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年味     
“吉祥好运到,万事顺心来”,爸爸兴高采烈地边说边给咱家大门换上了新的春联。这小小的一副春联,饱含着中华民族传承了千年的文化和一代又一代的希望。我抚摸着它,一阵温暖,仿佛穿越了千年的年味从指尖传遍全身。年味,是门上两列红底黑字源远流长的祝福和期盼。  相似文献   

2.
寻找年味     
《中国航空旅游》2014,(1):I0001-I0001
以公历元旦为开始,以农历春节的到来作结,这个包裹在佳节喜庆中的1月,注定要容纳人们对生活的更多美好期待。辞旧迎新的日子里,《中国航空旅游》杂志也正式在机舱与您见面了,从本月开始,《中国航空旅游》将替代《西南航空》杂志配发于国航飞机,栏目内容、  相似文献   

3.
关东年味     
春节,这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盛事,关于过年,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题。而事实是,随着城市节奏的加快和延伸,传统的年味已有些无所依附,但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东北乡下,依然沿袭着古老的过年传统。也许是北国的坚冰;东结了过往,也许是冬日的严寒让人渴盼春光,总之,春节在当地仍散放着热腾腾的年味,这是一股大家都倍感熟悉而亲切的味道。  相似文献   

4.
年味信天游     
进入腊月,每天汽车里都挤满了赶着回家过年的人们。陕北有这样的习俗:外出的人们不管走多远,过年都要回家和亲人团圆。车窗外,黄土地上的村庄犹如一幅幅乡村年画,生动的农家场景展现在眼前。窑洞前农家妇女赶着毛驴、推着碾子轧糕面;娃娃们满村乱串,急不可耐地盼望春节到来;集市上年货满街,人头攒动,平时幽静的山村这时也多了几分忙碌。  相似文献   

5.
所谓年味     
坊间说,“有钱无钱,回家过年”,语意通俗地道出“年”在人心里的坐标,“年”的重要,“年”的不可或缺,“年”的无以替代,一语中的;  相似文献   

6.
故乡年味     
还有两天就过春节了,在我的记忆里,故乡的春节朴素而庄重,简单而快乐. 我的家乡坐落于青海东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峡门镇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是一个藏汉共居宁静祥和的村落.记忆深处,故乡给我的印象是山大沟深、交通不便、贫穷落后,一年四季重复着艰辛忙碌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拉长的年味     
又一年了,真快!记得一年前,《江苏地方志》杂志编辑给我打电话,邀我在杂志上开个专栏,专门介绍"江南美食",我应允了,写的第一篇文章叫作"姑苏年饭"(见本刊2012年第一期),这事一晃已经一年了。我已于2012年6月离开苏州方志办,本以为这个专栏也将偃旗息鼓了,不料2012年12月,杂志社  相似文献   

8.
偷来的年味     
过年偷青是一个全国性的习俗,其根源竟然和"找骂"、"偷情"有关。小时候住在仁怀乡下,那时过年,在乡里有一个怪而有趣的习俗,叫偷青。正月十五晚上,小伙伴们三三两两悄悄聚在一起。半个多月来穿新的、吃好的,甚至连作业也不用做的日子眼看就要过去了,小伙伴们正在等待一场狂欢。夜深人静,月色朦胧。领头的大毛朝猪圈的暗处一躲,刹那间不见踪影,其他几个也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相似文献   

9.
故乡的年味     
水冬青 《旅游》2013,(3):67-69,66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又要过年了。每天生活在匆匆忙碌中,过年的感觉越来越淡,过年,也许更多属于小孩子们,属于每个成年人曾经有过的快乐记忆。  相似文献   

10.
朱玉霞  廖兰 《旅游》2014,(1):26-29
四川阆中,这座‘人在城中如入画,城坐江心似舟荡’的小城,总萦绕着一种挥之不去朦胧诗意的美。旧时文人爱之喜之,不乏为阆苑仙境与风水宝地。其实阆中是不愧于这种称号的:这里不仅有着静谧的山水、智慧朴实的人们,还有着不为人知的悠久的古风旧事与灿烂的民间文化。早在太古时,相传人祖伏羲之母华胥便生长于此,冥冥之中诞生了伏羲与女娲,后来伏羲三回故乡,在嘉陵江边教会人们结网罟雨,并在云台山创绘八卦;战国时期的巴国国都设立于此;东汉时期道教始祖张道陵在云台布道炼丹;西汉时期世界伟大的天文学历算学家落下闳创制《太初历》,对我国天文、农业以及春节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蜀汉名将张飞镇守阆中,给阆中历史增重彩添笔墨……  相似文献   

11.
街道两侧红红的灯笼,寒风中飘舞摇摆的中国结,熙熙攘攘购置年货的人们,都让我们以一颗愉悦的心,感受着年的气息.年,就这样在快乐和希望中到来了,每个人都憧憬着用美好与愉悦来诠释“年”这个字.年,依旧是一片中国红,依旧是响彻天空的声声爆竹,依旧是合家团聚温暖的亲情,而改变的,或许只是我们的心境.  相似文献   

12.
《神州》2012,(1):28-29
时下,人们普遍陷入了"春劫"的惶恐与尴尬中,何时能过个好节,成为从每个人心底升腾起的一种美好期许,自然是个囿人心肺的话题。其实细想,这种抱怨也是有道理的,人们一面抱怨过年没有趣味,一面也没真的不打算过年了,该来的还得来,该往的还得往,有种痛并快乐着的状态。再往深了想,年味越来越淡,这不是充其量个人  相似文献   

13.
老家一带是典型的黄土地,虽然不算肥沃但却非常适合种植蕃薯。在老家,几乎每家每户都有成片的蕃薯种着,蕃薯能做许多吃的东西,夏季的时候,将嫩藤摘下来撕去茎皮,配以少量蒜泥红椒烹咸菜肴,非常可口美观。冬天将地下的蕃薯收回,切成块状与大米一起煮成蕃薯粥,还可以切成条状烹制成各种菜肴。但是,最令我难忘的就是母亲做的蕃薯干。  相似文献   

14.
<正>柴火旺旺熬年糖"年,像淡烟,又像远山的晴岚,我们握不着,也看不到,但它走来的时候,只在我们的心头轻轻地一拂,我们就知道,年来了。"读到季羡林先生这句雅致的句子,扑面而来的浓浓年味如缕缕春风轻轻地温暖我的心田。汪曾祺在《炒米和焦屑》一文中写道:"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这是很便宜的食品。孩子买了,咯咯地嚼着。"多暖心的文字。  相似文献   

15.
桂林 《旅游纵览》2011,(2):28-29
<正>西安的汉唐风韵不仅存于名胜古迹里,也体现在每个人的实际生活中,即便是初来乍到的游客,也能强烈地感受得到。古城里的大小酒店客栈,总是将传统元素和年景年味揉合在一起,常常是一进门,一推窗,就把自己送入汉唐梦境中去,比如君乐城堡、大唐博相府、芳林苑等酒店和关中、书院客栈等。  相似文献   

16.
春节换一种生活方式,去陌生的地方看陌生的风景,与陌生的人们共度一个最具中国特色的大年,你将会留下终身难忘的记忆。  相似文献   

17.
杨春 《世界》2005,(1):14-14
过年是鲁迅先生家乡上空送灶的爆竹和空气里幽微的火药香;过年是“在炮火中行了宪,在饥饿中民主,有人花一万块钱吃一碗阳春面,有人花几十亿争取一个国大或立委”的痛苦记忆;过年曾经是物质生活匮乏时的一席“盛宴”;过年曾经是孩子小小心中的一件新衣、一个红包……  相似文献   

18.
关卉 《神州》2014,(7):11-13
<正>据文献记载,庙会起源于寺庙周围,所以叫"庙";又由于小商、小贩们看到烧香拜佛者多,在庙外摆起各式小摊赚钱,渐渐地成为定期活动,所以叫"会"。久而久之,"庙会"已演变成了节日期间、特别是春节期间的重要娱乐活动。老北京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最早是汉族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的一种活动,多在寺庙的节日或规定的日期举行。现如今北京庙会时间一般为初一至初六,最长的也不过初  相似文献   

19.
与一群同袍穿着汉服,提着花灯上街买年货;将写好的春联贴在家的门上,亲戚、朋友、同学坐下来你一句我一句地聊聊一年来的辛酸苦辣以及来年的计划时,才真正感到了"过年"是可以如此温馨。过年,一个耳熟能详的字眼。它虽没有过多的装饰,却是中华儿女必过的节日。年末,家家户户必定是张灯结彩,即使是一些远离城市喧嚣的小山村亦是热闹非凡。这一天是团圆夜,  相似文献   

20.
离家十载,每年却一定要回到大连和家人过个春节。为了团圆,也图个念想——亲近一下可能是这个城市唯一不变的,海。每次回来,必定要去到海边走走,抓起块鹅卵石,打上几个漂亮、连续的水漂,手感一直未变。回头望,沿岸而建的这座城市每年都增添、变幻着霓虹灯。城市注定是为了发展而存在,不变的是人,变化的也是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