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文房是中国传统文人著书立说、修身养性和燕闲清赏的重要场所。文房用具则投射出中国传统文人特有的品性与根骨。它们所代表的,是一种古雅的生活方式,一种旷逸的生活态度和一种致精的生活追求。"文房"之名,源起于南北朝,专指当时国家典掌文翰之地。及至唐代,"文房"一词始渐指代文人书房。而文房用具从狭义上说,当属笔、墨、纸、砚。其肇于先秦,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这些与文人情趣不可分离的文房用  相似文献   

2.
扇面是中国传统的文人艺术的重要形制,尤其兴盛于明清之际。扇面作为传统文人艺术载体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交往,这其中有文人之间的"以文会友",也有职业画家与文人之间的社交性艺术。本文将以山西省介休市博物馆收藏的《名家绘箑联珠》书画册页出发,梳理其中的内容,并探讨其中所反映的明末至清中期文人社会的社会交往与自我价值的强调。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古代文人受人请托写字撰文获取稿酬的历史由来已久,为这一现象定名,则是在隋代。明人彭大翼在《山堂肆考》中说:"分纪草麻,润笔自隋唐有之。"《隋书·郑译传》有"不得一钱,何以润笔"之说。而后,润笔即成为文人稿酬的代名词。宋代文人的稿酬,又叫"润毫""濡毫""濡润"。宋代文人的稿酬,根据其来源可以分为官家和私人两种。有资格接受官家稿酬  相似文献   

4.
赵夏 《清史研究》2007,(3):26-32
本文主要以明末清初著名文人黄周星的幻想之园——"将就园"为主要考察对象,通过将就园图景和园主人生境遇的考察和分析,一方面阐释了将就园本身的构想特色以及"园"与"人"之间的特殊际合,同时也展示了这段特殊历史时期一些典型社会特征和所盛行的文人文化,如强烈的遗民思想、隐逸心态以及戏曲、传奇文学的兴盛等等,而这都与当时园林的兴盛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2012年第5期米鹤都先生的《"破四旧"的表与里》写得很好,比较全面和客观地介绍和叙述了"破四旧"的缘起、过程和破坏情况。但他在文章中说:"当时全面主持《红旗》杂志工作的、中央文革小组成员王力",还说:"王力主持下的《红旗》杂志",并说王力是"总编"。这都不准确,不  相似文献   

6.
文人     
丁杰 《文史月刊》2008,(5):55-56
百无一用是文人.这种说法就不仅把个文人说得一钱不值,甚至将文人划到实实在在的勿容置疑的废物之列。这些人之所以把个文人贬低得一无是处,这也许与文人身上的毛病太多有关系。你想想,你家里要是有个文人,肩不能担,手不能提,农忙季节别人都在抢收抢种,汗珠子掉到地上摔八瓣,而文人帮不上任何的忙,却只能在旁边摇头晃脑地吟诵“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你看了心里要不恼火才怪。  相似文献   

7.
"二十四友"作为西晋重要的文人集团,囊括了陆机、潘岳、左思、刘琨等当时的一流文人,但因事权戚贾谧,长期以来颇受冷落。通过综合考察现存资料可以发现,"二十四友"集团的交游方式主要包括三种:以"金谷宴游"为代表的文人集会、日常的赠答唱和以及为贾谧讲解《汉书》和讨论"《晋书》限断",这些交游方式从很多侧面反映了以"二十四友"集团为代表的西晋文人社会活动的整体风貌,具有深刻的文学史和文化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明代中期,商品经济长足发展,江南地区的苏州、杭州、扬州等城市不仅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也因人文荟萃而成为全国的文化中心。明初"政治高压"逐渐减弱,文人意识逐渐苏醒,书法创作不再是"台阁"的专利,文人书风开始重新崛起。为了纠正明代早期书法之弊病,当时的一些文人书家纷纷转向取法唐宋之人,重点瞄准"尚意"的"宋四家",希望从中获益并以为变法之根源。  相似文献   

9.
文人的分散     
这两天常常有人向我提到,当大家正在高喊文人集结的时候,贵阳最近的两月来,文艺工作者却渐渐地分散了,这好像是一件值得惋惜的事情。 事实上,我以为问题并不如此严重。因为文人既然可以从大都市分散到内地来,当然也就可以由内地的城镇返回大都市或分散到乡下去。 有一种分散,倒是值得令人悲愤的,例如前年故都沦陷以后,我们一群人从那里被逼得向四处流亡,当时送行的亲友都异口同声的说:  相似文献   

10.
刘志民 《百年潮》2015,(1):58-60
人们常说,人民解放军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蒋介石的飞机大炮。这只是一种形象的比喻,体现以弱胜强的豪迈心情。当时,人民军队里还有更有趣的说法:"蒋介石是我们的运输大队长!"这倒是真的,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大多是缴获而来的,而我们自己的兵工厂,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文物天地》2021,(8):60-63
<正>苏轼,对于中国人来讲就是一个传奇。著名学者林语堂曾经说过:"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是会引起人亲切钦佩的微笑"。苏轼的一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贡献,古代是绝响,当代是圣坛,将来永远会是一座丰碑。论文学,他位居"唐宋八大家"之中,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豪迈。论书道,他位列"宋四家"之首,其《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论美食,他虽崇尚"人间至味是清欢",但炮制的"东坡肉",至今仍是令人垂涎的美味。  相似文献   

12.
《文物》2015,(8)
《送郝玄明使秦》卷传为宋代胡舜臣画、蔡京书,今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这件作品自清初以来屡见于著录,经过众多名家鉴藏。然而,其画风与画史所记胡舜臣的风格不符,书法则可通过与蔡京真迹对照知其为伪作。胡舜臣自题诗中存在称谓问题,且当时并无文人和职业画家自书诗题画的先例。郝玄明的"玄"字更犯了当时之讳。综合各种因素分析,这件作品应是明代作伪。  相似文献   

13.
在中韩建交20周年之际,到北京参加第十一次中韩经济部长会议的韩国企划财政部部长朴宰完接受了环球人物杂志记者的专访。朴宰完用中国古语"二十弱冠"来形容两国关系。他说:"韩国有一个成语‘松茂柏悦’,意思是如果松树长得茂盛,旁边的柏树也会感到高兴,我们希望两国关系能更紧密。"环球人物杂志:会议成果如何?  相似文献   

14.
美美是一只漂亮的小蚂蚁,她自认为长得美,所以很清高。有一天,她对伙伴们说":你们这些只知道干活儿的家伙,我不想和你们一起住这种寒酸的地方了。"于是她搬到离蚁洞不远的地方,住在用树叶和草叶盖成的别墅里。可是别墅刚刚盖好,一阵大风吹来,  相似文献   

15.
青春囧途     
正Part 1开学的第一天,老师领进一位新同学,新同学自报家门跟大家自我介绍说:"我叫伊美艳,美艳如花的美艳。"只说了这一句,就被同学们的笑声打断了,大家哄堂大笑,完全不顾及她的感受,有同学在下边窃窃私语:"长得跟闹着玩儿似的,居然好意思说自己就是美艳如花的美艳。"伊美艳的脸微微有些红了,局促不安地愣怔了片刻,然后说:"我的长相可能有点对不起大家,可是这并不妨碍我美艳如花,以后会有很多时间和大家在一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苏州的一些文人出于各种原因参与教育市场,并多根据自身的特点、条件从事治生活动,主要集中在授徒、就职于书院、卖文、刻书和撰稿等几个领域,其中一部分官员在去职后,也加入了治生队伍的行列.一部分文人获利不菲,亦有许多文人仅能维持生计.文人治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这与当时的环境、思想观念的变化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7.
正清朝有个叫钱名世的文人,他和年羹尧是乡试的同年(同年中举),雍正二年(1724年)年羹尧进京的时候,钱名世上奏说年羹尧平定青海有功,请求为之立碑。年羹尧倒霉的时候,钱名世也被连累,雍正说他的行为是文人的无耻钻营,并亲自写了"名教罪人"四个大字送他。不仅如此,雍正后来还革了钱名世侍讲学士的职,把他赶回老家,并命地方  相似文献   

18.
战国中期的唯心主义思想家孟轲,是儒家学派的一个重要代表。由于他说过一些似乎是同情人民疾苦的话,特别是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样一句话,长时期以来一直被一些人吹捧成具有"人民性"和"民主"思想的进步人物。反动文人胡适从"民贵君轻"这句话引申出:"孟子的政治学说很带有民权的意味。"苏修的御用学者更是把这个没落奴隶主阶级的代言人大肆美化,说什么孟轲宣称"人民的利益是治国的最终和最高目的"呀,孟轲的言论特别表现了"民主性"呀,孟轲"创立了人民有权推翻无道国君的理论"呀,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9.
北宋政治的得失与“儒术治国”的尴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宋堪称“儒术治国”的典型。这一论断的基本支撑是当时两个比较典型的历史现象:“儒术”的复振和“文人主政”。“儒术”大行其道以及整个笃信“儒术”的文人官僚队伍使得北宋政治实践中有着相当浓厚的儒家色彩。这一历史阶段的文治似乎比较成功,“文教”的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创下了一个高峰。然而,整个北宋一直国势不振,国力不强,“积贫积弱”,对外奉行投降政策,最后败亡得相当悲惨。这一切使得“儒术”的历史作用显得可疑,使“儒术治国”说陷入真正的尴尬  相似文献   

20.
清代同治、光绪时期,政府巳无办维持其封建统治,人民的反抗斗争日益发展和激烈起来。清末,戴廉增画店刻印的这幅"北京城老百姓抢当铺"民间版画,就具体地反映了光绪年间北京城百姓自发地向当时用高利贷盘剥农民、手工业工人和城市贫民的当铺作斗争的一次事件。过去,这类反映人民斗争的真实事件,是不可能被列入史乘典籍之中的。即使文人的笔记中有所记载,也因其观点立場关系,往往颠倒黑白。但反映在民间艺术或传说里就不同了,如这幅年画就大胆地将当时"天子"脚下北京人民"造反"的真情实况通过形象具体地地刻划出来。然而象这类具有史料价值的实物资料,流传下来的并不多见,为了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