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爽 《旅游纵览》2022,(6):171-173
随着高铁的相继开通运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进入高铁经济时代.高铁的开通优化了呼和浩特旅游交通布局,使这座旅游城市迎来全国各地的更多客源,提升其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但高铁的开通也给呼和浩特市旅游产业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所以能否抓住这次机遇,应对新挑战,从而获得高铁"红利",成为呼和浩特旅游发展在目前形势下的重要研究方...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湖南省常德市旅游资源、旅游酒店、特色美食的研究,基于高铁开通后给常德带来的一系列机遇和挑战展开性分析,提出利用新媒体宣传、打造特色旅游线路、加强区域间合作、建设好配套的旅游基础设施等方式强化常德发展旅游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于秋阳  杨思涵 《人文地理》2017,32(1):145-151
高速铁路的开通大幅提升和拓展了旅游目的地的可达性和客源市场的范围,也对沿线枢纽城市的旅游产业供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中西部高铁枢纽城市西安作为实证对象,借助专家调查法和AHP分析法构建高铁影响下的枢纽城市旅游产业供给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武汉市、南京市作为参照对象展开比较评价。研究显示,高铁条件下的西安旅游产业供给水平总体呈增长态势,但各供给要素水平差异明显,且整体城市旅游环境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4.
李会彪 《神州》2012,(12):77-78
随着对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得以飞速发展。而高速铁路作为现代化的标志,是世界铁路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对高铁的不断研发建设,我国铁路已逐渐步入高铁时代。本文通过对高铁建设的研究分析,提出通过创先争优精神来推动高铁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杨立鹏 《风景名胜》2020,(3):0350-035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更好地给居民带来便利,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发展,目前高铁项目已经在我国城市当中得到了大量的修建。随着高铁项目需求的增多,其投资规模建设周期也在无限的增大,从而导致了高铁项目存在工点分散、建设周期不可控等诸多特点凸显。并且也使得高铁项目在建设过程当中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等相关因素的影响,这使得高铁项目在施工过程当中容易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风险因素。由此,为了更好的提高高铁项目的质量,就必须要做好整个高铁项目的风险管理,做好风险管理可以提高安全性和高铁项目的质量,对我国高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以新形势下我国高铁施工风险管理及对策研究为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6.
国外高铁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铁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外学者关于高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铁发展的动因、高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高铁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机制等方面,呈现出以经济学为主体,融合地理学、环境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多学科综合研究特点。但总体来看,现有研究在理论性和系统性方面明显不足,在高铁外部性、高铁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机制等方面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7.
12月大事记     
《黑龙江史志》2013,(2):73-74
<正>1日正式开通的哈尔滨至大连高速铁路犹如一条加速的跑道,迅捷地串起东北四大城市,哈大高铁是我国"四纵四横"快速铁路网京哈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第一条投入运营的新建高寒地区高速铁路,营业里程92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一个由高铁带来的东北"同城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8.
高铁对中国城市可达性和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嫮  韩旭 《人文地理》2017,32(1):99-108
从沿线城市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和中心城市“小时经济圈”两个维度分析高铁开通对中国城市可达性的影响,利用引力模型、区位优势潜力模型、Moran指数等研究高铁开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影响。研究表明:高铁开通显著改善了沿线城市日常可达性;高铁开通后33个沿线城市对中国261个地级市的“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均值降低;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城市交通发展不平衡性有小幅度改善;北京、武汉“小时经济圈”呈“面状蔓延”模式,上海、广州、西安的“小时经济圈”呈“轴线扩展”模式。高铁开通显著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沿线城市可达性水平提高,城市间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二线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增长率最高;长三角城市群区位优势最突出,长江中游城市群潜力巨大;高铁带来的扩散效应增强。最后,本文就依托高铁建设推动中国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展开了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刘媛媛 《旅游纵览》2023,(2):115-117
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开通,标志着我国首条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十几年间,我国高速铁路飞速发展。随着贵阳到广州的高铁、广州到香港的高铁陆续开通,给铁路沿线地区的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位于我国西南部,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有名的旅游城市,但是旅游经济发展缓慢。文章在回顾国内外关于高铁旅游研究的基础上,总结高铁影响旅游的几个维度,分析桂林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然后结合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目标,提出桂林建设国际旅游胜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作为国家"十二五"铁路网规划中的杭黄高铁,对长三角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杭黄高铁是一条主要承担旅游客流的区域性铁路、具有国内首条"旅游高铁"意义,其串联名城名江名湖名山、打通一条世界级黄金旅游线路,改变区域旅游格局、完善长三角高速铁路网和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产业"品牌效应"以及发挥长三角经济辐射作用、以旅游业催生"城市蝶变"等方面,论述了杭黄高铁对促进长三角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审视与评估现实中高速铁路的城市联系职能,是研究高铁发展与城市发展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基于对京广高速铁路沿线14个城市进行的实地调研和近3000份调查问卷,分析了高铁旅客在城市间的流动方向及特征,发现高铁主要承担着中心城市与普通城市之间、中心城市与中心城市之间的客流联系。通过对不同城市间客流强度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发现高铁旅客在省内城市间的流动强度普遍高于省外流动强度,去往中心城市的客流强度也大于去往普通城市的,且两个城市间的高铁旅客数量与两个城市的经济水平正相关。高铁加强了中心城市与普通城市之间的客流联系,但会带来中心城市进一步的极化发展还是使中心城市更好地带动普通城市的发展,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自从7月1日京沪高铁开通以来,事故不断,雷击、接触网成为常用理由。7月23日甬温特大事故发生,高铁的安全性究竟如何?铁道部早早对本系统职工下了封口令,记者几经周折找到北京铁路局一位人士,在承诺匿名的情况下,畅谈了高铁技术和这次事故。  相似文献   

13.
牛玉  汪德根 《人文地理》2015,30(6):98-105
利用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了苏州出行者对公交车、私家车、出租车、地铁和旅行大巴五种与高铁接驳的城市交通方式的感知需求。研究发现:①出行者对苏州市城市交通与高铁站接驳整体感知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对苏州市公交车满意度最高,其次为出租车、私家车和地铁,最后为旅行大巴;②不同人口学特征群体对不同城市交通方式与高铁站接驳感知存在差异,并存在对应规律,其中,性别与价格、年龄与便捷性、职业与社会性、月收入与外部设施建设、出行目的与时间性以及出行频率与线路设计存在对应关系。最后,根据城市交通与高铁站接驳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城市交通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冯维 《神州》2013,(4):54-54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正在快速的增长,随着“十二五”的到来,大力发展运输交通失业也是必然的趋势。修建高速铁路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怎样建设出与自然相和谐,与环境相适应的高速铁路是发展铁路运输事业的重心。同时由于高铁的兴起,旅游事业也在飞速的发展。因此高铁的建设更应该以保护环境和生态和谐相处为主。  相似文献   

15.
朱芳 《神州》2012,(21):214-215
本文在高铁时代这样的大前提下,对湖南的旅游业发展提出了影响因素的分析,为湖南旅游业的发展寻求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6.
随着武广高铁的开通,作为"九省通衢"之地的武汉,更加成为了中部的一个旅游大站,也难怪在高铁开通后,武汉本地人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武汉满街外地客!"  相似文献   

17.
张宁  张君 《旅游纵览》2022,(19):177-179
扬子江城市群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沿江高铁作为重要的交通轴线,在城市群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本文通过产业数据搜集与整理,分析沿江高铁体系下扬子江城市群旅游合作的必要性与基础条件,指出扬子江城市群旅游合作存在的问题,多角度探讨实现区域旅游合作的四种路径,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和旅游产业优质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8.
胡羽颖 《区域治理》2022,(3):114-117,161
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蒸蒸日上,铁路建设事业也取得了一系列发展成果.各地高铁的相继开通、多元化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都说明高铁已经成为广大人民必不可少的出行工具,但是仍然有一些未完善解决的问题阻碍着铁路法治建设,尤其是现在受到广泛关注的高铁"买短乘长"问题.本文以2019年4月29日发生的"买短乘长"案例为视角,在阐述"买短...  相似文献   

19.
兰新高铁对西北地区可达性及经济联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铁正在深刻改变和影响我国区域空间格局,兰新高铁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交通线,对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通过GIS网络分析及成本加权栅格法构建模型,综合选用最短时间距离、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及经济联系强度指标,定量分析兰新高铁对西北地区可达性及经济联系的影响。结果发现:兰新高铁引发了非均衡的时空收敛效应,影响和重塑了区域空间结构,沿线城市可达性提升优于非沿线城市,“核心-边缘”格局得到强化;兰新高铁提升了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加速中心城市的空间扩张和重构,中心城市一日交流圈面积(3h)均有增加,在空间上沿高铁线呈带状分布;兰新高铁增强了城市间经济联系,促进高铁沿线经济带的发展,沿线城市经济联系中心度得到提高,区域经济联系模式“廊道效应”明显。本研究为完善西北地区交通网络及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利用加权平均出行时间、日常可达性指数、经济潜力指数与可达性系数四项指标,分析高铁对成渝城市群县域可达性的影响。同时,基于引力模型测算高铁开通前后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分析高铁对城市相互作用格局的影响。结果显示:高铁建设极大地提高了成渝城市群的区域整体可达性水平,并表现出显著的“廊道效应”;区域内部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差异显著,高铁建设在显著改善部分城市可达性水平的同时扩大了相对可达性水平的差距;高铁建设强化了重庆主城区和成都市区的核心地位,且后者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潜力;区域中心城市经济辐射能力得到提升,但仍与双核心保持着极大的差距;城市轴带在高铁推动下发育成型,但成渝一小时交通圈并未有效衔接,中部地区呈现“塌陷”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