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夫余是我国东北古民族之一,对夫余的研究尚有异说。本文认为对夫余的研究从秽开始,秽与貊连称始见于《诗·大雅·韩奕》。秽之古称为夷,秽是从夷中别出以义称秽。秽与貊有历史的融合过程,并发展为语言相同的语族。史书中称夫余者不同部,亦不同地。作者认为《后汉书·东夷传》的夫余在辽东郡北的鄣塞外;北夫余即北沃沮,在今图们江北至兴凯湖以及今延吉、和龙一带,属貊,亦称白民;东夫余即东沃沮,在今朝鲜咸镜道地;南夫余是就北夫余而言,指原北夫余南部之地与北夫余为同属。作者是从诸夫余之地望、社会不同视角进行研究,并认为在神话传说中保留氏族的真实,不能因为是神话而完全否定。  相似文献   

2.
陶器是白金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陶器纹饰多种多样,每一种纹饰都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有些纹饰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有很高的考古价值,陶器纹饰是古代人们生活的体现,同时也能够反映出古代人们高尚的艺术情操。本文首先介绍了白金宝文化陶器中丰富的装饰手段,其次概述了白金宝文化陶器纹饰的美学价值,希望能够为研究白金宝文化的人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陶器形态指陶器各组成部分造型及其组合方式。通过陶器形态研究归纳陶器的时代风格,并为辨识兼有两个考古学文化要素的折衷陶器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运用动作习惯和文化习惯概念探讨折衷陶器的形成和文化属性,为研究考古学文化之间文化交流提供依据。本文以中日学者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探讨研究陶器形态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4.
卡约文化是青海境内的一支土著青铜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周边同时代的其他文化有着广泛交流和联系,影响并吸收了其他青铜文化因素,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陶器特点.卡约文化陶器风格主要承袭甘青地区新石器文化的陶器风格,延续了新石器时代以来中原地区形成的以盛食器为主的礼制系统.由于卡约文化地处北方草原文化圈、中原文化圈及西南文化圈的交汇区,所以卡约文化在当时的文化交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夫余是我国东北重要的地方民族政权,在东北诸多边郡中最早统辖夫余的当是玄菟郡,虽然玄菟郡始设于汉武帝元封四年,但玄菟郡对夫余的经略并非始自玄菟郡设立伊始.本文拟重点探讨玄菟郡移徙过程中对夫余的经略及玄菟郡存续期间夫余的叛附,旨在阐明直至夫余灭亡时,这一东北古民族始终在中原中央王朝的统辖之下,最终以中华民族的一员融入到中华一体之中.  相似文献   

6.
夏家店下层文化彩绘陶器纹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家店下层文化有彩绘陶器,资料集中见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着的《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与墓地发掘报告》中“,另外,我所在敖汉旗范仗子墓群中也挖到一些o,其他地区也有,但发表的不多.此种彩绘陶器都出土于墓葬中,此知彩绘陶器的纹饰与丧祭有关。在居住遗址中,也有少数彩绘陶器残片的出土,因数量太少,不是实用器,应是专供祭祀用的祭器,是与上层建筑的观念有关。下面以《大甸子》报告为主,发表个人研究心得,请专家学者指正。  相似文献   

7.
《四川文物》2021,(4):43-56
十二桥文化形成了与聚落层级相对应的陶器生产体系。金沙遗址作为十二桥文化中心聚落,摸底河以北的大型陶器作坊群是成都平原乃至四川盆地规模最大的陶器生产中心,反映出陶器生产在金沙聚落构成及十二桥文化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次级中心聚落形成了专门的陶器作坊区,规模远小于中心聚落;小型聚落陶器作坊规模最小,散布于金沙遗址周围,与成都平原小型聚落分布的疏密程度大体相仿。小平底罐的标准化程度较高,尖底盏、尖底杯的标准化程度偏低,或与不同时间、更小区域陶器生产模式存在差异有关,成都平原陶器生产的专业化水准稍高于渝东峡江地区。总之,十二桥文化中心和次级中心聚落的陶器生产应达到较高的专业化水准,存在专门从事生产工作的陶工,而小型作坊的生产模式以及不同聚落的产品流通问题,则有赖于更多的资料披露和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8.
高句丽与夫余是我国东北古代少数民族,在东北这块富饶的土地上曾留下了他们辉煌灿烂的文化。而高句丽与夫余建国神话的研究一直为国内外学界的热点问题。本文拟通过在高句丽与夫余建国神话叙述与对比的基础上,阐述其建国神话包含的史料线索及对当今我国东北史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夫余国是今吉林省境内建国最早的奴隶制政权。从玄菟郡代管夫余王葬用玉匣、玄菟郡二次调派夫余军队征讨高句丽、夫余对玄菟郡的叛附三方面解析了玄菟郡对夫余的经略,意在阐明夫余自立国伊始即为隶属于中原中央王朝的东北古代地方民族政权。  相似文献   

10.
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陶器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薄弱,陶器演变的过程与机制尚不清晰。根据甘青地区新石器—青铜时代7个文化序列的21处遗址点出土陶器数量、高度及组合(种类)可知在新石器—铜石并用时期,罐类数量比例上升,盆、壶、瓮类数量比例和高度(罐除外)下降,组合由复杂演变为简单;青铜时代中晚期的卡约文化时期,罐类数量比例达到最高,盆、壶、瓮类器皿数量比例衰落发展;辛店文化至寺洼文化时期,罐类比例和高度较卡约文化时期下降,盆、壶类数量比例和高度上升,组合由简单演变为复杂。结合研究区周边的气候记录及考古材料,发现气候变化、生产水平、生计方式、社会组织、财富观念及技术革新等是导致甘青地区陶器演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阎宏东 《文博》2010,(6):3-9
石峁遗址在陕北地区早期考古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陶器分组、分期和文化谱系的正确识别将是认识该遗址相关问题的基础。本文将石峁遗址出土的陶器划分为四组。第一组以单把宽弧裆斝式鬲为代表,与汾阳杏花村H118年代相当,为龙山时代早期,是为第一期遗存。第二组以正装双扳鬲、三足瓮、盆形斝、盆形盉、大口尊等为代表,与大口二期文化内涵相同,年代约为龙山时代末期至夏纪年早期。第三组以双耳罐等为代表,为甘青地区齐家文化东渐的因素,往往与第二组遗存共生,年代相同。第二、三组共为第二期遗存。第四组为商周之际的陶鬲和折肩罐,文化面貌与先周文化、李家崖文化有一定联系,为第三期遗存。这三期遗存不仅年代上均有缺环,而且文化谱系相异,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石峁遗址周边地区不同时期的文化谱系更替和文化格局变迁历程。  相似文献   

12.
能量散射X射线荧光分析结果显示,小双桥遗址所出岳石文化风格陶器与该遗址所出二里冈文化的相关器类在原料选择上呈现出相似的规律性特征,应为熟悉岳石文化制陶技术者在郑州地区制作的陶器。  相似文献   

13.
从阜新代海墓地陶器和葬俗、葬式的分析入手,对该墓地的文化因素构成进行了定性分析。研究发现:该墓地包含有邻近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高台山文化以及小拉哈文化的成分,但又很难将其归属于上述任何一种文化。因而可以将其视为一种地域上的过渡性遗存,称为代海遗存。  相似文献   

14.
牛倩 《文博》2009,(5):49-52
新石器时代陶器、玉器的生产,为先周青铜器铸造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先周主要青铜器的形制多以陶器型模为基础,某些青铜器纹饰也是对陶器、玉器纹饰的直接继承与发展。无论是简单几何纹与《周易》卦象的暗合、箅孔数目的设置,还是凤寓五德观念的形成,皆体现着先周青铜器对上古文化的传承。而通过考古与文献的综合考查,解读三者内蕴文化本质上的传承关系,正是当前该领域学术研究亟需深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马晓言 《东方收藏》2021,(4):107-108
中国是世界陶瓷古国,海量文物中以陶器为大宗,并且国家文物修复保护工作中所接触到的各种文物标本中,陶器数量是最多的。陶器文物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足迹,它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并为研究人类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和经济以及文化等方面提供了宝贵信息。陶器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至关重要,其系统性和技术性特点尤为明显,本文将立足于实际角度,对陶器文物保护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之后探索修复陶器文物的具体方案,希望借此不断提升文物保护效果,为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丰厚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6.
关于岳石文化陶器"骤变"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石文化确立之初,其粗重和草率的制陶作风便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尤其与山东龙山文化制陶的精细和认真所形成的时代反差,更使人们有衰变之感。随着众多遗址的发现和典型遗址的发掘,对岳石文化的分布范围、时代、文化特征、社会经济状况等问题都有了较多的了解,对岳石文化也有了更清晰地认识:“如果仅从陶器的由精致转向粗糙这一方面看,确实给人以文化衰退之感。但是,从文化整体上考察,情况恰恰相反。就是说,岳石文化的社会生产综合水平,与龙山文化相比又有较大的进步和提高…… ”①这为我们准确把握岳石文化的发展脉胳提供…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渤海国境内出土日用釉陶器的类型和文化因素的分析,认为其来源有三:第一类的器形和纹饰源自渤海陶器,与中原北方地区唐代陶瓷迥异,应属渤海自产;第二类在渤海的陶器中有近同的形制,与中原北方地区同类产品形制近同或有差别,应是对中原窑场产品的模仿;第三类仅见于中原北方地区唐代陶瓷器,应属输入的内地产品。本文推断渤海境内出土的日用釉陶器的时代为8世纪前半期至9世纪中叶前后,并对日用釉陶器的产地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8.
青墩遗址的化内涵实在太丰富了,厚厚的贝壳层,整齐的干栏式建筑,排列有序的氏族墓葬,大量的动物遗骸,成团的炭化稻谷,精美的玉石器和骨角器,造型各异的陶器,刻有“原始八卦”的麋鹿角……真不知从何处谈起。我想,反映一个考古学化的最基本的化遗存应是陶器,那就从陶器谈起吧。  相似文献   

19.
夫余和挹娄的北疆有"弱水"。乌裕尔河是西流的内陆河,符合"弱水"的特征,可以确定乌裕尔河即是东北古代的"弱水"。  相似文献   

20.
吴海红 《东南文化》2013,(1):97-100
嘉兴博物馆馆藏两件崧泽文化晚期刻纹陶器的考古学文化属性明确,刻纹不仅丰富了这一阶段的图像资料,而且为良渚文化玉器的龙首纹和神人兽面像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启示,是十分重要的图像资料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