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物》1955,(7)
塔斯社巴庫二十一日電:阿塞拜疆共和國科学院歷史和哲学研究所的考古考察隊已从納希契凡自治共和國回來了。这一  相似文献   

2.
西北行政委員會文化局和新疆省人民政府文化事業管理處共同組成的新疆省文物調查工作組,在伊犂工作二十九天,已於日前返抵迪化,稍事休息後,將继续赴南疆進行調查。  相似文献   

3.
《文物》1952,(2)
蘇聯科學院物質文化史研究所考察隊,最近曾在外貝加爾地區從事考古學研究工作。科學家們在那裏發掘了古代的居民區與住所,並且發現了許多石器時代和其他時代的遺物。特別有趣的是:在赤塔附近,發現了一個石器  相似文献   

4.
廣州光孝寺     
光孝寺又名法性寺,在广州西北,本南越王赵佗三世孫建德故宅。三国吴臣虞翻謪徙南海,居此宅,闢为苑囿,多植蘋婆苛子,时人称为吴苑,又曰苛林。翻卒,施其宅为寺,扁曰制止。东晉安  相似文献   

5.
《文物》1954,(12)
塔斯社萨拉托夫十八日電:蘇聯科学院文物研究所會同薩拉托夫國立車爾尼雪夫斯基大学組織的考古調查队今年進行了巨大的工作。目前,在即將建築斯大林格勒水力綜合工程枢紐水庫的伏爾加河沿岸地方,發现了和考察出許多古代文物。  相似文献   

6.
《文物》1955,(10)
廣州小北登峰路市保育院第一号、第二号宋墓(墓号54穗北保M001,M002号)是一九五四年四月十六日該院建築院舍開土方發現的。工人們先發現了一号墓,破坏了墓东北角的券頂,取出了青花瓷罎一个,我会接到通知,立即到現場調查,初步認为是宋——明間的墓葬,於十七日着手清理。在工作中並於一号墓西側40公分处發現二号墓,同時清  相似文献   

7.
《文物》1951,(12)
早在一九二九年,广州设立了一所市立博物馆,馆址在市北越秀山的镇海楼上,这楼还是明朝初年的建筑,是岭南有名古蹟之一。抗战后,贵重陈列品移到别处。沦陷期间,敌伪又把它搬到忠爱东路番  相似文献   

8.
《文物》1950,(Z1)
遼西省阜新縣十區腰衙村小洞廟西山坡上,於去年十一月,丈評土地時發現古墓。此墓墓門向南,係穹窿形。墓高約六米,直徑五米七,隧道長四米,寬一米三,墓門高二米。在隧道中間左右,又另築穹窿形墳二個,其直徑二米,高三米三;左右之小隧道長零點九米。頭道墓門係用石封,开掘后墓內全係泥土,掘至隧道中間,發現有故晋國夫人墓誌銘一合,長寬各三尺,铭厚三、八寸,蓋厚二、五寸。二道墓門旁,見鑲銀鐵鎖一個,約長尺餘,門兩旁置黄釉雞冠壶各二個(均遺失,碎片亦不  相似文献   

9.
今年五月間,某中学計劃在鄭州市西北、东距人民公園約二百米处一条小水溝的北沿建築房屋,为了配合工程保護文物,我隊即預先在这地區進行了清理。从一个多月發掘的遺蹟及遺物判断,这裏發现的是一商代製陶遺跡。所得的資料現正進行整理,本文僅將其中重要情况先作簡略報導:  相似文献   

10.
一九五四年十月某工程隊在廣州北站附近的孖岡修建職工宿舍,挖房基坑時,發現了一個磚墓(頂部被挖土時破壞了一部分),墓磚的側面都印有文字,於是就停止了該部分的挖土工程,將情况通知廣州市文管會。由於工程緊迫,文  相似文献   

11.
晋阳古城遗址在今太原市晋源区古城营村一带,该城从春秋末期始筑,至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焚毁,1500余年间一直是中国北方的名城重镇,亦曾是几个朝代的都城,别都。隋末,李渊、李世民父子从晋阳起兵,创大唐基业,视晋阳为“王业所基”之地。并州长史李(?)、崔神庆先后在晋阳展筑东  相似文献   

12.
《文物》1951,(12)
广州中山图书馆在年初时由於对政策方针不够明确,工作只是局限於馆内。上半年的六个月中,读者总数一二四、一三○人中,工人祇佔百分之八,农民还不到千分之一,士兵祇佔百分之三,学生佔百分之六十五,这样,我馆对劳动人民的服务是很少的。五月底参加了文化工作会议后,才明确了  相似文献   

13.
一九五○年七月,我在樟樹鎮(江西)時,曾往發現過古物的築衞城,考察了一次。當時就有過這樣的感覺,以為江西省的冲積平原的原生土台地区,大抵都是古代人類棲息之所,在這些地方,有發现古代遺物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文物》1953,(1)
宜興城內精一中學去年十二月因闢體育場,在距校百餘步的一個大土墩上挑土填平場地,掘土時,工人忽然發現兩個用磚砌成圆錐形的尖顶,其一已挖破,現出約三尺周圍的窟窿,像是古墓的墓穴,當即報告縣人民政府,由城區宜城鎮派出所戴所長下穴探看。穴深二丈多,携帶汽油燈到穴底仍覺昏暗,要靠雙手摸索。在穴中拿出陶器十餘件,金飾四件,銅、鐵質物品二十餘件,藍色琉璃珠一件,小型石礎三個等。以上物  相似文献   

15.
劉東海 《中华文史论丛》2013,(2):343-369,403
順治十八年(1661),王士禛出任揚州推官,發動了寄托緬懷故明深意的"青溪遺事畫册"唱和,繼之又發起了三次多人步韻唱和,其中"紅橋"唱和試圖在主題意蘊和創作詞風上有所改變。唱和中的精神風貌及創作風格,雖得到了唱和中部分詞人的認可,但其影響力卻在多人步韻詞壇上因缺少時代生命力而很快消逝。從王士禛首倡的揚州唱和可窺清初詞人心態及清初詞風之嬗遞的深層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