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遗产灾害风险评估体系中,文物建筑的价值认知是文物建筑灾害易损性、文物建筑灾害损失评估和文物建筑灾害风险评估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文物建筑价值认知现状,介绍了一些常用价值评估方法;借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文物建筑价值评估数学模型以及各指标求法。本文的研究工作可以促进文物建筑防灾减灾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物》1956,(6)
河北省文化局为配合在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化大规模进行生产建设中保护文物,特在二月二十八日向河北省各市、县人民委员会等发出保护文物的指示,指示主要内容有以下几项:一、广泛深入地宣传中央关于保护文物政策,各专(市)县文化主管部门应在各有关会  相似文献   

3.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物建筑遗存众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整个社会对文物工作的重视,各级政府也加大了对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力度,不但逐渐增加修缮经费的投入,而且还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及管理办法,来规范和约束文物建筑保护过程中各方参与主体的行为,使我国的文物建筑保护工程管理工作走上了法制化、科学化的道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建筑、文物等法规建设的进一步加快,文物建筑保护工程领域里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4.
几年来在基本建设中,有些很有价值的地面地下文物,因为没有事前调查,采取防范,以致打毁。另方面,在通过行政及各地文化馆站宣传贯彻保护文物法令之后,有些地区经常要求拨款修缮祠庙寺观古迹。部分地区的机关学校还有不遵守法令,任意拆除建筑文物作废料使用的事。基于这些情况,我们感到:要做好当前文物古迹的保护管理,不能光凭法令宣传贯彻,关键还在于能发动群众自己去确定保护对象;这就必须全面地研究地方文物资料,开展普查,才便于掌握管理。为了贯彻中央指示的全面普查  相似文献   

5.
城市更新进程中,文物活化利用是地区文化及发展政策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如何赋予文物建筑新的生命力成为活跃在公众视野的热门话题。以上海天后宫复建修缮及活化利用为例,从文、商、旅融合协同发展的视角,通过对文物建筑修缮方式、利用途径、经验总结的梳理与分析,探讨城市文物保护性利用创新实践的可行性。在有效保护文物建筑的同时,将文物建筑打造成城市公共空间,增强文物建筑与社会公众的联结,从而使文物利用可持续发展,有机融入城市更新发展规划中。  相似文献   

6.
《文物》1957,(12)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在十月十六日向各级人民委员会发出了严格执行保护文物法令政策、禁止破坏古墓的指示。指示中说,关于保护古代文物问题,原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都曾公布法令,通知各地执行。这项法令的宣传工作,在内  相似文献   

7.
城市建设中的文物建筑保护是建国以来一直讨论的话题,重提这个话题,是因为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遇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大规模的城市现代化建设把现代建筑与文物建筑的矛盾与冲突推到了极致,在大规模的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应保护好祖先留下来的文物建筑,在“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文物建筑的前提下,推进我们的城市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山区古民居保护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乡村间散布的清代至民国初的民居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最后一代建筑,是否归入文物建筑,又该如何保护,目前社会各界认识不一。本文从民居建筑的现状及当前社会各界的认识,提出应归入文物建筑的范畴。既属文物建筑就应该给予重视和保护。那么如何保护,应遵循什么原则、采取什么方法,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应如何处理等问题,笔者根据有关法规提出了不成熟的想法和建议,目的是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使文物建筑的保护能切实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9.
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的重要基石。人为破坏是威胁文物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从建筑结构、文物价值维度建立文物建筑定损评估指标体系框架,重点针对人为因素造成的文物损坏程度进行评估。希望通过专题研究和探讨,为整个文物定损评估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为文物督察、执法和处罚等提供更为科学、专业的裁量依据。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叶,文物建筑保护科学的成立以及此后三十多年中学科体系的逐步完善,最终使人们树立了关于文物建筑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观,即是,文物建筑的主要价值在于它携带着从诞生及整个存在过程中所获得的历史信息,也就是说,在于它是历史的实物见证。确认了这一点,必然的推论是:文物建筑的命根化、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1.
可见光的照射对感光文物会造成褪色、老化等损害。为了预防可见光对感光文物的危害,有必要对其进行监控。累积照度指示卡能通过颜色变化直观反映文物受到的照射量,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半定量检测措施。现广泛应用于博物馆领域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Blue Wool Standards(BWS)累积照度指示卡。然而BWS对光的敏感度不够高,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正2016年的春天对于中国文物工作者来说,真是一个永远难忘的时节。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强文物保护和合理利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确定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措施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国务院紧接着又在北京召开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对新时期文物事业  相似文献   

13.
郭静 《东方收藏》2023,(1):110-112
文物建筑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点保护对象,也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可以兴产业、促消费、促投资,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打造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一极。文物建筑在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中延续生命、重焕生机,让城市焕发新活力,为城市发展注入不竭动能。本文以青岛德国建筑——水师饭店旧址为例,探讨文物建筑在修缮和利用中重焕生机,让文物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发挥新时代作用,使文物保护利用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独特的城市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4.
文物建筑是故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最重要的价值载体,文物建筑监测是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相比其他类型的遗产要素,文物建筑有其独特性和复杂性。揭示这种独特性和复杂性,是对其实施科学监测工作的前提。以"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为契机,借助CGB技术,故宫博物院试图解决干预中文物建筑的监测难题:利用GIS来管理建筑组群层面的信息,利用BIM来管理建筑单体层面的信息,从而完整记录此次养心殿大修的干预信息,为今后的保护、管理、研究工作提供方便。同时,探索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可推广的监测方案,致力于建构故宫文物建筑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5.
文物建筑勘察的目的是掌握现状文物的真实状态和危险程度,进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和支撑。为此,探讨了文物建筑保护工程勘察设计的特点和内涵,结合实际案例,归纳总结了文物建筑勘察设计四个基本特点:在强调文物真实性的同时,要求勘察内容的完备性和详实性;强调病害机理分析与病害成因的数值仿真验证;关注文物本体的抗震性能研究;强调以最小的干预获取最真实的情况。阐述论证了建立文物防灾减灾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点明了文物建筑勘察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必然和防患于未然的防灾减灾体系相联系,作为该体系下的技术支撑而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物建筑勘察的目的是掌握现状文物的真实状态和危险程度,进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和支撑。为此,探讨了文物建筑保护工程勘察设计的特点和内涵,结合实际案例,归纳总结了文物建筑勘察设计四个基本特点:在强调文物真实性的同时,要求勘察内容的完备性和详实性;强调病害机理分析与病害成因的数值仿真验证;关注文物本体的抗震性能研究;强调以最小的干预获取最真实的情况。阐述论证了建立文物防灾减灾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点明了文物建筑勘察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必然和防患于未然的防灾减灾体系相联系,作为该体系下的技术支撑而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物建筑作为不可移动文物,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和标志,是多种历史信息的载体。秦安兴国寺建筑群始建于元代,其主体建筑般若殿明显地保留了元代建筑所独有的特征——斜梁构件,是国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元代建筑之一,具有极高的文物、艺术和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论述与中国文物建筑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密切相关的三个问题:认真进行文物价值的评估,理解价值中的物质与非物质要素的关系,注意抓住评估对象的特色,是指导文物建筑保护和使用的关键环节;文物建筑保护维修工程是保存文物古迹的必要手段,为贯彻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需要对方案和技术进行权衡;传统营造技艺只能通过具有一定规模和复杂程度的工程实践来传承。  相似文献   

19.
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中的文物建筑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建筑是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文化、科研、美学价值,是属于人类的宝贵财富。同时,文物建筑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当前,一方面是全社会逐步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另一方面,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对文物建筑进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文物世界》2016,(4):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的重视批示指示共有20多次,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有10多次。在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又专门做了指示批示。总书记和总理的重要指示批示,高屋建瓴,论述精辟,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这在我国文物工作史上还是第一次。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文物资源的价值和作用,不再局限于历史、艺术和科学三个方面,而是与经济建设、民生改善、文化发展、国际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