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谈论我国古代军事科学,往往只上溯到春秋时期的《孙子》兵法。其实,远在《孙子》兵法产生之前的商和西周时期,战争指导艺术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人们对作战的经验教训也注意进行总结,并出现了专门性的军事著作:《令典》、《军志》和《军政》。本文拟就商和西周时期的战略战术思想问题,作初步探讨。商和西周时期战略战术思想的主要内容(一)、《军志》、《军政》的战略战术思想。《令典》、《军志》和《军政》,是西周时期的几本专门性军事文献。《令典》大概是一些条令汇编。《军志》和《军政》中记载了若干战略战术原则。遗憾的是,这些典籍早已散佚。《令典》仅留其名。《军志》、  相似文献   

2.
郭洁  史雯 《大众考古》2022,(2):25-31
<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对先秦时期中原各国而言,最大的事情莫过于祭祀和对外战争,作为代表当时最先进的金属冶炼、铸造技术的青铜,也主要用在祭祀礼仪和战争上。发现的夏、商、周三代青铜器,其功能均为礼仪用具和武器以及围绕二者的附属用具,这一点与世界其他地区青铜器的功能有区别,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青铜文化体系。先秦发达的青铜制造工艺,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先民所铸造的青铜器,不仅仅是冰冷的器物,更是中华民族灿烂辉煌文明的见证。  相似文献   

3.
商周有所谓“五刑”,史书不乏记载。《尚书·吕刑》提到的五刑是墨、劓、剕、宫和大辟;《周礼·司刑》所载为墨、劓、宫、刖、杀五刑。荆同刖,大辟即杀,周还曾改别为膑。五刑的具体内容,《周礼·司刑》郑玄注:“墨,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劓,截其鼻也;宫者,丈夫割其势,女子闭於宫中,若今宫男女也;刖,断足也;杀,死刑也。”其中的刖刑,不唯史书有记载,考古发掘中也发现过不少实物例证和形象资料。  相似文献   

4.
商周时期墓道形制与墓葬等级的联系极为密切,墓道条数相同的墓葬,墓道形制是判断其等级的首要指标,"四大型"墓道是王墓的专有形制。墓道平面形制与墓葬的族属并非紧密关联,只是在非主流形制上商系与周系似有不同的倾向:使用拐道形墓道的大墓墓主多属商系族群,使用喇叭形或弧形墓道的大墓墓主多属周系族群。周系墓道内端底的位置与墓葬时代有关,商系墓道内端底的位置与时代无关,而与墓葬规模有关。  相似文献   

5.
洛阳位于我国黄河流域的中游,地处中原,形势险要,在我国历史上,一直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旧石器时期——至少是五万年前,这里就开始有原始人居住;新石器时期的伊、洛河沿岸,分布着数百处原始居民的村落遗址。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夏代及  相似文献   

6.
蒋刚  赵明星  李嫒 《华夏考古》2012,(3):55-61,66
京津唐地区晚商西周墓葬遗存从早商三期偏晚延续到西周初年,文化性质属于围坊三期文化。这批墓葬遗存的文化内涵和器物组合表明,围坊三期文化居民与商文化关系较为疏远,与先周文化关系密切。围坊三期文化与大坨头文化一脉相承,在埋葬习俗上始终保持着自己民族的服饰习惯、审美观念及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7.
孙孝勤 《沧桑》2008,(3):5-6
对古代秦汉法制史的研究,大多侧重于肉刑、劳役刑、死刑等刑罚,而较少涉猎秦汉赎刑研究。本文通过出土的秦汉竹简对赎刑种类进行考察,来探讨秦汉赎刑的适用对象及赎刑与古代爵位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江淮东部地区在西周时期的陶器以素面器为主,器物组合以鬲、盆、罐、豆、钵为主,依据典型遗址可以命名为“天目山类型”。天目山类型自西周早期延续至春秋早期,文化内涵大致稳定,各类文化因素在不同时段有着动态的变化。这一支考古学文化与周边各考古学文化有着长期密切的接触,其分布范围向西抵达滁河流域,北界大体接近淮河干流,东临黄海海岸,南抵长江,是西周时期南北文化交流的一条重要廊道。  相似文献   

9.
故宫博物院藏一件西周后期的铜鬲,长方形,高13.5厘米,口径11.2×9厘米。腹部饰窃曲纹、带纹,下部为方座,正面开门。守门者是一个受"刖刑"的奴隶(见插图),是奴隶社会残酷刑法的形象反映。这是一件有力地揭露西周奴隶主野蛮罪行的青铜器,是批判"克己复礼"反动本质的实物资料。人类社会自划分为阶级以来,整个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的历史。在奴隶制度下,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者。这生产  相似文献   

10.
11.
西周时期的密国地望在今甘肃省灵台县,对西周王朝而言,密国有着极为特殊的战略地位。本文通过密国特殊的地理位置、抵御猃狁等少数民族入侵以及被剪灭的严重后果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从而阐述了密国的兴亡对西周王朝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高崇文 《文物》2014,(3):49-56
本文通过对文献、铭文的梳理及相互印证,论述了西周时期周楚关系前后变化的史事及原因,同时探讨了楚人迁徙的路径。楚人最初活动于丹江流域,商末周初,楚归附于周,并常在宗周之地佐事周王。周成王时,因楚先祖佐周王有功,封熊绎居丹水之阳的"夷屯",承认熊绎在丹江地域的统治地位,楚正式建国立都。后因周楚交恶,为周所逼,熊渠之后沿汉水数次向东迁徙,至西周末熊仪徙居丹淅之汇的"鄀"地。  相似文献   

13.
西周时期陶瓷手工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周时期陶瓷手工业的发展张永山青铜时代,陶器仍然是人们朝夕相伴的生活器皿,以它经济实用的优点,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欢迎。西周时期除烧制日常生活器具外,还发明了覆盖屋顶的瓦,从此改变了以往仅以茅草掩盖房顶的建筑形式,成为中国古建筑用瓦之滥觞。夏商时期出...  相似文献   

14.
试论灭商以前的商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7年陕西岐山县凤雏村周原甲组建筑遗址西厢房第二号房间H11号窖穴出土了一万七千多片卜用甲骨,这是目前殷墟以外所发现的最重要的一批甲骨文资料。这批甲骨经过初步整理,虽然仅发现有字甲骨一百九十多片,总字数也不过六百余字,但是由于这批甲骨发现于歧邑的宗庙遗址之中,内容涉及到周人早期的祭告、祈年、田猎、征伐以及出入往来等重要活动,其史料价值是以往历年发现的周人甲骨所无法比拟的。周原甲骨出土后,已有不少同志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过种种探讨。虽然目前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大家还有看法互异的地方,但总的来讲,对于这批甲骨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灭商以前商周之间的一定关系这一问题,认识上基本是一致的。灭商以前的商周关系,是商周史研究中  相似文献   

15.
正考古材料表明,商文化的陶鬲以分裆鬲为主,但也存在少量联裆鬲[1]。本文拟从郑州商城所出联裆鬲的材料出发,归纳商式联裆鬲的基本特征,对其进行分期和年代判断,并对其源流及其与周邻文化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展开初步探讨。一商式联裆鬲的基本特征《郑州商城陶器集萃》[2]发表了一批联裆鬲,为确认商式联裆鬲的存在并归纳商式联裆鬲的基本特征提供了重要材料。兹举二里岗下层  相似文献   

16.
西周时期的里,并非居民的基层地域组织单位。里在西周时期主要具有两个涵义:一是指一定面积的土地;一是作距离与长度单位。里之本义指一块较大面积的土地。西周时期的里君为周王朝管理土地的官吏的统称,而非基层居民组织单位里的长官的专称。作为基层地域组织的里,到春秋时期才正式出现。  相似文献   

17.
“南国”与“南土”是两个并不等同的概念,“南土”或为周王直接控制的位于王畿南部的区域.在其南部边城地区甚至设有“侯”之类具有军事防卫职能的长官。而“南国”却位于“南土”之外,远离王畿,王朝对该地区的控制强弱视王朝的实力而定。  相似文献   

18.
19.
商周时代的动物纹样,究竟取材自多少种动物?除了我们熟知的水牛、虎等等动物之外,日本考古学家林巳奈夫先生通过与现代野生动物的比较,从中还发现了貘、四不像、扬子鳄、百步蛇、犀和野驴六种野生动物,这种观察,不仅便于我们了解商周时代工匠对自然的观察力,也有益于我们认识商周时代人们丰富的精神世界。中国考古学家在过去二十年发现了更多的青铜器,动物纹样也更为丰富和多样,林巳奈夫的这篇旧文,仍旧可以启发读者去继续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夏、商遗存     
《文博》1997,(3)
陕西夏、商(含先周)时代文化上承龙山时代,下启周王朝的建立,是将中国西部的周文化推向中原的过渡阶段.迄今,全省已发现遗存240余处,陕北、关中和陕南分别占51%、41%和8%,远少于龙山时代和西周时期.其原因,可能与这一时期的文化面貌较为复杂,正式发掘的典型遗址相对较少,一部分遗存较难确认而混同与其前、后的时代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