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丝绸     
丝绸 飘柔的丝绸是中国瓷器仪容娴静的表姐是中国汉字风姿绰约的堂妹丝绸 是中国女人采桑时披在身上的一道小溪丝绸 是中国女人睡觉时笑在脸上的一个好梦丝绸 是中国女人活着时呼吸的一股清风丝绸 是中国女人死后灵魂边的一片轻云中国的黄土埋葬着中国的梅花中国的丝绸埋葬着中国的公主丝绸 是中国银器西行时走过的黄沙路丝绸 是中国刀剑东征时飘扬的红穗子丝绸 是中国的渔夫出海时帆上的拂晓风丝绸 是中国的农民耕种时头上的三月雨丝绸 中国的丝绸是秦时的明月 是汉时的关是唐代的诗歌 是宋代的词丝绸@雪潇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中国,一个是二十五史里的中国,叫做王朝中国。一个是贯穿了所有王朝的中国,叫做文化中国。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与中国的复兴王桧林中国古语说"多难兴邦",这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这段历史的一个很好的说明。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极大灾难,也给中国提供了民族振兴的机运。抗日战争是中国最危急的时候,也是中国复兴的时期。中国的抗战一定会胜利,中国的抗战会使中国复兴...  相似文献   

4.
综论“中国”一词和中国疆域形成再探讨杨建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2期历史语境中的王朝中国疆域概念辨析毕奥南——以天下、四海、中国、疆域、版图为例《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2期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于逢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1期构筑中国疆域的文明板块类型及其统合模式序说于逢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3期中国大一统疆域的历史演变胡兴军《地图》第6期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间信仰研究,堪称中国宗教史、中国思想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传统研究中的一大难题。要破解这一难题,首先必须深刻反省长期以来"强烈排斥中国民间信仰的理论倾向",以求厘清中国民间信仰概念;其次,理应着眼其"主流与本质",对中国民间信仰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最后,通过深思中国民间信仰与中国宗教文化传统的关系问题,可使我们充分认识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正李若晖教授新近出版的《中国哲学与古典政制》(商务印书馆,2020年)一书,试图深入中国古代制度与思想探讨到底何谓中国哲学。作者紧紧围绕如何从历史政制回溯中国思想的问题,强调中国哲学绝非"哲学在中国",研究者应当立足于中国古代制度与思想观念,深入中国哲学的内在结构,为学界提供"复数的"哲学。作者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实际根植于若干重要哲学观念之上,而为近代历史所型塑的中国哲学及相关研究则刻意寻找中国传统思想在西方的对应门类,  相似文献   

7.
动态     
《民俗研究》2004,(1):181-181
中国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编辑部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2004年2月12-13日,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在北京召开了“中国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编辑部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国民间戏曲志、中国民间舞蹈集成、中国民歌集成、中国民间戏曲音乐集成、中国民间曲艺音乐集成、中国民间器乐曲集成、中国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文物保护理论体系内容丰富,本文就中国特色的“文物”概念,中国的文物三大价值观、中国的文物功用观、中国的保护同时代文物观,中国的文物保护单位系列理论等十个方面特色理论,构架中国特色文物保护理论体系,并述其概要。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要实现"中国梦"。"中国梦"包括中国边疆的长治久安。中国的崛起与中国边疆长治久安密不可分。我们所说的"中国边疆"包括中国的陆疆和海疆。中国的边疆首先是一个空间概念,是中国国土空间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空间上看,中国边疆是与其他国家相接壤的地区,是中国与相邻国家进行能量交换  相似文献   

10.
刘保刚 《史学月刊》2022,(4):92-102
天下观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中国天下观如何形成?内在理念是什么?对中国自身有何影响?作为中国文化的辩白者,钱穆先生对此有系统的阐述。钱穆认为中国天下观不是地理、政治、文化等意义上的中国中心观。中国天下观是一种心胸,一种道义,它以人文关怀为本。它追求的是人与人相处的大通之道,而不是消灭差异的大同标准。中国人所说的大同是大处同,而非处处同。由人总是人,人性善这个大同,求人与人能够心灵、情感相通。中国天下观是由中国的地理环境,以及中国历史发展过程所造成。中国天下观对中国疆域、民族、文化的形成都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作风、中国气派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民族性品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体现在:具有自己民族特点;立足于民族生活土壤;有自己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有时代内容。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对于"最早中国"有着不同的理解,本文所谓"最早中国",指最早的"早期中国文化圈",或者文化意义上的最早中国,不同于政治意义上或国家阶段的最早中国,不同于狭义"地中"意义上的最早中国。本文认为,最早中国形成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庙底沟时代,涵盖中国大部分地区,具备有中心有主体的多元一体结构,是商周乃至于秦汉以后文化中国的前身和政治中国的基础,其最基本的特质是以农为本,最核心的观念是祖先崇拜。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本土的产物,它深深地植根于中国悠久的文化土壤之中,渗透着东方智慧的光芒。诚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所言,中国是个早熟的儿童,中国的古代神话就是中国这个早熟的儿童,通过神话的方式,对中国历代著名人物的思考与评价。中国古代的神话闪烁着理性的光芒,它有明确的指导思想,那就是尚德、尚功与尚智,着眼于著名人物对时代与民众的贡献,中国的古代神话与中国祭祀文化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因而中国的古代神话,在世界各民族神话之林中,是独具特色的神话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从新中国到新时期,再到新时代,清晰地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新中国——向社会主义前进,中华民族站起来。中国走向社会主义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近代以来,随着列强入侵、封建统治者腐败,中国陷入任人欺侮、任人宰割的境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化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近代化,亦称中国早期现代化或现代化,是指近代中国社会资本主义化的历史进程。由于有关中国近代化问题涉及如何阐述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有助于对近代中国发展趋向的认识与把握,进而从较深的层面拓展中国近代史的研究领域并为当前的现代化事业提供历史的资鉴,因而逐步成为学者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围绕着中国近代化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佛教自西汉传入中国后,就开始为在中国的生存不断地修改、调整自己以适应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需要,走中国化的道路,并成功地和中国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佛教中国化的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西汉末至东晋,佛教在汉朝依附于方术,在魏晋时依附于玄学,东晋以后佛教在中国广为传播,引发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之间的冲突;隋唐以后,佛教为中国文化所吸收,并出现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宋朝以后,佛教完全融于中国文化之中,形成宋明理学[1]。依照汤一介的观点,佛教能成功地溶入中国文化,是由于中国文化双向选择的结果。也有人认为,“外传佛教华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刘洋  李婧 《神州》2013,(24):207-207,209
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沃土之中的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载体,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是其艺术构成的基石。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深层结构的一部分,它对中国艺术特别是中国山水画的影响极大,主要表现在对中国山水画的绘画精神和艺术风格的影响上,从而使中国山水画形成了独特的绘画艺术形式和审美样式系统。  相似文献   

18.
“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分裂论”等种种谬论,在西方国家不时冒出。中国的国际形象因而受到伤害,发展进程受到干扰。散布这些谎言的,是一群“恶毒攻击中国的人”。他们为什么要攻击中国,目的何在?他们又是如何给中国抹黑的?  相似文献   

19.
论中部地区在中国可持续发展中的独特功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魏晓 《人文地理》2005,20(1):126-128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环境多样、人口分布、社会经济水平区域差异大的国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本文分析了中部地区的优势,论述了中部地区在中国可持续发展中的独特功能,指出中部地区是:①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食品供应基地;②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水源地、③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能源地,④中国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的中枢地带。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中国的崛起必须是全领域发展,在开发西部地区的同时,必须把中部地区的开发提高到中国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充分发挥中部地区在中国可持续发展中的独特功能,进而推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洋 《神州》2012,(9):111
中国的平面设计到现在走了三十几年的历程,经历了模仿时期和中国元素探索时期,现在中国的平面设计领域已经能够成熟的运用中国文化元素来丰富中国的平面设计作品,并且打造了一些成功的案例作品,本人从中国传统图案、中国书法、中国传统绘画三方面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加以阐述,并列举了大量的案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