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到“七君子”,人们自然会想起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七君子事件”(1936年11月国民党当局逮捕上海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领导人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章乃器、王造时),而上饶集中营的“七君子”,却鲜为人知。 由来 上饶集中营里的“七君子”,是指囚禁在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特别训练班”里被编为“文化组”的吴大琨、郭静唐、冯雪峰、王闻识、计惜英、叶苓、杨良瓒。这七个人都是皖南  相似文献   

2.
这里公布的宋庆龄、马相伯、冯玉祥等为营救“七君子”来往的密函密电一组,真实反映了宋庆龄等对国民党政府当局一手制造的“七君子”案的义愤与为营救“七君子”出狱所作的多方努力,对研究中华民国史和宋、马、冯等人生平,均有价值,特予选编公布。  相似文献   

3.
1、“七君子”之结局1936年夏季,蒋介石干了一件特大的坏事、蠢事:他命令手下逮捕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7位领导人,酿成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结果是蒋介石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充分暴露了其反动的嘴股、虚弱的本质;而沈钧儒等7位爱国领袖却从此闻名四海,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与爱戴。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在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下不得不释放“七君子”;“七君子”经过尖锐斗争的考验,更加坚定积极地投入抗日救国与争取民主自由的群众运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可是,“七君子”后来的命运和结局却是大不一样的,大…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七·七事变”60周年,也是以抗日救国而名闻中外的“七君子”光荣出狱60周年。有关“七君子事件”以及由宋庆龄发起的“救国入狱运动”,曾震惊中外。当时有某些难以说清的史实,如今已获得解答。重温这一段抗日救国气壮山河的历史,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将大有神益。蓬勃高涨的抗日救国运动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日寇在三、四个月中即袭占东北三省;1932年的“/\·一三事变”,日军进攻上海;1933年,日寇得寸进尺侵略热河及察哈尔北部,到1935年日寇入侵华北,成立冀东傀儡政权——短短几年里,祖国大好河山…  相似文献   

5.
1915年12月23日,蔡锷发动护国战争之前以唐继尧等的名义给袁世凯发了一份最后通牒式的电报,其中要求惩办十三个“帝制祸首”, 即所谓的“十三太保”,除“筹安六君子”外,还有“七凶”(即朱启(?)、段芝贵、周自齐、梁(?)诒、  相似文献   

6.
茂清 《文史春秋》2003,(7):13-17
江苏高等法院看守所外,各界人们在炎炎烈日下鹄首盼待。终于,厚厚的铁门开了,欢呼声中“七君子”缓步而出,  相似文献   

7.
君子是儒家比较重要的概念,是儒生们追求的理想人格。《大学》作为儒家一部重要的经典著作,其从君子之意、君子之性、君子之径构建了一套有体系的君子观,即君子意为"慎独者","明明德"是君子之性,"格物致知"君子之学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1936年全国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主要负责人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王造时遭到蒋介石反动当局逮捕,身陷囹圄。这就是震惊中外的抗日救国会“七君子事件”。  相似文献   

9.
2004年3月26日上午,一座再现1936年震惊海内外的“七君子事件”中的七位主角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章乃器、王造时形象的大型青铜雕像,在上海福寿园落成。雕像落成后,人们不禁又想起了当年的那一幕:1936年5月,沈钧儒、邹韬奋等名人士响应中国共  相似文献   

10.
王玉龙 《文史天地》2010,(11):24-27
说道“六君子”人们总会心生敬畏,而这里的“六君子”却是一帮逆潮流而动的反面人物,跟历史上前五起的“六君子”不可同日而语,他们组织筹安会,为袁世凯的帝制运动作吹鼓手。袁世凯因出卖戊戌六君子而功成名就,可他却没想到自己导演的“六君子”的粉墨登场,竞成了他身败名裂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1.
叶少玉 《福建史志》2000,(2):54-54,58
说起历史上的“六君子”,大部分人都知道这是指清朝末年戊戌维新变法运动中捐躯的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康广仁等六位爱国志士。但是“六君子”这个名词,却由来已久。早在九百多年前的北宋神宗时期就出现了。到了南宋宁宗时代,所发生的一次“六君子”事件,则在福建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2.
刘建 《收藏家》2014,(1):38-44
中国玉器制作源远流长,在长达七八千年的发展历史进程中连绵不断,相沿不衰。先民们相信,透过通灵的美玉能汲取神明的智能,与天地交流对话。由最初以“苍璧礼天”帝王贵族专属的神器,再到“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士大夫们的佩饰玉,发展成为宫廷陈设、书房摆设的把玩用玉。  相似文献   

13.
王道 《名人传记》2018,(3):18-24
她曾孤身探访“民国七君子”之一史良,并冒认其“表妹”,写出令人动容的报道.她曾奔波于抗战前线、后方,记录战况与民生。并“斗胆”逼问孔祥熙“养生”问题.影响一时。她曾在“重庆谈判”期间,采写了《毛泽东先生到重庆》,因披露了诸多亲历细节,因而与《挥手之间》一起被誉为姐妹篇。她就是——  相似文献   

14.
李公朴被暗杀案发生在1946年7月11日的晚上。李是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在云南省昆明市区的街道上被特务枪杀。回顾1936年11月22日,上海发生救国会的“七君子案”,沈钧儒、章乃器、李公朴、王造时、史良、沙千里、邹韬奋等七人被蒋介石逮捕,轰动全国。当时,李公朴是反蒋的革命民主力量的人物。  相似文献   

15.
泽川 《文史月刊》2011,(9):24-24
“无毒不丈夫”是一句被误传的伪谚,它的正品实为“无度不丈夫,量小非君子”。 这两句话寓意颇深、发人深省,含意为心胸狭窄,没有一定度量的人便不是大丈夫和君子。  相似文献   

16.
《贵阳文史》2008,(5):F0002-F0002
君子亭在东门外左侧数百步城墙下。遥对扶风山阳明祠。李宗日方《黔记》云:“省城外东南近城垣,新建君子亭,为阳明也。”清乾隆《贵州通志》称:“旧有君子亭,今废。”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巡抚许兆椿将亭修复,并题一联云:“傍郭临池,坐揽烟波迟素月;浮香送馥。人来殿阁扇熏风。”君子亭前有池塘数亩,种有莲花。因为古时候称莲为君子之花,王阳明谪龙场曾撰《君子亭记》。  相似文献   

17.
1936年11月23日,上海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七君子"被捕事件。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七位领袖人物,即沈钧儒、章乃器、李公朴、王造时、史良、沙千里、邹韬奋,因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被尊称为"七君子"。他们被捕后,全国各界义愤填膺,纷纷提出抗议。上海和苏州的20位著名律师挺身而出,  相似文献   

18.
赖晨 《文史博览》2014,(11):48-49
1898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十三日),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风雨如晦,杀气阴森。戊戌变法失败了,谭嗣同、杨锐、林旭、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等六君子在这里引颈就戮。是日,从清早开始,京城万人空巷,围观民众水泄不通,许多人怀里揣着准备蘸血的馒头。近午时分,监斩官刚毅在监斩台入座。载着“六君子”的囚车来了,他们在衙役的推推搡搡中走上断头台。药店鹤年堂出于人道,曾制麻醉药鹤顶血,犯人服下此药,周身麻木,受刑疼痛不觉。鹤年堂掌柜王圣一对“六君子”十分敬重,从坛中取出鹤顶血分发“六君子”,然“六君子”在秋阳下肃然而立,侧望苍天,并无一人接受。  相似文献   

19.
祝秀权 《古籍研究》2000,(1):71-71,37
《郦风.君子偕老》一诗,古今各家解《诗》大多以为是讽刺卫君夫人宣姜之作。究之,其根据有二:一是毛《序》:“《君子偕老》,刺卫夫人也。夫人淫乱,失事君子之道,故陈人君之德,服饰之盛,宜与君子偕老也。”二是本诗首章末二句:“子之不淑,云如之何?”解谓此二句指斥宣姜德行不善。  相似文献   

20.
“七君子”是人们对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仆、王造时、史良、沙千里的尊称。他们因主张抗日救国而在1936年11月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成为震惊中外的政治冤狱。这七位爱国志士在狱中和法庭上威武不屈英勇斗争的事迹,一直为人们所传诵。但对于他们各自的生活道路和思想历程,一直缺乏系统的记述和研究。象章乃器、王造时这样的人物,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