓形贮贝器三十一具。从考古学上言,在一个地区出土数量如此之多的铜鼓,是没有先例的。并且出土的情况比较明确,时代也极为肯定,所以是值得进一步加以研讨的。这不仅对古滇族的生活习惯的阐明将有所帮助,而且对于铜鼓的创制、发展等问题的推断,亦将有其一定的意义。晋宁出土的铜鼓十七面,以及铜鼓形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浙江绍兴西施山遗址出土了一大批春秋战国时期的遗物,据不完全统计,总数不下五六百件。绍兴市博物馆征集到的器物共有200余件,有青铜器、铁器、原始瓷器、陶器等。其中青铜器包括礼器、农具和兵器,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制作精良,为本遗址最重要的发现。铁器的出土则表明越国在战国中期前后已有了冶铁业,标志着手工业的发达和生产力的进步。同时,众多春秋战国器物的出土还证明了西施山是越国的重要遗址。  相似文献   

17.
二里头遗址出土木炭碎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考古发掘,在二里头文化一、二期之交和四期采集一些炭化碎块,并对这些炭化碎块的结构在体式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进行鉴定、分析和拍照,得出这些炭化碎块分别属于7个树种,即槲栎、麻栎、麻栎属的一个种、侧柏、油松、朴树和另一种阔叶树。通过对地层中分散的木炭分析,初步认为二里头遗址周围分布有大量的阔叶树栎林、杂木林和少量的松柏针叶林;当时的气候是温暖湿润的,但具体到不同的文化时期可能也存在着温湿度差异,二里头文化四期与一、二期之交气候相比较,前期的生态气候好于后期;通过对灰坑里的木炭分析,显示不论在二里头文化一、二期之交,还是在二里头文化四期,古人喜欢把栎木作为薪炭材。  相似文献   

18.
辽祖陵遗址是辽代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陵寝之地。2003—2010年辽祖陵考古队曾对其进行了考古调查和科学发掘,取得了一批重要的考古资料。其中瓷器是最重要的遗物之一。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和研究,将辽祖陵遗址出土瓷器分为越窑、定窑、林东窑、耀州窑、缸瓦窑、浑源窑等六个窑口类型,大体分三大期。  相似文献   

19.
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玉琮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沙遗址现已出土玉琮24件 ,均出土于Ⅰ区的“梅苑”东北部地点 ,该区域是一处宗教祭祀区 ,时代约当商晚至春秋早期。24件玉琮中既有良渚文化玉琮 ,又有仿良渚文化玉琮 ,还有商周时期玉琮。这批样式各异的玉琮在金沙遗址祭祀区域内的大量出土 ,一方面反映出良渚文化及其宗教思想对金沙遗址礼制系统的影响 ;另一方面反映出玉琮的发展演变过程 ,为研究古代用玉制度等提供了重要而丰富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0.
魏东  张桦  朱泓 《中原文物》2015,(2):111-119
本文是对西山遗址发掘中出土人类遗骸的综合研究报告。结论要点如下:该人群未见异常的大规模突发性死亡现象,符合人口发展的一般规律,可将其视为连续发展的稳定人群。颅骨表现出的遗传形态特征与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人群最为接近。该人群存在颅骨改型与拔牙的习俗,形制多样,与已发表材料相对比,存在其自身特点。该人群在发展的过程中,可能受到了不同文化属性人群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