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琴 《东南文化》2015,(2):96-102,133,134
外销绸专指18—19世纪前后中国输出到世界各地特别是欧洲和美国的、用中国织绣技术生产的、专为外销而设计图案款识的丝绸织绣品。与其他种类的中国丝绸不同,外销绸的收藏与研究大多在国外。中国丝绸博物馆经多年努力,有了一定的藏品积累,种类包括外销绢画、外销织物、手绘外销绸、外销服饰、外销家纺等,其中不乏精品。它们既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又散发出浓郁的西洋异国情调,是当时中西海外贸易背景下中西方文化的一次相遇和对话,具有很高的艺术、学术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2.
刘伟 《收藏家》2006,(6):19-24
三、各时代外销瓷的基本特征历代外销瓷中各时期风格明显不同。唐宋时期外销瓷唐宋时期无论是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还是龙泉窑青瓷,虽然是贸易用瓷,但都是以浓郁的民族风格为主,其外销的目的,始终以宣传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明为宗旨。元代外销瓷从元代开始贸易用瓷的风格有所改变,其销往国外的瓷器开始注重销往国的风俗习惯,特别是作为大宗产品的元青花瓷,也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销往中东、西亚一带的青花器,器型一般较大,多为大盘、大瓶等,图案层次丰富。由于采用进口青料,所以莹润的釉色、浓重的青料同硕大的器型相得益彰,构成…  相似文献   

3.
任宝龙 《收藏家》2022,(10):47-54
明清外销紫砂作为中国陶瓷体系中一条卓殊的脉络,在陶瓷外销史上独树一帜。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V&A)收藏有丰富的外销紫砂相关作品,本文即基于其完备的典藏体系论述明清紫砂外销欧洲的时代背景,并分析、阐述这一时期外销紫砂在中西多元文化交流互动中映射、互鉴的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审视在其东西方陶瓷艺术史上产生的巨大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以来国内古外销瓷研究回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销瓷 ,作为一种重要的外销商品 ,自唐代以来就源源不断地输出到世界各地 ,享有极高的声誉。对于这种特殊的中西文化交流的载体 ,国内学者从 2 0世纪上半叶就开始给予关注 ,并几度掀起研究的高潮。叶文程先生在《关于我国古外销陶瓷研究的几个问题》(《古陶瓷研究》第 1辑 ,1 982年 )一文中曾对中国古外销瓷研究工作做过简单的回顾。文章介绍了中国早期古外销瓷研究专家韩槐准、陈万里先生在外销瓷研究领域所做的工作 ,并提及了 2 0世纪 80年代其他学者发表的部分有关古外销瓷论文。此后的二十几年中 ,中国古外销瓷研究工作又有了长足的发…  相似文献   

5.
##正##华美致远中国外销绸的风貌地点:浙江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时间:二○一四年六月二十日至十月十日柔软的丝绸是中西交流的重要产品。带有异域装饰图案的中国丝绸织品,一部分作为外来“胡风”供应本国,更多的则是作为外销商品。明清以来,中国为西方市场生产的丝绸通常被称为“外销绸”。洋溢着中华民族传统风格,又散发着西洋异国情调的外销丝绸,代表着十八、十九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一次相遇  相似文献   

6.
宋元时期外销瓷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外销瓷的研究逐步走成系统化、成熟化。本文将我国宋元外销瓷的研究史分为两个阶段,并对这两个阶段的研究取得的成就与不足作了简要的评价。同时,对于瓷器外销的研究进行了反思与展望。  相似文献   

7.
耀州窑是唐、五代、宋、金时期中国北方地区规模较大、影响广泛的窑场之一。近年来,在国外的一些古遗址常有耀州窑瓷器出土,通过对这些瓷器品种、釉色、纹饰等特征的识别和统计,结合外销港口及沉船发现的耀瓷情况,对比输出地的瓷器特征,我们可以探究外销耀瓷的运销线路和范围,耀瓷在中国外销瓷中的地位以及对输入地陶瓷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陶瓷的对外输出,始于唐代后半期,至宋、元畴期达到最兴盛阶段。本文以南宋、元两代为中心,考察中国海外贸易陶瓷器生产地及海外贸易运输线路的变迁。南宋、元代的中国陶瓷输出,根据外销地点的不同,主要的贸易港口及外销陶瓷器的品类组成也有差异。通常而言,南宋、元外销东南亚与西亚的线路是以泉州为出发点,而销往日本的则是以福州与宁波为出发地。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的外销瓷主要通过贸易手段销往海外,可分为三部分:早期是以贸易形式由陆路或水路运出的,元代以前的外销瓷大多以这种方式销往海外;第二种是由外商来华收购、订购、订制等直接采购方式销往海外,明清两代的外销瓷多属此类;第三种是通过对外国元首、使者的赏赐和馈赠等方式输出,这类瓷器级别较高,烧制水平与官窑瓷器相差无几。  相似文献   

10.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前,西南长江上游地区的土产主要外销路线是通过长江航线运往上海出口,而广西和云南土产则主要是通过西江航线和滇越铁路分别运往广州和越南海防再出口香港.全面抗战爆发后,由于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相继沦陷,西南土产外销转为通过桂越公路、滇越铁路和滇缅公路运送出口,后被迫改为通过驼峰航线空运出口.随着战时西南地区土产外销路线的变迁,西南土产外销从战前的沿海口岸逐步向内陆口岸转移.战时西南土产外销路线的改变,削弱了沿海港口与西南腹地间的经济联系,导致大后方土产业发展方向从战前的外向型开始向内向型转变,发展动力由战前的出口拉动为主开始向内需拉动为主转变.  相似文献   

11.
熊翠燕 《南方文物》2008,10(1):124-130
宋元时期外销瓷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外销瓷的研究逐步走成系统化、成熟化。本文将我国宋元外销瓷的研究史分为两个阶段,并对这两个阶段的研究取得的成就与不足作了简要的评价。同时,对于瓷器外销的研究进行了反思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外销陶瓷1987年学术讨论会纪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年12月16日至21日,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中国古外销陶瓷研究会、福建省考古博物馆学会、福建省博物馆、福建省晋江县博物馆联合在福建省晋江县举办了中国古陶瓷和古外销陶瓷学术讨沦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文博单位、研究所、高等院校、编辑出版部门等137位教授,专家和学者。会议着重讨论了陶瓷生产与外销、外销瓷的传播渠道及地区、国外发现陶瓷的重新认识及窑口归属、各个历史时期对外销瓷需求的变化、青花瓷器何时作为商品行销于国际市场,以及外销瓷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方向等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13.
瑞典隆德大学(Lund University)图书馆收藏的一套50幅的中国瓷器烧造图,是18世纪上半期绘制于广州的早期外销画作品,由瑞典东印度公司首任大班坎贝尔从广州购回,是目前所知的数量最多的一套瓷器烧造图。这套广州外销画的早期图册,为我们了解早期外销画的发展、早期中瑞贸易史、瑞典早期远东科学考察史以及中国瓷器生产史,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图像资料,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4.
<正>越窑是中国古代陶瓷生产历史长河中早期阶段最重要的生产,孕育越窑的杭嘉湖平原又地处沿海地区,因此,越窑的外销在中国古代早期的海上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外销的发展直接反映了中国早期对外贸易的兴衰。同时,越窑的外销对其本身的发展也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陈曦 《收藏家》2023,(9):41-49
清代外销画是在海上贸易背景下产生的,由中国画家按照西方购买者和贸易市场的需求绘制。外销花鸟画以花鸟、草木、鱼虫等为主要描绘对象,是众多外销画题材中的一种。其从宋代院体画出发,以中国传统花鸟绘画技艺为本,结合西方博物学、动植物学的科学理念,混合运用中西画法,独创出一种融汇中西的绘画风格,兼具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吴若明 《南方文物》2012,(3):112-116,210,211
一、明朝万历青花外销瓷的产生渊源中国陶瓷的大规模外销,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当时拥有广大国外市场占有率的长沙窑甚至还出现了专门的绘有异国风情装饰纹样的瓷器①。历经宋元两朝陶瓷装饰技法的发展,到明朝时期,行销海内外的瓷器在装饰图案上更为丰富。明朝瓷器的外销可分三次高潮,第一次是在永宣年间,虽然由于海禁和朝贡的实施,民间瓷器的大规模外销并没有开始,但是朝贡的馈赠,特别是在永宣时期,朝廷派出郑和七下西洋,陶瓷在船只和海外国家友好互赠的礼品中扮演着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17.
蓝白交错的青花瓷宛若意境深远的写意画,浓淡相宜赏心悦目。唐代创烧后,自元代中期起,景德镇烧造的青花瓷便通过海路和陆路外销到亚非各地。至明清时期,世界范围内传输的中国瓷器大部分是青花瓷,各国将中国的青花瓷视为珍宝。因其巨大的需求量,青花瓷的生产由景德镇扩大到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生产的外销青花瓷具有不同的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瓷器外销史上最具民族特色和代表性的品种。  相似文献   

18.
译者注:在明清时期中国外销瓷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纹章”瓷。所谓纹章瓷,即指当时欧洲一些政府部门、王公贵族、军队在中国定烧的瓷器,其上装饰有它们的徽章。这种瓷器的烧造年代始于16世纪的明代,17至18世纪广为流行,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我国广东是这种外销纹章瓷的主要生产地。本篇译自埃利诺·戈登(Elinor Gordon)编纂的《中国外销瓷》(Chinese Export Porcelain)第五章中的有关纹章瓷的内容,以使人们了解纹章学和有关中国外销纹章瓷的知识,或许对有兴趣收藏这类瓷器的读者有所裨益。文章篇名为译者自加。发表时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19.
唐五代温州瓷业及外销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州位于浙江南部,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是古代浙江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温州港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战国时期温州的海上交通即有一定的发展,唐代兴起海外贸易,南来、元代曾辟为国际贸易口岸。温州制瓷历史亦十分久远,早在新石器时代,温州先民即能制作印纹和彩绘陶器。商周时又生产出原始瓷器。唐五代温州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瓷业发展较快。唐中晚期瓷器开始外销,成为海上陶瓷之路的起点站之一。由于温州外销瓷资料发表较少,温州古代的陶瓷外销尚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本文根据有关资料,试对后五代温州瓷业内涵及有关外销问题…  相似文献   

20.
白芳 《收藏家》2013,(10):9-15
四.外销画 外销画产生并兴盛于十八、十九世纪,集中在广州十三行(今文化公园)一带。为迎合西方社会热衷“中国趣味”的风尚,广东画师采用西方的绘画颜料和技法,绘制带有中国风情的图画,销售给来华的洋人。外销画绘画种类多样,有布本油画、象牙油画、玻璃油画、通草水彩、纸本水粉、线描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