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东汉张角创立道教后不久,天台山就成为江南道教圣地.三国时葛元“初在赤城,后入括苍、盖竹等处.”东晋时,孙恩江南五斗米道农民起义,主要活动在浙东台州地区,对天台山道教发展起到重大影响.但是,真正在天台山建树道教教义,使天台山名列中国道教圣地之林的,是南朝著名道教学者陶弘景和唐代司马承祯、宋代张伯端等.  相似文献   

2.
耆英与“介然独立”崖刻 在桂林独秀峰东面的崖壁上,有一幅巨形的摩崖石刻。全文是: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东南屹立着一座历史文化名山——浙东天台山,绵亘于金华、绍兴、台州、宁波四个地区,入海余脉则构成舟山群岛.境内千岩竞秀,万壑争流,飞瀑云海,蔚为壮观.它既是中国道教南宗的祖庭,又是中日佛教天台宗的发祥  相似文献   

4.
龙门石窟的摩崖刻经达19部之多,全部为初唐所刻。这些佛教刻经,对研究唐代佛教宗派、佛教信仰的流行情况等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5.
福泉历史悠久,遗留下来的文物较为丰富,其中以石为主的古碑刻,崖刻,古石拱桥,古城垣等最为著称,境内遗存下来的贵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老竹王城”遗址,相传为竹王所建,初定为汉遗址,具有较高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台州地域特点影响着台州海洋文化的形成,台州海洋文化有明显的时代特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影响台州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7.
朱熹与台州     
南宋理学家朱熹曾两主台州崇道观,一次提举浙东按行台州,为台州文化与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使台州赢得了“小邹鲁”之誉.本文着重从三个角度来论述朱熹在台州的业绩.  相似文献   

8.
晋江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古代先民遗存的碑记崖刻真实反映他们生活的轨迹和人文习俗。在林林总总碑刻中,以反映晋江先民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碑刻最具代表性.内容涉及水、土地、林木、山体、海港等方面。晋江先民以树碑立约的形式来保护生态环境,规范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道教是中国原生的本土宗教,在山西保留了大量的道教建筑,是研究道教文化及道教发展的重要实物。在山西,道教建筑分布广泛,类型丰富,遍布全省各个地区。山西道教建筑全国之最较多,道教诸神的信仰种类齐全。  相似文献   

10.
<正>道教经幢是以道教信仰为中心,在吸收传统丝帛质幢、幡后,又在唐代佛教经幢带动下而兴起,更在皇权政令推动下率先流行于全国。道教经幢作为道教文化遗迹,虽然数量有限,但却是道教碑刻的典型形式,并在古代石幢中占有重要地位。大概由于道教经幢数量少及佛教经幢率先兴起的缘故,目前学术界通常站在佛教文化领域,将道教经幢视为佛教经幢的产物,并进行捎带性陈述。缺乏在道教视野中对道教经幢予以独立探索。随着道教考古新发现以及道教碑刻文献整理的推进,一些道教经幢得以重现于世,虽然道教经幢的总量仍十分有限,但却足以支撑在道教信仰视角下,对古代道教经幢进行一次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正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经作为传播道教的典籍和道教文化的载体,可以说历史久远,根深叶茂。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原始道教从民间兴起,并逐步演变发展为成熟的官方正统宗教时期,与之同步发展,道教典籍也与日俱增。道教的宫观藏书,开始于晋宋之际,并随着道教的发展而日臻完善,成为我国古代藏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东汉的道教与道经中国道教的前史特别长,其创教活动分散而缓慢,道教的产生过程是多源的和  相似文献   

12.
通过遴选现存具有各年代特色和台州地域代表性的古籍地图文献汇编成集,以独特的地图语言的表达形式,为古、近代台州自然环境变异、社会文化变迁等提供直接客观、生动形象的诠释。试从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开掘具有台州地域特色的历史、人文、地理价值,将这些台州自然与社会科学结合的成果整理结集,为台州文化建设工程提供科学资鉴工具书,同时也达到保护古籍地图文献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1 .浙江省《台州地区志》为确定台州中心城市提供依据1 994年 8月 ,国务院批准台州撤地建市 ,并把中心城市建在椒 (江 )黄 (岩 )路(桥 )。部分干部和群众对中心城市的定法有异议。《台州地区志》编纂者根据志稿提出了专题报告 ,有理有据有说服力 ,并刊发于《台州日报》 ,为统一群众思想起了好的作用。副省长张启楣在审定规划向各市区和市直机关主要负责人作报告时说 :台州撤地建市 ,为什么要移址椒黄路 ?请大家读一读新编的《台州地区志》 ,那里面已经记述得很清楚了。(《浙江方志》 1 998年第 2期丁式贤文 )2 .山东省莒县改变老城扩建规划…  相似文献   

14.
太姥山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建省福鼎县南部。太姥山脉斜贯福鼎县西部,她屹立东海之滨,峰峦交错,裸露的花岗岩形成狭谷、峭壁、深渊等多种景观。据《福鼎通志》载"汉武帝封太姥山为36名山之首,山上存有东方朔题写的"天下第一山"崖刻。太姥山有54峰,24洞,10岩9泉,3溪2瀑,特别  相似文献   

15.
道教文化旅游是中国旅游中较有特色的一个旅游品牌,山丘型的道教名山凭借其优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以及养生休闲功能越来越受到游客的热捧。对道教名山--武当山与青城山道教旅游开发进行对比,并着重分析青城山道教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加快青城山道教旅游胜地的发展步伐。道教作为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在我国有着深远的文化渊源,与道教有关的旅游资源数量庞大而且分布广泛。山岳型道教名山的宗教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涵盖宫观、古遗址、古建筑等物质形态的旅游资源,也承载着道教音乐、武功、法式、民  相似文献   

16.
《古今谈》2006,(4):I0001-I0002
叶哲明,1935年生,浙江台州黄岩人。1957年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台州学院教授。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省史学会理事、台州史学会会长、天台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第六、七届浙江省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17.
东汉时期道教创立,追求长生不老和修仙之术,引起了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的推崇。随着道教的兴盛,道教的神仙思想、阴阳学说、道教四神及仙鹤等有道教色彩的元素都出现在人们的墓葬中。本文重点从三方面论述:一,道教对墓葬中汉画像石艺术的影响,汉画像石中西王母及东王公形象的多次出现;二,丧葬活动中道教的参与,道教文书或道符文字在陪葬品中的出现;三,富有道教色彩的用于镇墓或代表祥瑞的神兽仙禽的出现。通过这三方面的论述,阐明道教对人们墓葬活动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敦煌道教的世俗化之路--道教向具注历日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敦煌历日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历注中拥有丰富的道教内容;而在900年以后,道教内容又有大幅度的增加。本文在整理、统计、归纳敦煌具注历日中宗教方术内容和辨析其是否属于道教范围的基础上,考察认为,道教对具注历日的渗透反映了吐蕃占领时期和归义军时期敦煌道教的世俗化发展;敦煌具注历日是道教走向民众的桥梁;道教向历日的渗透对研究这一时期的敦煌道教历史、敦煌民俗文化,认识道教作为本民族文化的根本特征及诸多相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会于1992年5月2日至3日,在天台山召开第二次全体会员大会,中共台州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周泽兰、台州日报社总编辑卢秀灿、《台州地区志》主编方山、地区文化局局长连晓鸣、地区社联秘书长项汤林、中共天台县委副书记刘长春、天台县政协主席杨明教、中共临海市委副书记洪显周、临海市副市长茅奉天,以及台州师专副教授叶哲明等近50人出席大会。  相似文献   

20.
《旅游》2010,(1)
台州大陈岛大陈岛位于东海之滨台州湾口外,介于舟山群岛和南麂山列岛之间,由上、下大陈和一江山等29个岛礁组成,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总面积14.6平方公里,距台州市区29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