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在日本亚细亚大学任教期间,通过资料查询和走访调查,发现了被我国中日关系史及留学日本史研究界忽视了的有关日本战后首批正式招收中国留日学生的史料。史料证明,战后第一批留学日本的是中国香港地区的学生,这既是中日两国在战后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侧面,也为战后日本亚细亚大学的成立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  相似文献   

2.
1873年末,日本明治政府陆军省派遣八名军官来华留学,是为近代曰本军方派出的首批留华学生。八人曾先后在上海、天津、北京学习北京官话,直至翌年年末中曰围绕"牡丹社事件"的谈判陷入僵局,日本以为和谈无望,战事将起,才将其陆续撤回。所以,他们前后在华仅一年时间,而其他不利因素也影响了留学效果。然而,此次陆军军官来华留学实为日本军方策划侵略亚洲"大阴谋"的前奏,标志着日本军方通过分批派遣军官来华留学、侦察,以便为对外侵略扩张服务的阴谋就此展开。  相似文献   

3.
抗战初期,国民党南京政府内部最高层出了一个重大间谍案——黄浚案。黄浚,字秋岳,福建人。民国初年留学日本期间,曾结识了一些主张侵华的分子。回国后在北京军阀政府中任职。北京政府垮台后,他又混入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任职。不久得到了院长汪精卫的信任,被汪精卫任命为行政院机要秘书。  相似文献   

4.
1998年春夏之际,山西省博物馆清理库房时,发现了一本清末山西学子留学日本士官学校的日记本,除封面和封底不存外,基本完好。日记内容记述了主人在1908年留学日本士官学校期间生活、学习和交友的情况,是我们了解和考证这段历史史实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就日记本本身来说,它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近现代物。  相似文献   

5.
李雍  穆林 《旅游》2007,(12):13-13
日本东京人多地少,寸土寸金。而四通八达的城市铁路网络,则为这个已经拥挤不堪的城市节省了不少空间,也构成了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出行代步必不可缺的都市循环血脉。在日本留学和工作将近四年,乘城铁列车出行,则成为我的生活日常内容,因此对日本电车系统的快捷和便利深有感慨。  相似文献   

6.
方继孝 《收藏家》2008,(4):14-20
1918年的夏天,郭沫若在日本博多湾海岸遇见了亦在日本留学的张资平,共同议论筹办一个文学同人的杂志。成仿吾、郁达夫、田汉、郑伯奇等人当时都在日本留学(郭沫若当初学医、郁达夫当初学经济、成仿吾当初学兵工,张资平学的是地质),他们也感到中国没有一本可读的杂志,没有一本纯粹的文学刊物。共同的文学兴趣使他们聚集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清朝末年。西方列强用枪火炮弹轰开了闭关锁国、固步自封的满清王朝大门,随着列强的步步蚕食,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腐朽的清王朝国力日渐衰败。为挽救岌岌可危的封建政权,清王朝开始变法改革以图自强。确立留学制度,培养新式人才即是其实现自救目的的重要主张之一。清末的湖北是全国派遣留学生较多的省份,日本是当时湖北主要的留学地,这与当时湖北官方的留学政策和当政者的大力推崇是分不开的。 留学日本之奖励与约束  相似文献   

8.
说起末代皇帝溥仪,可谓众所周知、家喻户晓,但他的弟弟溥杰却鲜为人知。溥杰少年时代在封建教育和家庭的影响下,与唐怡莹成婚。年纪稍长,即赴日本留学,幻想依靠日本军国主义恢复帝业。伪满时代,他在伪军中任职,并且再婚娶日本人为妻。直至1945年被俘,他的末代皇弟生涯终结。  相似文献   

9.
<正>遇土匪劫去包裹,无奈做了小学教师王一知,原名杨代诚,侗族人,1901年出生于湖南湘西芷江县城一个封建家庭。王一知的父亲杨凤笙少时曾与熊希龄在沅水校经堂一起读书,后来二人一起到日本留学。留学回国后,熊希龄  相似文献   

10.
1902年鲁迅到日本留学。刚到日本时,恰逢章太炎在日本办讲堂,章太炎比鲁迅大12岁,是浙江余杭人,早年曾因参加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而流亡日本,后立志革命。他曾经驳斥以康有为为首的保皇派,为邹容的《革命军》作序,被清政府监禁于上海的西牢。出狱之后东渡日本避难,在日本主持《民报》,宣传革命。  相似文献   

11.
1927年秋天,刘伯承坐一艘苏联海轮,离开上海去海参崴,再到莫斯科。在船上,他被告知他的俄文名叫“阿法纳西耶夫”,当时的中国留苏学生都取了俄文名。别看刘伯承是个名将,打仗归打仗,留学归留学,他一句俄文不懂,一路上念佛似的暗暗念叨着自己的新名字:“阿法纳西耶夫……”进校报到时,刘伯承仍在心里默念着“阿法纳西耶夫”,却突然发现,周围的人都看着他哄笑起来  相似文献   

12.
陈独秀为寻求救国之道路,在1901—1914年间先后5次东渡日本。日本是青年陈独秀思想启蒙的起点,正是在日本留学期间陈独秀产生了中国启蒙运动的想法,由此拉开了他一生革命运动生涯的帷幕。  相似文献   

13.
梁耀汉(1883~1912年),字瀛洲,湖北汉川马口镇人,与梁钟汉、梁辉汉互为昆仲,人称辛亥"梁氏三汉"。16岁考中武秀才,21岁留学日本,与蓝天蔚  相似文献   

14.
陈健 《岭南文史》2008,(1):41-43
一九八零年我从福州调来广州工作,知道岭南画派有位大师姓黎名雄才。此公师从一代宗师高剑父,并曾留学日本,擅长山水画,是位艺德双馨的著名画家。但我无缘赏识他的任何一幅珍品,更无从了解他那种风格流派的特点。我既是美术的门外汉,不能评更不能画,所以也就没有深究其详。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史学家的柳诒徵 ,他早年的学术活动是其学术生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他早年并未留学日本 ,而是对日本进行过一次教育考察。这次教育考察的具体时间是在 1 90 3年初。这次考察可以说是柳诒徵进行现代教育与学术活动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6.
严复与方伯谦同是福州人.同是福建船政学堂(“求是堂艺局”)后学堂轮船驾驶专业首届毕业生.又同被派赴英国留学深造。学成回国后.严复主要在北洋水师学堂执教.方伯谦主要在北洋海军中任职,都成为海军界栋梁之才。不同的是。严复成为著名的社会科学启蒙思想家和优秀的爱国者.方伯谦则因甲午黄海海战中的表现问题被处以极刑.其是非得失至今仍颇费评说。  相似文献   

17.
程俊英教授(1901—),女,福建福州人.中国第一代女教授.出生于书香门第,父程树德系前清翰林,曾留学日本,回国后任京师大学堂教习、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程先生自幼受到母亲的教育,励志读书.1917年,以同等学历考入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国文专修科.该校后改  相似文献   

18.
1937年,日本疯狂地向中国发动了全面进攻,为维护民族的生存,中华民族掀起了抗日的热潮.但在抗战期间,中国始终存在着一个为数较大的汉奸队伍,高级汉奸中留日出身者居多.这主要归咎于晚清社会的失序和日本出于侵略中国的需要而对中国留学教育中的阴谋.  相似文献   

19.
近代日本人对中国人留学日本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顺长 《世界历史》2001,4(6):46-53
清末中国人留学日本,是近代中日化交流史上最为重大的事件之一。那么,在清末,即日本的明治时代后期,日本人是以怎样一种心态来接受中国留学生的呢?日本人对中国留学生的基本认识又是如何?研究这些问题,对分析留日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剖析留日学生归国后的种种表现,都将起到一定的作用。本试图以明治后期日本报刊杂志中有关留日学生的报道为中心,结合一些其他相关资料,对以上问题作一考察。  相似文献   

20.
杨淑慧是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后蜕变成汪精卫伪政府二号人物的周佛海的第二位夫人。1920年,在日本留学的周佛海回到上海。在上海,他结识了富贵人家的小姐杨淑慧。两人恋爱了。周佛海是一个靠公费求学的穷学生,且湖南原籍已有妻室老小。妻子叫郑妹,是一个农家女子。杨淑慧的父母反对这门婚事,把杨淑慧锁在绣楼上。杨淑慧乘家人不备,跳楼逃跑,与周佛海东渡日本。二人育有一子一女,长女慧海,儿子幼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