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省岐山县博物馆藏有铜造像多件,现将其有确切纪年及可推断其时代的七件简介如下: 一、延昌三年佛像此像一九五七年由益店镇收购站拣选入馆。为单身坐佛,桃叶形身光,束腰须弥底坐,下设四足床架。通高11.3、像高3.5、床架高2.5厘米,重60克。床架右前足残佚。佛像馒头状高肉髻,面部方圆,双眉弯如新月,两眼微合,向下俯视,下颌近方。两肩窄瘦,双手作禅定印。身穿园领敷搭双肩的袈裟,内著僧只支。衣纹为阴刻直线纹。结跏趺坐于底座上。衣裙于座前自然下垂。身后阴刻圆形项光和身 相似文献
2.
3.
佛像,是佛陀塑像的简称。最初为释迦摩尼去世后,弟子为了纪念和瞻仰而雕刻的造像,后来逐渐演变为佛门弟子纪念那些因佛法修行而成为大觉悟者、大智慧者的造像。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博物馆收藏着的陕西各地历年来出土的造像多件。以下仅介绍几件比较重要而尚未发表的造像。 1、北魏释迦牟尼造像:此造像为石质,高65.5、宽38厘米,重34.9公斤。1974年由西安西关王家巷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根据造像题记知是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造。是北魏迁都洛阳后十五年龙门期作品。释迦牟尼结迦跌坐,臂弯曲双手结定印置腿上,两旁浮雕胁侍菩萨,姿态各异,衣褶均为密集并行线纹。佛头发髻水波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隋代开皇年铭鎏金铜造像数件,现分别介绍如下。 1.开皇二年张万通造像单身坐像,通高14、像高3.9厘米。佛高髻,面丰圓,披广袖通肩袈裟,手施禅定印,结跏趺坐于束腰四足高方座上。后有举身舟形大背光,背光上阴刻莲瓣纹头光及身光,外圈饰阴刻火焰纹(图一)。方座的左、右侧及后面刻铭38字:"开皇二年正月八日 相似文献
6.
7.
<正>1978年樟树市临江中学教师黄德华捐赠了一批文物到博物馆,其中有三件南宋开禧元年(1205年)纪年墓中的珍品。1.南宋建窑兔毫盏。敞口,斜腹,假圈足,盏里表施黑釉,口沿器身再辅以酱褐釉加以修饰点缀,特别是酱褐色的兔毫纹是此器的一大特色。瓷质,黑釉,铁胎,釉不及底。轮制工艺。口径12.1厘米,足径4厘米,高6.7厘米,重281克。建窑在今福建省建阳县永吉镇。唐至五代烧青瓷,宋代以烧黑瓷为主,后来形成以建 相似文献
8.
临潼县博物馆的碑廊里,展出的部分北周造像座、唐代造像与经幢,是研究我国古代佛教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展出数年来,引起了佛教研究者们的极大关注。现介绍于下,供参考。北周造像座总计五件,均出土于栎阳镇北门外, 保定二年(公元560年)造像座: 座呈方形,长78.5、宽16、高52厘米。 相似文献
9.
自汉武帝开疆辟土,张骞开通西域,骠骑将军霍去病进军河西,设四郡,据两关,边防要塞横跨东西,蜿蜒伸向罗布泊,从此外来文化和宗教借此传播渗透。异域少数民族、游牧民族文化艺术在这里融合新生,创造了丝绸之路的繁荣和灿烂,留下了千年古迹和珍贵文物。其中佛教文物艺术和传统文化艺术,在魏晋十六国时期的河西走廊留下了丰厚的遗产。甘肃省博物馆藏魏晋时期的造像塔、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焦作市博物馆收藏的北齐造像从碑体形制、造像内容以及雕造年代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对石刻和与之相关的寺院及文献记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富县博物馆藏北魏隋代造像碑研读,初步分析了图像,发愿文与图像的关系,并探讨、比较了其中雷氏家族造像碑图像的时代风格、特征,认为:尽管姓氏相同,只有将表现形式赋予的主体联系起来,结合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信仰关系才能合理的重构历史情境。 相似文献
12.
正僧伽,西域何国人,唐龙朔初年入中原,在泗州一带弘法,后被中宗迎入内道场,景龙四年(710年)坐化于长安荐福寺,归送泗州,起塔供养川。其后僧伽信仰渐盛,延续至明而不绝。已发现最早的僧伽造像是元和十三年(818年)四川安岳石窟西禅寺中的"三十二化"僧伽和尚龛像~([2])。此后,僧伽的形象常见于石 相似文献
13.
14.
<正>耀州窑博物馆藏有青石造像一尊(图一),依照造像记内容暂命名为邑子八十人等造像,据说原位于陕西铜川境内,有红土和黄堡等说[1],后被偷盗转运,又无意间被当地公安机关查获,由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派出所移交博物馆。造像为青石质,无首,左手、右膝及部分莲座残。残高1.16米,基座长0.76、宽0.49、高0.22米。 相似文献
15.
隋开皇元年李阿昌造像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隋开皇元年(581年)李阿昌造像碑(图版捌:1、2),现陈列于甘肃省博物馆,碑高146、宽50、厚16厘米,是一件内容丰富的多龛高浮雕敷彩造像碑。碑额呈圆拱形,下接长方座。碑身四面开龛造像。正面开四层龛。第一层:正中开一覆钵式顶垂幕形方龛,顶上饰三个宝珠形浮雕。龛中间雕释迦与多宝如来并坐说法,皆半结跏趺坐,着通肩大衣,衣纹稀疏,衣裙在台座前自由垂下。二弟子两侧侍立。佛座下有仙鹿两对屈膝跪伏。方龛两侧各开一圆楣尖拱龛,每龛内雕一佛二弟子,佛着双 相似文献
16.
张永造像是北魏武帝灭佛后的最早单体造像之一,是在《法华经》思想影响下的弥勒造像。主尊弥勒,与释迦、多宝二佛并坐组合,反映了5世纪北方影响最大的"三世佛"思想;佛像背面雕刻佛传、本生等故事图像,内容选取以北魏所倡导的"孝"道精神为准则。造像沿袭了犍陀罗晚期佛像表现形式,是北魏中期中亚与我国北方的宗教艺术交流的案例。 相似文献
17.
西安碑林收藏有唐《王仁静造像》三种,均为王仁静发愿所造, 这种由同一人发愿刊刻的多个造像在目前所见的实物资料中十分鲜见,故显得尤为珍贵,值得重视。三尊造像均为石质,体量相仿,属小型造像一类,其造型及艺术风格相近,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三像皆有发愿文,其中两尊有明确的纪年,对研究唐代民间造像的风格及断代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故简单 相似文献
18.
19.
20.
长治市博物馆收藏的历代铜镜崔利民(长治市博物馆)自从70年代以来,我馆收藏了大量的历代铜镜,既有征集品,又有出土品,其中有些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现将其部分介绍如下:一汉代铜镜日光连弧纹镜2件。一件直径7、缘厚0.7厘米。圆钮,连珠纹钮座,座外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