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达斡尔族是契丹民族的后裔。远在辽代,契丹的经济文化都有相当发展,已进入封建社会的初级阶段。金灭辽之际,一部分契丹人北徙到黑龙江中上游至外兴安岭的广阔土地上,自称“达古尔”或“达斡尔”(其意思为“原来有国家的人民”或“原来国家宫廷的人民”),在此重建家园,又开始了新的生活。达斡尔族是历史悠久和文化发达的民族。他们在北徙黑龙江流域的时候,也把契丹故国  相似文献   

2.
“嵩德宫铜铫”1950年发现于辽宁义县清河门辽代萧氏墓葬中。该铫器身作短直筒状,带柄。在器身外侧近底边刻有“嵩德宫造重一斤□□□三日”的铭款。铜铫及其铭文的发现,为了解辽代宫卫手工业生产的一些问题,提供了新线索。辽代的“宫”,内涵比较复杂。就见诸于《辽史》而言,有朝仪宫、宴寝宫、宴乐宫、行宫,还有一种被称为斡鲁朵的宫,它实际是帝、后私人辖地的直属官署,和其他宫在性质上有所不同。所以《辽史》编撰时单列入《营卫志》“宫卫”一类。铜铫铭款中的“嵩德宫”,应是《辽史·营卫志》“宫卫”条所载的斡鲁朵一类的官署。  相似文献   

3.
金代群牧考     
金代群牧有的源于辽代斡鲁朵下属的诸抹里,有的源于辽朝群牧。金代12个群牧中,耶卢椀群牧出自辽世宗斡鲁朵,欧里本、斡覩只二群牧出自辽兴宗斡鲁朵,忒满群牧出自辽景宗斡鲁朵,蒲速椀群牧出自辽应天太后斡鲁朵,合鲁椀群牧出自辽天祚帝斡鲁朵,其所在地大体可以确定。从金代群牧的发展状况看,金代畜牧业比之辽代有较大的退步。  相似文献   

4.
《旧唐书》称蒙古族为“蒙兀”,《新唐书》称之为“朦瓦”,《辽史》称之为“盟古”,明初修《元史》称为“蒙古”。传说蒙古族起初住在斡难河(鄂嫩河)的不儿罕山(大肯特山)。到赤都忽儿孛阔时,出现了联盟的军事集团,宋孝宗谆熙十六年(1189年),铁木真被选为合罕(军务酋长)。  相似文献   

5.
辽代社会基层聚落组织的形成与存在具有地域和民族的双重特征。其一 ,在长城以南的燕云农业耕作区 ,存在着承唐仿宋的州县下乡、里组织 ;其二 ,在长城以北辽河流域农牧交错带的三大农业集中开发区内 ,共存着“斡鲁朵”州县下乡、里组织与皇家私人庄园———寨、堡、庄、务等自然聚落 ;其三 ,在辽河流域的牧区及西部草原牧区 ,存着着“翰鲁朵”与游牧部族“石烈”下的抹里 (弥里 )、瓦里、得里和闸撒组织。有辽一代 ,各类社会基层聚落组织一直发挥着它们各自行政、生产、军事及宗教等不同方面的功能 ,并对辽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了不可小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明代初期建州女真的社会形态蒋维忠建州女真在元代居住在今黑龙江依兰县,是沿松花江和牡丹江的女真人斡朵里部和胡里改部。元末,两部分别南迁。明初,明廷先后在胡里改设置建州卫,在斡朵里部设置建州左卫。其后,两部迁徙纷繁,到明正统五年(1440年),都迁到浑河...  相似文献   

7.
辽代斡鲁朵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辽代斡鲁朵的一些问题 ,存在较大分歧。本文认为 :作为宫卫组织与官府治事之所的辽代斡鲁朵 ,始终扈从着契丹皇帝 ,并有相对固定的地点。斡鲁朵辖有斡鲁朵户 ,分州县、部族斡鲁朵户和行宫斡鲁朵户。前者承担朝廷的力役、租税、行军作战、守卫陵寝等职责 ,不随行宫四时捺钵 ;后者侍奉帝、后、皇室饮食起居、游猎 ,负责禁卫等 ,不承担生产任务 ,随同皇帝四时捺钵。斡鲁朵的最高管理机构为诸行宫都部署院。  相似文献   

8.
"国相"从雅达家族到完颜家族,先收买之后又为之争战,意味着国相权力的重要。国相具有巫者的职能,是征伐战争不可缺少的组织者和鼓动者。国相来自北方民族,女真语为"斡·兀迷·儿",与突厥语族的乌麦崇拜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中国边疆地区史的一部力作———评樊明方著《唐努乌梁海》吕一燃“乌梁海”这一名称,大约在公元10世纪就出现了,当时的中国文献把它译写为“良改”或“斡朗改”。“乌梁海”不是族名,是对分布在西起额尔齐斯河、东至黑龙江上游一带以采捕狩猎为业的森林中居民的泛...  相似文献   

10.
张宏 《黑龙江史志》2009,(1):30-30,47
辽代是一个融合开放的时代,约束少而又有才干的辽代后妃活跃于政治舞台之上,从而形成了辽代后妃频频参政这一独特历史现象。其中不乏直接临朝执政者,但更多的是以妻妾之便参与人主谋划,站在权力舞台后面,参与政事者。本文论述了辽末参政的三位后妃即:道宗宣懿皇后,道宗惠妃及天祚文妃的参政概况,揭示了辽末后妃参政之衰落。  相似文献   

11.
《山茶》2010,(3):34-35
“乌苏里江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脍炙人口的乌苏里船歌出自东北赫哲族人的吟唱。赫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现有仅四千六百余人.分布在中俄边境的黑龙江、松花江与乌苏里江交汇的三江平原上.主要聚集在黑龙江省的同江、饶河与抚远等县。赫哲历史源远流长.先秦时称肃慎、汉魏称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隋唐称棘羯、辽称生女真、元称兀的哥,明朝称野人女真、清朝称赫真。新中国成立后.统一为赫哲族。赫哲族属跨境民族,与俄国那乃族、日本阿伊努族具有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12.
辽中期以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日趋成熟和完备。如同中原诸封建王朝一样,它也有一个号令一切的朝廷。辽的朝廷设在“捺钵”,《辽史·营卫志》将其译为“行营”。捺钵是辽朝创立的中国封建王朝史上独特的政治形式,正确了解捺钵在辽朝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及它和斡鲁朵、中京的关系,可以说是使辽朝官制及其全部政治  相似文献   

13.
《李朝实录》中的兀良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朝鲜李朝实录》把当时女真人区分为斡朵里、兀良哈、女真、兀狄哈等部种,其中兀狄哈又区分为骨看兀狄哈、具州兀狄哈、速平江兀狄哈、火刺温兀狄哈等等。《李朝实录》其中,对朝朵里、女真和诸种兀狄哈的由来和分布,说的比较明白,但对兀良哈,则记载的不大明确。日本学者安部健夫认为,兀良哈是从满语的uJan也就是蒙语的uriyan,即“边界、边沿、田边”而来的“边人、藩胡”的意思;三田村泰助认为,兀良哈属奥罗奇族,而“奥罗奇”的原义有多种,兀良哈可解释为从具有“座席、场所、领域”之义的“奥罗”而来的“土着者”,也就是说,兀良哈就是“土着民”。我们说,《李朝实录》所说的“藩  相似文献   

14.
奚族是我国北方有深远影响的民族,中外史学家早有研究,惟就其社会性质研究尚属少见。近读《民族研究》一九八三年第二期刊载的王玲同志“辽代奚族考略”一文涉及到这个问题,但有的地方尚感到有不明确之处。本文拟就辽代建国前后奚族社会性质问题提出些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5.
辽朝是公元10世纪至12世纪我国北方古老的民族——契丹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公元907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八部,正式建立契丹国。后曾两度改国号为“大辽”。传9帝210多年。辽朝强盛时期。其疆域“东至子海,西至金山,既于流沙,北至胪晌河,南至白沟”,幅员万里。地域辽阔。曾先后设置5京、6府、56州、209县,其政治、经济、化都有相当程度的发展。然而人们研究辽的历史。却发现辽代铸币极少。这似乎与辽代强盛的国力和繁荣的经济等历史发展情况不太相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龚强 《黑龙江史志》2009,(7):17-17,20
(二)黑龙江蒙古部落简史 黑龙江流域的额尔古涅昆是蒙古族的发祥地,蒙古人从这里走向了辽阔的大草原。经过几个世纪的游牧生活,有的蒙古部落又回流到黑龙江的土地上来。第一次迁徙,大约在12世纪初叶。古杜尔伯特部从贝尔湖东迁徙到嫩江左畔,这是蒙古人进入黑龙江内地之始;第二次迁徙在元初。成吉思汗将黑龙江地区分封给他的季弟帖木哥斡赤斤后,斡赤斤家族以及乞里克讷惕等部,随同斡赤斤陆续东迁到黑龙江各地驻牧;第三次迁徙,是明代嘉靖年间。科尔沁部酋奎蒙克塔斯哈喇为了辅佐蒙古正统大汗——达赉孙库登汗,几千帐人马进入松嫩平原。从此,他们成为黑龙江地区世居的蒙古族。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认为头下一语“本出契丹” ,其实也就是说此语本出《辽史》。因为在他生前尚未有契丹语言文字资料被发现。而所谓学者们关于斡鲁朵是皇室之头下的“共识” ,则起源于对《辽史·营卫志》“宫卫”一目小序的误读。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的黑龙江西部地区曾为契丹二十部族放牧之地,辽朝在此建立过泰州等行政设置。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对于这一地区的辽代遗存,除了资料性的报导以外,鲜有系统论述者。本文在对这一地区的辽代墓葬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针对墓葬的年代、墓主人的身份及族属等相关问题作了系统的论述,指出这批辽代墓葬分别属于契丹人、汉人以及有可能作为室韦等北方部族的遗存。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史论丛》2000,(64):224-247
提起孛儿只吉朝第一位合罕铁木真的栖处,学者们都会联想见在“怯绿连河”亦“客鲁涟河”、“翕陆连河”、“卢朐河”、“驴驹河”、“龙居河”岸名叫“阔帖兀阿阑”亦“阔迭兀阿剌勒”、“曲雕阿兰”、“库铁乌阿剌里”、“阔朵杰阿剌伦”、“阔迭额阿剌勒”的斡耳朵。这个通常为春季驻跸地的斡耳朵,还曾是窝阔台和也孙帖木儿举行即位庆典的地方。《蒙古秘史》卷续二(第二八二节):  相似文献   

20.
我在四十几年前,写过一本《辽史校勘记》,对辽代历史有过涉猎。当时年龄小,读书未博,只能对《辽史》做一点“本证”工作,而于辽代历史上存在的许多大问题,一点也没有触及到。我于1941年到北京见到余季豫先生(嘉锡),以该书为贽,余先生是姻戚长辈。见面后,奖励之余,就说《辽史》有许多问题你还没能探索。可谓一针见血。辽代的汉文学就是其中的一项。以后,我没能继续在《辽史》上下功夫。解放后,因工作性质的变更,无暇顾及。1955年来长春,又从事教学,接受和学习新事物之不遑,致旧业一直抛荒。十年之间,仅为了开辽史专题课下笔写过讲稿。很不成熟。讲过一两遍便长捐箧底,不再看了。关于辽代文学,同志们侧重在其本民族——契丹文字方面,已取得不小的成就,我对此完全外行,不能赞一辞。鉴于辽代汉文学方面成了空白,我很想写一点,但又写不出。最近养疴杜门,看到蒋祖怡先生《增补辽诗话补校笺注》(东北师大《古籍整理研究通讯》1984年第5期)及米治国同志《辽代文学初论》(《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第2期),读后怦然心动,受了启发。周松霭的《辽诗话》当时是空谷足音,尽管内容不充实,说明不了辽代整个汉文学的概貌。但无碍其为“大辂椎论”,这部两卷本属于秘藏珍本,我还没有见过。蒋先生对于辽代文学不及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