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往史料中,对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给予很高的评价,称其标志的资产阶级正式走上历史的舞台。然而近年来,史学界对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提出种种质疑,笔者对众多史学大家的研究精华给予总结,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史飞翔 《文史月刊》2011,(10):71-71
有这样一个人,他22岁中秀才,26岁中举人;早年参加康梁“公车上书”,要求清廷变法图强;后参加孙中山同盟会,一生追随孙中山,是孙中山遗嘱的起草人和见证人之一。  相似文献   

3.
五、全国城市雕塑艺术事业蓬勃发展  1979年,国家计委主任顾明召集刘开渠、潘鹤、田金铎、陈启南、王卓予等人商谈发展国家城市雕塑艺术事业。刘开渠等向中央上书提出建议。1982年是我国城市雕塑艺术事业极其重要的一年。当时全国美协常务副主席华君武告诉我“周扬同志非常关心雕塑事业,要我们一周内写出一份关于雕塑方面的‘建议书’,他要亲自送中央,你赶快写”。在华君武、刘开渠的领导下我与程允贤共同起草这份‘建议书’,当时我们回忆雕塑界数次上书中央关于发展雕塑事业建议书的情况后,采取简明扼要、实事求是,切实可行,为了有利于开…  相似文献   

4.
提到"御史",人们自然会想到今天的纪检委、监察局、反贪局这些实权机构。的确,古代的御史行使的就是监察职责,类似于今天的反腐败机构,权力很大,可以决定中央及地方官吏的命运;御史直接对皇帝负责,有"通天"的权力,官吏一旦遭御史上书弹劾,  相似文献   

5.
1898年3月27岁的袁嘉谷第一次来到北京,参加当年的会试,因参加了康有为的“公车上书”及给皇帝“上书言滇事”而名落孙山,只得返回昆明。据他的纪念文集介绍,当时他就住在珠巢街的云南会馆内,这是当时云南学子进京赶考的首选住处。  相似文献   

6.
钱让能 《百年潮》2000,(2):9-15
1962年,我曾上书毛泽东主席保荐“责任田”。这件事,过去已经三十多年了,许多关心这一历史事实的同志——无论是熟悉的还是仅见“上书”未曾谋面的,都曾约我写点回忆录之类的文章。真实反映历史原貌,是鉴往知来的重要依据。我已是66岁的人了,与其让后人去“捉迷藏”,倒不如乘现在能看能写之时,将这段历史真情和内心世界挑明,以尽晚年之责。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对“责任田”的热烈拥护,促使我向毛主席上书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称他为中国近代史上早期革命的“精神之父”。他是通过办报撰述而进行思想启蒙活动的,56岁的生命历程中竟有27年的报人生涯。他曾在一次演讲中,喜形于色地回忆说:“鄙人20年来,固以报馆为生涯,且自今以往,尤愿终身不离报馆之生涯者也。”他是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开拓者。言论骄子1895年3月,康有为、梁启超策动来京会试的各省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签和约,实行变法,以图自强,这便是震惊朝野的“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受阻后,梁启超便想到要“广求同志,开倡风气”,必须要开…  相似文献   

8.
《公车上书题名》是研究“联省公车上书”的核心文件,它最早与康有为的上书全文一并收录在光绪二十一年刊行的《公车上书记》一书中。该书在同一年至少推出四个版本,而所附《公车上书题名》不但错漏百出,且内容互有出入。通过追溯《公车上书题名》的祖本,并结合清宫档案、硃卷、乡试题名录、地方志、传记、墓志铭、报刊、缙绅录等相关史料,本文不但澄清了参与此次上书的人员总数及各省名数,为研究“联省公车上书”提供可靠数据,也对此次上书本身提出若干新看法。  相似文献   

9.
中护军在曹魏、西晋初期主持武官选,中领军主武官选是中护军隶领军时的权宜之计;中护军只主中央武官选,笼统地断言中护军主武官选的说法是不准确的;中护军与吏部在主持中央武官选方面的分工情况目前还不清楚,断言中护军主中下级武官选的说法客易引起质疑。  相似文献   

10.
也论戊戌政变前后的康有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康有为在戊戌时期的影响和地位究竟如何,多年以来颇有争议。邝兆江在《历史研究》1996年第5期发表《戊戌政变前后的康有为》一文,质疑康有为在戊戌时期的作用和地位。本文作者则认为,康之变法思想水平,远迈时人;康氏虽然官位不高,但是得到光绪帝重视和信任,得以通过上书言事,影响光绪帝和新政的推行;康党曾经预谋“杀禄围园”、伺机擒杀慈禧太后,成为戊戌政变的导火索;康有为与戊戌变法及政变,关系重大,应是不可抹杀的事实。  相似文献   

11.
1982年10月,一位女知青斗胆上书,请求把下乡知识青年的农龄改为工龄,此信惊动了当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1988年6月,中央(365号)文件明确规定:知青在下放农村劳动期间的农龄一律算作工龄。写这封信的女知青名叫萧芸。  相似文献   

12.
身为官宦富家的千金,她却选择革命之路;她曾与向警予同在异国他乡寻求救国之道;她曾伴随丈夫转战鲁冀黑;她曾在中央特科与凶残的敌特斗智斗勇;为寻找丈夫的下落她曾两次上书毛泽东;运动专家康生处心积虑迫害她;文革风暴起,她在秦城监狱饱尝11载羁押之苦;胡耀邦平反冤假错案,她终于得见天日。她就是“临时中央局”军事部部长武胡景(武怀让)的夫人──侯志; 局长千金成为革命者  侯志 1905年2月出生于山东省益都县侯庙村。她家有油坊并有数十亩农田,其父侯思渥任济阳邮政局长,地位显赫。侯家在益都县城是人所共知的名…  相似文献   

13.
针对深圳警方公处涉黄工作者和嫖客的行为,一位律师上书全国人大质疑,但至今如石沉大海公开信"媒体报道了那么多,他们肯定知道了这封公开信。"姚建国说,但他对全国人大方面的回复基本不抱什么希望——公开信12月1日发出后,至今如石沉大海。姚是一名律师,一年多前刚从山东一个县城来到上海工作,外表儒雅,谈吐谦  相似文献   

14.
“湘漓分派”说质疑王双怀灵渠铧嘴上有一座碑亭,亭中有乾隆五十六年查淳撰书碑一通,上书“湘漓分派”四个大字。显然,撰碑者和立碑者都认为灵渠是“湘漓分派”的标志。现在,灵渠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也常给游客大讲“湘漓分派”,并且拿出“湘漓分派湘漓从此相离去”的“...  相似文献   

15.
清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公案,在近现代福建志界中产生不小的影响。本文就该通志的编修经过、梁章钜等上书条举的要求、上书条举的原因、对上书条举的分析、上书条举后的情况,以及对《重纂福建通志》的评价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科考老寿星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100岁整的广东人黄章,从广东到北京应试。千里迢迢,一路由曾孙照料,入考场时,曾孙打着灯笼把他送进考棚,灯笼上书百岁观场四个大字。黄章40岁中秀才,65岁补廪生,83岁入贡生。这真是所谓的活到  相似文献   

17.
“公车上书”考证补(一)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公车上书”一直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其主要史料是康有为的《我史》。自上世纪70年代起,黄彰健、孔祥吉、汪叔子、王凡、姜鸣、欧阳跃峰诸位研究先进即对此提出责难,先后发表了一系列的论著,但并没有完全改变学术界的基本看法。本文作者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档案及其已公开发表的档案文献,从政治决策高层的角度,重新审视公车上书的背景、运作过程及其影响力。本文旨在说明,有两个不同概念的“公车上书”:一是由政治高层发动、京官组织的上书,其数量多达31件,签名的举人多达1555人次,且上书已达御前;一是由康有为组织的18行省举人联名上书,那是一次流产的政治事件。本文亦说明,《我史》中的记载多处有误,是一不可靠的史料;但通过这类并不可靠的历史记录,康有为、梁启超已经成功地书写了自己的历史,并被许多历史学家所接受。  相似文献   

18.
科考老寿星     
李日 《湖南文史》2011,(8):53-53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100岁整的广东人黄章,从广东到北京应试。千里迢迢,一路由曾孙照料,入考场时,曾孙打着灯笼把他送进考棚,灯笼上书"百岁观场"四个大字。黄章40岁中秀才,65岁补廪生,83岁入贡生。这真是所谓的“活到老,学到老,考到老”。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戊戌变法史研究之中,种种问题,争鸣甚多。唯独于其中“公车上书”一节,殊少异议,呈现这种局面,主要因为已有“成论”。此种“成论”,概括起来有四点: (一) 以为“公车上书”者,即是“康有为联合各省在北京会试的举人一千三百余人签名上书”,或至少由康氏领导此大联署、大上书。 (二) 因而认为“公车上书”运动,“是由维新派领导发动的”,而“维新派”即康(有为)党也。 (三) 因而认为康氏《上清帝第二书》即为该运动之纲领文献;而该《书》“着  相似文献   

20.
1950年春,黄炎培连续上书毛泽东,洋洋万言,在阐述自己主张的同时,直揭时政弊端,用词尖锐、意见直率,可谓知无不言。"万言书"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重视。其主张和建议,有的不久就成为中央的决策,有的则在较长一段时间后演变为现实。这段史实,也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风之开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