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邑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洛为周初大事 ,学者对这一重大史实的讨论至今尚未结束。《尚书》中的“周”即成周 ,作洛时成周业已存在 ,而周初的作洛 ,实际上是营建王城。周初殷民的迁徙实际上有前后两次 ,第一次是在成王三年践奄之后 ,第二次是在新邑即王城建成之时。  相似文献   

2.
西新邑考     
目前探明甘肃礼县大堡子墓地仅有两座中字型大墓,它们应是一代秦公及其夫人的墓葬。对照《秦记》可知襄公或文公夫妇均不可能葬入其中,再加上出土青铜器有春秋早期偏晚阶段的特征,可推断他们是秦宪公及其夫人的墓葬。目前流散海外的"秦子"诸器很可能出自大堡子山墓地,"秦子"乃宪公之子出子。这又从全文的角度证明大堡子遗址是宪公的葬地"衙",同时也是宪公和出子的居地"西新邑"。  相似文献   

3.
商代穴居考     
居室建筑是商代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时人们社会活动的一个非常主要的方面。如果我们将殷墟卜辞中有关居室建筑的字形,与考古发掘所获得的资料综合起来加以考察,这对于深入研究商代的手工业生产工艺和社会生活,是会有很大帮助的。  相似文献   

4.
商代殷都考     
殷地曾是商代的都城,根据文献记载和现代考古发现,它并不是位于安阳的小屯,而是位于郑州的小双桥.  相似文献   

5.
古谢邑地望在何处, 影响较大的有南阳说、唐河说和信阳说三种不同观点。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认为谢邑故址当在河南南阳县, 即今南阳县金华乡东谢营村。笔者通过对《诗经》中所反映的古谢邑地理形势的分析, 以及《水经注》、《大清一统志》等文献材料中所记的谢水、棘阳故城、新都故城与谢邑的相对方位的辨别, 再联系相关考古材料认为谢邑故址当在今唐河县郭滩乡古谢庄一带。  相似文献   

6.
商代岁祭考     
《考古学报》2007,(2):179-206
  相似文献   

7.
商代邑制所反映的社会性质宋镇豪商代奴隶制国家度地立邑以治其民。《尚书》有《明居》一篇,已佚,据说是汤司空咎单制定,在于“执度度地 ,居民山川沮泽”,“明居民之法”①。换言之,《明居》实是按地域立邑治民之法,邑的规度构成当时奴隶制国家统治具体实施的基本...  相似文献   

8.
商代葉族考     
商代甲金文中的字为之本字 ,在当时为族地之名 ,后世的姓可以溯源于此。地贵族首领在铜器铭文中沿袭使用亚这一徽号 ,其中“亚”为商王所封官名 ,“”为其族名。有关地的卜辞多出现于商王武丁时期。历组卜辞中的是在商王朝支持下在地营建的一个聚落群。在宾组类卜辞中 ,族之女妇为武丁的王妇之一 ,还有商王祈告母的贞辞 ,由此可推知武丁的父辈亦可能配娶有族之女  相似文献   

9.
李鑫 《文史月刊》2022,(11):70-71
<正>在先秦传世文献中,“邑”是区别于自然生长的一般性村落的特有名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了特有的含义。在最早的传世文献《尚书》中,“邑”主要指代的是王朝都城或“类都城”,如“夏邑”(《汤誓》《多方》)、“新邑”(《盘庚》)、“商邑”(《牧誓》《酒诰》《立政》)、“大邑周”(《武成》)、“新大邑”(《康诰》)、“洛邑”(《召诰》《多方》)、“新邑洛”“天邑商”(《多士》)。而如果结合殷墟卜辞所载,“邑”的指代就出现了多义性。但无论“邑”的早期含义如何,其在整个先秦时期所表现出的政治属性是十分明显的。  相似文献   

10.
西周洛邑城址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西周初年周公在洛阳营建的洛邑,在出土的西周青铜器铭文和《尚书》等文献材料中又称为新邑、大邑、新大邑、新洛邑和成周。关于洛邑城址的具体位置,据《逸周书·作洛篇》称:“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郏山”,即位于洛水之北,邙山之南;又据《尚书·洛诰》记载,周公营建洛邑前昭公曾来洛相宅,“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即卜相洛邑应建在涧水之东直至瀍河东岸,也就是讲,洛邑很可能横跨瀍水两岸而建,其西可达涧水之  相似文献   

11.
甲骨卜辞中宗工两见:1.…戌卜,[贞],众宗工(图一)。2.庚…[卜],贞,[众]宗工(图二)。宗工在《尚书》中也是两见,均出现在《酒诰》:3.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罔敢湎于酒。4.汝劼毖殷献臣、侯、甸、男、卫虼笫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北部不少地方 ,牵涉古都和历史地理问题。因古籍、辞书、方志记载杂乱 ,讹误颇多 ,常令学人无所适从。余试作探究 ,冀予准确定位。一、北蒙殷地安阳之前身。盘庚由奄迁北蒙 ,而后曰殷。有学者解为北冢 ,非也。因商汤居商丘之亳 ,而亳又有南北之分。北亳即蒙地 ,在今山东曹县境内。既先有蒙地在南 ,故安阳之蒙地称为北蒙。二、帝丘帝丘者 ,颛顼帝之丘也。以都名之 ,曰颛顼城。颛顼城即帝丘城。为颛顼高阳氏建都之地 ,继系夏朝第三代都城 ,又乃方国昆吾之都 ,最后为春秋卫国第四代都城。帝丘所在 ,历来有濮阳说 ,滑县说 ,内黄说 ,昆吾国…  相似文献   

13.
赵森  于瑞亮 《文史月刊》2005,(11):51-53
在涑水河上游南畔、中条山东段北面,离绛县县城5公里的地方,有一座春秋时的名城——车厢城,即今绛县南城村。在这里曾发生过至今犹令人怵目的晋时“尽杀群公子”事件,晋国曾在此建都80余年,晋文公就是在这里建立了辉煌霸业,一度成为诸侯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晋献公围杀群  相似文献   

14.
《左传》中载的长葛是郑国的城邑。■葛与长葛的关系不详。由于时间的推移、"长葛""长社"的误扰等诸多原因,文献中对长葛的具体方位记载不明确。据已有文献史料和考古资料考辨,长社与长葛系属两地,长社故城在今长葛市官厅乡辘轳湾、打绳赵一带,东周郑国长葛邑在今官亭乡孟寨。  相似文献   

15.
<正>陕西鄠县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夏代相传为有扈氏所居,由此得名扈国。商代为有崇国,周代作丰邑,秦代改“扈”为“鄠”,西汉时设鄠县,历代延续。1964年,因鄠字生僻,更名为“户县”。2016年户县撤县改区,恢复“鄠”字,设立西安市鄠邑区。鄠邑钟楼,又称中楼,因位于县城东、  相似文献   

16.
文彦博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笔者对文彦博诗文进行了综合考证,对《全宋诗·文彦博诗》失收之佚诗1首作了编年校勘;刊正《全宋诗·文彦博诗》中的6处讹误;辑得《全宋文·文彦博文》失收之佚文2篇又2句;刊正《全宋文·文彦博文》中的7处讹误.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石鼓文“秦文公年代说”的基础上,从石鼓颂诗产生的历史时期、对秦人“若石——神(鬼)”崇拜及文公时社会氛圈和习俗的分析、石鼓最初所在地与文公作“陈宝祠”地址的一致性、文字形体及其书写风格的考察四个方面,对石鼓制作年代作进一步考证,认为:石鼓是秦文公十九年(或略晚些时侯)秦人崇拜“若石”(即陨石)、祭奠先祖而作并刻诗。石鼓文属春秋早期秦文字。  相似文献   

18.
张沛 《文博》2002,(5):51-58,64
府兵制度开创于西魏大统年问(公元535-551),废于唐代天宝年间(742-756),前后历经四个期代,二百余年,在中国兵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宋人陈傅良于其所著《历代兵制》中说:“其制虽始于周、齐,而其效则渐见于隋,彰灼于唐。”初唐到盛唐时期,配合均田制的实施,府兵作为中央直辖的基本武装力量。组织严密,制度完备,或番上宿卫,  相似文献   

19.
从1992年起至1999年4月,在对三峡长江重要支流大宁河旁的宁厂、巫溪、大昌、双龙等城镇的四次考察中,直到最近一次才算较为清晰地廓清了这些城镇的大致轮廓,尤其是大昌镇,过去脑子里迷糊的东西太多,跑马观花式的浮在表面,终不得古镇城址、空间形态等方面要领。通过最近一次广泛和古镇老人们的访谈,踏勘及相关资料的互证,终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大昌镇的若干论述中,可知翔实者为《四川文物》1993年2期之冯林先生《浅谈大昌古城及温家大院民居的建筑风格》一文。尤其是对古城南街温家大院的实测,至为准确,体现出科学的治学精神。…  相似文献   

20.
安阳博物馆于1985年5月~6月间在殷墟刘家庄发掘商代墓葬62座,其中10多座墓内的扰土中发现玉器,上有朱书文字①。例如: “赞”字写法可参照现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的小臣玉铭②。“赞”,读为荐。《诗经·崧高》云:“王缵之事。”《潜夫论·志氏姓》引作“王荐之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