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等技术,对良渚古城周边的东苕溪水系范围内数字高程模型进行处理,提取河网和流域范围,统计流域面积,并计算塘山、狮子山、岗公岭、秋坞等坝群产生的库容,探讨良渚古城周边的水文特征、良渚古城选址、水坝功能等问题。研究表明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选址极为合理,使用最小干预原则,将一系列山体进行改造,在山谷的出口筑坝蓄水,具有防洪、运输、调水、灌溉等功能,达到治水功能的最大化,充分展示了良渚人先进的治水理念与高超的水利工程设计、组织、实施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考古学与地质学等多学科交叉分析的办法,对石峁遗址城墙石材的地质特征与遗址范围及周边区域的岩石地层进行分析对比。通过其在岩性特征、结构特征、微量组分与沉积环境、地层时代等要素的一致性或相似性,认为石峁城墙建筑石料均系就地取材而得,从而为石峁遗址城墙建筑石料的来源判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世界遗产》2014,(1):40-41
5000多年前,在杭州北部的余杭良渚镇,曾经活跃着一个拥有高度文明的史前人类社会。这个被称为“良渚文化”的史前文明以制作精美玉器和夯筑规模宏大古城著称。5000年后,昔日先民发达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在当代人手中厚积薄发,积淀着良渚文化最深邃的内涵。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遗址公园,已被浩淼葱郁的果园所覆盖,枝叶间含苞待放的桃红梨白,与良渚古城墙的千年遗迹共存。  相似文献   

4.
良渚遗址和良渚古城是近年来中国史前考古进展最大的区域,也是典型的大遗址,其保护区红线范围即达42平方公里,而实际范围远大于此。在这样大的范围内,仅采取传统的大规模钻探和发掘等手段,完全无法满足学科研究的需要。发掘者围绕需要解决的学术问题,积极寻求多学科合作。其中数字化手段所起的作用尤其明显,借助"数字高程模型"(DEM平面图)在遗迹寻找上的重要指示作用,迅速扩大了良渚古城周边的测绘范围和分析手段,陆续发现良渚古城外围的水坝等遗迹,确定古城中心的宫殿区、城墙和外郭依次降低,共同构成了三重同心结构,取得了中国古代城市研究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5.
2006年以来对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初步明确了古城内外的遗址布局、水系环境以及城墙的分布情况:古城的修建均有统一的规划,城墙充分利用自然地势整体、同时夯筑而成;城内分布有宫殿区、建筑基址和王、贵族墓地;城外的居住基址具有外廓城的性质;大型营建工程普遍运用草包泥堆筑工艺;西北部山系存在一个工程浩大的水利系统,既能削减山体的季节性洪峰,又可利用为运输通道.目前,考古部门已建立了遗址信息系统,并逐步完善了对古城内外布局和水利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大量考古发现显示,良渚作为一个国家已经具备了可以讨论其形态的成熟条件。不仅精美的玉器、漆器、丝绸、象牙器、陶器,以及高超的木作建筑,意味着良渚的社会分工十分发达,农业和手工制造业之间存在确凿的分工;众多墓葬资料也反映了良渚社会分层十分明显,已经是阶级社会;包括良渚古城和水坝在内的一系列新发现,更是大大丰富了对良渚社会发展状况的认识:良渚拥有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深彻的社会动员能力和高效的组织管理能力;明确的城乡差别;良渚古城与周围广大地区结成了不可分割的经济体;良渚社会存在武力、暴力;其宗教信仰还具有明显的一神教特点。因此,各项发现皆明确指向了良渚古城内存在一个强制性的公共权力,也即良渚的国家性质;经过人为精心规划设计的良渚古城,在建设过程中完成了宗教信仰的神格化,用以凝聚和管理良渚社会;整个良渚社会确实存在一个以良渚古城为中心的"中央"联系各"地方"中心的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12月12-14日,"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良渚古城水管理系统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良渚举行。本次会议以"良渚古城水管理系统"为主题,围绕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的重大价值,共同探讨良渚遗址大研究、大保护的方法路径,进一步提升良渚文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此次会议由浙江省文物局、杭州市余杭区政府主办,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会支持。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  相似文献   

8.
《收藏家》2016,(2)
正龙山文化晚期,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各主要文化普遍出现了大型的城垣,其中最重要的是良渚、陶寺及石峁三大古城,这是相较以往的中心聚落的进一步发展,说明中国社会已进入了早期国家,迈入了文明的门槛。石峁是陕北神木县高家堡的一个小山村,居黄河支流秃尾河岸,北临长城,遗址所在区域属于低山丘陵区,以黄土梁峁剥蚀山丘、沙漠、滩地为主。陕北神木石峁一带出土玉刀、玉璋等玉器,可以追溯到很早。北京故宫博  相似文献   

9.
良渚古城遗址八十多年来的考古发掘工作充分揭示了遗址的重要价值,证明它是良渚文明的都邑性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是规模庞大的世界级城址,遗址的价值得到国内外学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认可。在各方的配合和努力下,良渚古城遗址的文物保护也随着考古工作的开展而不断推进,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2年以来,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工作正式启动,良渚博物院展陈完成更新换代,良渚国家考古公园建设也已大体成型,良渚古城遗址已进入全面展示和利用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0.
良渚古城遗址八十多年来的考古发掘工作充分揭示了遗址的重要价值,证明它是良渚文明的都邑性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是规模庞大的世界级城址,遗址的价值得到国内外学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认可。在各方的配合和努力下,良渚古城遗址的文物保护也随着考古工作的开展而不断推进,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2年以来,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工作正式启动,良渚博物院展陈完成更新换代,良渚国家考古公园建设也已大体成型,良渚古城遗址已进入全面展示和利用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1.
曾军 《巴蜀史志》2009,(1):47-48
历史文化名城,从建筑意义上讲,必定是古城。西安是,有古城墙可以为证。南京是,其古城墙在诉说沧桑的历史。北京,古城墙在建筑大师梁思成的悲怨声中消失了,但毕竟城内还有体量庞大的故宫建筑群等在证明其历史悠久,是一座古城。这是一般人的常识,从外观上在认识古城。  相似文献   

12.
良渚文化及其所代表的良渚文明距今约5300-4300年,良渚古城城墙是良渚遗址中重要的城市建设遗存,其建设活动标志着良渚古人对核心宫城区域的确认和围合,是对可利用的自然地貌进行人工干预结果。建设方法展示出良渚古人已经具备丰富工程经验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本文结合考古资料、现场调查和工程原理,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铺底垫石"工艺进行工程技术分析,判断古人利用自然进行工程实践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2014年12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成都市大邑县高山古城孙家堰地点进行了调查,经钻探和试掘初步判断试掘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层为古城墙墙体的组成部分,并在城墙的墙体之下发现奠基坑一座。本次调查发现一类略早于宝墩文化一期的遗存,暂命名其为“高山一期遗存”。这些发现对认识高山古城的年代及探索宝墩文化来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神木县城西南40余公里处的高家堡镇,海拔在1100-1300米之间。201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石峁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发掘,发现一座面积达400平方米的龙山石城,是近年来中国史前田野考古重要发现之一,"为研究中国文明起源的多样性和发展过程提供了全新资料"。其实,除了规模巨大的古城外,历史上神木石峁遗址还出土过大量玉器,这些玉器数量之大、种类之多、造型之精美丝毫不逊色于红山和良渚  相似文献   

15.
<正>良渚时代是高度复杂化的等级社会,各聚落群之间存在着级差和等级,体现在聚落规模的大小和聚落内部的社会结构上。比如作为良渚文化中心址的良渚遗址群,以良渚古城为中心大约有42平方公里,加上新近发现的位于古城西部的面积为8平方公里的水利系统,总面积逾50平方公里,而水利系统所保护的良渚遗址分布的密集区域达100平方公里。良渚古城中心有莫角山大型礼仪  相似文献   

16.
最近的研究表明,良渚古城是一座公元前3300-公元前2300年设防城址,同时还发现规模宏大的防洪和灌溉水坝系统。古城正中心分布着人工营建的宫殿台基,毗邻的反山贵族墓地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其年代比商代的青铜器早一千多年,是在一个复杂社会中产生的。良渚的大型公共工程和精美的随葬品,是东亚最早的国家社会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晋阳古城不同赋存类型城墙遗址的地球物理特征及遗存状态,研究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勘查古城墙的有效性及最优组合方案,为此采用磁法、高密度电阻率法、探地雷达法、γ能谱法对晋阳古城三种不同类型的古城墙进行了勘查;结合二维及三维的数据处理方法及显示手段对城墙遗址进行定性及定量描述;探讨多方法勘查成果的集成解释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不同类型城墙遗址的地球物理模型及相应的最优勘查方法组合:对西城墙,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探地雷达法;对东南城墙,采用磁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对北城墙,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探地雷达法。本研究结果可为晋阳古城遗址下一步的开发保护工作提供技术依据,也可为同类探测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遗产地,良渚玉器在专业领域也一直受到广泛关注,2019年7月,良渚古城遗址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更是让良渚文化走入了大众视野。7月16日,"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展"在故宫博物院武英殿开幕。为了配合这一专题展览,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故宫研究院玉文化研究所、杭州良渚遗址管委会及良渚博物院联合主办了"良渚玉文化论坛",于8月30日在故宫博物院兆祥所召开,来自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的60余位代表出席了论坛,其中6位代表进行了主旨发言,学者们就出土与传世良渚玉器的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以下从这两方面分别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19.
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古城遗址2006~2007年的发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地理环境及已往认识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在良渚遗址群西侧,东南距离杭州市区约20公里。位于杭州西北郊的良渚遗址群,地跨余杭区的瓶窑、良渚两镇,面积约50平方公里。东天目山余脉在遗址群西面的彭公一带  相似文献   

20.
正浙江余杭发现的良渚文化古城遗址及遗址群,在太湖以南地区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聚落单元。这个聚落单元反映了聚落建造者适应自然环境所拥有的技术水平,以及用以维系其文化的社会互动与控制,由于聚落形态很大程度上是由广泛认同的文化需求直接造就的,因此它们为考古学文化的功能性阐释提供了一个战略性起点(1),并有助于对良渚社会的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