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世纪50年代,国家军事领导指挥体制等进行了多次调整,逐步建立起一整套与当时战争形态和军队建设条件相适应的领导指挥体制,主要分以下三个阶段:1949年10月至1954年9月,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作为国家政权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最高军事领导机关,统一领导国防建设并指挥全国武装力量;1954年9月至1958年,重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设立国防委员会和国防部,奠定了新中国军事领导指挥体制的制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立法体制的嬗变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鹤挺 《攀登》2003,22(3):96-99
在推选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程中,立法制度的建设尤为重要。本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立法体制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1949年至1954年的立法权相对分权时期;二是1954年至1979年立法权相对集权时期;三是1979年至今的中央统一领导和一定程度分权的、多级并存、多类结合的立法体制时期。笔拟通过对立法体制的嬗变过程的阐述,以反映出中国立法体制的逐步成熟和健全。  相似文献   

3.
后东突厥汗国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述东突厥汗国复国的历程 ,将其分作重建、强盛、中兴、衰败四个阶段。第二部分分析汗国复兴的内外原因。第三部分论述汗国复兴对唐朝军政制度的重大影响 :导致边疆都护府体制的破坏和变化 ;促使军镇、监牧、屯田三位一体边防体制的破坏 ;引起镇戍、行军制度的破坏和变化 ,包括“城”的作用凸显 ;促使征兵制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二战后德国史学的发展脉络与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二战后的德国史学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批判史学的突破阶段(1945年至60年代中期);2.社会史学派的崛起阶段(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3.社会史学派与后现代史学流派竞争阶段(80年代中期以来)。而第三阶段又与东德史学的解体以及东西德史学的统一过程在时间上大致重叠。二战后德国史学主要有两个特点:其一是围绕纳粹主义历史根源问题对德国近现代史的批判研究,其二是研究领域随着新学派兴起的不断扩展。  相似文献   

5.
在苏南一个古玩交流会上,偶尔觅得一枚“桃源县贫下中农代表会”证章(见图)。证章为铜质,上面镶有三面迎风飘扬的红旗,在红旗的左边是一位手持镰刀、胸前抱着一捆麦穗的农妇;和她并肩的右面是一位手握钢钗、眼戴防护镜,身着工作服的炼钢工人。双人图的底下方印有:“桃源县贫下中农代表会”的字样与“1964”的纪年,证章的外环衬托有向日葵图案。  相似文献   

6.
边保国  冯岩 《沧桑》2012,(2):112-114
河北农村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83年)主要是改革基本经济体制。第二阶段(1984年-1991年)以完善、建立健全双层经营体制和发展乡镇企业为重点,深入推进。第三阶段(1992年-2000年)主要从建立土地流转机制,改革粮食购销体制,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引导农村股份合作制健康发展,改革农村金融体制和供销体制,农村小城镇建设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7.
翁礼华 《古今谈》2006,(3):67-70
新中国税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税收制度基本上顺应了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以及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经历了三个时期的发展阶段:从建国到1978年,建立新中国的税收制度及调整、简并税制的阶段;1979年到1993年,两步利改税及税制全面发展阶段;1994年后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全面改革税制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庞辉 《文史天地》2003,(11):63-64
一、企业战略管理过程的三个阶段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把企业战略管理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战略分析。它要求了解企业所处的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技术、行业结构特点、行业变化趋势、企业所处的位置、企业拥有的资源以及企业战略能力等宏观的和硬件的东西。还要了解与企业有关的个人和团体的价值观和期望是什么,对企业的愿望和要求是什么,他们在战略制定、评价和实施过程中会有哪些反映,这些反映会对组织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和制约等直接与文化(主要指企业的外部文化,即民族文化)有关的因素。二是战略选择。在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宏观环境、自身…  相似文献   

9.
霍新宾 《安徽史学》2005,9(5):68-75
广州国民政府时期,不仅是国民革命迅速发展的高潮阶段,也是革命统一战线发生斗争与分化的转折点.以国共党争为主线,此阶段的工商关系因党派政治的渗入而愈趋复杂,并呈现出"对抗与合作"的双重态势.这主要表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工人代表会与商界的阶级对垒,而广东总工会等国民党右派工会则与商界取合作姿态.尽管此时工商间的阶级分野取得明显实效,但也毕竟有限,这与国民党"阶级协调"的政治统治逻辑及广州"劳资混合"的行会传统有着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以来,对李贽思想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五四运动时期,李贽是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的时代先驱;二、文革时期,李贽则成为"尊法反儒"的旗手;三、改革开放以后,李贽思想研究呈现多元化倾向,李贽思想被赋予各种现代价值观念.对李贽思想的研究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这种时代性能够反映历史认识中的一些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奇 《黑龙江史志》2014,(5):320-321
玉树4.14地震后,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玉树展开积极救助,目前,玉树州三年灾后重建期已经结束,本文从重建救助资金、组织、措施三个方面,对玉树震后重建救助机制进行总结性研究。得出玉树灾后重建是在政府主导下,结合社会各方力量,在考虑玉树灾区存在特殊困难基础上,通过不断理顺各种体制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加大政策优惠和支持力度,最大限度对群众进行救助,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玉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究竟最早是何时传入我国的呢?1917年11月10日上海出版的《时报》上发了这样一条消息:“发自伦敦八日电:军工代表会革命军务委员会发表宣言书,谓俄京已入其掌握……昨日下午,军工代表会开特别会议……里林(按:即列宁)氏演说,提出俄国民治三大问题:(一)即行结束战局……;(二)以土地给还农民;(三)解决经济困难……”。经过核对,这一消息就是报  相似文献   

13.
周超 《神州》2013,(13):233-233
佛教禅宗有三句极为耐人寻味的话:"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这三句话形象的概括了人们认识事物的三个阶段。无论是赏析绘画作品,还是到室外写生作画,对于认识事物,有着哲理性的联系和指导意义。在绘画风景写生过程中学会观察事物,学会比较,学会表现,这也反映了作画的三个阶段,即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相似文献   

14.
论各省代表会与中华民国的创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亥革命以后,宣布独立的各省都督府派出代表,在上海成立了“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简称“各省代表会”),后主要活动于武汉、南京两地;民国元年1月2口以后,该会又在南京改称“代理参议院”,活动至27日。作为中华民国创立时期的立法机构,各省代表会对于创建民国及南京临时政府的立法建制,  相似文献   

15.
任建兰 《人文地理》1990,5(4):40-42
本文阐述了世界经济特区的形成和发展,把其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认为这三个发展阶段的依次演进,是世界经济发展进程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16.
尉永洁 《黑龙江史志》2012,(13):21-22,28
<正>当前,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着社会的每一个层面,企业的档案工作也面临着一场挑战。面对挑战,企业档案工作应如何加快步伐,改革究竟如何入手;档案工作新的管理模式包括哪些内容;什么是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档案馆(室)藏体系怎样布局才有利于档案作用的发挥?下面就上述问题试谈我的一点认识。一、建立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的必要性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建立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是企业改革的一项配套措施,是企业档案工作保持健康发展的必然阶段。因为企业制度的创新与现代企业档案管  相似文献   

17.
平遥文庙大成殿重建于金大定三年(1163年),是国内现存较早的大成殿实例,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通过对平遥文庙大成殿建筑形制、金代文庙发展状况以及平遥文庙的毁坏与重建三方面的分析,试图对平遥文庙在金代重建的背景、缘由以及所反映的金代社会状况做一浅要探索。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史学史上,北朝的民族史撰述有了进一步发展,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以邓渊、崔浩史学活动为代表的民族史撰述奠基阶段;第二,以李彪、崔鸿、郦道元为代表的民族史撰述走向繁荣阶段;第三,以魏收为代表的民族史撰述趋于成熟阶段。它们不仅深刻地反映了当时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而且自觉、有力地推动了构建新的历史文化认同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蓝文慧 《神州》2012,(28):250-250
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思想是以“重建国家”为主题。属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体系,又与苏联有着割不断的联系。中国共产党建国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基本上是围绕着中国革命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展开和深化,并反映出不同阶段的特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就是中国共产党建国思想全面实现的实质性结果。  相似文献   

20.
陶德曼调停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德曼调停一波三折 ,第一阶段 ,国民政府寄希望于国联 ,拒绝调停 ;第二阶段 ,对国联失望后的国民政府被迫接受调停 ,但采取拖延战术 ;第三阶段 ,日本两度提高议和价码 ,旨在灭亡中国 ,国民政府坚守“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两条底线 ,调停失败。调停期间 ,德国一直向国民政府施加压力 ,阻止中苏联合 ,对中国抗战毫无信心 ,认为中国若不接受调停则必败无疑。调停失败后 ,在国家利益的驱使下 ,德国最终倒向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