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岑铭恕(1886年~1961年),又名汝懋,字仲勉。我国著名史学家、西北史地学家。生于广东省顺德县桂洲乡。父亲是留心海防和新学的清前期举人。先生三岁丧父,童年就傅学塾,课习北碑,摹写汉隶,诵读四书五经,并览先父所遗史地、掌故、政典等书,因得中国古典文化的教育弥深。少年时,已耽文辞,能写策论和骈文。及长,自点读《通鉴纲目》,修《通典》等政书,对历史学渐生兴趣。1903年,考入两广大学堂(清广州“广雅书院”,后易名  相似文献   

2.
谢国桢 ,号刚主 ,1 90 1年 4月出生于河南安阳 ,1 982年 9月 4日病逝。我国著名的明清史专家及版本、目录学专家。谢国桢生长在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 ,自幼从祖母诵学《诗经》、《唐诗三百首》等 ,稍长从家庭塾师学习。 1 91 9年春 ,1 8岁的谢国桢与胞弟从家乡来到北京 ,就读于北京汇文学校大学预科。连续三年报考北京大学文科 ,未中。后承吴北江 (桐城派大家吴汝纶之子 )教督 ,学习古文诗词 ,并兼做家庭教师 ,半教半读。 1 92 5年夏 ,谢国桢以头名考取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 ,在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诸先生教诲、指导下从事史学研究 ,…  相似文献   

3.
清初史坛大家孙承泽(1593—1676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其撰述二十三种,凡四百余卷。其插架之作,远比此多。但近三百年来,因薄其为人,兼及其言。兹就孙承泽所处的历史条件、宏富著述及学术地位,略作探述与刍议。  相似文献   

4.
邓拓治史     
提起邓拓,人们比较熟悉的是他主编的《人民日报》和所著的《燕山夜话》、《三家村杂记》,而对他在历史学方面的成就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5.
正田家英(1922—1966),从26岁起担任毛泽东主席秘书,在党中央、毛泽东身边工作了18年之久。1954年以后,兼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家主席办公厅、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副主任。他一生呕心沥血、夜以继日地参与党和国家许多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积极参与调查研究和信访工作。他不只把自己的渊博知识、理论修养应用于党政实际工作,他也积极参与学术活动,特别是历史学研究工作。他所做的"一件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7.
治史四要素     
治史四要素戴逸《安徽史学》办得很好。我记得“文化大革命”以前,《安徽史学》就有了,起初刊名为《安徽史学通讯》。当时全国省一级的史学刊物还是极少的,所以安徽办历史刊物是有传统的。我那个时候经常看《安徽史学》,因为那个时候刊物比较少,除了《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方志》2005,(1):1-2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伴随社会主义事业的铿锵步伐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 ,它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吹响了新的号角。科学发展观唤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并已成为千行百业的发展指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建设在党的关怀下 ,有了巨大进展 ,作为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地方志编修 ,也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首轮修志 ,方志战线取得累累战果 ,随着大批志书和理论研究成果的出版问世 ,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史志文化宝库 ,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方志事业的辉煌、方志人崇高的精神 ,必…  相似文献   

9.
蒙文通"以治诸子之法治史",用哲学方法求史料的思想意义;"观史如观澜",审历史大势以求通变;"事不孤起,必有其邻",强调历史整体性关联,也注重断代史、专门史与通史的深入互动;从"制度与文化"的因革来探索历史的变化之迹,以期对社会经济领域诸多新现象进行重构解释;比较中外历史的差异,以认识中国历史的特性。蒙文通综合运用上述治史方法,以求历史研究探源明变,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10.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断定,资产阶级社会已临近灭亡的边缘。但后来的历史发展表明,这个估计失误了。1885年3月,恩格斯在逝世前不久写道,1848年的预言不对了,历史用经济  相似文献   

11.
刘家和先生治史有着一以贯之的理论追求,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得到说明。其一,两个菲罗,指的是语言文献之学与哲学相结合的治史方法,其关于先秦儒家仁礼学说的辩证发展、中国重视通史与西洋重视普世史的史学传统特点之不同、黑格尔否定以史为鉴可能性的观点的研究等,可以作为例证。其二,矛盾分析,对矛盾是事物最深层的本质、中西矛盾观的异同,有着深刻的体认,其关于公羊学非常异义可怪之论、《老子》道可道非常道的玄妙学说,以及《左传》人本思想和民本思想的含义及关系等,都采用此法,在历史和逻辑的往复中做出令人信服的说明。其三,入室操戈,认识到要想实现突破,一方面要从传统获取资源,另一方面又要在传统中寻找到突破的缝隙,其对黑格尔曲解中国历史特点的批判,对黑格尔否定以史为鉴可能性的分析,是迄今对于西方学者在历史领域中提出的理论挑战做出的最有力的理论回应,已然成为学习传统、突破传统的经典之作。刘家和先生治史的理论追求,表明中国学者完全可以在理论的高度上,与西方学界的大师级人物开展平等对话,从而把人类思想和学术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2.
以爱国精神治史修志的柳亚子文/@@王桂云(山东)当代著名诗人柳亚子,治史修志充满了忧国激情,为史志事业作出了卓著的贡献。柳亚子,以字行,初名慰高,字安如,更名人权,有弃疾、亚庐等多种字号。江苏吴江人。生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卒于1958年。光...  相似文献   

13.
一、严谨治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地方志即是中国伟大文化宝库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编纂地方志。是中国独有的延续两千多年的优良文化传统。自宋大观九年(1107)朝廷设立九域图志局。国家正式确立官修志书制度以来。历代政府都把修志作为一种官职、官责。  相似文献   

14.
岑仲勉先生是20世纪对《隋书》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学者。岑先生首次以一人之力通校了《隋书》并补编了《隋书州郡牧守编年表》,通过系统的校勘、文字正讹,订正了传世诸本《隋书》的讹误;通过史实考订,补表,弥补了前人研究之不足,为《隋书》的整理及隋史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伊藤道治的金文和西周史研究王震中日本著名的甲骨金文及殷周史学者伊藤道治教授,自1949年毕业于京都大学史学科以来,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已达48年之久,其研究的范围甚广而且非常深入,著述亦颇为丰富,作为专门论文所涉及的对象,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汉代,长达数...  相似文献   

16.
张政烺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史学家。他在中国古代史、古文字学等众多学术领域均有重要创获。他的考证文章,尤其是在古文字方面所做的考释与训诂,看似研究一些具体的小问题,实则能够以小见大,寓含着探索中国古代社会历史面貌的用意。新中国成立后,他自觉接受唯物史观,自觉地将理论指导、历史考证与社会发展进程相结合,从而推动其历史研究达到新的境界。张氏毕生治学精益求精,不断探索学术的未知领域,始终把创新作为学术研究的灵魂与目标,而对后学的提携则不遗余力。他的学术业绩与治史精神,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7.
严耕望是享誉世界的史学家,在中国政治制度史和中国历史地理学方面卓有成就。他以学问为生命,一生以做"坚强纯净的学术人"自守,深受学界尊敬。他的巨大学术成就,体现出鲜明的治学风格。其主要表现:在学术路径上是通过专精以达博通;在研究旨趣上,倾向于做实在具体的研究,不做抽象理论的研究;在资料运用上,主张把研究建立在基本资料上;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通过对史料的考辨、归纳、统计而得出结论,而不倚重新奇的理论和方法。作为一个著名史学家,他提出的中国现代史学"四大家"观点,对二陈、吕思勉、傅斯年、唯物史观等所作的评论,均有其独到的视角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陈寅恪(1890—1969)是享誉中外的史学大师,历任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校教授。陈寅恪祖籍江西修水,自幼聪颖好学,有惊人的记忆力。他继承家学,博览群书,先后游学东西洋十余年,通二十余种中外古今语言。他在史学上的贡献,不仅是多方面的,而且是划时代的。他所开拓的研究领域和指出的发展方向,广阔而明通,至今无人能出其右。本文从要具备扎实的治史功底、要具有高明的通识等方面探略陈寅恪的治史方法。  相似文献   

19.
吕振羽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在五十余年的革命斗争和治史生涯中,他著述宏富,成就卓越,为历史科学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本文是我们对吕振羽史学发展阶段及其治史特点的初步探讨,以表达我们对这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开拓者的崇敬之情。  相似文献   

20.
<正>贵刊是文史类期刊,多年来以严谨负责的态度,刊登了不少精品力作。因对贵刊十分信任,特借贵刊一角,说一说心里的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