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了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其保护和开发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尤溪文化遗产的前期保护和开发工作开展情况,分析了尤溪文化遗产在保护和开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潘鲁生  王佳 《民俗研究》2023,(1):18-25+156
中国有五千年不曾间断的文明,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生生不息。历史上,中国传统艺术体系包括宫廷文人艺术与民族民间艺术;近现代受西方文化遗产保护观念和学科发展的影响,学术研究的自觉被激发;21世纪以来,快速城镇化引发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学术思考,学科建设提上日程。我们应立足国际视野,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框架下,建设文化遗产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推动文化遗产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华侨历史源远流长,世界各地遍布华侨文化遗产。华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保护和利用好华侨文化遗产,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社会、文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化遗产日”实现与世界对接当前,在国际范围内开展的单项活动日已蔚成风气。内容涵盖地球环境、生物生存及多样性、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等各方面,涉及诸如人口、家庭、粮食、文化、卫生、体育、环保以及脱贫、减灾、助残、禁毒等近百个主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其中,如“国际扫盲日”、“世界知识产权日”、“世界图书和版权日”、“世界读书日”、“世界阅读日”、“国际戏剧日”、“世界博物馆日”、“国际古遗址日”、“世界文化遗产日”等文化类活动日占有相当比重,而尤以“世界博物馆日”、“世界文化遗产日”等备受国际社会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5.
过程论思想能够深化我们对于文化遗产之为过程的认识,过程控制有益于我们进行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地维持文化遗产的健康生命,推进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惠及广大民众、增进社会和谐的最终目标.与此同时,随着文化遗产学学科的逐步确立,学科性质、学科特色、研究对象等问题已达成基本共识,但其思想基础与研究方法仍悬而未决,过程论思想同样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6.
李红 《攀登》2007,26(2):167-168
本文对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分布状况、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论述,并从青海民族文化多元化的角度,提出了保护和发展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指导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既是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重大的实践课题。本文拟就此提出一些看法,以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8.
文章依据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框架对当代文物保护技术做了进一步的系统梳理与整体研究,探讨了技术应用的重点及边界。提出当代文物保护科技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围绕价值发现、发掘领域的新技术:第二个层面是围绕价值保存、保护领域的新技术;第三个层面是围绕价值传播、利用领域的新技术。它们共同构成了新的文物保护技术体系框架。文化遗产价值发现、发掘领域相关新技术应用旨在真实、完整、高效的记录文化遗产珍贵的价值信息,具体实践包括: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摄影建模技术的遗产空间几何信息采集;遗产材料成分提取分析;获取海量数据的存储技术等。文化遗产价值保存、保护领域相关新技术应用侧重于提供适宜的操作方法,主要包括:无损/微损的遗产残损病害检测技术;动态信息监测及安全性评价技术:遗产关键性保护修缮、修复、维护技术;三维数字化修复技术等。文化遗产价值传播、利用领域相关新技术的应用为其提供了数字化、信息化的媒介,诸如:虚拟增强现实技术、移动终端技术与云平台应用等。  相似文献   

9.
考古学与文化遗产是两个独立的事物,两者是一种互为依托的关系,是一种互为制约的关系,是一种互动关系,正确理解两者的关系是发展考古学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0.
民族文化遗产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学科体系和理论框架构建尚处于初始阶段,需要学界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创新。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任务、学科体系和规训制度等方面进行梳理、归纳、研究、创新,进而确定学科边界、内涵范畴、发展方向、规范要求,是学科构建的基本工作与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乔秀艳 《满族研究》2013,(1):111-113
蒙古贞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蒙古族文化的民族聚居区,现有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国家对民族文化多样性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本文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蒙古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呼吁要注重全面普查工作、鼓励民间参与、落实和保障资金的投入和使用以及加大人才培养,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雒庆娇 《丝绸之路》2013,(16):45-48
甘肃省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变迁和民族融合中,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而又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甘肃华夏文明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现象严重,因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化遗产保护与保存科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七月,单霁翔局长在全国文物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如何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体系,它包括新的保护观念,新的保护思路以及保护技术发展的新方向。并针对文化遗产科技保护的内容。从实施主动的预防性保护研究、多学科综合研  相似文献   

14.
咋一看,把文化遗产保护与民生工程联系在一起似乎有些牵强。前者的主体是自然的物,后者的主体是社会的人。但认真研究、仔细推敲之后,则不难发现,两者关系十分密切。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民生工程结合起来,不仅不牵强,而且还非常必要,需要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经济、科技一体化的发展,网络文化的迅速崛起,存储大量传统与民族文化信息的隐性文化符号,即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步遗失,传统文化的多元格局和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日趋衰微。在遗失中保存记忆,在记忆中避免遗失,博物馆作为构筑历史发展记忆与收藏遗失文化的高雅艺术殿堂,在保护与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是一个亟待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目前,学界就文化遗产保护与原生态文化实践论述有混合或兼用的现象,其实这是不可取的。虽然二者在产生的历史背景上有类同性以及对象上的交叉或重叠性,但是文化遗产保护与原生态文化实践在文化遗产、生态博物馆及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与传承上属不同的实践路径。文化遗产保护主要关注遗产对象蕴含的科学知识、艺术和历史价值,采取代表性项目评审形式,有严格的准入制度、评审程序和管理要求,属于选择性的经典保护模式,这种模式能够选优和原貌性保持,却不能更广度化。而原生态文化实践主要关注民族民间文化的现实生活价值并重构性地加以利用,采取世俗化的参与利用形式,不过度追求经典性,没有严格的准入制度、评审程序和管理要求,以致保护、传承更具广泛性和创造性。二者对文化遗产、生态博物馆及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传承具有不同的意义,实践上应予以区别对待和适应性选择。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通过有效的措施,全面合理的诠释遗产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和社会价值,将会有力促进保护、宣传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8.
古村、古镇是一本历史大书。保护古村、古镇是全社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文章以大理学院图书馆参与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探讨了高校图书馆为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方法、措施及其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正>福建漳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北接泉州,西靠龙岩,南邻汕头,东连厦门,与台湾隔海峡相望。全市土地面积1.26万平方公里,人口400多万,海岸线长达680多公里,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四季常青。在这块富饶的大地上,史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漳州夏属扬州地,周属七闽地,战国属越,秦时分隶闽中郡和南海郡,汉初分属闽越国和南越国。汉元鼎五年(前112),汉灭南越国后,中原  相似文献   

20.
建筑、遗址或者遗迹群承载着过去或还在存活的某种文化。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人类在发展那些用来改善这些建筑、遗址或者遗迹群的保护和维护状况的科学知识、哲学原理和有用技能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种进步形成了多方面成果,从像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