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贵州     
刘齐 《贵阳文史》2007,(3):55-56
旅游如看书。书有两种,一种是自己的书,一种是借来的书。借来的书总要抓紧看。美国是我借来的书,这几年我开着车,把美国都跑遍了。而中国的河山是自己的书,反倒不着急阅读,至今仍有许多地方我还没去过。西南旅游胜地贵州,我去得就挺晚,一去,就被贵州的美丽折服了,发现自己真是孤陋寡闻。  相似文献   

2.
《文史通义》是在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部书,也是我喜欢阅读的一部书,但这书也确实不好读。我喜欢阅读,是因为它有功力,有见识,提出来的问题耐人寻味。说它不好读,因为它涉及的学术领域相当广泛,它有多方面学术渊源的继承关系,还有作者所处时代之特定的政治环境和学术环境以及作者所特有的表达形式和语言。读这部书,是须下不少功夫的。叶瑛教授的这部《校注》,对于阅读《文史通义》,提供了不少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正娃娃书武汉人喜欢把小人书叫做娃娃书。上小学的时候,摆书摊的马爹爹在我家对面人家的屋檐下搭了个偏棚,因此,不论天晴天雨他都摆摊。我只要不上学,手上一有钱,就要去看书。由于我住的近,马爹爹熟悉我,就让我经常把书拿回去看,免得占他的椅子。看书的多是孩子,偶尔也有大人。薄书一分钱一看,厚书两分钱一看。《水浒》《红楼梦》《西厢记》《三国演义》这些大部头的书至今我都没看过,因为是竖  相似文献   

4.
“偷”书记     
正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爱上了看书。只要一看到自己喜欢的书,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说起看书,还发生了好些有趣的事儿!那是一个星期六,我从朋友那里借到了一本非常好看的书《笑猫日记》,可家里来了客人,一直没时间看。直到晚上,客人走了,爸妈都睡了,我迫不及待地走到自己的房间里,打开灯,开始  相似文献   

5.
儿子总不能静下心来看书,就是强迫他看,他也只是看诸如画报、漫画之类多少带有直观色彩的书,而对于大百科全书、童话选、简易历史读本、地理书籍等则是"不屑一读",更不要提唐诗、宋词之类的书了。任凭我磨破嘴皮子甚至是严格限制每天必读一些唐诗宋词百科类否则"家法伺候",他也依然我行我素,继续搭他的积木、看他的《猫和老鼠》、玩他的奥特曼,对此我是恨铁不成钢。有好几次还真的"家法伺  相似文献   

6.
《世界》2008,(5):I0064-I0064
这年头,几乎没人再拿着大量现金出境旅行,无论你打算带多少东西回来,带去的,一张卡片足够。不过带什么卡学问大大,用对的话,省事省钱。  相似文献   

7.
作为岗位工作的实录,恐怕这是自己最后的一本书稿了,因为此时离休息那一天是这么的近了。于是,不可能再有更多的思考和工作记录出现,不可能再编印新的工作资料集。若干年之后,这本书会和我的其他同类书一样,都将成为我追思不凡岁月、回忆辉煌时代的一种依据,让我聆听到虽然远去  相似文献   

8.
读书疑     
要不要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其实。大可不必自寻烦恼,复杂问题简单化。也不失为一种办法。闲暇之时,一卷在手,逮着什么读什么,不带功利,不求甚解,信马由缰,性之所至,杂乱无章,了无成就,悠哉游哉,自寻其乐。若遇心爱之书。细读之,既可陶冶性灵,亦可受其教益,岂不善哉。  相似文献   

9.
何园园  修会 《神州》2012,(13):344-344
著名数学家张广厚在给母校的同学们作报告时,特别强调:“只做题不看书,是学不好数学的。”由此可见,要想学好数学,多做习题是比不可少的,但同时还要学会阅读,即多看书,千万不要认为阅读只是语文的专利。下面就从四个方面和同学们聊聊如何进行数学课本的阅读。  相似文献   

10.
湄可 《环球人物》2020,(4):55-57
“父亲将我视为‘肮脏的污点’,从来不肯承认我的存在,并告诫我永远都不要再和他联系。”英国雕刻艺术家德尔芬•波尔曾在《割断亲情》一书中愤愤不平地自述。一向干脆直率、无拘无束的波尔没料到,欧洲现存血统最纯正、政治影响力最大的王室比利时王室会因自己而掀起轩然大波--不是因为她的雕刻作品,而是因为她的出身。  相似文献   

11.
青川见闻录     
4月20日,由浙江省委宣传部组织的一支13人的作家、艺术家队伍在四川地震一周年之际,奔赴青川采访。走前我作好了吃大苦的准备,连洗漱用具、拖鞋等都带全了,甚至多带了好几套衣服,准备不洗带回家。也有朋友听说我去青川,劝我别去,说10年都不要去那种地方,不安全还不仅仅是因为仍有余震发生。她没有说下去,不过我也听懂了,但我还是想去。  相似文献   

12.
张锡禄 《民俗研究》2006,(1):210-220
今天我非常高兴,因为我终于来到了北京大学。1995年,康奈尔大学请我到东亚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我待了一个学期,我也在那里做讲座。当时在座的都是老外,当时就想,我应该有个什么时候,也把我自己辛辛苦苦调查出来的田野经验,讲给自己的学生,10年后的今天我终于来到北大了。在讲座之前,我先介绍一下我自己的情况:1966年,我初中毕业时正赶上‘‘文化大革命”停课闹革命,我们只能离开学校,再没有上学的机会了,我只读到初中就没有读了,但因而我也有了永远念不完的书。  相似文献   

13.
守规则     
正我喜欢去图书馆借书看,因为书多,还可以免费看。那一次,我去图书馆借书,来来回回地巡视在书架之间,想要找到一本我喜欢的书。我的手在书架上摩挲着,一本明亮的蓝色书籍映入我的眼帘,原来是阳光姐姐伍美珍写的一本《同桌是冤家之植物大战僵尸》。太好了,我忍不住叫了起来,正在看书的人都回过头  相似文献   

14.
生命在路上     
高进宁 《旅游》2003,(9):21-23
我已经快一年没出去了,即命名是郊区也没有,半是因为我在上课,半是因为我要省钱。而省钱的目的仅仅是我年底要出一趟远门。有多远我也没感觉,重要的是感觉到未来就在前边等着我,而未来是什么?台湾电影《天马茶房》里的话;未来就是一直来,一直来。我为一直要来的事物而翘首,兴奋。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发现孩子去超市买东西越来越"大方"了,好像不要钱一样。于是我想,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孩子产生这种感觉的?才发现是单位发的购物券作的怪。因为每次拿着单位发的购物卷去超市,到最后还差几元钱的时候,经常说:"裘真,你要什么,再去拿  相似文献   

16.
    
可可,你知道吗?今天是我的生日。你也在为我高兴吧?妈妈答应今天来看我,她说会给我带一个很大的奶油蛋糕,就像五年前的一样。虽然我不太喜欢甜食,但我最喜欢过生日了,因为只有这天我才能看见她,才可以不用顾忌爸爸,尽情地呼唤妈妈。邻居的叔叔阿姨说,妈妈不和我们住在一起是因为他们离婚了。  相似文献   

17.
有人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高尔基也这么强调书的作用——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然而,随着出版事业的繁荣,越来越多的所谓“导读”、“速读”、“快读”类的图书纷纷闪亮登场,现在中学生的阅读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以快速阅读、省略阅读为主的“浅阅读”已在中学生群体当中广泛流行,并逐渐成为一种新的阅读时尚。“浅阅读”让人有些望文生义,但它给中学生带去的是便捷,是传统的“深阅读”所无法比拟的。可是,这种新的阅读方式真的能达到阅读的预期效果、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吗?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浅阅读。  相似文献   

18.
王大庆 《湖南文史》2013,(12):65-65
20世纪60年代末,我响应号召到“广阔天地”插队落户。临行之际。我找了一些包装箱板钉了一个小木箱,将平时爱看的书一股脑全装了进去。其中有我上小学时看的小人书,更多的是上中学时读的外国小说。当时带这些书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是冒一定风险的,因为其中有不少小人书是“四旧”书,外国的那些小说大多是“黄色”书,都属于“禁读”之列。但是这些书在我“扎根”农村时却帮我消除了不少寂寞。  相似文献   

19.
<正>蔡康永说:"带书,对旅行很重要!读书的美好时光,帮我们更深入世界,或更深入自己。"在旅途中,总有一些流动的时光可以用来阅读。那么,该带本什么样的书上路呢?定然不能太沉,出门前恨不得减下任何一克重量。最好也不要是新上架的热门小说,它们不是在出门的路上就被看完,就是总让你心里惦念,徒然把自己包在茧里。旅游类书籍也是最好不要,它们大多泛泛,很少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孩子,今天下午你放学回来,一进家门,我就看到你脸上有泪痕,我心头一颤:你知道妈妈最怕什么吗?最怕你痛苦,怕你不快乐,可我并没立刻询问你流泪的原因,因为我已经猜到了,准是你这次期中考试没考好。我怕再引你伤心,便装着没看见。过了一会儿,我假装若无其事的样子,去你屋偷看你的情况:你低着头在看书,泪却一滴一滴落到书桌上。我一阵心疼,说:别哭孩子,从头再来!你愕然地抬起头看我,我故作轻松地对你笑笑说:别难过,你是个用功的孩子,没有谁能做到只成功,不失败。我的话对你有了一点安慰,你擦了下眼泪。你说:妈妈,我已经很努力了呀,为什么还没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