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盛巽昌《太平天国化大观》(以下简称盛《化大观》)第25页称:“天王正妻赖莲英”,在同书第29、30页均有此说。  相似文献   

2.
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的故乡——广州花都祠堂留存有大量壁画,将之与大致同时期的太平天国壁画进行比较,可发现两者在内容题材、政治功用、风格特色等方面皆存在异同。这两种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都体现了中国壁画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文化传承与精神延续。  相似文献   

3.
本文立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对我国南京堂子街保存的太平天国壁画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方法包括:壁画现场勘查、走访调查以及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对壁画的现状进行分析,尽管太平天国壁画艺术馆对这批壁画进行了保护,但是依然难以避免环境中的温度、湿度以及病害对其造成的严重损坏,因此本次调查对以后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已经经历过保护修复的14幅南京堂子街太平天国时期的壁画能够更好地保存和展览,在全面的现场调查和修复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对壁画实施了现场预保护、搬迁以及实验室保护修复。采取了比较成熟的保护材料Paraloid B72、Primal AC33对壁画进行加固回贴;并将蒸汽清洗、激光清洗引入到壁画的表面清理中;同时改善了灌浆材料;采用了贴木浆纸、预先刷涂乙醇等改良工艺。在上述措施的综合使用下,壁画再次保护修复后效果良好。此保护修复方法可对类似需要再保护的壁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古代干壁画与湿壁画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宏 《中原文物》2004,(2):76-80
壁画艺术作为诸多艺术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与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习俗、宗教、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紧密相联.干壁画与湿壁画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差异在这些方面的具体体现.随着石窟考古学、美术史学、古代工艺史学等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与拓展,向科技考古学提出了"如何鉴定古代干壁画与湿壁画"这一问题.本文从这两种形式壁画制作材料和工艺上的差别出发,论述了鉴定古代干湿壁的科学方法,并探讨了中国有无湿壁画这个美术史学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所谓幼南王是指南王冯云山牺牲后,承袭其爵的儿子。传说纷纭,连冯云山的儿子名字就有三说:  相似文献   

7.
关于太平天国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太平天国史的研究,有几个问题需要重新认识。洪秀全早期的宗教宣传和活动并非“纯粹的宗教宣传”,而是具有政治意义和策略价值;农民领袖平均、公有思想作为一种鼓舞农民斗志的理想无可厚非,洪秀全等所实施的现行政策与公有制理想是有距离的,他们已注意到切合实际问题,所采取的实际政策是灵活的;由平均、公有思想转到仿行资本主义思想是一种进步,这种转变不是“脱离实际”的,而是有客观因素,具有现实性;拜上帝信仰与太平天国相始终,它使太平天国兴,又使太平天国亡;太平天国起义具有革命性质,是一场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某些特点或色彩的农民革命,并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8.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近代一场波澜状阔的革命运动,留存下来的物十分稀少,因而格外珍贵。本介绍了近年征集到的一些珍贵物,对研究太平天国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廖胜 《史学集刊》2005,(4):41-47
尽管太平天国的妇女政策仍然是封建妇女政策,妇女的地位也没有得到提高,但由于文化、习俗及战争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广大妇女在生产劳动、恋爱婚姻、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女性美以及宗教活动等方面呈现出难能可贵的自由精神。太平天国妇女的自由风尚,主要源于广西客家和壮族妇女的习俗以及宗教等因素,并不是由于太平天国采取了解放妇女的主观措施。  相似文献   

10.
太平天国在安庆是否铸造过钱币,是安庆钱币界的一项重点研究课题。为此,安庆专门成立了课题组,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收集了不少资料和钱币实物,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安庆是太平天国钱币铸造地之一”。  相似文献   

11.
现存于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的太平天国三种原刻本印书,对于太平天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南京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中有四幅重要的山水画已经相关专家考释并命名。但根据壁画内容及对画中地点的考证,现有命名方式的合理性遭到质疑。对金陵图咏进行脉络梳理之后可发现这四幅山水画的原形应为清乾隆至同治间《金陵四十八景》中的四幅。太平天国壁画历来有为政治、军事服务的传统,故军事因素应是对金陵四十八景中四景的选取原则。  相似文献   

13.
刘晨 《安徽史学》2015,(3):135-142
“天兄”代言人萧朝贵与“天父”代言人杨秀清之间并非纯粹的同盟、挚友,两人在合作共事的背后,隐藏着鲜为人知的矛盾。在太平天国的孕育期,“天兄”曾通过揽权、培植私党、代理首辅,试图创造超越“天父”权威的神话。在金田团营的关键时刻,萧朝贵还利用直接命令、诋毁中伤、孤立压制等手段欲使病重的杨秀清脱离上帝会的权力核心,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天兄”(萧朝贵)与“天父”(杨秀清)之间的关系也不能简单地视为对手、仇敌,两者微妙的政治、宗教关系以及太平天国生存的主客观环境,都决定了萧朝贵的“夺权”仅是一股无法逾越地表的政治暗潮。  相似文献   

14.
张一文 《史学月刊》2005,10(8):107-110
张守常教授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主要研究中国近代史,又以搜集、整理和考订史料见长,编辑有各类史料集多种,著有《中国近代史纲要》等书。在张先生的诸多编著中,以研究太平军北伐最为史学界注目,先后出版了《太平军北伐资料选编》、《太平军北伐丛稿》和《太平天国北伐史》等三部著作。这三本书,标志着张先生研究太平天国北伐的三部曲。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侯相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从兵 《史学月刊》2002,(12):24-30
张德坚《贼情汇纂》和太平天国自身献《天情道理书》与《天父圣旨》中有所谓的“侯相”称谓。通过对这些献使用“侯相”一词的语境进行分析可知,这既不是人名,亦非单指既为侯又为相的某类人,它和晚清封建统治阶级官场上的“侯相”不同,而是对太平天国身为侯爵和六官丞丞相官职的人的统称,是一种复指。太平天国将侯与相统称“侯相”有其一定的权力基础与礼制基础。  相似文献   

16.
太平天国幼天王、干王等未刊供词中的新史料及辨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献部藏有幼天王、干王、洪仁政、黄文英等人供词、自述共 2 8件 ,内多未刊发的重要史料 ,涉及天国晚期政治、军事、人事、生活等方面。如南京失陷后 ,幼天王、干王等南下欲投奔侍王李世贤、康王汪海洋 ,而李、汪对“迎驾”“护驾”并不积极。这些新史料对于研究太平天国历史 ,特别是天国晚期历史 ,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太平天国二次援军北伐的败亡是太平天国一次重大的损失,它直接影响了以后的整个战局,文章对这重要事件的史实作了全新的考证。  相似文献   

18.
廖胜 《史学月刊》2005,2(10):108-117
以往对太平天国兴亡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从阶级根源、经济根源、思想根源、民族根源乃至灾荒、人口和气候等方面去进行反思和总结,主要遵循自上而下和阶级分析的方法。很少将考察的重心放在社会最基层的广大民众身上。但是“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如果自下而上换位思考,民众的需求,尤其是心理需求能否得到满足,是关系到太平天国兴亡最重要的原因。按照心理学需求动因理论,民众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归属相爱需求无疑直接构成太平天国兴亡的最原始、最强有力的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