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由《南方人物周刊》发起、新浪网等同行媒体参与、众多读者和网友投票的"2006中国魅力榜",本期再与大家见面。学者刘军宁说,中同正在呼唤一个文艺复兴时代的到来。如果不考虑时髦的后现代理论,不考虑宗教神学因虔减而谨慎的观点,我们大可以认为,即使在当代中国,人文主义的觉醒和归来,也已是一股滚烫的、不可逆转的潮流。随之而至的一个变化必然是:对一切思想、主义、制度、政策、价  相似文献   

2.
2006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虞和平 《近代史研究》2007,24(3):141-157
本年度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新进展,主要表现为:在理论探讨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问题、历史虚无主义问题继续受到重视,市民社会、区域史、历史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亦展开了新的讨论。在方法和视角上,对具体问题的实证性研究、从社会史角度考察政治问题继续盛行;在领域拓展上,乡  相似文献   

3.
魅力和顺     
央视名嘴崔永元在推荐和顺成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时说:和顺有很多“不足”。第一是历史太短,只有600年的历史,比美国才早几百年;第二是开放太早,和顺早在400多年前就已经开放了,当时乡里人都走出了国,除了缅甸、印度,还远涉重洋到了欧洲、美洲和澳州;和顺人对文物“不太珍惜  相似文献   

4.
重写晚清史     
马勇 《安徽史学》2011,(3):13-15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年周年纪念,这就意味着历史上的大清王朝已经消逝了整整一百年。一百年来,中国历史几经变迁,按照传统中国正统史观,清朝对于我们今天应该是前朝的前朝。然而由于历史发展的特殊性,我们没有这样做,反而将清朝视为前朝,于是晚清的历史对于我们今人而言,犹如胜利者去写自己的成功史,于是也就留下许多还可以继续探讨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王玉娟 《攀登》2006,25(6):162-165
长期的办报及新闻讲座、新闻研究实践,加上多次的国外旅行和新闻事业考察,使戈公振能够从纵横两方面对中国报业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他将中国的新闻事业发展置于广阔的社会大背景中,结合中国实际和自己的经验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作了新的阐释。作为中国新闻史的开山之作,《中国报学史》为我们了解中国新闻学发展脉络,探求报刊的演变规律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6.
Circle  Frida  姜玢 《世界》2008,(4):36-67
苏格兰人说:“文明会说谎,可自由是纯洁的!” 在18世纪90年代,苏格兰对大多数欧洲人来说,还遥远得像是北欧的日德兰半岛。但是现在,在不到300年后,“似乎除了瑞士,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哪个小国家还像苏格兰一样,它的命运曾经而且将继续引发世界性的同情(语出自德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特奥纳多冯塔纳)。”这当然并不是因为苏格兰的历史本身对世界有多重要,而是他们天性中的自由精神一直唤醒着世界。 于是,让我们从《Brave Heart》最末华莱士的—声惊叫“Freedom”开始这一场苏格兰之旅吧!  相似文献   

7.
一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世界,史学已经、正在并将继续遭到冷落,这是有目共睹的不争事实。 史学的冷落有着长期的历史文化背景,其根源乃在于人类文明业已生病。  相似文献   

8.
宗族曾在中国历史上承担着进行社会教化、维护社会秩序、施行社会救助等重要功能,并推动了儒学的普及与发展。近代以来,这一载体与蕴含其中的儒家精神遭到了严厉的批判和解体。但工业东亚的崛起已经证明,伴随着现代社会的逐步变迁,儒家精神和宗族传统在经过现代化的改造与洗礼后之后,或许还将继续为促进现代化的良性发展发挥积极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9.
包容性是作者在写史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心理特质,只有包容才能读懂历史: 只有包容才能写好历史;只有包容才能正确对待历史.包容心对于新闻这个注重公正客观的行业更为重要,新闻史的写作少了包容心就使新闻理论的研究缺失了公正与客观,造成新闻理论研究的巨大漏洞.通过阅读<美国新闻史>,将其与<中国新闻事业简史>进行比较,从三个方面对埃默里写作过程中的包容心进行论述,突出了埃默里在进行美国新闻史的写作时所投入的巨大包容性,体现了他对新闻史独特的视角和开阔的视野.在阅读新闻史、理解新闻史、研究新闻史写作新闻史,在促进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中,这种包容心是公正与客观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南方人物周刊》2012,(1):102-103
七年前,南方人物周刊首次致敬魅力,推出了“中国魅力50人榜单”。我们之所以选择“魅力”这个词语,是因为魅力可以将男女,老少,将年轻的和不那么年轻的人物,一同纳入概念。我们所说的魅力,是一个人的浑身上下,公开和私下的言谈举止所散发出来的综合气息。七年后,南方人物周刊依然在推出“中国魅力50人榜单”。也许有很多人会问,是什么力量促使你们一直在坚持?是因为我们始终相信:再波澜壮阔的历史,也是由一个个鲜活或曾经鲜活的个性生命写就;再繁复细密的社会生活画卷,也是由一张张生动或曾经生动的面孔点缀渲染。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滨海大国,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可以说:海岸线是我们民族的生命线.翻开中国近代史,列强的入侵大多来自海上,历史经验证明:强国才能御敌,落后只能挨打.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古籍的下限问题,李一氓同志的《古籍整理的几个新问题》一文指出:“关于古籍的时代下限问题,原来规定是到1911年为止,自无不可.但经过近几年的实践,看来这个规定已经非突破不可.”文章强调:“特别对历史部分不能拘泥于古籍下限之说,而应尽速进行整理.现在我们已整理出或将整理出若干1911年以后的有关文献,是完全有必要的,这是历史的要求.”(1986年7月25日《人民日报》).近几年来,东北地方古籍整理工作的经验证明,李一氓同志的意见是正确的.本文虽然不是专  相似文献   

13.
包容性是作者在写史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心理特质,只有包容才能读懂历史;只有包容才能写好历史;只有包容才能正确对待历史。包容心对于新闻这个注重公正客观的行业更为重要,新闻史的写作少了包容心就使新闻理论的研究缺失了公正与客观,造成新闻理论研究的巨大漏洞。通过阅读《美国新闻史》,将其与《中国新闻事业简史》进行比较,从三个方面对埃默里写作过程中的包容心进行论述,突出了埃默里在进行美国新闻史的写作时所投入的巨大包容性,体现了他对新闻史独特的视角和开阔的视野。在阅读新闻史、理解新闻史、研究新闻史写作新闻史,在促进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中,这种包容心是公正与客观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贫穷是一种力量——这个道理毛泽东一定熟悉。但是当他在1976年离开人世的时候,一定无法预想在他身后的中国,会掀起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财富扩张狂飙。他的那些"一辈子盼望吃饱肚子"的人民,仅用了30年就改头换面,过上了"西方资本主义式"的生活,并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旅游和奢侈品消费群。这些人民从贫穷的山坳  相似文献   

15.
逝者2006     
东史郎(1912-2006)日本京都府人。曾于1937年和1944年先后两次应征入伍,参加侵略中国河北、南京、徐州、汉口等地的战斗,并在1937年参与南京大屠杀。1987年向世人公布战时日记,并于同年专程赶到南京,向中国人民谢罪。自此,多次赴南京、中国各地及在日本国内,以亲身经历证明日军的战争罪行,以其良知和勇气赢得谅解和尊重。  相似文献   

16.
万京华 《百年潮》2014,(1):27-33
正毛泽东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出色的宣传家。在战争年代,他强调枪杆子和笔杆子的重要作用,运用文武两条线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他在百忙之中,仍抽出时间和精力继续关心新闻宣传工作,对通讯社、党报、广播电视等新闻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很多心血,给予了极大的关心、指导和支持。他的一些指示、批示、讲话和谈话的精神,对于全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试论红军长征时期民族工作的巨大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十四年前,中国共产党人和工农红军,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无比英勇、顽强、机智而艰巨的斗争,夺取了举世无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胜利,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已经产生并继续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长征的胜利为中华各民族留下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各族人民从红军长征历史的回顾与学习中,获得无穷无尽的前进的精神力量。应当指出,在九十年代的今天,我们要科学地重温红军长征的历史,从中获取教益,不  相似文献   

18.
正抗日战争是一场扭转近代以来中国命运的战争,也是一场改变中国社会走向的战争。经此一战,中国渡过了近代以来最严重的民族危机,并从危机中浴火重生,获得了蓬勃发展的生机。对于这场伟大战争的研究,尽管没有精确统计,但相关论著数量高居于近代各事件研究之首,应是毫无疑问的。然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所指出的那样,"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相比,同这场战争对中华民族和世界的影响相比,我们的抗战研究还远远不够,要继续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1)70周年的纪念活动已经过去,抗战研究的进  相似文献   

19.
首先祝贺史学史学术座谈会在京胜利召开!多少年来,我一直有一个感觉,就是建国以来,虽然我国史学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小成绩,但是要和我国丰富的历史著作相对照的话,则还不成比例。先以中国的来说,世界公认中国史家众、史书多,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如十八世纪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说过:“中国‘历史作家’的层出不穷,继续不断,实为  相似文献   

20.
近代广西是近代中国时代变迁和社会转型的缩影,对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广西近代史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和拓展,学界深化了对近代中国艰难探索进程的理解,同时也丰富了对近代广西历史的认识。文章通过梳理新世纪以来十多年间的相关成果,展望今后努力的工作方向,为继续开展深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