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林语堂说:“一点痴性,人人都有,或痴于一个女人,或痴于太空学,或痴于钓鱼。痴表示对一件事的专一,痴使人废寝忘食。人必有痴,而后有成。”林语堂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痴迷于文字好理解,但说他痴迷于发明创造,一定会令很多人瞠目结舌。  相似文献   

2.
台下的,把自己当戏子,说善就是恶、对就是错、真就是假。台上的,则把自己变成戏痴,在苦难中拒绝卸妆。这不过是人通常的两种挣扎  相似文献   

3.
刘雪晴 《丝绸之路》2013,(12):33-37
"痴"本是一种生理疾病,意为呆傻之状,无深意可言。魏晋时期,"痴"逐渐作为一个文化问题而出现,由一个完全贬义的词语变成带有智慧色彩的褒义词。到明清时期,"痴"的文化意义进一步发展,曹雪芹的《红楼梦》将"痴"的文化意义更是发扬光大。"痴"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往往存在于文学作品中难以准确表述和被人理解,它所表示的含义是纯粹的上层精神世界,与世俗之意明显不同。"痴"在《红楼梦》中具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味,需要读者通过自身的感悟达到与作者心灵的契合,方能真正领悟"痴"之意味。  相似文献   

4.
《沧桑》1995,(4)
同操冷业认先师,不哭官痴哭志痴。 人世百忙争席次,有谁千载吊秋湄? 冷砚寒灯伏案低,热官肥缺视如泥。 留得长篇光照世,荒坟野草任凄迷。  相似文献   

5.
卞敏 《东南文化》2000,(1):73-79
本文将六朝文化精神概括为六个方面:即抽象的思辨能力,崛起的个体意识,崇尚精神的自由,名士的佯狂傲世,返归自然的气质,高雅的审美情趣。并在哲学、宗教、历史、文学、艺术、美学等层面上揭示六朝人物的个性品格和精神风貌,以便从总体上把握六朝文化精神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6.
正在中国抗战美术史上,张善子是最具讨论意义的艺术家之一。他笔路开阔,创意四射,尤其是对虎的表现;他具有强烈的社会意识及民族大义,艺术风格凸显了特别的审美价值,体现了文化结构的多元性。别号"虎痴"张善子(1882——1940),原名正兰,单名泽,字善孖,或善子,号虎痴,别署虎公。张善子是最早的中国同盟会会员之一。1926年夏,张善子结束政治生涯回归艺术。因特别崇尚刘邦《大风歌》的精、气、神及明末清初画家张大风的画景画意,故与其弟张大千共定画室名为"大风堂"。  相似文献   

7.
<正>在书画鉴定中,一件作品出现"双胞胎"或"多胞胎"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这往往系作伪者刻意临摹所致,遇到这种情况,判定其中必有一假或全部为假,这在书画鉴定中已是定论。但笔者近日在整理有关书画时发现,在包括广东省  相似文献   

8.
史晓洁  刘冬梅 《旅游》2005,(10):82-85
北京的购物,有一种奇怪的现象。有一些地方,对国外游客来说是购物圣地,甚至有外国人痴到专门乘飞机来,然后打车到那,买了东西,然后就坐飞机走。许多国外元首都给这些地方极高的评价。但对北京人或更多的中国人而言,则是他们很少涉足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合浦古称“海北雄藩”,始建于汉元鼎六年,到唐贞观八年改置廉州,改置的缘由据说一是地理方面的原因,二是人文方面的原因。关于人文原因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因为费贻。《合浦县志》(民国版,下同)载:“费贻,四川犍为人,少好学,有志操,为乡党所推重(崇)。公孙述据蜀,贻为佯狂,避山薮中。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有很多名的人物,提起他的大名,几乎无人不知,但世人对他的认识往往是建筑在各种传说、野史之上的,至于他真正的身世,所知甚为有限。提起唐伯虎,有两件事对他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因此决定了他的一生。其一,会试时不慎卷入了科场案;其二,被宁王罗致,后来又佯狂脱走。于是,苏州才子唐伯虎演绎了一个不得不狂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刘备玩儒术、曹操玩法术,但三国之争最后的大赢家,却是玩“装痴术”的司马懿。  相似文献   

12.
《南方人物周刊》2013,(43):66-69
短短一个月,比特币由每枚200美元暴涨到1000美元,所有参与者都为这场疯狂的游戏如痴如颠  相似文献   

13.
第九十五回第二页2442〔请的是拐仙〕渺渺真人跛一足也。第三页2443〔撂在松树的山子石底下〕又必有此想。2444〔果真金玉有缘〕痴极矣,然必作此想。第四页2445〔满脸泪痕〕一喜一悲,然从此喜又成悲,竟无可喜矣。第七页2446〔只因黛玉想着亲事上头一定是自己了〕痴哉。  相似文献   

14.
秦汉公田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秦汉禁苑假田属公田的一种。秦汉百姓向官府假田,不仅要缴纳田租,还要向官府交纳押金或保证金,或是预付一定金额的租金。对禁苑假田田租征收管理,是秦汉禁苑管理不可或缺的要务。由简牍律令可知,秦汉禁苑假田的田租征收是按照一定程序进行,并严格按照田籍征收,对禁苑假田的田籍书写,严禁存在欺骗和伪造行为。如有违者,对违犯者及其主管官吏以盗窃罪论处。同时,严禁主管官吏通过测量工具的长短标准不一和弄虚作假等手段导致征租不公的违法现象,违者处“赀一甲”或根据匿租多少进行程度不一的惩处。并严惩各种逃租行为,不仅对逃租者以盗窃罪论处,主管官吏亦因失察而受惩。  相似文献   

15.
读者来信     
《湖南文史》2013,(6):72-72
读《嘉庆为何打不了假》一文有两点感受。其一,堂堂一国之君,一个主宰万物生杀大权的皇帝,治理官场“虚假”之风尚且感到力不从心,未能善始善终,可见嘉庆时期假风之烈,影响之坏。其二,没有机制体制跟进,很难让假风靠几次“严打”而削弱或“隐市”,到头来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难以伤筋动骨,摧毁滋生“假风”的根基。联想到时下,一些官员不以讲假话为耻,睁眼讲瞎话,屡屡讲假话,出假政绩而又屡屡被破格录用,仕途扶遥直上,其根源是制度之殇,其危害是脱离了人民、践踏了民主。  相似文献   

16.
法学的现实和文学的浪漫,在他身上共存。他觉得自己的想法“实有些痴”,便开始在小说中演绎他的梦想  相似文献   

17.
正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在中国美术史上是个大腕级的人物,他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堪称人物画的巅峰之作。其实绘画并不是顾恺之才华的全部,他"工诗赋、书法",而为人更是率真洒脱,当时人送了他"画绝、才绝、痴绝"的雅号。在今天的人看来,他的有些行为不仅痴,甚至有些傻。其实在那让人掩面而笑的怪诞背后,却是  相似文献   

18.
贾宝玉是整部《红楼梦》中极为重要的人物,人们无不感叹其情之痴、其情之醉。贾宝玉的痴情正是源于他最重要的品格特征——诗意的情怀。他的诗意品性既承天所赋,又得以在适当的客观环境中保留下来并进一步发展。在诗意情怀的感召下,贾宝玉沉醉于"温柔富贵乡"的大观园。贾宝玉的诗意情怀以"痴"的特征表现出来。本文旨在从小说的角度对贾宝玉的诗意情怀进行力所能及地分析。  相似文献   

19.
王晓 《中原文物》2001,(4):75-77
王铎是明末清初的书法家,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律,字觉斯,号痴庵,又号嵩樵,别署烟潭渔叟。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卒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终年61年。明天启二年(162年)进士。入清,官礼部尚书。顺治八年(1651年)遣祭西岳江滨,事成,乞假归里,次年病逝,赠太保,谥文安。(图一) 明末由于统治者极力推崇和提倡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柔媚秀逸书风,致使社会上一时学董成风,竞尚姿媚而少奋发为雄的气概。王铎和黄道周、倪元璐等有志于发扬祖国书法艺术,提倡取法高古、振兴书坛的活动,当时呼之为“三珠树…  相似文献   

20.
偶识张荫麟,还是在书店中看到他的集子《素痴集》。第一眼其实是被集子的名称所吸引。细看之下,才知道这是一位天才的言论集。翻开那一本薄薄的《素痴集》,朴实的文字、精确犀利的言语、深邃的观点令人爱不释手。细加考察之后,才知他是一位时代骄子,可惜种种原因,却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令人扼腕叹息不已。著名史家陈寅恪尝赋"共谈学术惊河汉"之句,对张荫麟赞扬备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